APP下载

当心理实验撞上心理课堂

2016-09-10叶舒畅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心理辅导课课程资源

叶舒畅

〔关键词〕心理实验;课程资源;心理辅导课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以活动为载体的课程形式。它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心理辅导的理念和技术,借助团体动力,通过课堂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和体验,在活动中获得领悟和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形式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境体验、团体小训练、头脑风暴等。活动的设计要具有新颖性、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活动内容需要有一定的内涵和深度,能引发学生的思考,给予学生启发。总之,课堂的设计和操作要不断地创新和改革,这成为授课教师的一项重要挑战。笔者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结合教学课例,谈谈心理实验在心理辅导活动课中的应用。

一、运用心理实验的可行性

1879年,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回顾心理学发展史,延迟满足实验、皮格马利翁实验、从众实验……这些经典的心理实验揭示了人类心理发展的规律,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现代心理学提出的理论、原理和规律大都来自实验研究,这些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大厦的坚固基石,可以说,没有心理实验,心理学就无法得以发展。心理辅导活动课以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为理论向导,通过精心设计将心理学的有关理念技巧传达给学生,其中渗透的很多心理学知识是以经典的心理实验结论为基础的。

近几年,全国中小学校都已普遍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程,在迎来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春天之时,许多心理教师也有这样的感受:许多学生在参与活动时非常积极,活动结束后的分享体验环节却默不作声,即使能参与分享,其体验和感悟也比较肤浅。这使得心理课的活动往往流于形式,起不到有效辅导的作用。因此,心理教师需要不断创新课堂设计,活动内容要有一定的内涵和深度,能促进学生主动去思考。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好奇心逐渐增强,思维的创造性也日益明显,他们能通过对现象的观察进行一定的总结和分析。试想,如果能让心理实验走进心理课堂,其新颖的活动形式、真实可靠的结论一定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提高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带给学生深刻的体验和感悟。可见,尝试将心理实验运用于心理课堂具有现实的可能性。虽然严谨的心理实验要求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排除干扰变量,但许多现场的实验同样能得出发人深省的结论。心理辅导活动课课堂作为一个真实的实验情境,存在着社会群体压力、群体规范、群体促进性等因素,在这样的环境中实施心理实验,能够代表班级群体学生心理的真实特点。所以,对于一些实验控制要求不是十分严格、便于操作的心理实验完全可以在课堂中重现。因此,在心理辅导活动课堂中,巧用心理实验,创设课堂情境,是一项切实可行的活动设计思路。

二、尝试运用心理实验的课例分析

创造力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能力,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趋势。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七、八年级学生思维发展已进入形式运算阶段,以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为主,能处理抽象概念,此阶段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不再是单一的思考模式。因此,在此阶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创新思维首先要打破思维定势,但打破思维定势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如何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思维定势呢?我运用邓克的盒子问题经典实验来尝试教学。在七年级心理辅导活动课“创意金头脑——打破思维定势”的课堂活动中,我进行了这个实验。

结合实际课堂的教学情境,准备的教具有:一盒火柴、两枚图钉、一支蜡烛。布置任务:请根据以上三样东西把蜡烛点燃,并固定在教室直立的墙壁上。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提供实物,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完成活动。学生们拿到实验物品后积极地投入到讨论交流中,交流时不断比划操作,每位学生都强烈地表现出“主人翁”的意识。课堂上,各小组解决盒子问题的对策多种多样:有学生先将蜡烛点燃,把燃烧的蜡油涂在墙壁上,将整支蜡烛粘贴在墙面。可惜,没过几秒钟,蜡烛便固定不了掉下去了;有学生将两枚图钉横向排列钉在墙面上,把蜡烛卡在这两枚图钉之间,再点燃烛芯,看似合理的解决方式,却固定不了蜡烛;还有的学生直接将图钉穿透蜡烛中心,利用细微的图钉头把蜡烛固定在墙面上,但图钉重量远远小于蜡烛的重量,此方式也以失败告终……进行了一番尝试后,未寻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正当学生们愁眉不展时,我略加引导:“请发挥这三样物品更多的功能来解决。”学生们又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实验活动中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学生们积极热情地投入活动,不断思考,不断总结归纳,最终找到了利用火柴盒子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只需用火柴把蜡烛点燃,然后用图钉把空火柴盒固定在墙上,再用蜡油把蜡烛粘在火柴盒上,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活动结束后,学生们纷纷举手分享活动感受。一名学生说:“我好笨呀,竟然想不到这么简单的方法。”另一名学生说:“其实,我们只要仔细观察,大胆发挥想象力就可以解决的,火柴盒在这里是装火柴的容器,但它也可以有固定蜡烛的功能。平时,我们都是用自己习惯的方式来使用这些物品,却看不到其他的功能。”在学生的感悟分享中,我借机解释了思维定势和功能固着的概念。显然,学生在亲身体验的活动中得知打破思维定势的重要性,能运用克服功能固着的方法训练创造性思维。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便自然而然地达成了,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提升了课堂活动效率。

根据现阶段中小学心理辅导活动课程的大纲和要求,可引用的心理实验很多。比如,有关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等学习能力主题的心理课,可以做注意起伏现象实验、记忆广度实验、系列位置效应实验等。另外,从众心理实验、社会刻板印象实验等可运用于人际交往主题的心理辅导活动课。

三、心理实验应用在心理课堂的意义

结合以上课堂纪实,将心理实验引入心理课堂可以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第一,能够直观地验证某一理论规律,将抽象的心理学知识具体化,教师无须过多地讲解有关的理论概念,学生可以自发觉察感悟,提升课堂活动效率。本课例中,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便可轻松理解“思维定势”“功能固着”的概念。

第二,通过亲自参与、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易于领悟心理学知识的内涵和实用,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学生在解决“盒子问题”的实践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讨论分享活动感受,教师只需适当引导,学生便有的放矢,活动目标也就水到渠成了。

第三,可操作的经典心理实验运用于心理课堂,为心理教师设计辅导活动课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思路,有效地拓宽了课程资源。根据不同主题课程需要,教师可示范操作实验,也可提供材料供学生操作、感悟。

四、运用心理实验需注意的事项

(一)实验选择需结合课堂内容要求和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心理辅导活动课是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心理成长为目标的课程。心理实验进课堂不是为了讲授心理学原理或知识,课堂设计一定要把握好“度”,要选择与课堂主题紧密相关的实验。初中阶段是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蓬勃发展的阶段。因此,选择的实验内容需有可操作、可觉察、可领悟的特点,切不可将心理实验随意搬进课堂。比如,这次的课例,选择“邓克盒子问题”的实验,较符合七、八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能通过实验活动使学生自我觉察活动意图,从而达到课堂目标。之前,笔者在设计该主题活动时,尝试引用“摆钉子”实验,要求在立着的一颗钉子上摆放十颗钉子。笔者选择了两个班级授课,结果没有一个小组的实验活动是成功的。课后分析反思,“摆钉子”实验的要求不符合学生现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它更适用于高二、高三的学生。所以,心理实验的合理选择对课堂的活动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二)心理实验操作需强调活动规则

俗话说,“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要想构建有效的心理课堂,必须与学生达成共同的约定。我们知道心理辅导活动课有相应的课堂要求,如真诚开放、积极主动、乐于分享、遵守保密原则等,心理实验运用于心理课堂在满足辅导活动课要求的同时,还需强调其特殊的规定。结合笔者所执教的这堂课,因实验材料火柴和图钉都存在安全隐患,我首先强调重中之重是安全,只有在安全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地感知、觉察、领悟,从而逐步靠近课堂活动目标。因此,教师需结合不同心理实验的材料和预设目标,强调心理实验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三)熟悉实验流程,做好课堂掌控

心理实验进入课堂后,就将成为一个团体活动,要想收到预期的效果,教师一定要熟悉实验流程,控制干扰因素,并做好对突发结果进行解释的准备。本课例中,学生在实验时,存在较强的思维定势,反复尝试用原来的方式操作实验,难以突破旧有的思维模式。这时,教师需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新方法,提醒学生注意把握时间。另外,课堂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不可控因素很多,只有那些操作简单,对实验环境不作太多要求的实验才适合引入课堂,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四)合理解释实验结果,避免“贴标签”

心理实验作为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心理特点,理解心理原理,促进个体心理成长。实验只是工具,实验结果的解释不能变成心理学专业知识的讲解,而应该更倾向于实验结束后让学生自己谈谈对实验现象的感受,借助团体动力,增进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这样,既能使学生对心理实验保持足够的兴趣,又能有效地达成活动目标。此外,学生在实施实验后,会有不同的实验结果,不排除个别小组的实验结果与可参考结果有些许差距,这可能会引发学生对自己的不良评价。本课例中,有的学生在实验操作后,会认为自己创造性思维发展水平低,能力不足,甚至有的学生会产生“我怎么那么笨”等负性评价。此时,教师要及时解释说明,中学阶段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黄金期,可以通过训练提升创造性思维,给学生积极的鼓励,避免学生随意给自己贴消极的标签。

综上所述,将心理实验引入心理辅导活动课有一定的实效性。心理学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积累了丰富的资源,诞生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心理实验。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勇于创新,大胆地尝试运用,心理实验在课堂上同样能带领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促进自我心理成长。

编辑/王晶晶

猜你喜欢

心理辅导课课程资源
团队分享成长
巧借角色,进行心理投射
浅谈小学学习心理辅导课的设置与设计
高中人生规划教育与心理辅导课共通性的几点思考
多元评价,焕发劳技课程的魅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独立学院经管专业创业实训课程体系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