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宿松经济开发区产城一体化的实践与思考

2016-09-10王赵春

决策 2016年1期
关键词:产城开区开发区

王赵春

产城一体化是产业与城市协同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其方向和目标是建设以生态环境为依托、以现代产业体系为驱动、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融合、多元功能复合共生的新型城区。

产城一体化的推进情况

宿松经济开发区具有较好的承接新城区发展条件,距离宿松县城中心城区仅有1km,城市主干道105国道、振兴大道等连接中心区与经开区,交通快捷又通畅。2004年8月启动起步区建设,2006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2012年8月更名为安徽宿松经济开发区,2013年批准为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开发区。经开区远期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近期总体发展规划面积13.74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发面积8平方公里,建成面积6平方公里,区内总人口2万余人,辖1个社区居委会。现有入区企业126家,规上企业53家,累计引进项目总投资78.1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7.4亿元。基本形成以两条主干道为主的城区道路骨干网络的基础设施一体化;按照“生产、生活、生态协调”的理念规划设计,形成以振兴大道为主轴的园区一体化和以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机械电子、建材化工四大主导的产业体系一体化。

向产城一体化转型的实践

按照“产城一体,宜居宜业”的要求,将产业功能、城市功能、生态功能融为一体,努力将宿松县开发区建设成全省知名的新型城市示范新区。我们的思路和对策是:

第一,高品位规划,促进产业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

根据经开区现状,结合产城一体要求,进一步升级、调整和完善经开区总体规划,合理进行产业空间布局,根据总体规划,编制和完善经开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城市公共服务规划、拆迁安置居住及商业地产开发规划等。科学界定与现代城市发展相融合的产业选择、产业链延伸发展模式、产业聚集模式、产业集群化发展路径、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关联、产业发展与城市生态保护等,构建起产业运营与城市建设和谐发展的统一蓝图。

第二,高水平建设,大力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功能。

按照城市与产业一体化发展要求,打通振兴大道、滨河路等“三纵三横一环”主干路网,拉开城市建设框架,有利于二三产业和社会事业的合理布局并按序建设。根据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及路网建设进度,延伸自来水、雨污排水、电力、天燃气、有线电视、通讯、互联网等管网工程,适时建设加气站、公共停车场、公共厕所、垃圾中转站等城市功能配套设施。

第三,高标准招商,大力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坚决摒弃“捡到篮子都是菜”的招商理念,避免“垃圾项目”和产业污染对新型城市科学发展的制约。根据产业规划,改传统的“招商引资”为“选商选资”,宁缺勿滥。重点引进主导产业及产业链配套项目,优先引进新兴产业项目,努力在引进世界500强和国内100强企业上的招商重大突破。重点发展纺织服装、机械电子、食品加工等主导产业,重点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和发展前景看好的企业。进一步实施技术进步为推动力量,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发展后劲,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革新生产工艺,突破企业“增长极限”,切实提高单位用地产出率和税收贡献率。

第四,高质量服务,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和第三产业。

要迈向综合性城市新区,必须推动功能的综合化,其基本方向是从单一产业功能区模式向多元功能共生的城市新区模式转变,借助城市建设和服务型经济发展来带动功能转型。在已建龙山学校、孚玉中心幼儿园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与城市功能配套的教育、医疗、社会福利、文化娱乐、公共交通等配套设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产业,特别是消费服务产业,如宾馆、超市、旅游、物流、快递、担保、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等,在提升城市品位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城市相关配套服务功能。

第五,高要求保障,努力破解产城发展要素制约。

充分利用好开发区融资平台,为征地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强力资金保障,大力开展信用体系建设,拓展企业融资担保和信用授信份额,不断扩大企业融资空间。统筹利用土地资源,在全县土地规模和指标的计划和分配上,保主保重,重点保证县经开区项目落户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同时,加大对项目论证和考核力度,大幅度提升招商项目和建设项目用地的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大力实施“腾笼换鸟”工程,强力收回“圈而不用”“用而无效”和停产半停产项目用地,切实提高土地使用效益。从用好政策、优化服务等着手,切实贯彻执行好招商引资“新30条”“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骨干企业翻番计划”“标准化厂房零租金招商”“促进工业企业发展若干意见”等县级政策性文件精神,加大对招商引资项目的服务力度,大力促进产业快速发展,真正做到以二产带动三产、“以产促城”。

产城一体化转型的思考

在全面推进经开区产城一体化转型的实践中,深切地感到要做到“三个坚持”。

第一,坚持将推进产城融合作为第一目标。就县城整体而言,经开区是“产”,县城是“城”,随着经开区的发展壮大、功能日益完善,经开区的产业区块是“产”,生活区块是“城”,二者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按照产城一体化发展的要求,要做到三产互动,产城相融。一是推进三产互动发展,坚持工业主导,着力做强企业,打造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领军企业,做强做大一批支撑经开区发展的骨干企业;着力做大产业,打好资源牌、走好资源路,高度重视产业链建设,促进资源优势向特色优势产业转化;着力做优品牌,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把品牌企业变成品牌产业,把品牌产业变成市场竞争优势。二是推进产城相融发展,要坚持“创业活商永居”相统一,科学布局城市的生产、消费、就业和服务功能,增强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协同推进城市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繁荣经开区经济,做到“以业兴城、以城兴业”。

第二,坚持将规划引领作为第一抓手。规划是指导建设和发展的蓝图,要按照“现代化、生态化、精品化”的要求,实现“产”“城”一体化发展,必须将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一张图”规划,以期达到最佳成效。在具体工作中,要确实做到经开区基础设施与数量规模向结构调整与功能拓展变;单一功能的工业园区向产业协调发展的综合型经济区转变;单向的经济功能管理向科学规范的综合功能管理方式转变。

第三,坚持将高点站位和打造产业高地作为第一要务。坚持“现代型、科技型、生态型、集约型”特色发展道路,在做大经济总量、提升产业层次、加快建设安徽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开发区的基础上,以四大支柱产业为基础,构筑高端产业、生态宜居、自主创新“三大高地”。加强基础设施、环保、投融资、物流等公共配套服务平台建设,抓好安居住房、人才培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就业增收、平安创建、道路交通、市政配套、环境美化、文化惠民等为民工程,促进产业集聚与城市功能互补,大力提升经开区承载能力。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引进关联度大、成长性好、带动性强、投资强度大的业内100强企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从开发区到城市新区的转变必然需要进行功能再定位、产业再调整、布局再优化等一系列定位与思考,而这一过程也是开发区由单一的工业园区向综合性城市新区转变的历程。我们只有不断探新路子,创新思维,勇于担当,才能实现宿松经济开发区向着综合性城市新区的华丽转身。

(作者系宿松县人民政府县长)

猜你喜欢

产城开区开发区
宁乡经开区“万名工人学党史”
徐州经开区打造“三个一”安全监管模式
张家港经开区统筹推进安全与发展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
挤压还是带动:开发区FDI外溢对无开发区城市经济的影响
城市发展新结晶——产城融合一体化建设
品质西区聚高端 产城文景共一色
加快产城融合 建设优质园区——以南昌市为例
开发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