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对小学生日常行为的影响

2016-09-10陈雪飞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19期
关键词:日常行为问卷调查新媒体

陈雪飞

〔摘要〕采用自编问卷对新媒体环境下小学生日常学习行为、交往行为、道德行为进行调查,发现新媒体环境下小学生上课注意力受到影响,不愿意独立思考问题,小学生面对面交流减少,道德观和价值观受到网络信息等新媒体的影响。针对这些现象,提出了小学生利用好新媒体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小学生;日常行为;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6)19-0016-03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对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身心发展还不完善,各个方面也受到新媒体的影响。郑明珠[1]的研究发现,小学生使用家用电脑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一方面,家用电脑的使用能够提高小学生的电脑操作水平,开阔小学生的视野等;另一方面,家用电脑的不合理使用也会对小学生的个体发展、社会性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惠秋平和何安明[2]认为,手机媒体是把“双刃剑”,在对中小学生社会化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给其带来了很多消极影响。手机网络对中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严重的冲击;扰乱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弱化了中小学生的道德意识,使学生的道德素质下降。万品[3]的研究表明,电视、网络传媒、通讯工具等影响着小学生思想观念,生活,语言等等。以往关于新媒体对小学生影响的研究多侧重于思想方面,本研究着力于调查新媒体环境下小学生的学习行为、交往行为和道德行为,探讨新媒体对小学生日常行为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和访谈提纲,问卷主要是封闭式问题。问卷发放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随机选取曲靖市西城街道中心小学和曲靖市第二小学2个学校共600名学生,发放问卷 600份,收回问卷 576份,回收率96%,有效问卷564份,有效率为 98%。在这些有效问卷中,二年级问卷188份,四年级问卷178 份,六年级问卷 198份。男生266份,女生298 份。另外,访谈教师、教学领导共计25 位,其中班主任 12位,任课教师 10 位,主管教学领导 3 位。

三、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新媒体对小学生日常学习行为的影响

在回答“在上课时,会因为想手机和电脑上有趣的事物而分散注意力吗?”的问题时,21%的学生选择“经常会”,52%的学生选择“偶尔会”,27%的学生选择“从来不会”。小学生课堂注意力的保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方面,小学生在上课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影响注意力的行为[4]。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手机网络上生动形象的游戏画面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无意注意。超过一半的小学生都会由于新媒体而影响上课的注意力集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的学习。44%的小学生认为使用电脑、手机打字不会造成他们写错别字,反而让双手变得更加轻松,提高了学习效率。56%的小学生认为电脑手机打字会造成他们写错别字,习惯了打字后他们觉得写字很麻烦,认为书写规范并不是很重要。另外,手机、电脑打字还加大了前后鼻音、二三声调学习的难度,这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将会有或多或少的阻碍。在回答“在做家庭作业时遇到不会做的题,如果有手机或电脑放在旁边,你会怎么做?”这一问题时,44%的学生选择“不会做时打电话给同学问答案”,24%的学生选择“不会做时上网找答案”,32%的学生选择“不会做时询问父母或身边的人”。一方面小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去获取学习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但是另一方面手机和电脑的普及,使得小学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取学习资源和答案,懒得去思考一些难题,变得不爱思考,阻碍了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利于独立思考问题习惯的养成。

在对教师访进行的谈中,对于“随着手机和网络的普及,您认为现在的小学生的学习行为和以往的学生有什么区别?”这一问题,老师们普遍认为现在的小学生通过网络开阔了眼界,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但是手机、电脑上的游戏软件太多,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注意力都被吸引过去了,上课注意力很难集中,对学习的兴趣有所下降。

(二)新媒体对小学生日常交往行为的影响

调查发现,69%的小学生都会使用QQ、微信等聊天交友工具。在回答“当你开心或者伤心时,你会选择什么方式跟朋友分享?”的问题时,45%的学生选择“打电话跟朋友分享”,33%的学生选择“使用QQ、微信等聊天交友工具分享”,22%的学生选择“约朋友出来面对面交流”。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已经习惯用新媒体工具跟朋友交流,这样使得小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减少。在回答“你觉得QQ、微信等聊天交友工具给你带来的影响是?”的问题时,56%的学生选择“可以认识更多朋友,朋友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23%的学生选择“朋友变少,感到更加孤独”,21%的学生选择“没什么影响”。大多数小学生喜欢利用网上聊天工具跟朋友交流,并且认为这些聊天工具让他们的交流更加方便,感情更好。46%的小学生周末都喜欢在家中玩手机和电脑,被送到培训班学习的占27%,和朋友出去玩的占24%,父母带着出去玩的仅占3%。新媒体环境让年轻父母喜欢待在家里,也让我们的小学生愿意待在家里,不愿意出去跟小伙伴们玩。新媒体的使用逐渐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也同样影响着小学生。由于手机、电脑等新媒体使用的普及,以及父母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带小孩出去或者不放心小孩自己出去玩等原因,小学生越来越多地使用新媒体工具与朋友交流,减少了面对面交流、一起玩耍的行为。另外,调查还发现,在家里父母与孩子互相不交流,各玩各的手机、电脑的占57%。新媒体的使用也减少了父母与孩子的亲子交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良好亲子关系的形成,孩子会觉得父母不重视自己,感觉到冷漠,影响孩子心理健康,不愿意与人交流。

(三)新媒体对小学生日常道德行为的影响

在问到“你认为网络偷菜等类似游戏会让你养成随便拿别人东西或藏别人东西的行为吗?”只有12%的小学生认为有一点影响,大多数小学生认为没有影响,类似游戏不会促使小学生养成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的习惯。在回答“网络上经常会发布一些求助信息,如果你看到你会去帮助别人吗?”的问题时,11%的小学生选择“不会,网络信息不真实”,81%的小学生选择“会,应该帮助别人”,8%的小学生选择“确认事情真实才去帮助”。大多数的小学生在转发网上一些求助求救信息时,不会确认信息的真实性。这样许多虚假信息会利用小学生的同情心进行诈骗,而现在网络上遍布虚假消息,小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因思想不够成熟,不能做到辨别信息的真伪,容易相信并传递虚假消息。针对网络热点话题“看到老人在马路上摔倒扶不扶”的问题,22%的小学生选择“不管怎样都会去扶”,45%的小学生选择“不会去扶,因为有可能是骗人的”,33%的小学生选择“根据当时的情况而定”。分别分析经常上网或者玩手机的小学生与很少上网或者玩手机的小学生对这道题的选择情况,结果发现经常上网或者玩手机的小学生选择“不会去扶,因为有可能是骗人的”比例比很少上网或者玩手机的小学生高24%,经常上网或者玩手机的小学生选择“不管怎样都会去扶”的比例比很少上网或者玩手机的小学生低26%。经常上网的小学生比很少上网的小学生知道的信息更多,他们知道网络上老人故意摔倒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讹人的例子,导致这些小学生对于在街上扶摔倒的老人产生了怀疑,网络上类似的信息让一些小学生对于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产生了怀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小学生的道德观和道德行为。

四、小学生如何使用好新媒体的建议与策略

(一)政府机构及社会组织积极努力营建优良的新媒体环境

网络是虚拟的世界,充斥着各式各样的信息,其中不乏各种不良信息。越来越多的家长呼吁有关部门整顿网络环境,希望有一个积极的、富有正能量的网络环境。相关部门可以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对于发布不良信息或创建恶劣网站的人们加大处罚力度,提前将网络信息进行分类、细化处理,及时清理、屏蔽不良信息,创造文明的网络环境。调查中发现许多小学生认为适合他们的网站太少了。政府部门可以按特定年龄阶段建立一个专属小学生的网站,这些网站上可以放置电子图书、学习视频、游戏、教育类电影等资源。

(二)学校加强新媒介素养教育

调查发现,小学并不重视对小学生使用电脑、手机等新媒体的课程教学,很多学校都没有开设这样的课程。新媒体的使用是一把“双刃剑”,学校应利用新媒体带来的各项资源优势,做好学生使用好新媒体工具的教育工作。学校应开设新媒体素养教育课程,教会孩子们如何运用好新媒体,借助新媒体获取学习资源,开阔眼界,帮助学习。

新媒介素养教育针对的不仅仅是小学生,教师同样也是受教育对象。调查发现小学大部分老教师未能很好地掌握电脑操作技术,甚至不能使用电脑、手机上的一些功能。教师需要与时俱进,提高自身新媒体素养,从而帮助小学生辨识网络信息,给予他们正确使用新媒体的建议。教师不仅仅在专业知识方面要是老师,生活知识技能方面也要先于学生。教师必须尽快适应网络发展的速度和变化,尽快掌握相应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清楚地认识到网络教育的重要性。

(三)家长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对小学生新媒体运用指导

小学生与家长相处的时间是最多的,想管好孩子家长自身需要正确认识新媒体,不能一味抱着否定态度。这样会让孩子认为家长过于老土,不能接受新潮的东西,不利于双方的交流和沟通。家长在空闲时间应主动去了解新媒体,在孩子面前树立正面形象,许多家长自己都迷恋手机、电脑,孩子也会模仿其行为,所以家长要给孩子树立榜样,做好示范作用。

家长在提高自身网络技能的同时,也应该对孩子的网络行为进行指导。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和个性养成的关键时期,在学校遵循老师的指导,回家听从父母的安排,但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他们就成了自己的主人,可以任意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正因为如此,特别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在使用聊天工具的时候,不懂得保护自己,也容易受到外在信息的影响[6]。家长要做好人工“防火墙”,帮助孩子筛选信息,对家用电脑中青少年不宜的功能或网页加密[7]。家长应该对孩子上网的时间和地点做一定的限制和监管,及时控制可能出现的不良动机和行为,指导并监督孩子们理智地处理上网娱乐和学习的关系,放下对网络所持的片面态度,通过与孩子真诚、耐心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所需和真实所想,避免孩子沉溺于网络。

参考文献

[1] 郑明珠. 小学生使用家用电脑情况的城乡对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4.

[2] 惠秋平,何安明. 手机媒体对中小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及教育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 2012,24:3-5.

[3] 万品. 社会时尚对小学生行为影响的研究——基于对南通市某小学五年级儿童的调查[J].教育教学论坛, 2013,1: 182-183.

[4] 梁友艳. 小学生课堂学习行为的调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

[5] 林迎春.浅析不良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5.

[6] 卢玮. 新媒体环境下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D].吉林大学, 2014.

[7] 张军.论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3.

(作者单位:云南省曲靖师范学院,曲靖,655011)

编辑/王抒文 刘 扬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日常行为问卷调查新媒体
小学生命教育策略研究
日常行为干预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农村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促进一年级学生好习惯养成的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