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皮石斛:浙江新兴产业的金名片

2016-09-03浙江省政府参事室课题组

浙江经济 2016年5期
关键词:铁皮石斛浙江

浙江省政府参事室课题组

铁皮石斛:浙江新兴产业的金名片

浙江省政府参事室课题组

铁皮石斛正成为我国中药产业的一个热点。浙江是全国铁皮石斛主产区之一,其产业发展的现状怎样?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抓住机遇把产业做强做大?对此,浙江省政府参事室专门组成调研组,赴杭州、金华、温州、台州等地调研,与省级有关部门座谈研讨,并学习借鉴吉林省大力发展人参产业的经验做法。大家形成的一个共识是,应把铁皮石斛作为新兴产业加以培育,努力打造千亿元产业,为建设生态高效农业、中医药强省和健康产业大省作出贡献。

基础和优势

铁皮石斛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具有滋阴清热、提高免疫力等功效,被列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在业界享有“北人参南枫斗(铁皮)”的美誉。它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云南、贵州等省份。明清时代的《本草纲目》《本草易读》都记载,“以浙江温、台者为贵”。近年来,我国第一个“铁皮石斛之乡”诞生在温州乐清市,第一个铁皮石斛地理保护标志落户金华武义县。

铁皮石斛由于生长条件十分苛刻、自然产量稀少,加上民间过度采挖,致使野生资源濒临灭绝,被列为世界濒危保护植物。上世纪90年代以来,浙江在全国率先实现铁皮石斛人工栽培、品种选育、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开发,至2014年,全省共有铁皮石斛基地100余个,面积3万余亩。另外,浙江多家企业还在云南、贵州等地建设了4万多亩的种植基地,带动了全国铁皮石斛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石斛加工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全省共有以铁皮石斛为主要原料的保健食品及药品生产企业20余家,国家批准的保健食品文号48个,初步形成了天台、乐清、金华、杭州等产业集聚区,2014年铁皮石斛产业产值40亿元,占全国的70%以上。目前还成立了铁皮石斛产业协会、技术创新联盟、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石斛博物馆等服务性组织,产业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从产业发展前景看,铁皮石斛也具有许多比较优势:一是性价比高。目前我国西洋参总产值超600亿元、虫草800亿元、人参500亿元,但从药用价值、适宜人群、安全性等方面对比,铁皮石斛性价比更高。全国现有60亿元的产值还显得很弱小。二是消费潜力大。老龄化社会对健康产品的需求将越来越大。目前铁皮石斛主要消费区域在江浙沪一带,随着宣传普及推广力度的加大,正快速向大江南北发展。随着人工种植基地扩大和供应量的增加,其销售价格有望明显下降,从贵族消费转向平民消费。三是发展环境良好。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和健康产业发展,国际上认可中医药独特功效的人也越来越多。

主要问题

严格按中药材管理的政策,制约了产业链的发展。2010年版《中国药典》将铁皮石斛与其它石斛分开,仍按中药材管理,因此,以铁皮石斛为原材料开发的相关药字、健字号产品,必须经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程序复杂,技术要求高、周期长、费用大,严重影响了铁皮石斛产品的市场开发和精深加工,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发展。

行业标准体系不完善,制约了技术和市场监管。铁皮石斛种类繁多,不同品种、产地、收期的药用价值、成分、功能差异很大,消费者一般很难从外观上辨别真假优劣。目前市场上供应的铁皮石斛枫斗和鲜品,还没有农药和重金属残留限量的国家和行业标准。种苗组培、GAP种植、产品精深加工、品质鉴定评价等都缺少具体的标准,不利于生产指导、技术管理和品牌打造。

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制约了市场抗风险能力。目前除森山、天皇、寿仙谷、胡庆余堂等几个深加工企业外,省内温州、金华、杭州等主要集聚区的企业单打独斗,生产种植大都处于低小散的局面,缺乏区域性公共品牌。主要从事原材料供应,市场信息不对称,搞风险能力较弱。作为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的产业,工商资本参与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容易导致盲目跟风、同质低价、无序竞争的状态。

科技投入不足与分散并存,制约了产业创新发展。长期来以自然采集野生原材料的供应方式,造成科研人员对铁皮石斛的关注和参与度较低。近年来不少龙头企业对铁皮石斛人工组培和种植环节的技术研发比较重视,但力量分散、各自为政。生产环境、标准种植、栽培技术、施肥控制、品质检测、成分分析、功效评价等离不开技术和理论支撑,古籍配方与新产品开发、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也需要更多的医药专家参与。

思路建议

铁皮石斛已经成为浙江省的特色和优势产业,其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学习借鉴吉林等地打造千亿人参产业的经验,在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政府在产业规划、管理政策、品牌标准、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工作力度,努力打造浙江铁皮石斛的千亿产业。

破解政策瓶颈,争取国家批准人工种植铁皮石斛进入食品原料目录。铁皮石斛与人参一样,具有“药食同源”的特点。根据古籍记载,铁皮石斛民间食用的历史悠久,现在已成为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平常百姓的茶饮。把铁皮石斛列入药食两用产品目录或食品新原料目录,实现铁皮石斛从药品到食品、从药房到厨房、从治疗到保健的历史性跨越,是推进铁皮石斛系列产品开发和市场拓展,打造千亿产业的重要前提。浙江要积极借鉴吉林省2012年申报人参为“药食两用”产品的成功经验,启动人工种植铁皮石斛申报新食品原料工作。

制订产业规划,把铁皮石斛产业发展成为浙江健康产业的金名片。要把铁皮石斛作为新兴产业加以培育,借鉴吉林省政府制订《关于振兴人参产业的意见》的做法,研究制定《浙江省“十三五”铁皮石斛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在战略定位、产业布局、政策扶持、品牌战略等方面,进一步明确目标方向,出台务实举措,把铁皮石斛产业作为浙江的省长工程和千亿目标工程来实施,推动生态高效农业、中医药强省和健康产业大省建设。

强化标准建设,完善铁皮石斛生产加工检测等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统筹协调省级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抓好各项标准的研究制定,尽快解决目前无标准可依的被动局面。着力发展规范化种植基地,鼓励骨干企业开展铁皮石斛品种认定和基地GAP认证。严格企业在原料采购、生产记录、产品检验等生产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推动科技创新,提升铁皮石斛产业公共技术平台和科技服务能力。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原则,推动产学研政企合作,在品种选育、研究开发、分析检测、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方面积极搭建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着力提升铁皮石斛产业的现代科技含量。围绕铁皮石斛产业发展需求,加快以铁皮石斛为原料的食品、保健、饮料、酒类、化妆品等系列新产品开发和工艺技术创新。

加强行业管理,推动铁皮石斛产业提高组织化规范化水平。积极扶持发展铁皮石斛行业协会和科技产业联盟等组织,健全行业组织结构体系,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在承接政府相关职能、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实施品牌战略、制订企业公约、加强行业自律、完善利益分配、严格市场监管、加强宣传推介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提升产业组织化规范化水平。

执笔:潘海生章斐龙周少华

猜你喜欢

铁皮石斛浙江
石斛兰
24种石斛在贵阳的适应性初探
铁皮侠的装备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铁皮园
金钗石斛化学成分的研究
铁皮石斛家庭种植技术探索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药用石斛种质资源生物学特性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