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阳经开区重塑发展新格局
2016-09-10王运宝
王运宝
以7平方公里爆发区启动37平方公里经济开发区,再以开发区牵引2107平方公里县域,这是涡阳正在实践的一个发展链条。
2015年1月28日,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涡阳经济开发区,融合了涡阳工业园区和南部新区,规划面积37平方公里,定位为涡阳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
在涡阳采访期间,听到最多的话是“有信心、有干劲”,从过去的“有劲没处使”,到现在的“全部都是正能量”,涡阳正在悄然改变。在这个进程中,涡阳经开区是如何转变状态、转型升级的?又是怎样发挥“乘法效应”重塑经济新格局的?
新征程:
重整“行装”、开新图强
12月22日,在涡阳经开区采访时,经开区每月一次的调度总结会正在召开。在这个会上,按照工作进度排出前三名与后三名,后三名要上台检讨。每月的工作进度排名,由经开区办公室负责,公开发布在QQ和微信群上。
在这个管理措施背后,是涡阳经开区正在形成的真抓实干的工作氛围。从2015年开始,“干就要干好”已经成为经开区干部的一种理念。放在涡阳经开区的整体发展来看,干事氛围的形成,只是众多改变中的一个断面。对管理体制“动刀”,才是提振发展的根本前提,也是重整“行装”、开新图强的起点。
首先是在体制机制上创新。经开区成立伊始,就理顺了招商引资、土地规划、财政税收、干部管理等体制,形成了属地统一、用人权统一、财权事权统一、责任权利服务统一的“四统一”管理新模式。通过建章立制,解决了三大问题,即“有人办事、规范办事、如何办事”。
一个充满活力的团队,是干事创业的主力军。涡阳经开区从乡镇和县直单位抽调精兵强将60多人,组建“一办五局”;通过制定“三定方案”,明确工作职责,细化权力责任清单,实现了定人定岗定责,解决了“有人办事”的问题。
接下来,制定出党政联席会议、督办交办、月目标、周计划、日进度等工作制度,用制度明确工作要求,规范工作流程,做到有章可循,解决了“规范办事”的问题。
同时,制定了党建、宣传、征迁、信访计生、安全生产等工作实施意见和考评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奖惩机制、考评机制、调度机制,确保每项工作都能调度到个人、督查到个人、排名到个人,解决了“如何办事”的问题。
这三者是一个整体,环环相扣,概括起来说是“制度管人、目标管事”。
经过一年转型调整,涡阳经开区正在呈现“三变”:思路变、状态变、措施变,开始进入改革、发展、环境三位一体的良性循环。但干部队伍转变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群众的支持不可或缺,这在涡阳经开区已实现明显转变。从村庄拆迁上,最能反映出这种转变的成效。
采访中了解到,经开区成立后的第一个征迁项目八里桥村,整个过程公开透明、阳光操作,一把尺子量到底,45天全部完成,创造出“新涡阳速度”,这是转变的最好注脚。而且,涡阳坚持拆建并举,在拆迁现场不远处,整体规划好的安置楼房,正拔地而起。
“涡阳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已经形成合力,就是领导带动、部门主动、群众支持。”涡阳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涡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方振勇说。
新起点:
腾笼换鸟、送旧育新
土地是实施工业立县战略的基础要素,优化土地要素配置,一直是涡阳开发区的重点工作。但由于开发区成立前,工业园体制机制不顺、职能不清,入园项目把关不严、标准低、空间布局较为散乱等原因,造成土地利用不规范。
2015年8月26日,《涡阳县清理处置闲置低效用地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发布。根据工作安排,清理范围是2007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期间的逾期未动工、逾期未竣工项目用地。
本刊记者从涡阳县国土资源局和涡阳经开区管委会了解到,按照“一地一策、分类处置”的原则,多管齐下:对占地面积大、使用效率低的企业,压缩用地规模,进行“瘦身”;对无力投资的企业,根据政策规定,给予合理经济补偿,进行土地“收储”;对圈而不建、建而不产的企业,积极“盘活”。2015年以来,共收回盘活土地1020亩,极大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益和承载力。用时下最热的话说,可称之为涡阳在土地要素上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真招商、招好商,从源头上遏制“假大虚空”项目,是有效盘活低效用地的基础。原华华印业和启航矿山项目用地的处置,是涡阳经开区“腾笼换鸟、送旧育新”的最好写照。
作为涡阳县2010年重大招商引资企业,华华印业公司规划用地201亩,已供地103.94亩,并完成厂房建设,但并没有开工。2015年7月,开发区管委会对土地进行强制收回,引进了创维电子公司。
启航矿山项目也系招商引资企业,项目规划用地110亩,已实际占用。经开区管委会成立后,对地上建筑物进行协议补偿,其中29.15亩土地于2015年6月出让给安徽恒明新材料科技公司,其余部分由华凯健身器材项目实际使用。这两家企业都是2015年新引进的招商项目。
优化企业供地的同时,标准化厂房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经开区管委会西南侧,与亳州市建投公司合作,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涡阳经开区还积极对外合作,推进与合肥高新区、肥西县的合作共建,与肥西县合作建设5万平米标准化厂房也已开工。
经过这一系列努力,“清收一批、盘活一批、清退一批、规范一批、提升一批”,涡阳探索出了一条清理盘活低效用地的新路子。
新动能:
两翼齐飞、厚植优势
9月24日,安徽源和堂药业在“新三板”正式挂牌,这是涡阳县第一家上市药企。该企业所在地义门工业集中区,是涡阳经开区“一区五园”空间布局中的一个。涡阳按照“一区五园、统建统管、产业集聚、镇区共赢”的思路,“一顶帽子大家戴”,由经开区托管五个乡镇工业园,共同构成涡阳县产城一体的载体平台。
该平台在战略功能上,是率先突破带动全局;在路径选择上,努力实现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支撑工业化,实现“两化互动、两翼齐飞”,打造成涡阳提振发展的新引擎。
本刊记者从涡阳县经信委了解到,涡阳正在补齐工业布局缺乏顶层设计的短板。2015年11月,《涡阳县工业振兴发展纲要》正式实施,围绕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等五大主导产业,做优存量,做大增量,形成“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以量变积累实现质变,带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我们从涡阳经开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局还了解到,开发区正谋划实施“两百亿工程”,即到2020年,规模企业达到200家,规模工业产值200亿元,这是一个“跳起来摘果子”的目标。
与做大产业集群同步推进的,是专门划出7平方公里作为启动区和引爆区,最大化发挥经开区的“激活效应”。在启动区里,总投资10亿元的涡阳一中新区已投入使用;涡阳五中南校、五中新区、第四小学、第五小学、乐行幼儿园、职教中心6所学校正在从平面的蓝图变成立体化的现实,通过稳步推进“五校一园一中心”建设,聚集人气、带动发展。
这是涡阳县“园区转型升级工程”的精彩实践。按照升级规划,涡阳经开区坚持“建园”与“建城”相结合,围绕主导产业实现产业就业创业相统一,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未来的涡阳县城,将建设成为拥有人口50万、面积50平方公里规模的一个宜居宜业的皖北现代化中等城市。
面向“十三五”,涡阳经开区的发展目标是“打造皖北工业发展示范区”。一个正式成立刚满一年的后发型经济开发区,将示范什么?如何示范?特别值得期待。更重要的是,涡阳作为后发型县域,正在迈入转型升级的“机会窗口期”,涡阳跃升的路径探索,将对整个皖北区域产生样本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