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1995“八五”计划 小平南巡 深化改革
2016-09-06
“八五”期间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推进最快的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形成了总体开放的格局。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达到12%,是同期世界各国中经济增长最快的,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增长速度最快、波动最小的时期。
“八五”期间确立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格局,让国民经济提前五年完成了长远目标,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较1980年翻两番的任务。
1990年开始编制“八五”计划时,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历时三年的经济全面治理整顿,西方几个主要国家也针对我国实行经济制裁。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说,“要把困难想得严重一些,以立于不败之地。在订计划时要留有充分的余地,把计划编得小一点。”最初要求保持6%左右的中速增长,设想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但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之后,人们的观念和经济发展态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后,兴起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大潮。1992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建议国务院对“八五”计划做出必要的调整。1993年3月十四届二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调整“八五”計划若干指标的建议》。根据《建议》“八五”计划在以下方面做了调整:一是在经济增长速度方面,比原计划有较大幅度提高,由原来的6%调整为8%—9%。二是加强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出要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粮食价格开放后对粮食收购实行保护价,加强粮食主产区流通基础设施和生产基地建设,增加农业投入,发展农用工业,减轻农民负担。三是动员力量,加快交通运输的发展。要集中力量发展铁路,要加强港口、公路、内河航运、民航、通信的建设。四是加快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发展。五是按照规模经济、合理布局和突出重点的原则,积极发展支柱产业。六是放宽政策,正确引导,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七是充分发挥各地优势,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八是更大地发挥科技的作用,加强人才培养。九是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加快发展对外贸易。十是合理确定和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大投资结构调整力度。十一是合理调整信贷、财政收支总量和结构,有效地发挥财政、金融的调节作用。
“八五”计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执行得最好的五年计划之一,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八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最大成就是提前五年完成了到200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1995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7600亿元,扣除物价因素,是1980年的4.3倍,提前完成了翻两番的任务。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在中國经济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国民经济市场化、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然而,经济管理粗放,经济素质不高,经济效益较差;农业基础薄弱,不适应人口增加、生活改善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经济快速增长和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通货膨胀压力依然较大;国家财力不足,宏观调控实力不强;地区发展差距扩大,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别悬殊;腐败现象有所滋长,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面临不少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