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性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2016-09-05廖雪梅安县中医院四川绵阳622651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14期
关键词:饮食血糖糖尿病

廖雪梅(安县中医院,四川绵阳622651)

综合性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廖雪梅(安县中医院,四川绵阳622651)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应用于2型糖尿病对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4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自我管理行为、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和血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良好率[57.69%(30/52)]明显高于对照组[19.23%(10/52)],普通饮食、特殊饮食、运动、血糖控制、药物和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均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应用于2型糖尿病可明显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降低血糖水平,值得推广。

糖尿病,2型;自我护理;血糖;护理工作

糖尿病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使得糖尿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1]。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中的主要类型,患者通常要接受终身治疗,并且需长期控制血糖,因此,患者要具备较高的自控能力[2]。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2型糖尿病的认知度,并且提高自控能力,提升生活质量[3]。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对比采用常规护理的护理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4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25例;年龄33~59岁,平均(41.4±2.5)岁;病程7个月至7.5年,平均(3.1±0.5)年;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9例,初中15例,高中10例,大专及以上8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34~60岁,平均(41.9±2.3)岁;病程6个月至7.9年,平均(3.4±0.7)年;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7例,初中14例,高中14例,大专及以上7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2入选标准通过WHO《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糖尿病至少6个月;意识清晰;具有语言理解能力;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积极配合治疗。

1.1.3排除标准糖尿病并发症者;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者;具有药物过敏史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者;意识模糊者;语言交流障碍者;存在心理疾病者。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为常规健康教育、血糖监测、常规用药指导及饮食指导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三对二”健康指导。建立健康教育小组,由高资历、经验丰富的医生、优秀护士和营养师组成。医生主要负责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指导,让患者对2型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治疗和控制措施有充分的了解。护理人员需要教会患者及家属正确监测血糖的方法,并且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和相关注意事项,让患者知道正确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患者要学会识别、预防和处理低血糖现象。营养师需要参与到健康宣传中,为患者制订出合适的饮食计划。(2)强化饮食干预。饮食干预是糖尿病患者护理的重要措施,合理控制好患者的饮食能够有效改善机体血糖水平,从而缓解病情。常规饮食干预中,饮食知识的宣传方式过于抽象,患者及家属很难理解。因此,需要改变传统传教模式,使用食物交换法及仿真食物模型等进行饮食教育,患者及家属通过实物模型能够形象地了解不良饮食的后果,进而自我督促养成良好饮食习惯。(3)运动干预。适当的有氧运动能够有效控制机体血糖水平,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适量运动。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订出运动方案。患者可在护理人员的带领下每天上午做健身操,运动量以少量出汗为度,通过运动锻炼帮助患者机体各脏器官功能的恢复。护理人员需要集中演示并指导如何对低血糖现象进行应急处理。(4)家庭访视。护理人员需要在护理干预后1、2、6、12个月进行家庭访视,从而充分评估和指导患者自我监督管理的情况。①家庭条件。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居室情况进行观察(是否具有较好的采光和通风条件;室内温度情况是否控制良好;常用物品摆放的高度是否过高或过低;是否将药品放置于冰箱中存放。并且需要观察其家属对患者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关心度。②现场指导。纠正患者出现的不正确使用胰岛素现象,并且有效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的认知度,强化控制血糖的意识。根据患者病情和具体家庭情况制订出有效的饮食计划和运动计划,每天适当的运动可有效控制血糖和血脂水平。护理人员需要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和监督患者的运动和饮食,从而有效提高出院护理处方的依从性。对依从性高的患者给予表扬,对依从性较差者需找出原因进行合理教育和指导,纠正患者不良习惯,提升健康意识。

1.2.2评价指标(1)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对患者进行评价,共11项内容,主要包括普通饮食、特殊饮食、运动、血糖控制、药物、足部护理6个方面,总分77分,分数越高则表明自我管理能力越高[4]。(2)自我管理行为评价标准,得分=(实际得分/最高可得分)×100%;良好:得分大于80%;中等:得分为40%~80%;差:得分为小于40%。(3)观察并记录两组护理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5]。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护理后自我管理行为比较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良好率(57.69%)明显高于对照组(1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后自我管理行为比较[n(%)]

2.2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普通饮食、特殊饮食、运动、血糖控制、药物和自我管理能力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aP<0.05。

时间护理前n 普通饮食特殊饮食 运动 血糖控制 足部护理 药物 总分护理后组别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5 2 5 2 5 2 5 2 8 . 4 0 ± 4 . 9 2 8 . 2 2 ± 4 . 5 5 1 0 . 5 2 ± 3 . 9 5 1 3 . 1 5 ± 3 . 1 7a8 . 3 0 ± 3 . 2 5 8 . 3 3 ± 3 . 5 2 1 0 . 3 4 ± 3 . 1 3 1 3 . 2 9 ± 2 . 9 5a8 . 4 1 ± 5 . 1 4 8 . 3 2 ± 5 . 1 3 1 0 . 2 3 ± 5 . 1 1 1 2 . 9 6 ± 5 . 4 1a2 . 7 5 ± 1 . 4 4 2 . 8 8 ± 1 . 9 5 4 . 1 3 ± 3 . 5 0 6 . 5 8 ± 3 . 6 2a3 . 4 2 ± 2 . 8 5 3 . 4 4 ± 2 . 9 2 4 . 2 2 ± 2 . 4 4 4 . 5 5 ± 1 . 8 8 5 . 2 7 ± 2 . 4 7 5 . 4 8 ± 2 . 6 5 6 . 8 7 ± 3 . 1 1 8 . 1 7 ± 2 . 8 9a3 9 . 5 0 ± 1 . 5 5 3 9 . 4 3 ± 1 . 8 8 5 2 . 7 0 ± 2 . 4 5 6 5 . 2 3 ± 2 . 1 5a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aP<0.05。

时间组别n 空腹血糖(m m o l / L)餐后2小时血糖(m m o l / L)糖化血红蛋白(%)护理前护理后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5 2 5 2 5 2 5 2 1 2 . 3 ± 3 . 3 1 2 . 4 ± 3 . 0 7 . 9 ± 2 . 5 5 . 1 ± 2 . 0a1 6 . 8 ± 4 . 8 1 7 . 3 ± 4 . 2 1 0 . 6 ± 3 . 8 6 . 2 ± 1 . 5a9 . 9 ± 3 . 8 9 . 6 ± 2 . 7 7 . 8 ± 1 . 7 5 . 0 ± 1 . 5a

3 讨 论

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极长,大部分患者会一直伴随终生,所以长期治疗和护理无法避免。该病不仅对患者机体造成严重损伤,也会增加患者家属和社会的负担[6]。患者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均需要持续治疗和护理干预,因此,要求患者具备极强的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而通常靠患者自身很难长期保持这一状态,这就需要给予患者有效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7-8]。综合护理干预是通过“三对二”健康指导、强化饮食干预、运动干预及家庭访视等护理干预措施,全面、综合、科学地制订护理措施和干预计划,从而帮助患者提高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度,调动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干预的参与度,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和护理依从性,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最终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良好率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观察组除足部护理评分外各项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控制能力。其原因主要为综合护理干预中“三对二”健康指导可有效增强健康意识,提升日常生活中的自律能力,并且通过家庭方式能够使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不间断进行,及时发现和纠正患者出院后护理出现的问题,督促患者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11]。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韦海英等[12]研究结果相类似。说明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机体各血糖水平,改善糖代谢。其原因为综合护理干预实施有效饮食干预措施,帮助患者制订个性化饮食计划,在患者自控意识提高后,使得饮食治疗的血糖控制效果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综合性护理应用于2型糖尿病可明显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降低血糖水平,值得推广。

[1]叶慧芹,陈巧玲,王进波.跨理论模型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J].浙江医学教育,2015,14(1):31-33.

[2]卢梅英.综合护理干预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分析[J].内科,2015,10(4):589-590.

[3]范丽敏,张波.社区门诊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干预措施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5):31-34.

[4]魏云飞.连续性护理在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中的作用分析[J].医药前沿,2015,5(27):240-241.

[5]张海莲,李春玉,金锦珍,等.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自我管理水平及障碍认知现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7):1268-1271.

[6]汪凤兰,崔颖,王晴,等.唐山农村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行为执行情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1):95-97.

[7]李伟,孙玉梅,冯亚萍,等.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及其与记忆功能的关系探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3):254-258.

[8]庄荣珍,梁志全,何燕,等.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全程自我管理干预的效果[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5,17(1):22-24.

[9]郭春花.应对技能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0):193-195.

[10]张晓丽,陈玲玲,高淑霞.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的集束化干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12):907-909.

[11]韩美玲,王芳,丁素珍,等.连续性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行为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7):489-491.

[12]韦海英,吕跃冲,梁雁芳,等.连续性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5):82-85.

10.3969/j.issn.1009-5519.2016.14.045

B

1009-5519(2016)14-2231-03

(2016-01-15

2016-02-01)

猜你喜欢

饮食血糖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糖尿病知识问答
春节饮食有“三要”
糖尿病知识问答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何为清淡饮食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