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画游戏在小学生班级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2016-09-10左宏梅 文娜
左宏梅 文娜
〔摘要〕以班级为单位,研究并实践适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满足他们心理发展需求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研究发现,乱画游戏结构性强,容易操作,以绘画和隐喻故事为表达媒介,引入游戏治疗的形式,降低了儿童表达自我情绪情感的心理防御,大大提高了心理活动课的授课效率;同时,乱画游戏的交互设置所创设的交际情境,以及小组内的讨论和分享,也为儿童提供了在团体中觉察、表达自我和学习他人的机会。总体看来,乱画游戏是一种创新性、实效性和操作性兼具的小学生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
〔关键词〕乱画游戏;小学生;班级团体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6)19-0019-04
一、关于乱画游戏的文献
(一)乱画游戏治疗的缘起
儿童这个群体的特殊性,使得儿童心理治疗师们不断去寻求突破传统口语访谈的沟通之道,以达到心理治疗的效果。Winnicott首先引入乱画游戏这一技巧与儿童以隐喻的方式进行沟通。Gardner和Kritzberg则发展出更系统性的技术,也使用隐喻技术。Gardner指出,“除非能够把顿悟用很治疗性的方式来使用,否则孩子们对他们的潜意识过程的意识化是不容易感兴趣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心理治疗中的孩子们其实更喜欢说故事或听故事。因此,在乱画游戏的基础上,加上儿童自发的故事,有价值的顿悟就会更容易被完成和传递。Kritzberg将这些技巧更加系统性地应用到有结构性的治疗性游戏中,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成为游戏治疗中的一个技术。
(二)乱画游戏应用于个体治疗
乱画游戏的方法在儿童有兴趣、愿意去画以后就可以使用。咨询师会问儿童喜不喜欢玩一种有趣的画画游戏,那就是乱画游戏。咨询师的口语介绍是:“我们两人每人都有一张纸和一支笔,我随便画一条曲线,然后你在曲线上把它变成一幅图。之后对这幅图还要编一个故事,然后针对你的故事我会问几个问题。接着,你可以再乱画一条曲线让我来画一幅图,我会告诉你这个图的故事,然后你可以问我问题。”
在这个结构式交互的乱画游戏过程中,包括四个重要的环节:(1)乱画一条曲线,并将乱画的曲线变成一个图形;(2)据此说一个故事;(3)发问和回答问题;(4)角色轮流扮演。
在游戏中,乱画的线条是直线、曲线、变异线、变化线等任何形状的线条都可以,所以在画这种画的时候,技巧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咨询师和来访者相互的交互作用和对他们所投射的主题材料的分享。
二、乱画游戏应用于团体辅导
(一)应用的意义
首先,从形式上讲,这个游戏治疗技术结构性强,在团体中容易操作,所以可以大大提高授课的效率,可以最大可能地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原则。
其次,从内容上看,绘画和故事是儿童非常熟悉的表达方式,这些方式在团体中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防御,而且可以实现学生团体的全面参与。加之游戏的氛围,还可以降低团体的紧张感,营造轻松安全的团体氛围。
再次,引入游戏治疗的形式和元素,也是对传统的心理活动课授课形式的一种突破。通过在小组之内的交互作用,学生不仅有机会分享自己的作品和故事,让自己内在的情绪情感和信念得到一份见证;更为重要的是,心理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他们借此觉察自己人际互动的模式和自我概念的发展。
此外,通过学生的作品,心理教师也可以得到深入了解学生内心世界隐秘情绪和情感的机会,因为,绘画过程本身同作品都可以使参与活动中的学生更为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目前的功能水平以及他们通过其他方式难以表达的内心的冲突和担忧。所以,这样的团体授课形式,不仅提供了协助学生透过作品深入自己的潜意识,从而产生个人觉察和顿悟的机会,还创造出新的团体成长的动力。同时,也有利于心理教师借此筛查需要进一步帮助的学生个案。另外,有形的图画和可记录的故事,都是我们了解和追踪学生心理成长的第一手资料。
(二)应用的实践
1.活动媒材
学生人手一张A4白纸,一盒水彩笔或油画棒。这些材料一般学生可以自备。必须强调的是统一使用A4白纸作为画纸。规范的用纸,不仅是乱画游戏的操作设置需要,也是协助学生获得安全的心灵事物承载空间的需要。更进一步讲,标准的A4白纸,令学生对这一活动产生认真投入的态度,也为学生提供了安全表达心灵故事的边界和空间,其作用类似于沙盘游戏治疗中的沙盘,使得心灵中的能量在其中可以被承载、涵容、转化和升华。而彩色画笔的应用,使得学生透过图画表达内在情绪和情感变得自主和丰富,呈现出各种个性化的可能,学生自由运用颜色绘画的过程,也为学生提供了重新找到自我掌控感的机会。此外,在作品的分析中,颜色的应用也为心理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分析和验证的指标。
2.操作步骤
第一步:通过示范,让学生将一张A4纸通过上下和左右两次对折分成四个区域。横着摆放画纸,在折痕相交的位置标注1、2、3、4四个区域,如图1所示。
第二步:教师讲明游戏的规则,并加以示范。规则是:每一个环节,首先是同桌之间交换画纸,在对方的第一个区域画一段曲线,造型随意,不要太长,不要画成一个图形;然后把画纸交换回来,每个人在同伴这一段曲线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自主完成一幅画。根据上述两条规则在其他区域依次进行,四幅画都完成以后,邀请学生们展开想象,根据自己创作的图画,编写一个故事,写在画纸正面空白的位置。如果正面没有空白的地方就把故事写在画纸的背面。
第三步:开始乱画游戏。连续进行四次。
第四步:小组内分享图画和文字故事。教师点评。
第五步:大团体分享创作中的感受和对这个游戏的感悟。
游戏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控制好每个环节的创作时间,每幅图的创作时间控制在三分钟以内。如果观察到学生对规则的理解不清晰,可以在第一次乱画交换之后,让学生同桌之间讨论对游戏规则的理解是否正确一致。
(三)应用的讨论
基于作者作为一名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在二十多所不同学校五年级学生的乱画游戏班级团体辅导应用的实践经历,就以下几个方面作思考和讨论。
1.绘画的意义
对于儿童来说,有图画的地方就有故事。于是,通往他们的心灵世界便有了最便捷的通道。当乱画游戏遇上创意故事,心灵之中隐秘的情绪和情感就有了透过象征和隐喻被表达的可能。通过教学的实践我们发现,一节课之后,孩子们有机会在无评价、无对比,轻松愉悦的心理氛围中,透过图画和词语的象征,表达其内心世界里的感受和经验,展示一份心理的动力,收获一份成长的喜悦。
在团体中,带领团体的教师会反复强调,“在这里,你是画纸的主人,画什么,怎么画,画多少,画在哪里,都由你来决定!你不用担心好坏,更无需顾及对错。只要是你自己创作出来的,就是最好的。”大部分孩子在乱画游戏的过程中,不会感到威胁,相反,会觉得非常放松、安全和舒适。当然,我们在授课过程中也发现了例外的情况:那些经历过创伤的儿童,那些学习成绩不佳、垂头丧气以及找不到交流伙伴的孩子,的确在他们的图画和故事中表达出受伤和压力的主题,甚至有的孩子表现出极其混乱的情绪状态!不过,也正是这个乱画游戏,为这些经历创伤的儿童提供了一个平时他们用言语无法表达隐秘的情感和经历的机会,绘画将他们的经历和对经历的感受更加客观具体化地呈现出来。辅导中,我们发现那些受虐待的、有反抗、愤怒或叛逆情绪的儿童,那些单亲、离异以及家庭混乱的儿童,绘画协助他们表达了被压抑的情感痛苦或不可告人的家庭秘密。当这些内心的隐秘情感透过绘画被呈现出来时,也为儿童提供了客观看待问题的机会,从而为他们面对问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途径。所以,乱画增强了儿童的自发性。
除此之外,乱画还能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很多孩子面对第一段线条无所适从,但是等到游戏环节结束,每一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一幅作品,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想象力被激发,很多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也增加了对自我的肯定和接纳,自我掌控感也因此有机会回到他们的内心。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我会在合适的时机重复这样的指导语,“也许,你一时不知道该画些什么;也许,你担心好坏或对错。不过,最终你会发现,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因此每个人的图画都将是独一无二的。”或者,“当属于你的图画逐渐被创作出来,我相信你内心里一定有一份喜悦和对自己的赞许,是的,就像你可以创作一幅自己的图画,我相信你也可以掌控属于自己的生活以及更多!”等等。
2.故事的价值
从前,有一只猫,它住在一条失落的巷子里,孤孤单单……从前,有一个小孩儿,一出生,吧唧,摔地上死了;从前,有一只没用的鹰……从心理治疗的意义上来讲,这些儿童自发讲述的故事富含动力的意义、重要的主题与冲突,更代表儿童试图解决问题且适应环境的努力。同时,儿童通过故事传递的隐喻的确有非常强大的疗愈功能,因为它直接作用于潜意识,传达内在状态,成为连通意识的桥梁。
此外,最强有力的隐喻是由个案自己所产生的那些隐喻。因此,在乱画游戏中,我们引入故事,一是借助图画的想象激发儿童创作故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创造出通过故事增加儿童自我表达的更多可能,从而借助隐喻的分析,更多了解儿童内在世界的情绪情感。实践中我们发现,图画的创作为故事的写作提供了象征的激发。
“从前有一个小女孩,卖给了富人家,富人对她很好。有一次,富人让她去看望自己的家人,天下起了雨,小女孩被雨冲走了,不知去向”。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11岁的男孩子,母亲几年前离家出走,他不得不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他的绘画作品全部使用黑色,画出的都是不规则的简单图形。对于这样的童年创伤,语言是难以表达的。在这节课上,他却有机会通过图画和故事,述说这个年纪不该有的、无法用语言直面的生命困境:被遗弃的失落、无助的忧伤、巨大的生活压力……最后一幅图画同桌为他画下了彩色的线圈,他在此基础上创作了一个看似微笑的蜗牛,一份自我的怜惜照顾和小小的勇敢坚强在图画和故事中被呈现。同时,同伴之间的交互游戏也为这个孩子提供了不错的支持。
“有一天,一个男人在马路上走,来了一个女人拿了一把刀,那个男人也拿了一把刀。天下起了雨,他们两个人打了起来,后来两个人全死了。”这是一个被安排在教室最前面单独座位的男孩子的故事。在我们上课时,他最后一个冲进教室;下课后,他最早一个冲出教室。显然他在人际交往、纪律执行、行为控制等方面有着较为严重的困扰。不过,在这个游戏的过程中,他加入的小组比较接纳他,他也变得很安心投入。在乱画的过程中,他会反复对伙伴和老师讲“我也不知道我画的是什么”,他的画也的确很抽象,看不到现实的事物和人物。不过,我对他的回应是:“嗯,你觉得自己的画比较抽象。不过,重要的是,这是你自己创作的,所以它显得很特别!”
“在遥远的奇奇妙妙星,有着非常奇妙的东西,有大山,绿芒芒的大草地,还有散发着金光的太阳,那里有个奇怪的旅游景点,叫做‘人头山’,那里还有一望无际的海,海里的鱼都是金色的。可是,在这一望无际的奇奇妙妙的星球上只有一个人——小右子”。班主任反映,这是一个不善于交往的孩子,而故事里也的确是流露出孤独和忧伤。
“今天天气晴朗,瑞恩决定出去嗨上一天。不知怎的,天空阴了下来,他撑起了伞。但又看到两只可怜巴巴的小蚂蚁。他自己淋雨,把雨伞借给了小蚂蚁。雨过天晴,天上出现了一道彩虹,他爬上去在上面野餐了一顿。彩虹一下子往上升了很多很多,一直一直……延伸到了太空,瑞恩欢快地蹦来蹦去。这可真是美丽的一天。”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一年前曾经是我的来访者,一个不善交往,还受过同伴严重的欺负,曾经出现过较为严重的躯体症状的孩子,现在,他在故事里表达出了很好的自我欢愉和自我照顾。
从这些案例中,我们看到,隐喻故事帮助儿童创新性地表达他们成长的喜悦或困扰,让平时无法用语言描绘的恐惧、愿望或幻想得以安全地表达。我们也因此对儿童的心灵世界多了了解并发展出协助其成长的可能。
3.团体的作用
乱画游戏在个体咨询中的重点是图画内容和故事。但是当我们把它运用到团体,就不只关注这个部分,还重视团体交互作用带来的影响,这也是团体心理活动课的操作要旨。因为,除了儿童和其作品本身的联结具有治愈的效果,团体产生出来的氛围更是治疗的因子。所以,我们才常常渴望将儿童带入团体中,因为那里有浇灌生命成长的无尽资源!
首先,游戏的交互设置,创设了交际情境,令儿童在团体的交互作用下有了“被动”与人接触和分享的可能,尤其为那些被动交往的儿童提供了新的学习机会。
其次,团体中的分享,也为儿童透过他人的观点了解自我和增加自信提供了机会。为了在有效的时间里分享最有价值的主题和共同的感受,一般我会设置分享的主题,要求孩子们按照主题分享。一般有以下几个主题:
(1)当你和搭档为彼此画下一段曲线时,感受如何?
(2)你绘出自己的作品时,感受如何?
(3)这些图画让你想到什么,请分享你的故事。
关于第一个话题,孩子们的分享较为深刻。例如,有的孩子说:对方给我画的时候,我惊心动魄,担心他给我画得乱七八糟。但是,结果出乎我的意料,他做得很好!有的孩子说,我起初不愿意给他,怕他画出来的不是我想要的。可是后来想想,要不试试吧?结果,还不错!……在我的启发下,孩子们发现,信任一个人,是蛮有挑战的一件事,不过这事儿其实是可以尝试一下的!同时,孩子们发现,同伴交往就是个将心比心的过程。如果彼此都能够相互信任,才可能拿出真心!在活动中我会引导儿童把这一份好的感受升华一下。“现在,就请你用最真诚的声音和最真挚的表情,对你的搭档说,谢谢你的勇敢,和我一起完成这个游戏。”孩子们全部去做,去表达,场面感人!
在实际活动中,有的孩子入侵欲望较强烈,所以总是想多画一点占满对方的格子。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讨论和思考:当你在对方那里画下这么多线条,你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你现在看到对方不开心,你的感觉是怎样的?所以,你觉得让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是什么?那么,这对你还有什么启发吗?同时,也引导那个不开心的孩子把自己内心里真实的想法告诉对方:“当我看到这么多长长的线条画满了我的画纸,我不开心,我觉得自己的地方被占去太多,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我甚至有点生气……”等等。使用“我语言”,说出想法让对方听到。这样有利于促进那个乱画侵入的孩子增强移情能力,设身处地替对方考虑;这也是这个游戏在班级团体交互进行的价值所在。
总之,乱画游戏的交互模式,为儿童打破惯有的交往模式提供了真实的情境:无论是在别人的地盘上乱画,还是请别人在自己的地盘上乱画,都是突破边界蛮有挑战的事情,孩子们在体验中的尝试和领悟,才是他们真正学习到的智慧!交往,是需要学习的技巧;信任,是需要练习的品质。乱画游戏为儿童在关系中自我成长和了解他人提供了现实的可能。
(作者单位:1.山西省长治城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长治,046000;2.山西省运城康杰中学,运城,044000)
编辑/王抒文 刘 扬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