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许培军 构建翠·微理念 助力学生成长

2016-09-06余维峰

中华儿女 2016年5期
关键词:翠微课程体系评价

余维峰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首先要创造适合学生的课程,这已是教育者的共识。作为荣获北京市课程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并成功举办过北京市课程展示活动的学校,翠微小学始终把課程建设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第一位。日前,记者深入翠微小学采访了校长许培军,领略了其课程建设的独特风采。

《中华儿女》: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学校办学自主权的逐渐扩大,以育人目标为核心,追求课程创新得到越来越多的推崇和实践。当前,课程改革已经成为素质教育发展的一大热点,在这样的背景下,翠微小学在课程改革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学校的基本情况以及学校课程改革的概况吗?

许培军:翠微小学始建于1956年,现有五个校区,位于海淀南部的本校区、西校区、东校区及位于海淀北部的北校区和白家疃校区,从地理位置上自然形成一个“田”字。是一所有5219名学生、116个教学班、355名教职工的集团化办学的大学校。

学校以文化建设,艺术教育,绿色课堂为三大办学特色,在“明德至翠,笃行于微”核心价值理念引导下,追求“一校一特质,一园一特色,一师一特点,一生一特长”的“四特”目标,培养明德笃行、自觉自为的阳光少年。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一次演讲中讲到:“如果当年没有让我感兴趣的美术字课程,苹果电脑里就不会出现那么多丰富又漂亮的美术字体……”我特别敬佩乔布斯当年读过书的这所小学,正是因为这所学校在校内开设了丰富的课程,让乔布斯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才有了今天的微软。我觉得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可选择的课程,就是帮助学生寻找到感兴趣的事。

学校从2012年开始深入解读政策要求和分析校情、学情以及师情,深入挖掘学校文化内涵,着力打造翠·微课程,以满足社會对教育的要求,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让每位学生都可以在学校设计的课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发展点并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相应的课程学习。

在课程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学校也获得了“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试验项目学校”、“北京市中小学教育科研先进学校”等荣誉称号,前不久又获得北京市课程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并在全市做了课程研究与实践的展示,引领了北京市的小学课程建设。

《中华儿女》:近年来翠微小学在课程改革方面加大了力度,取得了很好的课改成效,请问在课程建设的方向上您是怎样思考的?

许培军:作为校长,我深深感受到,如果没有适合于学生发展的课程,再华丽的教学楼,教育也是空洞的、苍白的;有了孩子们喜欢的课程,哪怕是简陋的校园,一砖一瓦也会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近几年,翠微小学先后参加了“北京市遨游计划”、“海淀区课程整合与自主排课实验项目”,以这些项目为依托,翠微小学开始从更高的角度审视翠·微课程,同时从系统的角度开始设计、实施、管理、评价和发展翠·微课程。

我们结合学校特色发展,将课程实践与育人目标紧密结合,确立了翠·微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即整体架构学校的课程,融入办学特色,合理设置学生终身受益的课程,构建“个性与适度”绿色教育,促进学生持久、健康发展。我们在理论研究——调研论证——具体实验的基础上构建翠·微课程体系,全面关照学生德行、智力和情感的培养,立足学生的个性发展,焕发生命的精彩。

《中华儿女》:教育的神圣使命是引导并帮助生命的成长和发展,可以说课程的本质就是为生命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资源服务。在课程资源的选择和构建过程中,您认为最核心的培养内容应该是什么?

许培军: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教育的责任就是让这些生命焕发出自己独特的光彩。学校要办特色化教育,要培养具有独特生命气质的学生,就要首先确立自己的培养核心,以科学化、独特化的培养目标和核心素养指导学校的教育工作。

我认为,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首先要提供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课程是学校教育最为重要的载体,是学生成长的跑道。翠微小学课程改革致力于为学生减负,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生活。所以,在课程建设中,学校基于自身的育人目标和价值定位,立足学生兴趣,开设多元课程作为课程建设的出发点,进一步整合了现有的课程,在高质量完成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形成了“6-4-4-1”课程建设总目标,即孕育六种品质——爱心、责任、尊重、勇气、诚信、勤奋;养成四种习惯——敢于表达、善于思维、巧于操作、乐于合作;拥有四项技能——一笔工整书写,一项体育技能,一个艺术爱好,一种生活本领;达成一种目标,“培养明德笃行、自觉自为的阳光少年”。

《中华儿女》:课程是学校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为学校发展提供资源服务,所以做好课程资源的整合构建是学校实现培养目标、打造特色教育的重中之重。在课程建设中,翠微小学是如何进行课程的系统化建构的?

许培军:在系统的课程构建中,我校坚持以人为本、多元开放、自主选择的理念,本着基础性、多样性和开放性的基本原则展开课程设计,构建起“三层四领域”的课程体系。即 “基础——拓展——实践”三个层级和“人文社会、自然科学、身心健康、艺术审美”四大领域的一体化课程结构体系。

在课程内容的研发上,我们力求从整体规划着手,着眼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建立一种大课程观,将教育教学的诸多内容纳入课程,使教育教学的各方面更为融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其中,基础类课程为国家必修课程,强调学科内部整合,强调能力培养,适应翠微学生的发展,着力于国家课程的校本化、高效化实施;拓展类课程分为校本必修课程和校本选修课程,根据教师特点及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为学生基础课程的学习提供拓展空间,强调课程深度的挖掘和课程实施的精致。学校建立的选修课程体系,设置了人文社会、自然科学、艺术审美、身心健康四大领域共108门选修兴趣课程;实践类课程为必修课程,这类课程打破学科边界,强调让学生在真实地情境中进行学习和解决问题,发展学生多元智能。

三个层级既是一脉相承又层层递进,四大领域是根据学科和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划分为四类,每一领域又包含三个层级,最终形成了完整的可实施、易操作地课程体系。

《中华儿女》:有了完善的课程体系之后,课程的实施和落实也应该成为学校关注的重点。翠微小学在课程的实施方面有哪些探索?

许培军:教育的目的是要将优秀的生命特质根植到学生生命的土壤中去,所以在完成课程的资源建构之后,还要能将资源有力地转化为生命内在的品质和价值,要能够有效地将课程资源的教育目标内化为学生的个人品行、个性发展和生命价值。所以在课程实施方面,翠微小学不仅建构了完善的实施路径,而且建立了合理的推进策略,双管齐下共同推进翠微课程体系的实施。

首先我们以“基础——拓展——实践”的三级课程结构为基础,分别制定了课程的实施路径。

一类是基础类课程,这类课程重体系、重实效。学校把建立学科能力培养体系,形成情趣与价值融合的翠微教学个性作为基础课程的总体目标,通过建立和明确各学科能力培养指标体系,配套有效的教学资源系统,加强课堂教学的专题研究以及形成较为完善的课堂评价指标四大举措,构建起基础课程的完整实施路径,旨在通过基础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学科核心能力,形成善思考、勤实践、乐积累、会互动、敢表达的学科素养。

一类是拓展类课程,这类课程重开发、重管理、重精品。拓展类课程是为达成课程目标,结合学校实际所设计并研发的校本课程,包括校本必修课程和校本选修课程,这类课程的开发旨在将基础类课程延伸,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成长空间,助力学生特长发展,助力学生个性塑造,以满足学生个性学习发展的需求,通过对某一学科领域更深层次的学习,建立多元、多项的学习与关注意识,完善认知结构,培养广阔的视野,综合并发展各基础学科课程的学习能力,促进多元智能的形成。

在课程的管理上,学校对每一门拓展类课程进行了精细化管理,研發课程纲要和开发方案,执教教师精细化准备每节课的教学内容。

还有一类课程是实践类课程,这类课程重实践、长才干、促创新。实践类课程注重融合多维目标,进行综合实践,注重经历体验,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学校提供机会和平台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通过基于项目的学习、社会大课堂课程以及“花开在我心”德育教育课程等,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激发创新,提高素质。

在课程的推进中,学校架构专业的研发队伍,成立了课程核心组,对学校的课程建设进行调研、研发和管理。这个过程主要包括课程论证阶段——学生选课阶段——课程教学阶段等三个阶段。这样从课程建设到课程实施全方面推进,在翠微小学课程的建设和实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华儿女》:评价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仅是对质量考核、成效检测的功效,而且具备导向激励、文化调和等价值,评价可以让学校的一切教育工作变得人文、有序而有效。翠微小学的课程评价具体是怎样进行的?

许培军:评价是一个将生命的成长和发展纳入优化升级的过程,所以实施科学的全方位评价是我校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目前,我校從基于课程内容和基于师生成长两个方面来评价课程实施的效果。基于课程内容的评价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指教师对课程的评价。教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主体。鼓励教师在自评的基础上,诊断、发现课程设置与实施中的不足及时调整,使学校课程日臻完善。

二是课程专家、家长、学生对课程的评价。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的信息,对学校课程设置给学生自主发展的变化,及构成其变化的多种因素,作出判断,为学校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三是按课程领域进行评价。每个领域的课程包括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必修课程、校本选修课程。国家基础课程按课标,校本课程按制定的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师生成长的评价则来源于学生和教师。

课程评价的重点是学生,促使学生成长的关键因素是教师。学生的质量和教师的绩效是衡量学校课程设置水平和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标准。

首先是学生评价。学校建立了学生课程学习自我发展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参与、自我发现、自我期待、自我反思、自我调整,促进学生健康自我的发展。建立定量(评价标准)与定性(活动观察)相结合,静态(作品作业)与动态(活动展示)相统一,互评与自评相结合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评价体系。出台学生“课程护照”,包括:课程学习内容,和课程学习效果评价两方面。评价方式以评价印章的形式,便于教师简单易行。

其次是教师评价。教师评价分个体评价、团队评价两种路径,个体评价针对某一课程、某位教师,把提升课程优质资源研究作为重要参照;团队评价针对某一领域、某一部门,把建构领域课程体系作为团队评价的重要参照。无论是个体评价、团队评价,最终指向学生健康自我的发展。

在海淀区政府对所属学校的社会满意度调查中,教师对学校满意度达97%,其中教师发展一项,教师认为自己在课程中成长选择“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的三项数据合计达到了99.52%。

《中华儿女》:过去的几年中翠微小学在课程建设上取得了累累硕果,立足于这样的新起点,在未来的课程发展中您有怎样的期待和展望?

许培军:翠微小学已经初步建立起了科学、丰厚、完善的课程体系,不仅师生认同,也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赞誉。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只有高站位的目标才有可能引领科学、高效且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课程建设。今年是翠微小学建校60周年,基于学校教育理念以及历史文化因素,我们提出“翠园陆拾,无微不至”,就是倡导翠微人要传承翠微精神,从“微”做起。未来,翠微小学将在深入领会和落实政策精神的基础上,继续深化课程建设方面的探索和研究,从一言一行做起,将每一份“微力量”积累、汇聚、凝结,点滴积累、细水长流、持续精进,汇聚微言微行微力量,形成大爱大责大眼光,为课程实施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方向指导,不断完善翠·微课程建设,助力学生成长!

猜你喜欢

翠微课程体系评价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登翠微峰
“翠微”其实是山腰
“翠微”其实是山腰
“翠微”其实是山腰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