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儿宁颗粒两种制粒工艺的比较研究

2016-09-05珂,陆超,吴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吸湿性制粒浸膏

王 珂,陆 超,吴 磊

(1.徐州市中心医院,江苏徐州221009;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京210029)

保儿宁颗粒两种制粒工艺的比较研究

王珂1,陆超2,吴磊2

(1.徐州市中心医院,江苏徐州221009;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京210029)

目的:比较保儿宁颗粒的2种制剂工艺,优选最佳工艺.方法:以外观,粒径分布,流动性,松密度,吸湿性等粉体学特征为指标评价湿法制粒,流化床一步制粒2种制粒工艺制得的颗粒的优劣.结果:流化床一步制粒法制出的颗粒粒度均匀,流动性好,成分含量较高,但吸湿性稍差.结论:综合考虑各个指标,用一步制粒法制备的保儿宁颗粒最佳.

流化床一步制粒;湿法制粒;流动性;吸湿性

保儿宁颗粒是徐州市中医院的医院制剂.此方由黄芪、白术、防风、山药等7味药组成,益气固表,健中醒脾.用于脾肺气虚,神体倦怠,食欲不振,体虚易汗等.

本实验对其制备工艺进行研究,由于在制备颗粒的过程中,制粒工艺的选择对其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分别采用传统湿法制粒与流化床一步制粒的工艺[1-4],进而以外观,流动性,粒径分布,松密度,吸湿性为指标考察此2种工艺的优劣,以期得到相对适宜的制备工艺.

1 实验部分

1.1仪器与材料

1.1.1药品与试剂

保儿宁颗粒(徐州市中医院医院制剂,批准文号:苏药制字Z04000696,规格:10g/袋).

1.2方法与结果

1.2.1湿法制粒

取山药净选后,灭菌,烘干后,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备用.取处方所列余下六味药材净选后,置多功能提取罐中,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8倍于药材量水,第二次6倍于药材量水,各煎煮1.5小时,合并煎液,静置沉淀12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1.38(80℃测)的浸膏约145~166g,备用.取浸膏加甜菊素10g及山药208g粉按适量比例,制成颗粒,60℃烘干,整粒,分装,即得.

1.2.2一步制粒

取山药净选后,灭菌,烘干后,粉碎成细粉,过100目筛,备用.取处方所列余下六味药材,置多功能提取罐中,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8倍于药材量水,第二次6倍于药材量水,各煎煮1.5小时,合并煎液,静置沉淀12小时,取上清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1.38(80℃测)的浸膏约145~166g,备用.趁热溶入甜菊素10g,备用.取山药208g,置流化床中,设置进风温度为80℃,取上述清膏加纯化水稀释至相对密度为1.15~1.20的稠膏,当物料温度升至60℃时,开始进液,并根据流化床内物料的情况及时调节进样速度(0~0.5kg/min)、雾化压力(0.09~0.15MPa)、进风量800~1000M3/hr,待浸膏全部喷入后,继续流化干燥一定时间,制成颗粒.

1.2.3颗粒粉体学特征比较

1.2.3.1颗粒外观的比较从外观比较,一步制粒法所得的颗粒为棕褐色,颜色均匀,表面光滑圆整湿法制粒所得的颗粒为黄褐色,颜色不均匀,形状不规则,表面比较粗糙,与造粒时的挤压和撞击有关.

1.2.3.2颗粒粒径分布测定用孔径为20目,40目,60目的药典标准筛筛析颗粒的分布,取3次平均值将100g颗粒放置在标准筛的最上层,振荡5min,分别取20目以上,20~40目之间,40~60目之间和60目以下颗粒称质量,计算不同大小颗粒的百分比,结果见图1.

图1 两种制粒方式所制颗粒粒径分布/%

从粒径分布范围来看,大于20目的大颗粒以湿法制粒多,小于60目的小颗粒以一步制粒稍多,介于20目及60目之间的中等颗粒以一步制粒法多表明一步制粒的粒径分布较湿法制粒均匀.

1.2.3.3颗粒流动性的考察通过测定休止角来考察颗粒剂的流动性休止角的测定采用固定漏斗法,将3只漏斗串联并固定于水平放置的坐标纸3cm的高度处,将颗粒剂分别沿漏斗壁倒入最上面的漏斗,直到最下面漏斗形成的药粉圆锥体尖端接触到漏斗口为止,由座标纸测出圆锥底部的直径计算出休止角,分别取3次平均值,结果见表1,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表1 两种制粒方式所制颗粒的休止角及松密度

一步制粒所制颗粒休止角较湿法制粒小,流动性稍好,可能与其表面光滑有一定关系.

1.2.3.4颗粒松密度的测定松密度的测定采用量筒法取30g颗粒,让其缓缓通过一玻璃漏斗倾倒至100mL量筒内,测出颗粒的松容积,即可计算出颗粒的堆密度,亦称松密度重复测定5次,取平均值结果见表1,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一步制粒所制颗粒的松密度小于湿法制粒,颗粒相对较为松散.

1.2.3.5颗粒吸湿性的考察取颗粒置于45℃烘箱中烘6h,确保它们含水量接近,将底部盛有过饱和氯化钠溶液的干燥器在25℃放置48h,使其内部相对湿度恒定在75%.在已干燥至恒质量的称量瓶底部放入厚约2mm的颗粒,精密称质量后置于上述干燥器中(称量瓶盖打开),于1、2、3、6、9、12、24、36、48、60h,精确称量瓶与样品的质量,计算吸湿率以时间为横坐标,吸湿率为纵坐标绘制吸湿曲线,结果见图2(n=3).

一步制粒所制颗粒较易吸湿,可能因为在制粒过程中是将浸膏喷于载体上,使得制成颗粒的表面主要是干浸膏,增强了吸湿性,而湿法制粒所制颗粒是通过浸膏与药材载体之间互相挤压捏合而成,则降低了吸湿性.

综上所述,综合考虑以上各个指标,在保儿宁颗粒生产过程中,用一步制粒法制备的保儿宁颗粒最佳.

图2不同工艺所得颗粒剂的吸湿曲线

2讨论

流化床一步制粒[5-7]是将制药过程中传统的混合制粒干燥3个工序在一台机器上完成.其制出的颗粒粒度均匀,流动性好,容易崩解溶出,有效成分量高,但从测得颗粒松密度及吸湿率来看,颗粒表面积较大,吸湿性稍差,可从包装上注意防潮贮存,而湿法制粒无论在效率上还是在颗粒剂的质量上都无法和流化床一步制粒相比.

〔1〕任飞亮,顾希平,裴元英.一种治疗哮喘复方中药颗粒剂不同制粒工艺的比较[J].中国药学杂志,2006,41(11):845.

〔2〕史宁,吴久鸿,张捷,等.两种制粒方法制备口腔速溶片的工艺比较[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8,24 (4):355.

〔3〕庄华玲,曲彩红,江先合,等.板蓝根蒲公英颗粒制备工艺的改进及质量控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6):744.

〔4〕尹秀莲,游庆红.野马追颗粒成型工艺考察及有效成分含量测定[J].中国药房,2011,22(3):236.

〔5〕谢丽新.流化床一步制粒机在制药行业的应用[J].黑龙江中医药,2010(4):45.

〔6〕叶志明,孙维广,何国熙.中药一步制粒过程中关键因素的控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 (5):40.

〔7〕刘怡,冯怡.流化床影响因素的探讨[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4,35(9):566.

TQ461

A

1673-260X(2016)03-0022-02

2015-12-09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2010)

吴磊

猜你喜欢

吸湿性制粒浸膏
配加生石灰的两段式圆筒铁矿制粒行为研究
青橄榄浸膏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日粮制粒温度和添加益生素对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性能的影响
添加不同辅料牛膝浸膏粉体表面特征与吸湿性的相关性
青蒿鳖甲颗粒一步制粒工艺的优化
中药浸膏粉吸湿性的评价方法
黄芪多糖防潮树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吸湿性
头孢氨苄片剂生产工艺的研究
影响火炸药吸湿性因素的研究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暖宫孕子丸浸膏中黄芩苷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