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项目管理市场化势在必行
2016-09-10苗一平
苗一平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市场对资源配置由主导转入决定性作用,全国各行各业掀起新一轮改革,简政放权、下放责任清单和权力清单、鼓励政府购买服务等,真切还市场经济本色、本位。而政府主导的项目管理改革也不例外。首先,体制需要改革。中国是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如何在有限资源约束下实现资源利用价值最大化,是城市建设必须考虑的问题,合肥市目前采用的是政府主导的“一表二统六分开”项目管理模式,曾快速、高效地响应了城市大建设需要,形成了卓有成效的“合肥模式”。但是,随着政策法规不断健全、各方主体基本到位、市场基本成型,这种模式亟需优化。由于受到体制方面的约束,该模式仅能针对建设项目投资活动某一阶段进行管理,同时,各部门相互牵制、互相制约,不能形成“基于项目为中心、专业的、全过程的、系统的”管控,无法真正实现“资源利用价值最大化”。其次,机制需要改革。政府主导型的项目管理受管理政策方面的要求和局限,对核心资源不能灵活配置。如:目前薪酬制度、激励机制及用人制度很难吸引和留住行业内高技术、高管理人才;现有项目开工少、工期延长、投资超概算,通过对已建项目工期分析,多数项目前期阶段和建设阶段工期相比合理工期滞后近一年半时间,仅拆迁安置过渡费每平方米增加将近500元,造成财政资金严重浪费。再次,风险管理缺位。在目前管理模式下,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既承担着监督管理职责又担负项目操作任务,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追责不易、避风险难。而现代化的项目管理机制灵活、目标性强,可以实现对项目全过程管理,有利于科学决策、缩短工期和降低工程造价,同时对项目管理单位执行不力或工作过程造成的失误有追溯,真正实现专业人做专业事。若政府归位承担监督职责,市场各方主体到位承担操作任务,则可以理顺关系、有效问责、风险转移。合肥市城市建设已到深水区,推行项目管理市场化势在必行。作为政府,应在经济新常态下积极优化、完善“合肥模式”,紧紧围绕全面市场化要求,转变政府角色,自上而下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引导市场各方主体参与社会经济建设,形成政府推动、行业互动的“小政府、大社会”,促进合肥市场经济长足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国华项目管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