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州大学图书馆藏刻本《三茅宝卷》叙录

2016-09-03韩洪波

关键词:宝卷道教

韩洪波, 叶 飞

(1. 商丘师范学院 文学院, 河南 商丘 476000; 2. 开封大学 人文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1)

郑州大学图书馆藏刻本《三茅宝卷》叙录

韩洪波1, 叶 飞2

(1. 商丘师范学院 文学院, 河南 商丘 476000; 2. 开封大学 人文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1)

郑州大学图书馆藏刻本《三茅宝卷》两种, 属于同一版本系统, 讲述道教上清派代表人物三茅真君修道及劝化事迹, 突出“十二句好话”与“三十六戒”的劝善目的, 系根据有关记载及民间传说敷衍而成, 道教气息虽较浓厚, 但无道教理论的阐发, 又夹杂佛教宣传, 且试图撇清与当时“邪教”和淫词唱本的界限, 具有民间信仰佛道杂糅的特征。

郑州大学图书馆; 刻本; 《三茅宝卷》

1 郑州大学藏两种《三茅宝卷》的版本情况

据车锡伦先生《中国宝卷总目》可知, 讲述道教茅山派祖师三茅真君出身事迹的宝卷分为两个系统, 即抄本系统和刻本、 排印本系统。 抄本系统共存三种版本。 刻本、 排印本系统现存十二种版本, 最早版本是藏于河北大学图书馆的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 上海翼化堂善书局刻本, 最晚版本是藏于南开大学图书馆的民国十二年(1923年)上海民益熒记印刷公司排印本。 郑州大学图书馆古籍室藏有刻本《三茅宝卷》两种, 即属于这一版本系统。 笔者对这两种版本加以叙录, 以备学界查考。

第一种版本(下简称甲本), 一册两卷, 封面题为“三茅宝卷”。 扉页分左中右三栏, 中间大字楷书竖题“三茅真君宝卷”, 右侧三行小字楷书竖题“此卷字字朴实, 苦心点化, 乃有益世道之收。 凡烧香信士, 务要多请几本回去, 传送四方亲友, 时时宣诵, 则烧香功德, 格外加倍矣”。 左侧三行小字楷书题“请此卷者, 必须十分敬重, 将新布包好, 清香供奉, 可以驱邪镇宅, 发福消灾。 光绪三年孟春重刊, 苏州元妙观内得见斋藏板”。 正文首题“三茅真君宣化度世宝卷上卷”, 半页十行, 行二十字, 宋体。 最后一页A面三行, 题曰“捐刻姓氏 袁锦堂 徐朝增 蔡藏堂 潘玉蘅 张大元 张仁元 朱焕文 以上各捐英洋壹元”。

第二种版本(下简称乙本), 一册两卷, 封面与甲本相同。 扉页正中大字手书“德道真经流通”, 右侧小楷手书二行“苏城阊门内观前街玛瑙经房”“又扫叶山房二处伐(代)售各色经书”, 左侧小楷手书三行“于宣统元年六月日重印”“苏城胥-门——”“斋藏——”文字不全, 纸面残缺。 次页A面版式、 字体及内容与甲本扉页绝大部分相同, 惟左栏最后一行作“光绪念玖年孟春重刊 苏州道前街李鈊芳斋藏板”, B面为朱红色印刷, 最上方隶体大字题“宝印镇宅”, 下面正中一方篆书印章, 左下小字两行竖题“毛边纸每部工料洋壹角肆分”“毛太纸八折”。 次页起为宝卷序文, 首题“九天司命三茅应化真君宝卷序”, 序文占一页半篇幅, 序文末小楷题“光绪三十三年岁次丁未孟夏月下澣信士李文魁敬序”, 左题“信奉弟子李登鳌/松鹤山人敬镌”, 右侧朱红小楷题“苏省九如号老香铺敬送”。

从二者的版本情况可以看出, 甲本为重刻本, 乙本又是甲本的重刻本。 乙本序云: “先君子登鳌公, 平生信奉真君, 亦深以不获真君一生事实为憾。 癸卯春, 偶从金阊归, 过一旧书肆, 见残卷杂陈中, 有《真君宝卷全集》, 捧诵略过, ……欣喜过望, 若获奇珍, 乃不计值售归。 ……是夏即付剞劂, 奈家道素艰, 仅就其半, 而力未逮。 同里松鹤山人, 信奉善行者也, 与先君子交最久, 闻而乐之, 概然以半资助, 而全书于以得成。 ……书告成, 松鹤山人倩予序。 予何敢序宝卷哉, 谨记数语, 以备当世明道君子之郢断也云尔。”综合这段序文及二者版本情况, 我们可作以下推测:

其次, 乙本先由李登鳌出资刊刻, 因资金不足, 由松鹤山人资助完成刊刻, 因此二人之名均列入, 这与甲本由袁锦堂、 徐朝增等数人集资刊刻的情形也很相似。

其三, 从乙本序文可知, 李登鳌获得底本的时间是“癸卯春”, 即扉页所题“光绪念玖年(1903年)孟春重刊”。 但是据序文“是夏即付剞劂”云云, 可知乙本是在此年夏季开始刊刻, 至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书告成”, “孟春”与“是夏”相左。 这说明“念玖年孟春”并不是李登鳌刊刻的时间, 而是李所据“藏板”即“李鈊芳斋藏板”刊刻的时间。

其四, 据乙本“工料”定价及题记可知, 乙本并非由“李鈊芳斋”刊刻, 而是由“九如号老香铺”用“李鈊芳斋藏板”为底本刊刻而成的, 然后作为“敬送”香客之用的。

其五, 从乙本“伐(代)售各色经书”等题记及字体可知, 这扉页上所写实际上是书商的广告词, 与《三茅宝卷》的内容无关。

不过, 《三茅宝卷》的两种版本文字仍然存在细微差别, 可以借助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 如表 1 所示。

通过表 1, 我们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二本的差别。 甲本“拜”字左侧最下一横与右侧第三横相错开, 而乙本二横几乎持平; 甲本“道”字左侧两点距离较近, 且倾斜度较大, 而乙本两点距离较远, 且倾斜度较小; 甲本“洞”字左侧上两点距离较远, 而乙本两点较近; 甲本“六”字下两点较远, 而乙本较近; 甲本“深”字与右下角句点较近, 而乙本较远; 甲本“坑”字左侧提土旁的提画与右侧“几”字的撇画之间角度较小, 而乙本角度较大; 甲本“告”字最上面一横断开, 而乙本完整; 甲本“几”字左下方与乙本写法不同, 且左侧符号为小圆圈, 而乙本为实心黑点。 诸如此类的情况非常多, 可见二本并非同一版本, 实际上是同一版本系统的不同本子。

2 《三茅宝卷》的故事源流

《三茅宝卷》上卷主要讲述三茅真君(主要是大茅君茅盈)的出身故事, 略云: 茅公夫妇十分孝顺好善, 尽力做十类好事, 行善三年, 大茅真君降生, 十八岁离家随王君修行, 王君赴蟠桃会, 嘱真君立功立行。 真君发愿苦心劝人为善, 劝人常说十二句好话。 五年期满, 真君前去寻师, 历尽千辛万苦, 至四十九岁功德圆满归家。 茅公夫妇云世, 真君云游寻师, 于句曲山遇伊子蒲, 受教玄真自养之法, 遂住句曲山精修。 二弟本已作官, 因见大哥升仙, 亦随其往句曲山, 分住三峰修行求道, 时名三茅山, 皆成仙道。 上帝各封神号, 祖宗父母亦得超度。 真君发愿济度众生, 延人子息, 救人厄难, 化人遇蒙, 统吴越之神仙, 综山源于江左, 感化而得道者数十人。 《三茅宝卷》下卷则假托江左再生人传来三茅宫三十六戒, 逐条加以演说, 既有说教, 又用生活中的事例加以证明。

关于三茅真君的传说, 由来已久。 汉代纬书《尚书帝验期》始载茅盈之名, 葛洪《神仙传》卷五载三茅真君事迹, 言大茅君能起死回生, “远近居人, 赖君之德, 无水旱疾疠, 螟蝗之灾, 无剌草毒木及虎狼之厉”[1]278。 《太平广记》引《洞仙传》《集仙传》等多有增华, 《集仙传》载, 五帝君拜茅盈为东岳上卿、 司命真君、 太元真人。 《云笈七签》卷一百零四有《太元真人东岳上卿司命真君传》, 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载其事较详, 言盈“登峻履谷, 艰寻师门。 掷形绝崿, 投躯万津”, 最终修成仙道, 二茅三茅君则“道着万物, 流润苍生。 德加鸟兽, 各获其情。 神验祸福, 罪恶必明。 内法既融, 外教坦平。 尔乃风雨以时, 五禾成熟。 疾疠不起, 暴害不行”[2]195, 造福一方。 元·张天雨《玄品录》卷二及元·刘大彬《茅山志》载其事与上大同小异。 《宋史》“艺文志”著录李遵《三茅君内传》一卷和张隐龙《三茅山记》等。 《三茅宝卷》与这些记载虽有继承之处, 但差异也很大。 继承之处主要表现在对三茅生平事迹的叙述基本相同, 所叙亦具有一定的神异色彩, 如他成道之后能自致行厨等事, 又增添了一些民间传说, 如路遇狐狸精而不受其蛊惑: “正说间, 忽听得, 一声响亮。 小娘子, 忽变了, 白狐狸精。 我真君, 看见了, 又惊又喜。 幸得我, 守得定, 不肯通情。”但宝卷重点在于劝人为善, 举凡上卷“十二句好话”如劝人孝顺父母、 劝人和好兄弟、 劝人勿走邪路、 劝人忽说坏话、 劝人勿溺婴女、 劝人勿坏良心等, 与下卷“三十六戒”, 都以劝善为归旨, 连篇累牍, 不厌其烦。 尤其是“三十六戒”, 占了全书一半篇幅, 即如父母逆不得、 邪色犯不得、 坟墓荒不得、 棺木烧不得、 女儿淹不得、 小戏点不得、 滩簧做不得、 淫书唱本卖不得等。

3 《三茅宝卷》的信仰体系

车锡伦先生认为, 本卷“所据即为历代道教徒编的传说, 同是穿插进宗教和道德劝化的内容”[3]306。 这部宝卷的道教色彩明显, 故事主人公是道教上清派代表人物三茅真君, 涉及道教名山如句曲山、 茅山、 秦望山、 惠山、 邱胥山等, 与道教人物如王君、 伊子蒲等。 宝卷写三茅君成道之时, “上天有天使四人绣衣奉册下册, 赐诸般法宝及玉玺灵策, 锦舆华铃符神芝等法物”, 具有浓厚的道教气息。 还有一些道教术语如玄真之经、 玄真自养之法、 九还丹、 三天诸真经、 太极真图、 九玄九祖等。 三茅真君的封号更是属道教范畴, 如“九天司命三茅应化真君”“太元真君”“定禄君”“保命君”等。

但是该宝卷对道教理论并无深入阐发, 对所谓修真要诀的讲述, 也不过是习见之语:

常静默, 静垂帘, 一心内向。 坎离交, 水火济, 时刻惺惺。 最要紧, 须子时, 龙降龙伏。 更看看, 玄关窍, 不二法门。 睁两眼, 皱双眉, 鼻端发白。 一念存, 万念息, 石破天惊。 一炷香, 静回光, 乾坤倒转。 二六时, 玉池灌, 真意深深。 总要把, 精气神, 打成一片。 未生时, 本来面, 何处求寻。

宝卷中绝大多数内容是借助浅显的语言和具体的故事来说教劝善, 如下卷写“三十六戒”之第二戒“邪色犯不得”: “万恶淫为首, 故犯此为第一损阴骘事, 天怒神嗔, 最为可畏。 阴司此律极严, 犯者都无好结果, 乃第一条丧命之路。”其后韵文写道: “你可知道淮安苏生酒后事, 调戏婢女想开心。 婢女一时惊慌了, 撒开衣袖便逃奔。 谁料道灶君即刻来记账, 他妻房梦里看分明。 可知道一念邪心动不得, 几乎减寿减功名。 幸亏一时改过念头转, 嫁了丫头未破身。 婢女尚然不可犯, 何况良家妇女们。”可见《三茅宝卷》的宗教归属并不明显, 其主要宗旨是劝人为善。 同时, 宝卷在讲述了道教仙真的修行故事之后, 却进行了一番佛教教义的宣传, 如上卷: “可晓得念佛一事, 是要人为善去恶收摄身心的捷径, 不是徒口念念, 便算了账。 你们既知道念佛, 则一生的行为作事, 必须学我佛菩萨的样子方好。 ……时时刻刻把佛字摆在心上, 任世人欺侮打骂我, 只是念着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又借明代净土宗莲池大师话说: “学佛者, 贵真实修行, 在家居士, 自可常服念佛。 怕事之人, 自可闭门念佛。 供奉邪师, 不如孝顺父母。 念佛广交魔友, 不如独身清净念佛。” 此外, 《三茅宝卷》还劝世人诵读佛教经典, 如《心经》《金刚经》《大悲咒》《白衣咒》《往生咒》《弥陀经》。 本卷卷末又云: “宣卷已毕, 大众各秉虔诚, 老实念佛, 以求同生极乐。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各各发诚心, 往生极乐国。”可见, 《三茅宝卷》具有佛道杂糅的民间信仰特征。

关于本卷的信仰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没有出现“无生老母”“真空家乡”之类民间教派用语, 甚至出现反对“邪教”的宣传。 如下卷云: “至如近世邪教极多, 瞒天说诓, 诱骗愚民, 个个自以为得道, 人人自夸为老师父。 岂知道从古修行人, 岂有自以为得道可做人师父的道理, 总是一派胡言。 若皈了他的教, 恐防日后带累, 切勿误入为是。”又下卷“三十六戒”中有小戏点不得、 滩簧做不得、 淫书唱本卖不得等项, 其文曰: “点戏者, 务要点忠臣、 孝子、 义夫、 节妇等戏。 如《糟糠》《剪发》《芦林》《寻亲》《还带》《渡蚁》《生死板》《硃砂记》《雷霆报》之类, 尽可点做。 其他一切男女调情等戏, 如《三戏白牡丹》《下山》《借茶》《游殿》《跳墙》之类, 万不可点做。 若有再敢点做者, 吾当会同城隍神立刻降灾。 那时懊悔不及了。”这段话出自清·梁恭辰《劝戒录五编》, 略云: “凡劝化之最足动人者, 莫如演做好戏……故点者, 务要点忠孝节义等出, 如《糟糠》《剪发》《寻亲》《泣杖》《芦林》《看画》《代杀》《别弟》《度蚁》《还带》《朱砂记》《雷霆报》之类, 见之者每多感泣, 比寻常劝化之功, 胜过百倍。 此真潜移默化, 莫大阴功。”[4]282-283这些戏因宣扬忠孝节义, 因此可以演出, 而《三戏白牡丹》之类则属于禁止搬演的剧目。 光绪三年(1877年)《申报》之《荒诞戏宜禁》曰: “盖旧传洞宾三戏白牡丹, 本属不经之谈, 今京班竟演作淫剧, 自目成以至避劫, 荒谬绝伦, 竟以人间秽行污蔑上界仙灵, 我恐撰此剧者徒悦世人耳目, 不顾身后沦入犁舌地狱……”[5]《游殿》《跳墙》是《西厢记》中的片断, 民间戏班亦禁止演出, “右诲淫各种戏文, 如敢点演, 立将班头送官追究, 或罚扣戏钱三千文, 以儆将来”[4]199。《下山》《借茶》则被列入翼化堂《永禁淫戏目单》中, 亦被丁日昌列入被禁毁淫词小说目录中。 可以推想, 《三茅宝卷》试图与“邪教”及小戏、 滩簧、 淫书唱本等划清界限, 以自抬身价。

《三茅宝卷》在说教的同时, 还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 大多是发生在江南地区的民间事例, 以增强说服力。 下卷在讲到“孝双亲”时先举例说: “你可晓得武进有个杨孝子, 沿门求吃养双亲。 宁可自己把肚饿, 爷娘服事十分勤。”杨孝子故事在清·史洁珵居士辑《德育古鉴》亦有记载, 可见是流传较广的孝子传说。 又举例道: “无锡又有夏孝妇, 荒年难以度朝昏。 宁可自己糟糠吃, 不使婆婆受苦辛。”在颂扬之后, 又连举两个反面例子: “可晓得江阴县长泾有个逆媳妇, 天启年代事传闻。 只为常把阿婆骂, 游方师太送衣巾。 逆妇着了登时变, 头生两角像牛身。”“那无锡又有一个逆媳妇, 喜庆年间地灭形。 也为着常把公婆来得罪, 灶君菩萨怒生嗔。 一朝忽听雷声响, 半身陷入地中心。”除了这些, 宝卷中还有“淮安苏生酒后事”“淮安府里新闻事”“东巷头有个朱氏女”“道光五年元月事, 淮安府里李村”“湖州大事”“宜兴事”“旱霸上事”“苏州事”, 以及“常州有一家刻卖唱本”“常州府里巷先生”“江西人氏本家贫”等等, 皆言之凿凿, 从正反两面加强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的威慑力。

总之, 郑州大学图书馆藏刻本《三茅宝卷》两种, 属于同一版本系统, 讲述道教上清派代表人物三茅真君修道及劝化事迹, 突出“十二句好话”与“三十六戒”的劝善目的, 系根据有关记载及民间传说敷衍而成, 道教气息较浓厚, 但无道教理论的阐发, 又夹杂佛教宣传, 且试图撇清与当时“邪教”和淫词唱本的界限, 具有民间信仰佛道杂糅的特征。

[1]邱鹤亭. 神仙传今译[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

[2]道藏: 第5册[M]. 北京: 文物出版社, 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 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88.

[3]车锡伦. 中国宝卷研究[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4]王利器. 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5]彩云旧尹. 荒诞戏宜禁[N]. 申报, 1877-06-2(02).

The Description of the Block-Printed Edition ofSanmaoBaojuanin the Library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HAN Hongbo1, YE Fei2

(1.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 Shangqiu 476000, China;2. College of Humanities, Kaifeng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1, China)

Two block-printed editions ofSanmaoBaojuanin the library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belong to the same system. They both tell the stories about monastic life of Sanmao Zhenjun, as an important representative of Taoism,who tried to persuade people.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records and folklore, both of them encourage people to do good by “12 nice words” and “36 discipline”. Althoug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aoist, they lack exposition of Taoist theory and Buddhist theoryis are mixed in the editions. They attempt to draw a line with heresy and pornographic books, and they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lk belief mixed with Buddhism and Taoism.

library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block-printed edition;SanmaoBaojuan

2015-10-18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 中国说唱文学史(13BZW084);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郑州大学图书馆所藏宝卷整理与研究(2016-ZC-035)

韩洪波(1975-), 男, 讲师, 博士, 从事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

1673-1646(2016)02-0061-04

I207.7

A

10.3969/j.issn.1673-1646.2016.02.014

猜你喜欢

宝卷道教
新编常熟宝卷的特点及其现实意义
清末民国文益书局石印宝卷始末*
道教以人为维度的“和谐”思想外延探析
新世纪以来山西宝卷研究综述
《香山宝卷》在越南的传播及流变
北京地区现存元代道教碑刻形制研究现状
南京图书馆藏珍贵宝卷掠影
道家道教研究
酒泉宝卷:枯萎的莲花寥落的梵音
茅山道教楹联意蕴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