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断经缩瘤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思路探讨

2016-09-10黎晨西谢萍甯海燕周祖琴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6年10期
关键词:围绝经期子宫肌瘤

黎晨西 谢萍 甯海燕 周祖琴

摘要:子宫肌瘤已经成为妇科的常见病及疑难病,严重威胁女性的身心健康。从西医的治疗来看,它具有复发率高、副作用大,以及患者不愿意行手术治疗等缺点;而从中医的治疗来看,它具有疗程长、见效慢,患者依从性不好;各种疗法都不能取得很好的疗效。现从肌瘤的中医古籍的病因病机及患者的生理特点来探索运用断经缩瘤法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机理,以期待达到缩瘤之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子宫肌瘤;围绝经期;断经缩瘤

中图分类号:R271.1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6)10-0104-02

子宫肌瘤是一种确切病因尚未明了的疾病,好发于生育年龄,并且近来文献报道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是妇女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它的临床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下腹包块、白带增多、盆腔压迫症状如腹痛、呕吐、发热等[1],对女性的身心健康有着严重的威胁。据最新的报道显示它的发生与雌孕激素相关,并与年龄、肥胖、妊娠和流产史、种族、吸烟、饮酒、血压和运动、遗传及环境因素等有着密切的关系[2]。现代医学认为子宫肌瘤是具有雌激素受体(EP)与孕激素受体(PR)的瘤体激素依赖性肿瘤[3],降低或者抑制激素可以缩小子宫肌瘤,特别是对于处在围绝经期但患有子宫肌瘤的女性,采用GnRH、小剂量的米非司酮及介入栓塞[4]、达那唑等可以抑制卵巢的功能,促进绝经,可以达到缩瘤之效。但是药物副作用大和患者不愿意手术等问题,它的使用常常在临床上受到限制。故寻找一个副作用小,疗效确切,易于被患者接受的促绝经方案仍是当前非常紧迫的任务。中医药的断经缩瘤治疗法从整体出发,平调阴阳,断其经水从而达到瘤缩之效,故现将其思路论述如下。

1中医古籍对子宫肌瘤的认识

在古代典籍中,子宫肌瘤之名是没有出现,但是依据本病的生理病理特点,将它归属于癥瘕。癥瘕是指妇人下腹结块,伴有或痛或胀或满或异常出血者。癥者,有形可征,固定不移,痛有定处,属血病;瘕者,假聚成行,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属气病。《素问·骨空论》曰:“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癥瘕生于胞宫者称为“石瘕”,《灵枢·水胀》曰:“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癥瘕生于胞脉者称为“肠覃”,《素问·骨空论篇》黄帝曰:肠覃何如?岐伯曰:“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息肉乃生”。而对于癥瘕的病因病机,中医古籍已经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在病因上多因患者正气虚弱,风寒湿热之邪内侵、或者情志所伤、房事不慎、饮食失调,产生气滞、血瘀、痰湿、毒热等病因,致使血气失调从而形成。它是一个过程,正如《素问》曰:“其始生也,大如鸡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怀子之状。久者离岁,按之则坚,推之则移,月事以时下”。在病机上认为“瘀血内阻”是其关键。《妇人大全良方》曰:“妇人腹中瘀血者,由月经闭积或产后余血未尽或风寒凝瘀,久而不消,则为积聚症瘕也。”妇女在经期及产后,血室正开,胞宫脉络空虚,浊血未净,胞衣、胎盘残留,瘀血内阻,加之房事不洁,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而入,寒凝热灼成瘀。在治疗上,《素问》云:”“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采用破积,溃坚的原则,运用活血化瘀,破积消癥方法,再辅助温通活血、泻下逐瘀、消补结合法。而《景岳全书》曰:“凡积聚之治,如经之云者,亦既尽矣。然欲总其要,不过四法,曰攻,曰消,曰散,曰补,四者而已。又云:治积之要,在知攻补之宜,而攻补之宜,当于孰缓孰急中辨之”。但是又不可攻伐太过,恐伤其气血,应该徐徐图之。

2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发病机理及治疗原则

妇女在一生中分为7个周期,分别为胎儿期、新生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性成熟期、围绝经期及老年期。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七七前后,肾气渐渐虚弱,天癸竭,冲任二脉虚衰,肾-天葵-冲任-胞宫轴失衡,月经将断,生殖器官也逐渐萎缩,导致脏腑功能失常,其根本病因在于肾虚。而肾为五脏阴阳之根本,肾气调节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活动,是通过肾中阴阳来实现的。只有两者保持相对动态平衡,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所以此期发病多系肾的功能失常,阴阳失调所致。

妇女进入围绝经期后,肾气虚衰,精血不足,加之经、带、胎、产、乳数伤于血,而妇女“以血为基本”,顾多以肾水不足为常见。又女子“阴常不足、阳常有余”而多,故围绝经期综合征初期表现以阴虚为主,肾阴亏虚,则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心肾不交,心阴不足,心神失养,甚则君火上亢。而围绝经期妇女年近五旬,经水当断未断。心火亢盛,可灼津耗液,血行不畅或火盛迫血妄行,溢出经脉,成离经之血;而离经之血为瘀,或血液煎灼,渐聚成瘀,日久成癥而发为子宫肌瘤。经血不断则阴血益虚,阴血愈虚则热愈难平,如此循环往复,致使疾病反复难愈。加之肝肾同源,精血互生,水不涵木,相火妄动,导致肝失所养,肝阴不足,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源,两者以先天养后天,后天充先天。肾虚则脾虚,脾虚则运化失司,水津不布,聚而为湿,湿盛则凝聚成痰;痰湿停于心胸,日久化火,易挟痰上扰心神;故肾阴虚火旺为发病之本,应以滋肾阴、清虚热,平衡肾之阴阳,遵从妇人的生理病理特点来促使其顺利绝经而达到瘤缩的功效。

3断经缩瘤的病机探讨及组方用药原则

“断经缩瘤”,顾名思义就是要断水即绝经来促使子宫肌瘤的缩小甚至萎缩。依据月事的产生及衰竭的机理,《本草纲目·妇人月水》云:“女子,阴类也,以血为主,其血上应太阴,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潮有朝夕,月事一月一行,与之相符,故谓之月水、月信、月经。经者,常也,有常轨也。”月经即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内膜的脱落出血。肾藏精,主生殖,它在月经的产生和调节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肾气盛,天葵至,月经来潮。故要使“七七”之年的妇女顺利绝经就要遵循肾气的生长的规律,从“肾”入手,来促使其顺利断水。但是在“治肾”的过程中应该也兼顾肝、脾、心、肺,它们的作用对月经的产生均有着调节的作用。并且现代的研究表明绝经与下丘脑-垂体-卵巢有关,抑制性腺轴也可以达到缩瘤之效。

依据围绝经妇女发生子宫肌瘤是以肾阴虚火旺为本,瘀血内阻为标,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和现代的药理研究上,以滋肾阴、清虚热为主,配合活血化瘀消癥之品,从而抑制卵巢激素。而且在最近的临床报道中发现,应用化瘀散结、理气行滞之品能改善子宫内的血液循环,从而加快子宫肌瘤的消散和吸收,并且有效地延长血液凝聚时间,预防血栓形成,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活性,提高子宫的特异性充血效果,降低血液黏稠度,延长凝血酶时间。在临床上四草即紫草[5]、白花蛇舌草、夏枯草、仙鹤草,鹿衔草、半枝莲、三棱、莪术、蒲黄、五灵脂、水蛭、血竭等活血化癥就可达到这样的疗效。而现代药理研究以下中药也具有缩瘤之效如牡蛎、赤芍、黄芩、鸡血藤等等。如朱南孙教授[6]喜用枸杞子、菟丝子、桑椹子,三子相配,平补肝肾,补而不腻,温而不燥;莪术、白术常合用,一攻一补,消补相伍,攻补兼施,正气强盛,气血调和;海藻、夏枯草、皂角刺共奏化痰软坚消结之功。杨家林教授[7]善用四君子汤、异功散、六君子汤、寿胎丸、八珍汤、五子衍宗丸、左归丸、六味地黄丸等辨证论治以养正,再加化癥之品以除积。

4小结

子宫肌瘤是激素依赖性肿瘤,与长期的持续的高雌激素刺激有关。西医的促绝经药副作用大,并且手术容易复发;而中医的断经缩瘤在针对围绝经期妇女具有明显的优势。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中医药在促绝经治疗方面缺乏完整的理论及治疗思路,缺少大样本的临床疗效观察,中药的作用机制及药理研究还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但是中医药的断经缩瘤疗法治疗本病的研究开展和应用,将改善患者的症状、减少副作用、对妇女以后整体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参考文献:

[1]比伯·临床妇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4.

[2]Shaik NA,Lone WG,Khan IA,etal.Deteetion of somatie mutations and germline polymorphisms in mitoehondrial DNA of uterine fibroids patients[J].Genet test Mo Biomarkers,2011,15(7/8):537-541.

[3]Sabry M,Al-Hendy A-Medical,treatment of uterine leiomyoma[J].Reproduetine Sciences,2012,19(14):339-353.

[4]金玫.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07,1(1):42.

[5]陈璐璐,周若龙,杨柳,等.紫草中萘醌类化合物的质谱鉴别3种成分的UPLC同时测d定[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2,23(1):77.

[6]朱南孙.中华名中医治病囊秘朱南孙卷[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6.6.

[7]杨家林.子宫肌瘤的中医治疗[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9,15(2):66-67.

猜你喜欢

围绝经期子宫肌瘤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研究B超在妇女子宫肌瘤鉴别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观察
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对比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应用
围绝经期子宫出血185例分析
补肾疏肝汤配合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研究
围绝经期妇女焦虑症心理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