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葛根二藤汤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74例疗效观察

2016-09-10侯鹏飞郝延科王卫卫谷金玉杨同岗李朝辉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6年10期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

侯鹏飞 郝延科 王卫卫 谷金玉 杨同岗 李朝辉

摘要:目的观察葛根二藤汤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将椎动脉型颈椎病150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74例口服葛根二藤汤加减治疗,对照组76例口服大活络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2周后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3%,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葛根二藤汤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其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葛根二藤汤加减;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1.5+5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6)10-0055-02

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中医“眩晕”范畴,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反复发作,难以治愈,椎动脉型颈椎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手术治疗存在风险高、疗效不佳、费用高、负担重等因素,因而选择一种简单、有效的中医诊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跟从导师见证以葛根二藤汤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自2014年11月—2016年5月中医辨证为眩晕,西医辨证为椎动脉型颈椎病例150例。男77例,女73例,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者77岁,平均54岁。病程长者为7 a,短者为2个月,平均1.4 a。根据症状、体征、TCD+CDFI、X线、CT、MRI检查确诊,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74例和对照组76例,2组间性别、年龄和病程分布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草案)》[1]确定多数患者有明显劳累史,颈部疼痛伴头晕、耳鸣、呕吐、视力异常、听力减退等,一般无四肢疼痛麻木无力或行走不稳等症状,头晕多在劳累或受凉后加重,晨间起床时较轻,休息或稍事活动后缓解,不能长时间低头工作。颈椎棘突及棘突旁多有压痛、叩击痛,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旋颈试验阳性。X线片、CT、MRI显示椎间关节失稳或钩推关节骨质增生。除外耳源性及眼源性眩晕。除外椎动脉I段(即进入颈6横突孔以前的椎动脉段)和颈椎动脉Ⅲ段(即出颈椎进入颅内以前的椎动脉段)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除外神经官能症、颅内肿瘤等。确诊本病,尤其是手术前定位,应根据椎动脉造影检查。椎动脉血流图及脑电图具有参考价值。

3治疗方案

3.1治疗组葛根二藤汤加减:葛根9 g鸡血藤9 g钩藤9 g,细辛5 g,川芎9 g,当归9 g,泽泻15 g,赤芍9 g,红花9 g,炒桃仁9 g天麻9 g,木香9 g,甘草6 g。加减:瘀血阻络、寒盛痛剧者加蜈蚣2条、全蝎6 g,制川乌6 g,制草乌6 g,痰浊中阻、湿胜重着者加黄芪30 g,陈皮9 g,冬瓜皮6 g,肝肾亏虚、髓海空虚者加首乌藤6 g杜仲6 g,川牛膝6 g酸枣仁9 g,气虚血亏可加阿胶6 g,鹿角胶6 g。服用方法:水煎服(煎药2次,取药液约400 mL),日1剂,早晚两次饭后温服,7剂为1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3.2对照组:大活络胶囊(0.25 g/粒)口服,1 g/次,3次/d。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4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疗效标准所有病人均在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制定且分别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可恢复正常工作。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阳性体征基本消失,基本恢复正常工作。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遗留部分阳性体征,需进一步治疗,部分恢复正常工作。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前后无变化或加重,无法正常工作。

4.2治疗结果

4.2.1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27 例,占36.5%;显效21例,占28.4%,有效22例,占29.8%;无效4例,占5.4%,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治愈20 例,占27.0%;显效14例,占18.4%,有效24例,占31.6%;无效18例,占23.7%,总有效率为76.3%。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4.2.22组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缓解变化比较见表1。

5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一般由多种原因引起,应属中医学眩晕、项痹等范畴,其病位在头项,病变脏腑和肝脾肾相关。中医学认为:气血、经络与脏腑功能失调和颈椎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病因有虚实之分,实则“不通则痛”,虚则“不荣则通”,故临床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应分清虚实,辨明证型治之。古代多名医家对眩晕病因病机有较多论述,《丹溪心法》中提出“无痰不能作眩”,《景岳全书》云:“无虚不能作眩”,《素问》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病性以虚性居多,因气虚血亏、髓海空虚、肝肾不足所致多属虚证,因痰浊中阻、瘀血阻络、肝阳上亢所致者属实证。而治疗此病以葛根二藤汤为基础方,方用葛根,其性升散轻扬,以解外邪郁阻、经气不利、筋脉失养所致的项背强痛;其气味皆薄,最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味辛而升发,且能鼓舞脾胃清阳之气上升;鸡血藤能疏筋通络,兼能行血,两者合用既可解除清阳不升所致的头目眩晕,头重如裹,又可消除经络不通导致的肢体麻木,钩藤味甘性凉,具有和缓的熄风止痉的作用,除心热,主肝风相火之病。风静火息,则眩晕之症可自平。葛根与鸡血藤、钩藤三药合用为主,既可熄风疏筋、活血通络,又能平肝补肾,标本兼治[3]。方中佐以细辛、川芎、赤芍、红花、桃仁可加强通络止痛、活血通窍作用,天麻、木香可协助钩藤以熄风止痉,除肝风相火之病,当归可防止耗泄太过导致气血不足,泽泻可兼清內湿,甘草为使,调和诸药。其瘀血阻络、寒盛痛剧者可加蜈蚣、全蝎、制川乌、制草乌;痰浊中阻、湿胜重着者加黄芪、陈皮、冬瓜皮;肝肾亏虚、髓海空虚者加首乌藤、杜仲、川牛膝、酸枣仁;气虚血亏可加阿胶、鹿角胶[4]。诸药合用,实证者则以活血化瘀、祛湿通络、化痰行气以祛实邪兼补气血;虚证者则以补肝肾、强筋骨以固其本,从而使经脉气血运行通畅,兼清內湿、内淤,则通而不痛,荣而不痛,故疼痛则消,气血足并运行通畅,则眩晕消失,故临床效果满意。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葛根、鸡血藤、钩藤、天麻、木香等药物中有效成分具有扩张血管,改善颈部及颅脑供血作用;细辛、川芎、赤芍、红花、桃仁等药物具有改善颈部血液循环,消除颈神经水肿缓解疼痛作用;当归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A、B、E 及人体必需的多种元素,能促进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的生成,改善贫血,并也有缓解血管平滑肌痉挛,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消炎、镇痛作用;蜈蚣、全蝎、制川乌、制草乌具有抗炎、镇痛作用;黄芪、陈皮、冬瓜皮改善微循环,调整人体内体液代谢的作用;首乌藤、杜仲、川牛膝、酸枣仁、阿胶、鹿角胶也具有促进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的生成,改善贫血,加快新陈代谢等作用[5]。诸药合用,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抑制颈神经根及其周围水肿,从而改善颈部及颅脑血管痉挛导致的缺血状态以及颈神经根水肿导致的疼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6结论

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原则,临床运用葛根二藤汤随证加减,辨证识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其临床效果显著。参考文献:

[1]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27.

[2]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3]崔凯莹,王明亮,郝延科.椎动脉型颈椎病葛根二藤汤加减治验[J].山东中医杂志,2013,07:504-505.

[4]张雪,郝延科.葛根二藤汤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气虚血瘀证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09:36-38.

[5]陈云刚.葛根二藤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及药理学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收稿日期:2016-07-04)

猜你喜欢

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
小针刀配合温胆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磁共振成像分析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观察中医多途径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