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获公共财政资助的应然性*

2016-09-02何国伟

关键词:公共财政督导民办高校

何国伟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04)



·高教研究·

论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获公共财政资助的应然性*

何国伟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 贵州 贵阳550004)

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校作为一种公益性高等教育机构,凭借自身的独特魅力聚合了社会闲置资源和力量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努力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高等教育服务和产品,也为更多人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此,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校需要政府公共财政提供必要资助,有其若干现实理由: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凝聚多方合力,积极推动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加强内外联动,促成高等教育良性竞争,构建高等教育竞争发展的良好格局;可以增加办学经费,提升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办学实力;有利于对其进行有力督导,全面引领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科学发展。

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公共财政;资助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作为理性形式的价值理性强调,行为所追求的目标必须符合正确的价值取向。其实,这里所说的价值取向就包含着一定目的性和规律性之真谛。政府公共财政对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提供资助就是一种价值诉求的制度安排,也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投资,对推动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也是抬升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实现自身价值的强力杠杆。

一、凝聚合力,推动高等教育多元发展

合力是对一种独特动力和情感的期盼性解读,也是一种美好预期的象征,常常给人以积极的、健康的、奋进的动力。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有着一种天然的合力凝聚之缘,总是传递着一种正能量,聚合社会多方资源和力量,进行友好合作和良性竞争,积极推动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竞争与合作、公平与效率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如果合作能给人们带来和谐、公平和效率的话,那么竞争就能给人们带来活力、公正和效率。[1]多元化既是一种战略,也是一种战术,是一种极具高度合作的战略战术。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兴起和发展聚合了社会更多的有生资源及力量,大大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包括办学方式的多元化、办学体制的多元化、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元化、学校育人方式的多元化、教育资源整合的多元化以及办学理念的多元化等,进一步促成了我国高等教育多元化办学格局的初步形成。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是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的一支有生力量, 在我国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力量。由表1可知中国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聚合的社会力量所产生的效益。

本文表中A、B、C、D、E、F、G、H八校分别指代上海杉达学院、广东培正学院、厦门华夏职业学院、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炎黄职业技术学院、福州英华职业学院、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和贵州盛华职业学院。

表1 我国8所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多元化办学简况一览表(数据资料截至2012年)

注:表中8校主要国内外资源整合分别为:A校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十余所高等院校开展了校际合作交流活动;B校与英国西英格兰大学、英国罗汉普顿大学、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加拿大北大西洋学院、荷兰北方莱瓦顿大学、立陶宛商法学院、加拿大阿伯塔大学等海外十几所大学建立友好关系,开展“3+1”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C校与美国伊利诺伊中心学院、中国香港专上书院等学校签订合作交流协议,互换教师、学生,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D校相继与吉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E校与近邻的众多台资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积极构建毕业生的就业实践网络;F校先后与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冠捷科技集团公司、福建新华都购物广场股份有限公司、福州永辉超市股份有限公司、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福建盛丰物流有限公司、福建信睿科技有限公司、福建元数位软件有限公司等40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G校东阳籍国际著名科学家潘建伟被聘为该院名誉教授;H校每年至少有20余名主要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等英语国家的爱心志愿者长期加盟学院助其发展。

资料来源:上海杉达学院、广东培正学院、厦门华夏职业学院、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炎黄职业技术学院、福州英华职业学院、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和贵州盛华职业学院8所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官方网站。

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大力发展与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办学格局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高等教育办学经费短缺和高等教育供需矛盾的问题,非营利性民办高等教育的大力发展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可吸引和鼓励社会各界力量积极踊跃参与办学,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投资办学积极性,逐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办学的新格局,也是推动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积极发展的有效途径。非营利性民办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从多方面影响着整个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也是促进高等教育体制进一步完善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大力支持和鼓励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发展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的有力举措。非营利性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公益事业的组成部分,国家应通过各种方式给予资助,加大扶持力度,并对其实行积极鼓励、正确引导、大力支持、依法管理的方针政策,形成社会民间力量投资举办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氛围。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可以在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配置中发挥独特的积极作用, 对促进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和教育公平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内外联动,促成高等教育良性竞争

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在发展进程中,加强自我革新,不断增强内生动力,积极与公办高校进行友好竞争,努力构建高等教育竞争发展的良好格局。竞争格局是事物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基本状态。竞争格局作为一种生存发展的基本态势,它的功能在于有效促进各方事物的协同发展,然而,竞争格局的形成受诸多因素的制约。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仍未完全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格局,原因在于相关竞争元素的影响,非营利性民办高校作为一个高等教育竞争格局的重要元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这一特定竞争格局的形成。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发展滞后,力量极其薄弱,严重制约着整个高等教育竞争格局的形成。经过近几十年的艰辛努力,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校不断壮大,已成为整个高校系统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它是高等教育形成良好竞争格局的有力“催化剂”,它将不断增强自身内生动力,积极构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良好竞争格局。由表2所示,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已展现出了自己应有的竞争实力,在与整个高校领域的竞争中,其学生生源、各项竞赛、社会就业、项目竞标、科研能力以及人才引进等方面成效凸显。这将极大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良好竞争格局的形成和发展。

表2 近5年8所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多领域竞争实力一览表(数据资料截至2012年)

资料来源:上海杉达学院、广东培正学院、厦门华夏职业学院、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炎黄职业技术学院、福州英华职业学院、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和贵州盛华职业学院8所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官方网站。其中H校于2011年新建,2011年秋季正式招生。

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进程为非营利性民办高等教育的大力发展指明了大好方向、营造了良好环境,相对而言,非营利性民办高等教育凭借多方助力加强自身建设,不乏一定的优势:一是运行机制灵活高效。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建立了适合自己发展的灵活高效的新型运行机制。二是独特的思想文化根基。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自身办学形式的多样化、特色化以及先进的办学理念为自己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一定的思想文化基础。三是一定的办学自主权。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拥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根据社会需求适时调整教育模式和注重专业设置、加强课程建设、创新学生培养方式,直接面向社会培养学生。四是科学配置资源。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加强资源的优化整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基础设施,最大限度发挥其利用效率,注重有限资源的优化整合,降低办学成本。重视和加快非营利性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公共财政的适当资助,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和实现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有利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形成良好的竞争格局共同推进整个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增加办学经费,提升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办学实力

马林斯洛基认为,所谓互惠制就是双方承担义务的制度,一方做出给予行动后,被给予的另一方必须给予相应的回馈。互惠行为是人类根深蒂固的本性,自己得到礼物或帮助,一定以某种形式加以报答。[2]公共财政对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资助是政府和学校双方的一种义务承担规制,也是一种互惠行为,一旦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获得一定的资助,它将会在办学经费增加的基础上,尽力提高办学效益,为公众提供更好更多的高等教育产品和服务,以回报政府、回报社会。

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发展至今,无论在硬件方面还是软件方面都极其有限,仍需多方力量的援助,尤其是政府公共财政的有力资助。由表3可知,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在师资力量、经费投入、学校基础设施、校园建设规模等方面非常有限,要真正履行应有的公共职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秀的产品和服务还显得远远不够,较之同等的公办高校,真是差距甚远。

表3 8所非营利性民办高校部分硬软基础设施一览表(数据资料截至2012年)

资料来源:上海杉达学院、广东培正学院、厦门华夏职业学院、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炎黄职业技术学院、福州英华职业学院、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和贵州盛华职业学院8所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官方网站。关于学费的收取坚持当地物价局核准的最低收费标准执行。

又因为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存在师资力量、经费投入、学校基础设施、校园建设规模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整个办学效益从总体上仍未达到预期效益。其办学效益可以从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创新等五个指标予以反映,其中人才培养可以用毕业生数量体现,毕业生数量可以说明每一年培养人才的基本量;社会服务可以用在校生数量和就业率体现,在校生数量可以说明为多少人提供高等教育服务,就业率说明培养的人才得到社会的认可以及为社会服务的人数;科学研究可以用科研成果即公开发表的论文和公开出版的专著的数量予以体现;文化传承与创新可以用学校专业设置的多少予以体现。如表4可知,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创新等社会效益等方面获得不少的效益但并非如意。为了提高各方面的效益,政府应加大力度予以必要的公共财政资助。办学经费是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车轮”,将起到关键性作用。作为势单力薄的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学术科研优势,抓好教育教学质量,增强自身的内生力,争取更多的项目, 加快科研、实验成果的转化,积极主动接受政府的督导,以此获得更多外生力量的增援,特别是争取获得政府更多的财政资助。政府对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资助是促进其科学发展的有力杠杆。

表4 8所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社会效益状况一览表(其中在校生、毕业生单位:人)(数据截至2012年)

资料来源:上海杉达学院、广东培正学院、厦门华夏职业学院、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炎黄职业技术学院、福州英华职业学院、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和贵州盛华职业学院8所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官方网站。以上毕业生、就业率、科研均指近3年来的数据加总。

四、有力督导,引领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科学发展

人类行为与制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制度塑造个人,并能扩展人的有限理性;个人也影响制度,人性的变化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制度变迁的方向。制度增进可预见性,建立起信任,协调各方行动,并减少人们在知识搜寻上的消耗。即使受规则约束的行为并非百分之百的确定,人们仍会觉得它比混乱更恰当、更合理。制度还可缓解知识的不足。[3]督导是一种动态化的制度,是一种战术性的管理方略,主要通过对相应的对象提供必要的具体规制、政策、评估、激励、引导以及一系列关怀性举措予以相助,以节省各方面的成本,促进相应对象的科学发展。为此,政府对承担部分公共职能的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施行督导制度就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策略推动其全面发展进步,提升实力,充分发挥其优势履行好应有的职能。

资助不是目的,只是作为实现其目的的一种有效手段或工具。政府对非营利性机构或组织提供公共财政资助其实也就是对其施行有力督导的一种手段,旨在:以资助促督导,以督导促管理,以管理促发展,以发展增效益。其实,政府对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督导就是在对其提供一定资助的前提下,就其办学条件、办学目标、学科及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常规性的动态性监督、指导、考核和评估。一般地说, 考量政府对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督导主要通过出台有针对性的建设性政策制度及落实情况、上级主管部门的例行考核评估、上级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亲临考察指导(包括现场办公)、对学校领导的任职培训和专任教师的岗前培训、对学校相关领导干部的上下级交流任职、制定针对学校的对口扶持政策措施等指标来反映。通过对8所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调研,由表5可知,国家以及当地政府均出台有针对性的建设性政策制度,但部分地方政府对相关政策制度的落实不容乐观;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的例行考核评估均落实到位;上级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亲临考察指导(包括现场办公)情况,包括部分国家领导人的亲临考察指导也都有过,但力度并不大,较之公办高校而言,关心力度较为悬殊;关于学校领导的任职培训和专任教师的岗前培训问题,校领导的任职培训几乎是空白,也未严格规定学校领导干部每年的培训学习时间,大多数专任教师几乎没有参加与公办高校一样的正式组织的岗前培训;对学校相关领导干部的上下级交流任职情况来看,从未有过;对于制定针对学校的对口扶持政策措施也是从未有先例。由于政府观念未切实转变,导致公共财政对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资助政策制度尚不健全,具体落实不到位,根本未能列入政府相关财政预算之列,结果难以发挥政府部门对其督导及关心、支持的作用。

表5 8所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得到相应上级政府部门的督导情况一览表(资料截至2012年)

资料来源:上海杉达学院、广东培正学院、厦门华夏职业学院、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炎黄职业技术学院、福州英华职业学院、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和贵州盛华职业学院8所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官方网站。

政府加大对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财政资助,其实就是对其进行有效督导和监管的有力举措。非营利性民办高等教育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办学经费有了政府公共财政的资助,政府就应当要监督学校用好每一分钱,提高资源的最大效用。[4]公共财政资助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科学化管理,合理配置有效的高等教育资源,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现实选择。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发展教育,并确定了“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政策,从诸多方面明确制定扶持和鼓励发展民办教育的相关政策制度,包括对非营利性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积极支持和鼓励政策。据相关统计,截至2013年,国家承认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已达406所,其中一部分是非营利性的。然而,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要想在高等教育事业中赢得一席之地、办出特色、创出品牌,必须要在政府的指导下,大力加强自身的管理,规范内部的管理机制。可以通过公共财政资助的力量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确保整个运行机制公正、公平、公开。总之,打造品牌、提升质量、提高效益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政府公共财政的大力资助,同时也离不开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自身的努力奋斗。[5]

总之,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虽然以自身的实力在推动整个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急需外生力量的援助和督导。外生力量是助推事物发展变化的一种实质性能量,该能量既包括诸如物质、钱财之类的有形能量也包括诸如政策、制度、指导、精神之类的无形能量。外生力量也是一种满足主体某种需要的一种主观感受和客观存在。非营利性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制度安排的产物,作为一种福利性公共产品,它始终与公众的偏好和需求紧密相连。而这类产品的有效生产、提供和服务除了应有的内生力量外,一定的外生力量也必不可少。资源和督导是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生存和发展的两个“车轮”。对于具有高等教育这一特殊产品功能和服务功效的一个重要载体的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而言,两个“车轮”均不可或缺,所期盼的外生力量一方面在于获得必要的人、财、物等方面的有力资助,旨在丰富自身发展所需的教育资源,全面提高办学效益;另一方面在于得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度、评估、指导等方面的切实相助,旨在强化自身力量并全面提升实力。经济学家帕累托认为,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是一种较理想的资源配置状态。政府对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必要资助和督导作为一种资源配置状态也将会达到多赢局面。

[1][2][3]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4]张蕾,明仪皓.本科评估背景下地方高校成本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25-28.

[5]黄洪兰.公益性:国家对民办高校财政扶持之根由[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26-127.

(责任编辑:张蕾)

2015-11-16

本文系贵州省社科规划项目“我国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公共财政资助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3GZQN07)阶段性成果之一。

何国伟(1976-),男,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博士。

F812.45;G648.7

A

1004-342(2016)01-109-07

猜你喜欢

公共财政督导民办高校
荷兰高效教育督导如何炼成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立足督、导、评 创新督导工作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高校生存风险管理探析——从民办高校资金链断裂出现的生存危机说起
法律结构变迁与现代公共财政模式建构
民国时期教育督导制度的特点及启示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图 表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