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在地理教学中的妙用
2016-08-31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江苏无锡214423
张 波(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 江苏 无锡 214423)
“修辞”在地理教学中的妙用
张 波
(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 江苏 无锡 214423)
修辞是人们在运用语言传递信息、表情达意的过程中,追求最佳表达效果的言语实践。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语言中准确、鲜明、生动的表达和表现形式的积累和总结。它还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是社会大众喜闻乐见的表达和表现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借鉴修辞手法,将它们转化成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并运用于提高教学技巧、增加语言魅力、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内容联系、优化知识结构、巩固知识记忆等方面,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比喻
修辞定义:比喻是用相似的事物打比方的修辞方法。
地理学习中,难免会有乏味难懂的内容,这就需要从记忆技巧和理解能力上去寻求突破点,善于打比方不失为一条摆脱死记硬背的良策。例如,地球侧视图看起来像灯笼,可以取名为“灯笼图”;而从极点上空观看的地球俯视图看起来像蜘蛛网,所以取名为“蜘蛛网图”。经过比喻之后的两种图化抽象为具体,经纬线的脉络分布十分清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如地球绕日公转,其轨道犹如操场上的跑道,地球绕日公转就像学生在跑道上跑步,而太阳就是体育老师,距体育老师近时学生会加快步伐,正如地球在近日点速度快一样。在此例中,运用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而且久久难忘。
二、拟人
修辞定义:拟人就是把物当成人来写,让无生命的事物好像有生命一样能活动,让有生命的动物好像人一样有思维和情感。
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大致有三种观点。教材中将地球拟人化,通过三种不同表情的头像,较好地区别出了这三种观点。眉开眼笑的表示乐观派,珠泪涟涟的表示悲观派,不动声色的表示中间派。又如在讲“温室效应”时,教师可以出示漫画,画中的地球长着一张胖乎乎的脸,但却笼罩在一片烟雾热气之中,气喘吁吁,汗如雨下。是谁让这么可爱的脸蛋变得如此狼狈不堪?在追究责任方的同时也将引起温室效应的原因逐一剖析开来。
三、双关
修辞定义:双关是借助语音或语义的联系,使语句同时关涉两种事物,表达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格式。
在分析海洋性气候比大陆性气候的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的原因时,教师可以用通俗的语言说出,大陆与海洋相比,是热得快,冷得也快。以北半球为例,大陆上最热月来得早,为7月,海洋上最热月为8月。同理大陆上最冷月来得也早,为1月,海洋上最冷月为2月。又如在解释为何将海外华人聚居区称为“唐人街”的原因时,教师指出,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实力比较强大、知名度较高的朝代,因此早期的华人多被认为是自东土大唐而来的,后世一直沿用了这一称号。从这一称号中既可以反映中国唐朝文化的繁盛及其对海外的影响,又说明了中国文化漂洋过海,迁移扩散至美洲大陆的事实。
以上两例中,教师有心将“热得快”“自东土大唐而来”这些字眼说出来,既通俗易懂地讲清了原因,又让学生情不自禁地联想到烧热水的“热得快”和唐僧的语录。尽管教师并未明言点破这一双关,但由于师生双方拥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学生还是心领神会,与教师之间保持了默契,使教与学双边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
四、引用
修辞定义:引用是在文中援引别人的话或典故、俗语,以诉诸权威或大众的一种修辞手法。
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非常密切,一些蕴含地理知识的诗词歌赋、谚语等早已广为流传,众所周知。教师应充分挖掘,充分利用好这些现成的资源,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培养他们从日常生活中汲取新知识,又能将所学的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如《辣妹子》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听众从中可以了解到湖南、四川一带的女子不怕吃辣,可为什么这些女子都不怕吃辣呢?由这首歌切入,教师点明原因:西南地区太阳辐射能较少,降水较多,空气潮湿,犹如人穿了一件湿衣服。湿寒使人感觉气温低,皮肤紧张,招致关节炎等病,辣可以提高体温,祛寒而减轻病害。
又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其中的意境让课堂气氛陡增几分诗情画意。以此切入,教师从地理学科角度,引导学生把握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最终推断出正确的月相。特定时间指黄昏,此时月亮“上”,即为升起,至柳梢头。对照月亮出没与太阳出没的关系,为此升彼落,所以应为“朔望两弦”四相中的满月。
再如“西部牛仔”是美国西部片中的英雄形象,其俊朗的外形、精湛的骑术吸引了不少少男少女的眼球。教师可抓住学生对偶像崇拜的这一心理,一边煽情一边追问:“为什么叫牛仔?”“为什么在西部?”
引用的例子实在太多,在此不一一枚举。
五、回环
修辞定义:回环也叫回文,这种修辞的前后两句话中,后一句是前一句的倒叙排列形式。
事物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如纯粹用文字加以阐述,既冗长不堪,又未必能理清头绪。为了更好地显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设计成图状,利用一系列箭头将这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清晰地展示出来。如果事物间不分先后,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教师可设计成“回环”图。例如: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关系图(见图1)。
图1 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关系
读图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尝试着从任意因子开始,正方向或反方向去总结出它们间的关系。毫无疑问,殊途同归,最终学生都能得出:各因子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它们浑然一体,共同组成了一个系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寓教于乐,让学生体验到了玩游戏般的乐趣,锻炼了学生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能力,增添了学习的趣味性。同样,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也可设计成“回环”图。
六、层递
修辞定义: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连用结构相似、内容上递升或递降的语句,表达层层递进的事理,叫层递。
如果事物间有先有后,相互之间有着严格的顺序,教师讲解时可采用“层递”式。如天体系统部分的内容。教材中“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总星系”的讲授顺序是按照范围越来越大的递升顺序加以说明的。教师除了要讲透各个系统的相关知识外,还要特别点明:如果按照范围越来越小的递降顺序,各个系统又应该如何排序?问题虽然不难,但由于是高中生的第一堂地理课,所以培养他们养成细心谨慎的审题习惯更具有深远意义。教师一定要强调出此类图层递顺序的重要性,务必要求学生看清楚是递升还是递降顺序,千万不要受惯性思维影响,随意下笔。类似的图表还有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图、太阳大气层、地球大气层的各个层次排列图等。
七、对比
修辞定义: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通过鲜明的对比,凸显出差异性,从而能辨析出事物的真伪。教师应建议学生养成运用对比的习惯,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洞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常教师可以借助表格的形式进行对比。例如:地球自转和公转概况的对比。
对比的应用比较广泛,如冷锋和暖锋的对比、高压系统和低压系统的对比、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对比等等。
地理教学中修辞的运用还不仅仅是这些,比如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反问、设问等方式进行师生交流。在涉及重点、难点知识时,往往一遍不能讲透,这就需要多次的反复强调。在讲授我国气候南北差异时,可以说:“11月的广州秋高气爽,而此时哈尔滨早已‘草木皆冰’了。”总之,由修辞转化成的地理教学手段的运用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现、不断积累,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地理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