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胆道镜联合腹腔镜应用于肝内胆管结石治疗的临床疗效

2016-09-05朱泽平重庆南郊医院重庆400055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14期
关键词:腔镜胆道胆管

朱泽平(重庆南郊医院,重庆400055)

胆道镜联合腹腔镜应用于肝内胆管结石治疗的临床疗效

朱泽平(重庆南郊医院,重庆400055)

目的评估联合使用胆道镜及腹腔镜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12月该院78例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将7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使用胆道镜和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开始排气时间及术后院内恢复时间;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开始排气时间及院内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5.4% (6/39)]低于对照组[33.3%(1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肝内胆管结石的患者,选择联合使用胆道镜及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手术,因此在对患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后,推荐优先选择胆道镜及腹腔镜联合的手术方式。

结石/外科学;内窥镜检查;腹腔镜;肝内;胆管

肝内胆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类型。对于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医治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手术治疗较为常见[1],而采用的手术方式不同,对于患者医治后的临床效果也有所区别[2]。因此,对于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对其有着重要意义[3]。本研究对采用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的78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12月本院78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中采用常规开腹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联合使用胆道镜及腹腔镜进行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8例,女21例;年龄36~63岁,平均(51.6±9.8)岁;结石直径8~15 mm,平均(11.4±2.8)mm。观察组患者中男16例,女23例;年龄35~66岁,平均(52.1±12.7)岁;结石直径7~15 mm,平均(11.5±2.9)mm。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结石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78例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且患者进行影像学辅助检查,支持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所有患者术前进行常规的辅助检查,以确定结石的具体位置、大小等。所有患者进行麻醉后按照预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取的手术方式进行手术。对照组行开腹手术,肝脏部分切除后放置引流管进行引流。观察组行微创手术,联合使用腹腔镜及胆道镜进行取石后放置引流管进行引流。

1.2.2评估标准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开始排气时间及术后院内恢复时间。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4](切口感染、胆道感染、结石复发等)情况。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开始排气时间及院内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s)

注:-表示无此项。

组别n 手术时间(m i n)术中出血量(m L)术后开始排气时间(h)术后院内恢复时间(d)对照组观察组3 9 3 9 t P --1 1 8 . 3 ± 3 2 . 5 9 3 . 6 ± 2 2 . 8 2 2 . 0 9 <0 . 0 1 3 9 2 . 3 ± 1 3 1 . 2 7 5 . 6 ± 2 0 . 8 2 5 . 8 7 <0 . 0 1 8 3 . 3 ± 2 4 . 2 4 2 . 6 ± 1 0 . 8 1 5 . 3 1 <0 . 0 1 1 8 . 2 ± 7 . 6 8 . 6 ± 2 . 8 1 2 . 4 4 <0 . 0 5

2.2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5.4%(6/39)]低于对照组[33.3%(13/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9,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 论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和周围环境的不断变化,肝内胆管结石在临床的发病率和检出率也越来越高,其治疗手段主要是手术治疗,而不同手术方式的选择对于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也有所差异[5-7]。为了将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本研究将院内进行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78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联合使用胆道镜及腹腔镜和常规手术的患者各39例,将患者术后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对比,以评估2种术式的应用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7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未出现突发状况。对比两组患者在术中和术后的相关表现,结果发现,腔镜手术治疗的39例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提示腔镜手术患者在术中的情况优于开腹手术患者。术后,腔镜手术患者开始排气的时间及在院内恢复的时间均较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短,提示相比开腹手术,腔镜手术对患者的损伤小,患者术后的恢复速度较快。进一步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统计,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胆道感染和结石复发的患者分别为3、2、1例,而开腹手术患者分别为6、3、4例。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5.4%)低于开腹手术患者(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刘胜等[8]对院内66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其中包括进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微创手术的40例患者和26例进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将患者术中及术后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腔镜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而开腹手术治疗为76.9%,表明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优于开腹手术。此外,腔镜治疗的患者在术中的情况也优于开腹手术的患者,具体表现为患者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腔镜治疗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也较开腹手术的患者理想,具体表现为患者术后可以更早地进行活动,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相比常规的开腹手术,联合使用胆道镜及腹腔镜进行微创手术对于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且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也低。因此,建议综合评估患者情况后优先选择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的微创手术。

[1]朱高波.纤维胆道镜联合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3,18(6):441-444.

[2]沈景,黎瑞.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研究[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2,17(3):186-188.

[3]杜峰,李鹏,杜丰杰.肝内胆管结石肝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3):38-39.

[4]邓镜龙,罗森,葛鲜艳.经肝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和预后观察[J].河北医药,2012,34(10):1466-1467.

[5]吕培标,周志涛,毛常青,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3,24(5):717-719.

[6]段涛.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15,36(5):106-107.

[7]刘喜松.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7):530-531.

[8]刘胜,宫玉峰.不同方法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与预后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2):145-147.

10.3969/j.issn.1009-5519.2016.14.043

B

1009-5519(2016)14-2227-02

(2016-04-19)

猜你喜欢

腔镜胆道胆管
肝吸虫感染致胆管损伤及胆管癌的相关研究进展
肝内胆管结石一例及诊断体会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机器人在辅助泌尿外科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GDFT联合小剂量甲氧明在胸腹联合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舒适护理干预在妇科腔镜手术护理中的作用探讨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腹腔镜胆道手术中Luschka管损伤致胆漏的防治
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在原发性甲亢外科治疗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