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涡阳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制约因素及对策

2014-03-22赵德群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涡阳县提升对策制约因素

赵德群

摘 要:分析了涡阳县粮食生产综合能力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应对策。主要包括:提高耕地质量、强化农业基础建设,提高机械化水平、加快科技成果推广等。

关键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制约因素;提升对策;涡阳县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5-35-02

涡阳县地处黄淮海平原南部,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全县辖25个镇(场),377个村,总人口150.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3.2万人,农村劳动力74.7万人,耕地面积13.11万hm2。是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国优势农产品(小麦)产业带建设示范基地,是国家、省划定的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2003年以来,连续6a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蝉联全省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先进县;2009、2010年荣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2011、2012年获国务院表彰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2012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24.27万hm2,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90.2%,平均产量342kg/667m2,总产124.4万t。粮食总产位居全省第3位。虽然我县的粮食生产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产量水平同我县及周边省市的高产田块相比,还有着很大的差距,依然有很大的增产空间。

1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制约因素

1.1 从事农业生产人员素质偏低 全县农村劳动力常年外出务工者达45万人以上,超过全县农村劳动力的50%。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妇女、老年人,文化素质偏低。村里虽然有专业合作社、植保专业服务队服务,但因为机械少、人员少、时间紧,粮食作物生产过程中的追肥、病虫害防治、干旱年份的抗旱等田管进度缓慢,科技含量低,粮食种植的关键技术落实比较困难。

1.2 耕地质量不高 全县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平均为14.73g/kg,为中等偏低水平。同时土壤结构不良,耕层变浅(根系多集中在8~12cm土层),雨后地表易结壳,通透性差,土壤保水、蓄水能力偏低,作物抗干旱、抗渍害能力差,制约粮食产量的稳定提高。

1.3 自然灾害发生频繁 我县气候处在暖温带南缘,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冷暖气团交锋频繁,天气多变,旱灾、涝灾、风灾、雹灾、连阴雨等气候型自然灾害发生较为频繁。2012年秋种,粮食生产就遭遇了秋种干旱、11月份低温、春季干旱和60a一遇倒春寒旱冻叠加、小麦成熟期间连阴雨、夏种后期干旱、7月份干旱、8月份干旱、夏季50a一遇高温热害等自然灾害。粮食作物病虫害多年来持续多发,个别病虫害重发,近年来还出现了小麦黑潜叶蝇、玉米二点委夜蛾、玉米弯孢叶斑病等新生病虫害,对粮食作物大面积创高产具有较大威胁。

1.4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依然薄弱 一是农田水利设施未能覆盖全部耕地。全县耕地面积13.11万hm2,有效灌溉面积8.36万hm2,占耕地面积的63.8%;除涝面积11.01万hm2,占耕地面积的84%;旱涝保收田面积3.98万hm2,仅占耕地面积的30.4%;二是灌排设施薄弱,工程建设不配套。农田水利工程普遍存在着建设标准低、田间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严重等问题。常出现上通下阻,不能有效灌溉。三是灌溉方式落后,节水灌溉面积较少。全县节水灌溉面积仅0.73万hm2,绝大部分还是采用“小白龙”的传统方式,不仅水资源利用率不高,而且在小麦、玉米出苗过程中补墒或在小麦中后期浇灌效果较差。

1.5 大型、新型和复式多功能机械较少 全县拥有各类播种机16 826台,拖拉机45 095台,联合收割机5 760台,多为小型机械,大型、新型和复式多功能机械较少。严重影响了整地、播种质量,对产量影响较大。

1.6 科技服务水平不高 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总量不足、实用人才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服务手段不强、作用发挥不充分等老问题尚未解决。服务体系呈现县级强、乡级弱、村级无的现状。乡镇虽有办公场所,但技术人员少,且不能专门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村级没有技术人员,村干部没有精力过问农业技术。农业技术大多掌握在农技推广部门、部分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层面,农业技术推广仍然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影响新技术、新产品推广速度。

1.7 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发展滞后 近几年,我县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虽有较大改观,但尚处于初级阶段,数量少、规模小、不规范。难以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

1.8 规模种粮面积较小 目前,土地多分散(下转58页)(上接35页)在一家一户的农民手中,农民恋土观念较严重,边打工边种田情况较为普遍,严重影响了土地流转;同时,土地流转机制尚不健全,土地流转还没有走上规范有序的轨道,流转进程较为迟缓。目前,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2.58万hm2,流转率仅达到19.67%。,3.3hm2以上的规模经营大户493户,流转土地0.98万hm2,占耕地面积的7.46%。

2 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对策

2.1 提高耕地质量 大力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搞好田间灌排渠系、土地平整和机耕道等建设。实施“沃土工程”,全面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力提高农田土壤生物肥力,协调农田土壤养分结构和养分平衡关系,恢复和培育土壤微生物区系,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将中产田改造为高产田、低产田改造为中产田,确保耕地的持续产出能力稳定提高。进一步健全耕地质量保障体系,加强耕地质量监控,抓好地力与墒情监测、环境质量监测。

2.2 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着力解决部分地区无水源和一部分农田水利工程年久失修、灌溉站、机井、渠道无法使用的问题,尽快消灭灌溉死角,增加有效灌溉面积。

2.3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加大新型农机具推广力度,积极推广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着力推广复式作业(具备收获、耕作、施肥、秸秆还田、播种等功能)、玉米收获和土壤深松等机械设备,不断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装备水平,逐渐改变新型机械偏少、适宜于农艺的机械偏少的现状,全面提高小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强化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加强技术集成和资源整合,联合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和规范化的农机操作使用技术。

2.4 加快科技成果推广 一是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培训体系;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普及;引导农民积极应用优良新品种和先进适用新技术、新机械,提高科学种植水平;提升科技对小麦、玉米生产的贡献率。二是认真抓好乡村干部、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种粮大户、专业化服务队、农机手五类培训对象的农业技术培训工作,切实提高为农服务水平。三是发挥高产示范辐射带动作用。高标准建设小麦高产攻关和玉米振兴计划核心示范区,扎实推进农业部“小麦(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活动,充分展示高产成果,进一步发挥高产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先进适用技术向现实生产力快速转化。四是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重点,组织农民继续教育,努力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市场意识、管理能力。

2.5 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 积极培育粮食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服务队、植保专业服务队等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主体,着力增加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扩大组织规模,扶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快速发展;引导社会化服务组织广泛开展耕、种、管、收系列粮食生产专业服务,提升专业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

2.6 提高规模经营水平 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农户流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耕地向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和能手集中。制订出台激励政策措施,扶持种粮能手、有意愿的农户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提高粮食生产水平,逐步将他们培育成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支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提高经营水平,推进粮食连片规模化种植,提升粮食生产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适度规模经营水平;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积极培育以股份制为基础的“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利益共同体,提升小麦、玉米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水平。

(责编:徐焕斗)endprint

猜你喜欢

涡阳县提升对策制约因素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