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中国与中亚五国合作研究

2016-09-10李宏超于淼淼

时代金融 2016年26期
关键词:丝绸之路中亚

李宏超 于淼淼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五国深化各领域合作带来新的机遇。2015年,《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愿景与行动》正式发布,“五通”成为各国未来合作的重点方向。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不仅为中国与中亚融资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中国与中亚各国未来的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丝绸之路 中亚 产融合作

一、前言

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就是产能过剩,而且它也是近年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运行的突出矛盾。我国已经尝试从国内层面化解产能过剩,但是出台的政策收效甚微。但是化解产能过剩问题可以通过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向外转移,这行之有效。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目的是,中东和中亚融入全球价值链、产业链的分工体系可以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来推动,不仅可以打通欧亚大陆,而且可以形成新的生产网络和消费市场,为欧亚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发展形成新的增长空间。

二、资金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化解产能过剩的双重需求下,资金有限确实制约中国与中亚国家间的项目合作的一大难题。中国与中亚国家间的双优贷款远远不能满足中亚国家在能源、矿产、农业、电力等领域发展的资金需求。尽管在SCO框架下建立了相关的协商合作机制,但是并没有设立专项融资机制及资金,在合作项目资金落实方面明显力不从心。

多种融资合作平台为我国和中亚各国的合作发展提供保障。“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等组织由于多种因素影响没有充足的资金扶持提供给丝路沿线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所以丝路沿线国家经济建设的资金短缺问题就需要具有实力的融资合作平台的资金支撑来缓解,例如上合组织、丝路基金、亚投行、中哈产能合作基金以及一些开发性金融机构。通过多种融资合作平台对丝路经济带建设中的项目资金扶持,解决建设资金需求,实现丝路沿线国家同融资合作平台的共赢,进而推动丝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经济发展。一方面,不管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或是在在项目投资引进,还是配套产业投资中,各金融平台都具有金融引导作用,为了逐步实现产业的更新换代,我们国家可以将部分产能过剩产业转移到丝路沿线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这不仅能够有助于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还能帮助欠发达地区优化升级它们的产业结构一次来实现经济进步。另一方面,不管是为了产业链的提升,还是为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或者是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都有必要有序推进丝路沿线国家内部产业梯度转移。

三、合作领域

已有中国与中亚五国投融资合作领域相关文献多集中在对投资规模、投资产业分布等基础性研究,且研究对象以中哈为主。孙玉琴[1](2015),将中国对中亚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划分为三个阶段。当前,应交通基础设施为重点,深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陈瑛[2](2014),将非能源领域投资合作为研究对象认为,应政府、社会、企业三轮驱动,加速民生、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李文龙[3](2014),从贸易、投资、政策三个方面对中亚国家现状分析发现,中俄是中亚两大贸易伙伴;投资整体表现为净流入;主依靠优惠贸易政策,推进贸易合作。王晓峰[4](2015),认为哈萨克斯坦投资领域制度壁垒,是阻碍投资深化的主要原因。孙海泳(2016)认为,中国在能源、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海外投资中,当地社会组织风险危害性越来越大。与相应社会组织加强沟通及交流的必要性日益显现。卢青爱(2012)认为,中亚五国投融资环境,国别差别大。在金融合作政策、合作模式等层面更具针对性,有必要实行“一国一策”。

四、合作可行性

首先,中国与中亚国家要素禀赋具有互补性。中亚国家蕴含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易开采,很多是中国短缺的矿产资源。哈萨克斯坦是世界拥有自然资源最多的国家之一,石油储量138.4~165.8亿吨,占世界储量的3,4%~4.1%,同时哈萨克斯坦是世界重要粮食出口大国。乌兹别克斯坦黄金储量世界第四位,石油储量5.84亿吨。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年产量在6亿立方米左右,国内消费每年不足200亿立方米,其余全部出口。吉尔吉斯斯坦锑产量世界第三,水资源和畜牧资源极其丰富。塔吉克斯坦铀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13%~14%。中国人均资源匾乏却是仅次于美国的能源消费大国,因此中亚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与我国具有深刻的资源互补性。另外在地理位置方面,中亚五国深处欧亚大陆腹地无直接出海口,其中乌兹别克斯坦更是“双内陆”国。因此中亚国家要想融入世界经济圈,必须借道他国。因此中国是中亚国家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通道。

第二,中国和中亚国家产业结构具有互补性。前苏联时期,中亚国家是作为苏联整体社会分工一部分存在的,它在分工中的地位是以各国自然资源为基础确定的。棉花种植、水电业和畜牧业是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的主要产业,粮食供应和有色金属开采是哈萨克斯坦重点发展的;而棉花种植、畜牧业和天然气、石油开采则在土库曼斯坦更具优势;还有棉花种植、有色金属冶炼和部分机器制造业是乌兹别克斯坦的招牌;中亚国家很明显是典型的资源型产业结构。独立后中亚各国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虽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原有产业格局,但是这样却反而强化了资源型工业结构。众所周知,中国主要以工业制成品为出口产品,而且中国工业门类齐全,所以我们与中亚国家进行产业合作具有在国际分工基础上的物质基础。

第三,中国大部分产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发达国家在经济崛起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产能过剩问题,产能国际转移是发达国家化解产能过剩的共性规律。我们可以发现发达国家占据国际竞争优势地位的成功案例,可以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都是通过在全球范围内转移产能来扩大对外投资和贸易,以此来化解国内产能过剩、助推产业结构升级。目前中国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外汇储备,并且也拥有部分过剩产能。在思路经济带建设战略背景下,产能国际转移不仅能为中国巨额外汇储备开辟一条理想道路,而且能够有效的化解中国过剩产能,这是一条占据产业链制高点的可行路径,从而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孙玉琴,姜慧.我国对中亚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国际贸易,2015(8).

[2]马斌,陈瑛.新形势下中国与中亚的能源合作——以中国对哈萨克斯坦为例[J].国际经济合作,2014(8).

[3]李文龙.新疆打造丝绸之路核心区的金融后盾[N].金融时报,2014(1).

[4]姜睿.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金融合作:新进展与前景展望[J].上海金融,2012(8).

[5]赵明亮.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及其对中亚的影响[J].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5(4).

猜你喜欢

丝绸之路中亚
习近平主席在中亚
浅析“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新疆与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合作的发展
中亚速览
情洒西域,奠基乐史
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开工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