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审计平台的我国碳审计协同机制与障碍跨越*
2016-08-29管亚梅
管亚梅
作者简介:管亚梅,南京财经大学教授。南京,210023
基于云审计平台的我国碳审计协同机制与障碍跨越*
管亚梅
内容提要目前,我国在大力开展碳审计的进程中,云审计风起云涌。随着云计算的产生和发展,云审计技术已在众多的行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应用推广。在进行碳审计时,如果我们能借助云审计平台,也就是将云审计和碳审计充分结合,探索出一条在云审计平台下的碳审计的协同发展模式,必将事半功倍。
云审计碳审计协同机制
研究问题的提出
当务之急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逐渐加大了低碳经济的发展和技术投入。中国也紧跟西方各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步伐,出台了关于低碳环保方面的7部法律以及相关的环保政策。但是,纵观世界各国的低碳策略或方式,都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中国也是如此,7部环保法律和相关政策各自为政,相互之间的衔接度和融通性均有不足。低碳经济的到来,使得政府和企业都必须转变原有的发展方式,从政策的制定到经济活动的执行都必须围绕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基于此,碳审计便应运而生。碳审计就是针对能源消耗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影响的审计行为,它能够甄别生产进程中能源使用及碳排放状况,可以更好地对低碳发展的相关项目及政策的实施起到监督作用,并给予适当的建议,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以利于企业低碳健康发展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大力开展碳审计的进程中,云审计随着云计算的产生而迅速发展,云计算技术已在众多的行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应用推广。将云计算技术运用到审计过程中,便产生了“云审计”。云审计是利用互联网的云计算概念,通过数据的云存储,使得各种审计资源通过云来协同,从而为审计人员提供更富有效率,更科学的审计方式。试想,在进行碳审计时,如果我们能借助云审计平台,也就是将云审计和碳审计充分结合,探索出一条在云审计平台下的碳审计的协同发展模式,必将事半功倍。
云审计与碳审计的界定及二者的关系
(一)碳审计的基本内涵
碳审计是审计主体依据审计标准对有关地区、组织或个人在生产、经营、消费或生活过程中消耗含碳元素的自然资源因碳排放所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独立、客观、公正地审验、鉴证或第三方评论,并出具审计报告的一种经济监督和经济控制行为。碳审计是一项鉴证业务,从本质上讲,碳审计具有如下特点:
1.碳审计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碳审计体现了国家的政治利益、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单纯依赖企业和社会的自觉行为不能有效地开展碳审计。因此,碳审计需要依赖政府的强有力地推动,其模式应该是以政府审计为主导,逐步向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过渡的模式。
2.碳审计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碳审计不像传统审计那样具有多元复合的目标,而是针对那些重点的或主要的碳排放源来进行审计,例如采矿、制造、电力、燃气、建筑、交通运输等碳源行业、企业、家庭或个人,因此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二)云审计的基本内涵
云审计是审计在云端的一个系统集合,它是依托“云计算”基础平台,对审计数据进行采集、存储、传输并利用云计算专业技术对审计数据进行处理,审计资源通过云来协同,促进信息共享及沟通并保证审计质量的一个审计信息系统(魏祥健,2015)。
通过以上描述,可以发现,云审计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1.节省了数据的存储空间
在云审计过程中,被审计单位相关数据存储在“云”中,大大节省了数据的存储空间。审计人员无需再把数据导入自己的办公电脑,而是通过云服务,由服务器将计算任务分配到整个云网络的空闲计算机上。
2.提高了审计过程的可比性
在云审计过程中,审计程序的设计、维护和升级完全由专业的云软件服务商来进行而不是由各审计单位独自承担,因为数据和程序都存储在“云”中,审计软件具有很大的兼容性。不同级别的审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获得同样先进、一致的审计软件并基于同一审计软件进行审计,因此大大提高了审计过程的可比性。
3.实现了信息和资料的实时共享
在云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收集的各项资料,采集、生成的各种数据,都分类存储在同一个资源平台上。从而审计人员可以随时查阅审计组收集到的各项数据和资料,能够及时了解审计任务进展情况,并根据实际进行审计重点和人员调整,实现信息和资料的实时共享。
(三)云审计与碳审计的关系
云审计是利用云计算这个基础平台,对审计数据在云端进行专业处理,使审计资源在云端进行协同从而促进信息共享的审计信息系统,碳审计是为了迎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而对碳排放政策的履行及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并出具审计报告的鉴证行为。在进行碳审计时,如果能借助云计算平台,将大量的碳排放数据通过云端进行采集、存储、传输并利用云计算专业技术进行处理,就可以大大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
基于云审计平台的碳审计协同机制的理论基础
(一)系统的协同理论
协同理论认为各个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的关系。尽管各个子系统的属性不同,但是,它们可以通过自己内部协同作用,自发地出现时间、空间和功能上的有序调整。由于子系统相互作用和协作,使系统在临界点发生质变产生协同效应,远大于各子系统效应之和,因此系统的协同机制可以实现系统整体价值的提升。
(二)审计协同机制
审计工作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体现出群体性、交互性、协作性、分布性、虚拟性、集成性等特征,因此,审计工作也适用协同理论。首先,审计工作系统由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内部审计三个子系统构成,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扶持,充分实现全国审计系统“一盘棋”。其次,每一个审计项目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因为,每一个审计项目都是一个群体性工作,需要审计机关、审计人员甚至被审计单位相互配合、相互协作才能完成。第三,在云审计平台的使用也体现协同机制。在云审计平台上,计算机审计的运行环境是开放、动态并具有柔性的,实现了企业信息系统与计算机审计系统的充分共享和集成。
基于云审计平台的我国碳审计的协同机制
(一)云审计平台的协同效应
云审计平台的协同效应是指依托云审计,把不同地点、不同任务的专业审计人员发动起来,共同协调来完成项目组的审计工作,利用云计算技术所建立起来的协同工作环境,消除项目组时间和空间障碍,以期提高项目组的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协同审计应以国家审计为主体、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为补充,形成一个完整的审计组织体系。在这个组织体系中,所有的审计资源通过“云”来协同,依靠云审计平台,以审计主体协同、审计过程协同、审计结果协同的形式达到全国审计业务一体化,从而共同完成审计任务(见图1)。
图1 云审计平台的协同效应
1.审计主体协同
在云审计平台中,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单位协同审计人员各自登录云审计平台,经协同机制建立协同审计项目组,分配各自的协同任务。
2.审计过程协同
协同项目组在云审计平台中通过协同案例库、协同专家库、协同资料库等工具进行协同数据采集并采用云计算手段进行数据分析,必要时通过协同经验交流平台与相关成员进行经验交流,从而得出各自的审计评价并汇总到共享数据库中。审计过程协同包括协同数据采集、协同数据分析、协同数据存储、协同经验交流等。
3.审计结果协同
审计结果就是要得出最终的审计结论和审计意见。协同审计项目组负责人在完成协同审计过程并对审计证据进行充分讨论和交流后,得出审计结论,提交审计报告。
(二)基于云审计平台的我国碳审计协同机制
基于云审计平台的协同碳审计的实现机制由碳审计指导机制、碳审计运行机制、碳审计保障机制三部分组成(见图2)。在碳审计指导机制的指引下,依赖碳审计保障机制,实施碳审计运行机制,行使碳审计职能。碳审计指导机制包括碳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碳审计准则、碳审计评价标准等,是协同碳审计的战略指挥层;碳审计运行机制是由碳审计主体、碳审计客体、碳审计对象、碳审计程序、碳审计方法等相关理论体系组成,是协同碳审计的具体运作层;碳审计保障机制是在云审计平台基础上,运用审计云分析、审计云计算、审计云存储、审计云交流等应用系统再造审计流程和组织模式,是协同碳审计的基础支持层。
图2 基于云审计的协同碳审计实现机制
(三)基于云审计平台的我国碳审计协同机制的障碍跨越
1.加强碳审计指导机制的顶层设置
通过完善《国家审计准则》、《独立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准则》,将碳审计明确地纳入环境保护的具体法律法规之中。同时,将碳审计过程中取证、查验、核算、评价、签证等环节给予相应的法律规定,使碳审计的各环节有依有据。通过相关政策的宣传,加大企业和公众对碳审计的认知力度,引导企业主动接受碳审计,围绕碳审计标准进行经济活动运作,增强碳披露意识和社会责任;同时也要制定政策,鼓励社会碳审计机构履行职责,积极参与碳审计工作。通过“三位一体”的网络化审计平台,对国家给予低碳技术开发、能源结构优化、低碳产品补助等方面资金使用的合规性、效益性以及被审计单位低碳责任履行情况等等进行审计。也就是说,政府审计通过立项管理、指导监督、信息评价等对碳审计进行协调与管理;民间审计机构通过具体承担政府的碳审计项目来发挥碳审计功用;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在政府统一规范、统一标准、统一方法、统一程序的指导监督下,开展碳审计的内审工作,实现碳审计的“三位一体”的网络化审计平台。
2.加强碳审计运行机制的顶层设置
碳审计在审计证据、审计对象、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和审计方法等方面与传统审计都有明显的不同,这些差异产生于对于企业碳排放管理水平的鉴证业务的专业性。因此,传统审计无法满足市场对于碳排放审计的需求,需要构建适于碳审计的运行机制。
表1 碳审计与传统审计的差别
3.加强碳审计保障机制的顶层设置
云审计平台是实施碳审计的有力保障。现阶段,我国审计信息化水平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数据没有标准化。在云审计模式下,通过互联网实现第三方云平台与被审计单位数据进行高速无障碍互通的基本前提就是二者要有统一的数据标准(毛华扬,2014)。云审计将极大地缩短我国审计工作质量与四大之间的差距,将极大地增强审计的社会责任属性。因为云审计具备将理论、制度和实践很好地统一起来的各种有利条件,碳审计依托云审计必将获得广阔的发展和创新平台。
①毛华扬:《云审计来了》,《中国会计报》2014年5月30日。
②张艳玲:《云审计—审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商业会计》2013年第5期。
③秦荣生:《云计算的发展及其对会计、审计的挑战》,《当代财经》2013年第1期。
④秦荣生:《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对审计的影响研究》,《审计研究》2014年第6期。
⑤魏祥健:《云平台架构下的协同审计模式研究》,《审计研究》2014年第6期。
⑥丛秋实、黄作明、张金城:《协同国家审计的实现路径研究:基于云审计》,《当代财经》2014年第10期。
⑦赵放:《关于我国碳审计问题的对策性思考》,《审计研究》2014年第4期。
⑧管亚梅:《免疫系统论下的碳审计模式构建》,《管理现代化》2013年第5期。
⑨刘惠萍、王爱国:《我国碳审计的推进研究》,《宏观经济研究》2013年第6期。
⑩王爱国:《国外的碳审计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审计研究》2012年第5期。
作者简介:管亚梅,南京财经大学教授。南京,210023
〔责任编辑:吴明〕
*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雾霾治理视角的碳减排优化模式与碳审计研究”(项目号:15BGL06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碳披露、碳绩效与市场反应:基于中国情景的研究”(项目号:71272237)、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工商管理学科)(PAPD)、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会计学)、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碳博弈视角的碳减排路径及相关审计问题研究”(项目号:BK20131434)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