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浙江探索

2016-09-03牛少凤于新东

浙江经济 2016年5期
关键词:浙江现代化党组织

牛少凤 于新东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浙江探索

牛少凤 于新东

图/金川

基层建设事关政权更替、国家兴亡、民族未来、人民福祉,必须摆在战略性高度加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重视抓基层、打基础,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松”。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着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确保浙江发展长治久安之本,是支撑浙江经济全面转型升级之核,是激发浙江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生机活力之源,是决定浙江今后大踏步走在前列续写辉煌发展新篇章之基。

生动实践与发展态势

浙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既诞生了由资源小省一跃为经济强省的发展奇迹,又创造了享誉全国的基层治安综合治理好做法的枫桥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深明“民惟邦本,本固则邦宁”之精义,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与基层政权建设两手抓、两手硬,实现了两不误、两促进。如果说从这个意义上来总结浙江成功经验,那么以基层建设来支撑经济发展、以经济成效来进一步服务基层巩固,相互作用、相得益彰,一句话,“富民强省”正是浙江成功的最大特色与亮点之一。

这些年来,浙江始终坚持与深化“八八战略”,以创建平安浙江为主抓手与载体,切实加强党对基层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协同作用,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依法有序参与社会治理,形成了全省上下共建和谐社会、共享美好生活的生动局面。坚持源头治理、综合施策,健全矛盾纠纷综合调处机制,完善民主协商机制,广泛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长效机制,主动对接服务“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边三化”等中心工作,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探索形成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新做法、新经验,有力地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所有这些成绩背后的根源,正是由于我们坚持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创新基层组织设置,改进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搭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平台,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极大发挥,才不断修得久久而为大功之正果。

时代在发展,总会出现新的需要与诉求;社会在进步,也会不断产生新的矛盾和问题。为此,我们不能不在保持清醒头脑的同时,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既要清醒看到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差距及不足,如基层建设仍然总体滞后于经济发展,基层治理科学化、法治化水平亟待提高;又要务实谋划应对压力挑战的对策与举措,如进一步完善城乡社区基层治理机制、完善规范基层综合服务管理机制、加快培育基层服务社会组织与更好发挥其作用。诚如是,一个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浙江形成之时,定是一个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加快建成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浙江诞生之日。

本质特点与内在规律

如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客观发展规律一样,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也必须认识、把握、运用相关客观发展规律,以指导和提高相关工作的能力与水平、实践的质量与成效。所谓规律,通俗说,就是指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总结性认识与理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规律就是在大量观察相关现象、占有相关资料、分析其本质特点基础上形成的对基层治理工作具有概括性、指导性的那些认识。

其一,实践性。基层治理具有十分鲜明的实践性这一本质特点,因而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始终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出真知的内在规律。基层治理不是纸上谈兵,是真刀真枪直面解决冲突、矛盾和问题的主战场,在这里,“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与其坐而论道,不如奋起实践。唯有学以致用、创新进取,在基层实践的敲打磨练中获得真知灼见、练就真才实学,方可服务基层、推进基层、发展基层。

其二,群众性。基层治理具有十分鲜明的群众性这一本质特点,因而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始终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内在规律。基层治理从很大程度上说就是群众工作,遵循党的群众路线工作方针是其根本。面对群众、服务群众,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永恒不变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是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最大力量来源与支撑。一句话,基层治理,同样必须从基层中来、到基层中去。

其三,针对性。基层治理具有十分鲜明的针对性这一本质特点,因而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始终遵循“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内在规律。基层治理的复杂性、多样性与广泛性决定了基层治理绝不能平摊均分、广种薄收,必须是重点出击、日见其功。基层治理讲究的正是在千丝万缕的繁琐中理出头绪,分清轻重缓急,从而演奏出一曲抑扬顿挫、优美流畅的基层治理协奏曲。

其四,动态性。基层治理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性这一本质特点,因而在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始终遵循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的内在规律。基层治理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一项极具时代性特征的庞大系统工程,必须在适应纷繁复杂的外部因素和瞬息万变的发展态势中实现其现代化目标。这就意味着基层治理的理念、模式、路径、制度、政策等,无一不要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惟其如此,基层治理现代化才能永葆旺盛生机与活力。

推进模式与战略举措

浙江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着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从今后发展的目标与方向来说,就是要切实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这一指导思想,创造性构建起“始终立足党的领导这一个核心,牢牢夯实城区街道与乡镇农村这两大支柱,切实增强向心力、影响力与生命力这三种力量,不断健全创新、激励、保障、长效这四项机制”的“四位一体”的基层治理现代化推进模式与战略举措。

一个核心,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贯穿于基层治理现代化各个环节、所有领域、全部进程的永恒不变的灵魂与主心骨。战斗堡垒作用与先锋模范作用何以发挥,说到底,关键全在于坚持党的领导。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实践中坚持党的领导绝不要羞羞答答,更不要遮遮掩掩,而是要旗帜鲜明、大张旗鼓,千方百计、细致入微地以进一步打响我们共产党在社会各界的认可度、美誉度与忠诚度来理直气壮、充满自信地加以坚持。

两大支柱,就是城市基层与农村基层。这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两大支撑面。基层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基层治理的基础就实了。关键在不断拓宽社区服务领域,以城乡社区服务设施为依托,以社区居民需求为导向,整合人口、就业、社保、民政、卫生、文化、治安等社会管理职能和服务资源,推动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区志愿互助服务制度化和社区便民利民服务多样化发展,从而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强大支撑。

三种力量,就是向心力、影响力与生命力。向心力是决定基层治理成效的关键因素,民心所向、胜败已经分晓,既要激发党员干部对基层党组织的向往,也要激发广大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向往,以增强基层治理向心力。影响力是衡量基层治理成效的关键指标,其大小强弱取决于基层治理对群众利益维护、保障与改善的程度,时时处处以群众利益为重是扩大基层治理正能量的不二法宝。生命力则是决定基层治理发展壮大的关键要件,只要向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基层治理境界迈进,基层治理也会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生命常青。

四项机制,就是创新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与长效机制。从体制机制入手,促进基层治理的改革创新,基层治理中复杂性、多变性及挑战性才会不断迎刃而解。建立起基层治理的创新机制,既有利于产生巨大的现实生产力,又能焕发出更加生机勃勃的局面。健全基层治理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与长效机制,从总的来讲,就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各级都要重视基层、关心基层、支持基层,加强指导帮助,加大投入力度,赋予相应权力,尽可能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向基层适当倾斜,确保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对此,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投入的基层治理经费保障机制,并与地方财政同步增长;另一方面,探索完善富有浙江特色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与“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活动长效机制,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不断迈出新的步伐、开创新的格局。

作者单位:牛少凤,浙江财经大学;于新东,中共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

猜你喜欢

浙江现代化党组织
边疆治理现代化
清华党组织公开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浙江医改三部曲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