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抛锚式教学中的运用
——以“洪涝灾害”教学为例

2016-08-31耿夫相浙江省绍兴鲁迅中学浙江绍兴312000

地理教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导图情境探究

耿夫相(浙江省绍兴鲁迅中学, 浙江 绍兴 312000)

思维导图在抛锚式教学中的运用
——以“洪涝灾害”教学为例

耿夫相
(浙江省绍兴鲁迅中学, 浙江 绍兴 312000)

抛锚式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提供情境的基础上通过头脑风暴发现问题,再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探讨解决问题,从而自主建构知识。思维导图是进行头脑风暴的有效工具,思维导图在抛锚式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思维导图在构建抛锚式教学流程、情境设计、“抛锚”、探究活动开展、知识网络构建等方面的运用进行探讨。

抛锚式教学;思维导图;地理教学

抛锚式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抛锚式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情境基础上通过头脑风暴发现问题,再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从而自主建构知识。思维导图是进行头脑风暴的有效工具,思维导图在抛锚式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运用思维导图构建抛锚式教学流程

抛锚式教学的主要环节包括:创设情境、抛锚、探究问题、评价反馈、知识运用等环节(见图1)。

图1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是在一定的真实情境中达到对意义的建构。在抛锚式教学中,教师首先应给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使学生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完成对知识的建构。情境设计时首先要思考如何设计情境,应注意哪些问题。

在设置的情境下,学生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提出问题,教师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选出的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在寻找问题的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而且要发现与教师预设的或者说与教学目标相对应的问题。

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如果探究的问题复杂度高、难度大、探究性强,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合作探究,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交流以及不同观点的交锋,来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体验不同,每个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式不同,教师应通过评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由于抛锚式教学要求学生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在评价时不仅要评价学生对知识习得的结果,还要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评价。

由于抛锚式教学中的情境设计和寻找问题等环节都需要头脑风暴进行思维发散,而思维导图具有发散性、系统性、层次性的特点,符合抛锚式教学的特点,思维导图在抛锚式教学中大有用途。

二、思维导图在情境设计中的运用

教学情境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的具体场景与氛围。情境设计是引发学生思考,能够使学生提出与教学目标一致的探究问题的基础。情境设计的方法很多,例如,在讲“洪涝灾害”一节,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见图2)。

图2

情境设计的目的是为“抛锚”服务的,就是有利于学生根据提供的情境提出与教学目标相关的问题,同时,情境设计应本着趣味性、生活性、探究性的原则。下面根据情境设计的原则对比分析图2中的五个方案。对“灾”的甲骨文进行说文解字,具有很强的趣味性,让学生感悟“灾”的本意,体会我国文字的博大精深,但以说文解字的方式导入,太过抽象,不具体,不能形成强烈的感性刺激,且不利于抛锚环节中学生提出问题;以凤阳花鼓《讨饭歌》“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为情境导入的话,歌谣主要反映了古代淮河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频繁且灾后凄惨景象,这样的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会不由自主想知道,凤阳在哪儿,为什么会出现“十年倒有九年荒”等问题,但现在的凤阳地区已经不是过去,已经见不到歌词中的景象,讲古代时期多发洪涝灾害,时间尺度远离学生的生活;动画只是呈现洪涝灾害的形成机理,不利于学生形成关于洪涝的系列问题,不适合作为情境导入;以图片为情境导入只能让学生认识洪涝灾害的危害,很难引发学生过多的思考;2013年10月7日余姚市出现的洪涝灾害的新闻报道涉及到洪涝灾害出现的时间、地点、灾情等丰富的地理背景,既具有生活性又具有探究性。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以余姚市洪涝灾害的新闻报道为情境导入相对较为合理。

三、思维导图在“抛锚”中的运用

在学生阅读教师提供的教学情境素材后,学生根据情境素材提出问题,教师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选出的问题就是“锚”。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维导图在这方面有独特的作用。

首先,运用思维导图构建提出地理问题的方法。那么提出哪些地理问题?《地理教育国际宪章》指出,“地理学者提出以下问题: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它为什么在那里?它如何出现?它带来什么影响?怎样使它有利于人类和自然环境?”“它在哪里”对应空间定位,包括大尺度的定位和小尺度的定位,从大尺度上讲,余姚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从小尺度上讲,余姚市隶属宁波市,位于宁波市西部,距离宁波市区50公里左右。“它是什么样子”对应地理事物的特征。“它为什么在那里”“它如何出现”主要指地理事物出现的原因,又可将其细化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指构成自然环境的五个要素组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人为原因主要指人类的经济活动。“怎样使它有利于人类和自然环境”主要指人类采取什么措施因地制宜地使其向有利于人类和自然环境改善的方向发展。根据如上分析,可以将其构建为如下的思维导图(见图3)。

图3

在学生掌握提出地理问题的方法后,根据教师提供的情境素材可以提出“余姚位于什么地方?这次洪涝灾害是怎么出现的?这次洪涝灾害具体造成哪些损失?为什么这次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特别大?人们应如何防灾减灾?”等问题。

四、思维导图在探究活动中的运用

在提出问题后,接下来就是学生探究提出的问题,而不是教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如何开展探究活动?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构建探究活动的基本思路(见图4)。

图4

探究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不是无所事事,教师的作用首先是为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提供探究素材。提供的探究素材要有探究性,内容具有丰富性,素材要与所要探讨问题具有相关性,要围绕学生的问题,也就是说要有主题性。在“洪涝灾害”教学时,可以提供下面的材料。

材料一:余姚的地形图(见图5)。

图5

材料二:历史上,姚江流域洪水只有通过姚江排往甬江的一条通道,且易受到潮水和奉化江洪水的顶托,排水不畅,洪涝不分。

材料三:“菲特”台风给余姚市域内带来强降雨,达百年一遇,且降雨时间集中,三日雨量达527毫米,致使姚江水位持续处于高水位。

材料四:余姚市2008年和2012年的遥感影像显示很多原来绿色的农地变成了灰白色的硬化的城市建成区。城市化因为修建高楼和抽取地下水,从而造成地面沉降。

从上面的材料可以看出,提供的材料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四则材料分别涉及到余姚的地形、河流、气候、人类活动,这些都与余姚发生洪涝灾害具有相关性,都是引起洪涝灾害的因素。通过这些材料的提供,使学生在探讨问题时能够有理有据,能够根据现象推测原因,根据原理解释现象,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探究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探究活动能否成功,同教师的引导和参与是分不开的,因此,教师不是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在探究活动中,从学生分析材料、目标设置、任务选择、策略匹配,到教学展开与评估等,教师要全程把握。在开展合作学习探究活动时,教师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把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的组员职责分工、对小组活动的指导、学生活动评价等都离不开教师。

五、思维导图在构建知识网络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整理纷繁的地理知识点,让学生更有效、更持久地将它们储存在大脑中,因而得到很多意外收获。使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可以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生动地跃然纸上,丰富开拓每位学生的思维。在学习“洪涝灾害”一节内容后,可以构建如下思维导图(见图6)。

图6

从图6可以看出,洪涝灾害相关知识点跃然纸上,实现了知识可视化。同时,学生画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自己梳理和加深印象的一个过程,不仅能帮助记忆,也能帮助理解。思维导图就如同一棵信息树,你摸到了主干,就能知道它的分枝,你摸到了分枝,就能知道它有几片叶子,十分容易记忆。

[1] 托尼·博赞著,张鼎昆,徐克茹译.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 耿夫相.基于思维导图的地理教学设计[J].地理教学,2008(09):3-9.

[3] 耿夫相.运用“思维导图”获取和解读地理隐性信息[J].地理教学,2010(06):40-41.

[4] 耿夫相.学海无涯“图”作舟[J].中国教师,2006(07):38-39.

[5] 耿夫相.思维导图:课堂笔记中的巧应用[J].地理教育,2009(05):66-67.

[6] 耿夫相.思维导图在“区域主题探究教学策略”中的应用[J].地理教学,2015(04):21-24.

猜你喜欢

导图情境探究
不同情境中的水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