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模因论的独立学院英语写作板块教学模式实证研究

2016-09-10郭晓娟

经济师 2016年3期
关键词:模因论

摘 要:文章以模因论为理论支撑,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协作,对独立学院英语写作板块教学模式提出假设并展开实证研究。该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工具为问卷调查、访谈、测试并运用SPSS19.0与Excel软件统计数据,分析发现独立学院的学生自觉使用语言模因板块的整体水平较低;此教学模式对学生思维明确、词汇应用、句式展现与篇章结构诸方面均产生积极的实际成效。

关键词:模因论 写作板块教学 模因宿主 输出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3-199-02

一、引言

英语写作作为一项很重要的输出能力,能体现学习者的综合基础,因此无论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抑或独立学院组织的期中期末考试,第一部分均为写作,足以体现写作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依据模因论,英语写作过程是语言模因复制与传播的过程。模因传播,需依靠语言使用者来实现。加强学生对板块的输入,通过教师讲解与学生理解,实现学生对各板块的接受、记忆、复制并创新,真正成为模因宿主。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1976年,牛津大学著名生物学家道金斯(Richard Dawkins){1}在其出版的畅销书《自私的基因》(The Self Gene)中首次提出模因(meme)概念,认为模因是“文化传播的单位或模仿的单位”。1999年Dawkins的学生Susan Blackmore②继承发展了模因论并出版了专著《模因机器》(The Meme Machine),她着重指出,模因是通过模仿传递的,而模仿是人类特有的能动学习。2005年Kate Distin③认为模仿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准则且可视为一种创新。

我国关于模因论的研究始于2003年语言学家何自然④,他从模因论的角度解释语言现象。2008年陈琳霞⑤研究模因论在大学英语写作的应用,发现基因型传播与表现型传播均有助于非独立学院学生英文水平的提高。2012年夏宁满⑥表明语言模因在非独立学院外语写作中的整体使用水平不高。

纵观前人成果,模因论在写作教学中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对于独立学院英语写作的实证研究并不多,因此本文试图从模因论视角探讨独立学院英语写作板块教学模式,以期推动英语教学质量。

三、研究设计

1.理论依据。模因论(memetics)是一种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Neo-Darwinism)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兴理论,其核心是:(1)文化的习得与传承是通过模仿实现的,模仿的基本单位是模因;(2)模因和基因一样,可以通过不断的复制、模仿,感染大脑,并在感染者之间传播进而发展。Blackmore②于1999年提出模因的传播方式分为基因型传播和表现型传播。基因型传播指内容相同形式多样,以固有形式传播,称为“直接套用”,诸如英语中的谚语或名言警句;以不同形式传播,称为“同义异构”,即英语中的同义词或近义词。表现型传播指形式相同或相近但内容不同,分为“同形联想”与“异义同构”,前者指依据语境表达需要,对相同形式的语言模因实施联想,诸如强调句的模仿使用;后者指对某些语言结构稍加修改,使之拥有新的内涵。语言模因要成功复制或传播必须经历四个不同阶段:同化(assimilation)、记忆(retention)、表达(expression)和传输(transmission)。

2.研究对象。本研究对河北省秦皇岛市燕山大学里仁学院2014级车辆交通与自动化专业共117人展开,车辆交通56人为控制组,自动化61人为实验组,男生50人,女生67人。这些学生平均年龄为20岁;教育背景相似,学习英语的平均年限为8年且入学前均接受的是国内普通高中英语教学,两组都由笔者执教。

3.研究方法与工具。问卷分问卷一与问卷二。问卷一的设计围绕学生对英语写作的态度与现状展开,两组学生均需完成,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的个人属性,包括性别、年龄、学习英语的年限;第二部分为问卷内容,分五个维度,采用5级评分,共9题。问卷二在问卷一的基础上加入学生对板块教学模式的评价与收获,只限于实验组,包括三部分,前两部分与问卷一完全一样,第三部分依然采用5级评分,共7题。结合访谈、测试并运用SPSS19.0与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四、研究结果

1.实验教学结果。实验前笔者在课堂中对两组进行写作测试。在30分钟内完成题目为:A Family Member Who Influences Me Most的写作,第一段需表明影响我至深的家庭成员是谁;第二段为如何影响;第三段总结。字数120~180,不能查字典或借助手机等通信设备,时间结束立即收回,收回率为100%。依据思维、词汇、句式与结构四标准,各项均为5分,研究者与本组其余两名老师逐一进行评阅,并将收集好的数据使用SPSS19.0与Excel进行统计分析。

从表1可反映出两组学生实验前写作成绩T检验结果,平均成绩13.26与13.28相差不大,而且Sig值0.162大于0.05,说明实验前或未采取板块教学模式之前,两组学生成绩差异不明显即写作水平相近,因此该实验具有可行性。通过写作板块教学模式之后,笔者再次要求两组学生在30分钟完成一篇题目为假冒伪劣商品(Fake Commodities)的写作,第一段为目前社会上有很多假冒伪劣商品;第二段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第三段为如何杜绝假冒伪劣商品。随后分析两组后测成绩(见表2)。

从表2可看出,两组后测成绩都有所提高,控制组增长了2分,实验组上升了6分,说明经过将近一学期学习之后两组学生写作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控制组与实验组的标准差分别是3.31与2.55,表明实验组成绩更加集中。Sig值0.027小于0.05,反映出两组学生后测成绩差异显著,实验组取得的进步更大。两组均由笔者任教,结果的差异显然源于不同的教学模式,可见与传统写作教学相比板块教学有助于学生写作水准的极大提升。为了更好地证明该结论,笔者对两组学生实验前后四大板块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见表3与表4)。

从表3可得知,两组在实验前或未采用不同教学方式前使用四大板块的比率十分接近,尤其是句式均集中体现为简单句,并且各个板块使用率都小于40%,因此整体水平颇低。

表4显示,两组学生采用板块情况均有改善,控制组各大板块的使用率都未超过50%,可见增加幅度较小,而实验组各大板块的使用率均超过75%,即10名学生中有8名都已习得模块。篇章板块使用率最高,表明学生在文章布局方面不存在任何问题;词汇板块使用率较高,说明词汇重复率急剧下降,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的意识增强;句式板块接近80%,反映学生掌握并应用复合句、从句或强调句来为文章增色添彩;思维板块提升的比率为50%,提高率最小,折射出学生对中西思维差异的明确还需长时间的体会方能实现表达地道自如。

总之,经分析发现实验班学生可以树立较正确的英文思维,有效地减少了Chinglish(中国式英语);词汇重复率大幅度下降,用“counterfeit”, “forged”与“fake”互换,“products”,“commodities”“goods”交替使用;句式结构多样,学生钟情于强调句,如“It is counterfeit products that have caused severe damage to market order and the rights of consumers.”及从句,如“A large number of merchants who just concern about more profits produce fake commodities once and again.”;篇章布局基本为三段,各段的功能明确且无信息交叉,全方位实现了学生能够运用地道丰富的英文有效地表达自己真实思想的目的。

2.问卷调查情况。实验前向两组发放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实验组22%的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26%的学生对写作无信心;30%的学生写作时会感到紧张,认为写作很难;68%的学生不明白中西思维间差异;42%的学生认为主要困境为缺乏词汇储备;53%的学生不知如何借助谚语、从句或强调句;49%的学生不明确文章布局结构;控制组各项状况相似。实验后,实验组70%的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增强了自信心并认为写作变得不再困难了,但控制组80%的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自信与难易程度方面变化不明显。此外,实验组91%的学生表明板块教学对写作全方位的提升很有用,对该教学模式给予了肯定。

3.访谈状况。笔者在实验前分别在两组选取9名学生进行访谈。访谈内容主要围绕学生对模因板块的了解情况。18名学生均表示对写作板块不清楚。实验后,笔者再次访谈实验前受访的18名学生。控制组9名学生表明写作能力有一定的提升,但依然感觉写作吃力。实验组9名学生都表明在思维、词汇、句式与篇章方面均有极大提高并且对写作充满自信,同时乐于写作。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具有四大现实意义:第一,有助于实现学生书面交际能力的综合飞跃。第二,有利于改善写作教学现状,优化英语课堂,真正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师生共同探讨各板块内容可形成师生共进互助的融洽画面,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第三,在本项目中,教师需对所提出的板块不断细化、整合与梳理,寻求巧妙的讲解方法,极大地促进教师自身发展,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第四,可尝试着将本项目的研究成果与其他同事分享,共同探讨,并建议将其运用于实际教学中,为提升整个学院的英语教学水平添砖加瓦。

六、结语

本项目在研究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只希望本研究提出的观点能引发更多的后续研究,以寻求到提高学生写作的更佳渠道。

[基金项目:河北省秦皇岛市2015年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模因论视域下独立学院英语写作板块教学模式实证研究”,(项目编号:201502A305)]

注释:

①Richard Dawkins.1976.The Self Gene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②Susan Blackmore.1999.The Meme Machine[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③Kate Distin.2005.Self Meme: A Critical Reassessment [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④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54-64.

⑤陈琳霞.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J].外语学刊,2008(1):88-91.

⑥夏宁满.语言模因方法在外语写作过程中的使用情况探究[J].当代外语研究,2012(4):36-41.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里仁学院 河北秦皇岛 066004)

(作者简介:郭晓娟,硕士,燕山大学里仁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与英语教学)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模因论
英文歌曲名称翻译的模因解读
模因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从模因论视角看外语教学
浅谈成语在广告语言中的偏离现象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探析背诵在以模因论视角看英语专业公共演讲课教学中的作用
试论模因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模因论视角下的背诵
模因论视角下网络语言的传播类型
模因论对外国留学生武术术语习得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