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组织中骨桥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2016-09-05谢宝杰朱丽娜赵京旗刘光辉王秋香艾宁赵瑜
谢宝杰,朱丽娜,赵京旗,刘光辉,王秋香,艾宁,赵瑜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石家庄050011)
肺癌组织中骨桥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谢宝杰,朱丽娜,赵京旗,刘光辉,王秋香,艾宁,赵瑜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石家庄050011)
目的观察骨桥蛋白(OPN)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84例原发性肺癌患者,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OPN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84例患者肿瘤组织中OPN阳性表达率为83.3%(70/84),癌旁组织为16.7%(14/84)。OPN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类型、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CT显示分叶征、胸膜凹陷征、胸膜浸润、血管支气管集中征有关(P均<0.05)。结论OPN在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可能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发展。
肺癌;骨桥蛋白;影像学;肿瘤分期
肺癌是发生于支气管黏膜、细支气管、腺体或者肺上皮的恶性肿瘤[1],为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发于中老年吸烟男性。临床TNM分期对恶性肿瘤的治疗、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目前临床仍然不清楚肺癌形态学与预后之间的关系[2]。骨桥蛋白(OPN)是一种分泌型的磷酸化蛋白,可促进细胞的趋化、迁移和黏附,对评估肺癌的预后及术后复发具有重要意义[3]。2012年9月~2014年10月,我们检测了84例肺癌患者肿瘤组织OPN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4]中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诊断标准;年龄25~85岁;患者以及家属对本研究具体情况了解知情并自愿参与,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精神、神志异常不能配合者;②患有严重心、肝、肾、肺、脑疾病者;③患有肝癌、肾癌等其他恶性肿瘤者;④患有艾滋病、梅毒、病毒性肝炎、结核等传染病者;⑤患有再障、白血病等血液性疾病者;⑥近3个月接受过化疗、放疗、介入治疗者。研究对象为我院诊断为原发性肺癌患者84例。其中男47例、女37例,年龄30~78(55.2±7.7)岁。均经支气管镜或者经皮穿刺组织活检确诊,其中鳞癌24例、腺癌21例、大细胞癌19例、小细胞癌20例;根据美国联合癌症分类委员会和国际抗癌联盟确定的临床分期标准[5]分为Ⅰ期21例、Ⅱ期20例、Ⅲ期23例、Ⅳ期20例;淋巴结转移64例,未出现淋巴结转移20例;CT显示分叶征46例、胸膜凹陷征45例、胸膜浸润42例、血管支气管集中征41例。本研究已获得本院伦理学相关机构批准授权。
1.2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OPN检测采用免疫组化SP法。CT定位下对入选者行肺部肿块组织活检,4%甲醛固定、石蜡包埋,连续4 μm切片;脱蜡后水化,放入pH 6 .0的柠檬酸盐缓冲液中加热2 min,室温冷却后PBS冲洗;加入OPN一抗(1∶50),4 ℃过夜,PBS冲洗3次;加入生物素化一抗加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过的亲和素(1∶50),温室培育1 h,PBS冲洗3次;然后加入非生物素化一抗加兔Envinsion试剂,培育0.5 h后PBS冲洗3次。DAB显色后置显微镜下观察,所有操作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每张切片选取5个高倍视野,观察每个视野100个细胞染色程度,计算阳性染色细胞的百分数,并以着色细胞的百分数进行计分。0分:着色细胞<10%;1分:着色细胞≥10%且<40%;2分:着色细胞≥40%且<70%;3分:着色细胞≥70%。根据着色的深浅进行计分。0分:无着色;1分:着色为淡黄色;2分:着色为棕黄色。以上两项计分的乘积,其中阴性分为0,弱阳性为1~3,强阳性总计分>4,弱阳性、强阳性均判为阳性表达。
1.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84例患者肿瘤组织中OPN阳性表达率为83.3%(70/84),癌旁组织为16.7%(14/84),P<0.05。OPN的表达与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见表1。
表1 OPN表达与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3 讨论
OPN是一种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分泌型糖蛋白,能促进肿瘤细胞的趋化、迁移和黏附,参与骨的吸收和形成,同时还与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有着密切关系[6]。近年来,OPN在早期细胞免疫应答、肉芽肿炎症、肿瘤发生及转移中的作用倍受关注。研究发现,OPN在多种肿瘤生长、增殖、转移以及预后具有相关性[7]。OPN能够上调VEGF活性,引起微血管外渗,激活凝血酶原,促进血管的形成[8];OPN能够整合素受体,促进细胞之间的黏附和迁移,并刺激分泌产生抗凋亡信号,从而导致细胞的无限生长;OPN与整合素受体结合后会激活一系列信号通路,引起肿瘤细胞分泌产生降解细胞外基质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能够促使肿瘤细胞突破周围结缔组织,加速肿瘤细胞的转移[10];CD44v6是与肿瘤细胞转移有关的蛋白,肝癌、胃癌等肿瘤转移过程中存在CD44v6高表达[12]。OPN可与CD44v6结合,控制细胞骨架重塑、细胞存活、增生和浸润转移能力[11]。有学者通过分析不同肿瘤组织DPN mRNA的表达发现,肿瘤组织内呈现OPN高表达[13]。Bmldrini等[14]研究发现,OPN高表达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发生转移早且预后差,反之,低表达OPN患者预后良好。总之,OPN在细胞的趋化、黏附、迁移以及浸润、转移等等多个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OPN的表达为评估肿瘤的恶性度和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目前临床上对于肺癌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为主、放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方法。手术治疗主要适合于早期肺癌患者,TNM分期Ⅲ~Ⅳ期患者手术切除肿瘤难度较大,且无法完全切除转移病灶。目前临床TNM分期的主要依据是以影像学检查和体格检查为主,其中影像学在诊断肺癌分期中占主要地位[6]。肺癌的分叶征是因肿瘤各个方向的生长速度不一和周围结构制约而形成的,故深分叶征对肺癌的诊断和评估更具有意义[15]。当癌组织向邻近的肺实质浸润延伸时,CT显示出毛刺征[16]。本研究结果显示,CT显示肺癌分叶征癌组织中OPN呈高表达,OPN高表达可降低肿瘤细胞之间的黏附力,释放能够降解细胞外基质的蛋白酶,破坏细胞基底膜,导致肿瘤细胞向周围组织浸润、生长,提高肿瘤细胞的转移潜力;癌细胞胸膜侵犯和淋巴结转移导致肺癌TNM分期增高,增加手术完全切除难度。本研究结果示,CT示胸膜凹陷征、胸膜浸润、血管支气管集中征癌组织中OPN呈现高水平表达,表明OPN与肺癌的侵袭力和恶性程度密切相关。肺小细胞肺癌发病率较低,但是分化程度远低于鳞癌、腺癌和大细胞癌,恶性程度极高,生长快,在早期,容易浸润淋巴细胞和血液,发生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预后较差[17]。本研究中OPN在鳞癌、腺癌和大细胞癌这些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小细胞癌,可能与OPN参与肿瘤细胞的趋化、黏附、迁移有关,OPN能够增强恶性度高病理类型的癌细胞的侵犯和浸润能力,加速其转移。研究显示,肺癌TNM分期与OPN水平表达呈正相关,随着TNM的分期增加,癌组织中OPN表达明显增高[18],故TNM分期越高OPN表达越高,同时也提示患者预后较差。
综上所述,OPN在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可能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发展,可作为肺癌临床TNM分期诊断的生化指标和评估预后及术后复发的新指标。
[1] Ana MA,Billie L,Jackson K,et al.Merkel cell carcinoma versus metastatic small cell primary bronchogenic carcinoma[J].Our Dermatology, 2013,4(1):17-18.
[2] 许林.肺癌新分期解读[J].实用老年医学,2014,28(1):86-88.
[3] 路会玲,王翎.骨桥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江苏医药,2012,38(6):709-711.
[4] 中国抗癌协会.新编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735-741.
[5] Greene FL, Sobin LH. A worldwide approach to the TNM staging system: collaborative efforts of the AJCC and UICC[J]. J Surg Oncology, 2009, 99(5): 269-272.
[6] 崔丽萍,张锦,尹梅,等.血清骨桥蛋白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相关性[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34(3):248-251.
[7] 张旭,顼晓琳,李彬,等.骨桥蛋白在不同侵袭转移潜能葡萄膜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2,30(3):199-203.
[8] 张红平,余晶,杨宏英,等.OPN,VEGF-C在早期宫颈癌中的表达[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3):577-580.
[9] 孙静云,徐吉敏,严明,等.骨桥蛋白与肝癌转移复发关系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21(16):1498-1504.
[10] 于海东,辛华,王英,等.胃癌患者血清中骨桥蛋白和CD44v6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6):648-650.
[11] 杨普,古学萍,张中冕,等.骨桥蛋白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转移的作用[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4,31(7):1570-1572.
[12] 孙现军,王龙刚,侯文红,等.骨桥蛋白基因剪切体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华肿瘤杂志,2015,6(6):427-430.
[13] 吕梦果,颜次慧,宋新苗,等.骨桥蛋白预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意义[J].肿瘤防治研究,2015,42(4):340-344.
[14] 叶冠峰,徐新超,任为端.肺炎型肺癌的影像学诊断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12(9):75-77.
[15] 钱网林,季学满.青年肺癌的多层螺旋CT影像分析及病理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5):121-121.
[16] 何蓉,周伟生,杨贤卫,等.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病理对照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23(1):43-45.
[17] 王欢,胡毅.小细胞肺癌治疗进展[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2,33(4):422-424.
[18] 路会玲,王翎.骨桥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江苏医药,2012,38(6):709-711.
10.3969/j.issn.1002-266X.2016.18.016
R445.3
B
1002-266X(2016)18-0047-03
2016-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