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其当代价值

2016-08-29马玉欢

学海 2016年4期
关键词:恩格斯马克思民族

马玉欢 张 亮

作者简介:马玉欢,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mayuhuan12345@sina.com;张亮,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210023



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其当代价值

马玉欢张亮

内容提要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理论内容非常丰富,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一宗宝贵遗产。系统分析和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的历史形成的三个发展阶段、阐明他们民族理论的深刻内涵,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理论立场和理论特色,有着重要意义。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也深刻影响了后来列宁、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理论,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民族民族理论

作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开创者,马克思恩格斯与传统民族学解读方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独特的历史研究视角,即在哲学经济学话语和特定历史语境中再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民族矛盾,提出了认识和解决民族问题的科学路径,开创了民族理论研究的现代视界。然而,他们的理论在得到广泛赞誉的同时,也遭遇了一些误解、歪曲和教条化的解读,主要表现在对其理论进行“神化”或者“钝化”的阐释,而这些错误阐释对一些国家的意识形态也产生了负面影响,从而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对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的理解和评价。应该看到,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理论是社会历史性的理论,是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和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民族问题的科学审视与批判,贯彻和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旨趣和价值立场。

“民族”这个概念虽然不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原创,但它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获得了一种全新的意义。追根溯源,民族的历史是随着它所遭遇的困境而形成的,这些困境给特定时代的人们提出了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正如泰戈尔所说:“解决不了民族矛盾就要受到惩罚:不是死亡就是衰落。”①我们可以清楚地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理论中看到,他们的理论出发点不是对现实社会的背离,不是对抽象民族存在的批判,而是更清晰地审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民族矛盾,揭示了解决民族矛盾的现实途径。从理论形成的主客观因素来看,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的形成是资本主义社会大工业发展的直接理论反映;是18世纪以来德国从西方民族化的先锋国家(法国、北美国家的民族解放战争)借鉴了统治“正当性”、“整合性”和“推动性”意识形态②之后的一种理论呼应;是马克思恩格斯长期关注现实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寻求民族历史的内在张力的最终结果。从理论的发展阶段来看,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理论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的民族观形成与确立阶段、形成民族革命的实践理论的发展成熟阶段、重申民族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理论完善阶段。

1843-1848年是马克思恩格斯民族观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的时期。青年时期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民族观深受黑格尔唯心主义民族观的影响,但随后参加青年黑格尔派俱乐部和在现实工作中的遭遇,使他们开始对黑格尔的民族国家观产生了质疑。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3年)中,马克思初次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国家民族观进行批判,对市民社会与民族国家之间的现实关系提出了新的认识: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民族国家。这一明确的结论无疑对马克思恩格斯民族观的进一步转向起了积极的作用。恩格斯的《英国状况》通过对英国十八世纪以来民族工业的历史考察,也得出了唯物主义的结论:英国革命是现实民族的社会革命,现代民族的工业进程中产生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斗争。从马克思恩格斯对现实社会的考察与思考可以看出,他们回归到对现实民族国家的物质生活的批判性分析中。《神圣家族》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合作形成的两部作品。这两部著作不仅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对黑格尔唯心主义民族观的清算,也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逐渐确立和唯物主义民族观的形成。

在形成唯物主义民族观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也认识到,资本主义民族国家正在形成一种新的力量即无产阶级。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第一次肯定并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即从其他一切社会领域解放出来从而解放自己,“它表明人的完全丧失,并因而只有通过人的完全恢复才能恢复自己本身。社会解体的这个结果,就是无产阶级这个特殊等级。”③在《关于波兰的演说》中,马克思恩格斯肯定了“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胜利也就是对民族冲突和工业冲突的胜利”④。

1848-1883年是马克思恩格斯走向工人运动并领导工人阶级民族解放运动的时期,在此期间他们形成了关于民族革命、民族解放运动和民族殖民地的实践理论,是其民族理论不断发展丰富和成熟的阶段。这一阶段他们在清算并改造黑格尔唯心主义民族观的基础上,并在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民族观,指出:民族是社会历史的民族,是革命运动的民族,民族问题应从属于阶级问题。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发展到了成熟阶段。

1848年的欧洲革命,对于马克思恩格斯形成民族解放运动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促使马克思恩格斯对各民族国家民族革命经验的全面总结和对世界民族形式的全方位的定位。《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唤醒了被压迫民族的觉醒和崛起,紧接着在19世纪的50和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针对具体民族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形成了比较系统科学的民族解放运动的策略和纲领。70年代,他们就民族国家中的社会主义运动与民族解放运动之间的关系,提出工人阶级要打破民族国家之间的障碍的观点。这是他们此前的观点,即“一个民族当它还在压迫其它民族的时候,是不可能获得自由的”⑤继承。在此阶段,马克思恩格斯重申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和民族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之间的密切联系,提出实现各民族国家之间无产阶级的联合——“盟军”。这样,马克思恩格斯既强调了各个民族在民族国家内部的任务,又强调了“工人无祖国”的国际联合的理论观点。

1883-1895年是恩格斯晚年从理论上进一步阐明民族历史发展客观规律,坚持在实践活动中领导新的民族解放运动,进一步完善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的阶段。恩格斯晚年有关民族的理论非常丰富,主要体现在重申了民族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完善阶段的点睛之笔。恩格斯在晚年重申历史唯物主义民族观的重要性原因有三:阐明资本主义民族必将被消灭的历史发展,无产阶级民族任重道远;揭示“民族”(恩格斯在这里已经开始关注大写和小写“民族”的区别)与政治因素的关系;对各民族国家实现共产主义的期许。

恩格斯全面涉及民族问题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后,他连续写了《自然辩证法·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三部著作。从时间上看,这一时期也是各民族国家争取民族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时期。在社会主义民族运动的斗争中应对第二国际出现的各种机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言论,是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之后面对的艰巨挑战。因此,恩格斯提出有必要重新梳理民族历史发展的脉络,指出民族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它的产生、发展、消灭有其一般的客观规律性;民族形成的过程伴随着两次大分工之后氏族部落走向国家的历史进程,之所以出现民族分化、同化、组合、迁徙和杂居的形式,恰恰是民族发展的证明。恩格斯强调了民族不论是从垂直的历史唯物主义向度还是水平的经济发展维度,都是以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经济条件为基础的。

关于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内涵的研究,目前在学术界存在着诸多的观点。总结起来,主要有两种不同声音值得反思,一是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一些学者反对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中的阶级和革命要素,二是国内有些学者对马克思恩格斯在不同历史阶段上提出的“民族”概念不加区分地笼统理解。需要追问的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民族”究竟是何含义?是资本所享有的压榨无产阶级的“民族”,还是走向世界民族的“民族”?在这里,我们要明确,马克思恩格斯研究的不是单个的民族这一客观事实,而是单个的民族个体在历史和经济维度上所体现的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是哲学家,其次才是经济学家,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的理论则在哲学和经济学相互交织的过程中达到了完美融合,这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的魅力之所在。马克思恩格斯主张在具体的历史过程中对具体的民族问题、民族解放运动和民族国家的建立加以分析,即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因为民族是一个事实,不能虚构,不能超越:“当一些理论家亲自虚构历史时,他们会急匆匆地越过先前的一切,一下子从蒙古人时代转到真正内容丰富的历史……而把其它民族和所有现实事实都被遗忘了……或许这些理论家有朝一日会着手探讨真正的历史主题。”⑥非常明确,马克思恩格斯研究的历史是民族的历史,而民族存在于最基础的经济事实中,无论是单个的民族还是民族国家都是现实经济关系的体现者、参与者和实践者。

马克思恩格斯从经济学的意义上把民族的生产和交往直接融入了民族的历史之中,他们指出:“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这个原理是公认的。然而不仅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而且这个民族本身的内部结构也取决于自己的生产以及自己内部和外部的交往程度。”⑦因此,在民族历史上,任何新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都会影响民族历史的发展趋势,引起民族历史结构的调整和民族思想观念的变化。

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是阶级分析法。实际上,马克思恩格斯在转向历史唯物主义时,就提出区分“阶级”和“等级”的重要性,等级只是象征了人的身份并存在于普遍事实中,而阶级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是一种新生的力量。资本主义大工业产生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这种对立是特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也是现代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和斗争的内在动力。“当前同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⑧换句话说,无产阶级所具有的历史变革力量超越了民族国家的疆界,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正是许多落后民族独立运动的内在属性。在分析民族问题时,马克思恩格斯特别强调,要实现在资本主义社会获得真正的民族解放,就必须依靠无产阶级,这个阶级最大的特点就是革命性;阶级斗争是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工人是失去了民族性的阶级,代表着不分民族的利益,因此,所有的无产阶级不仅要反对本国范围内的资产阶级,而且各国家工人阶级更要联合成一体,推翻现有的生产方式和私有制。

马克思恩格斯在透视整个资本主义历史过程中指出:民族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它经历了古代社会的“氏族、部落”——中世纪的“国家”——资本主义的“民族国家”的形式转变。而目前的资本主义社会使民族发展呈现出多样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形成了以阶级对立为本质的民族对立,资产阶级的民族与落后民族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有史以来最为激烈的;二是,由于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各民族之间的互相交往和融合的速度加快了,地域和语言的限制越来越弱,现在的民族已经结合成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的统一民族⑨,世界民族的形成是迟早要到来的。虽然资产阶级民族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所有民族创造的还要多,但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停留在民族的这个发展阶段,而是从经济的层面看到了资产阶级民族最终会消灭的必然趋势。按照《共产党宣言》的预测,资本主义私有制最终会被消灭,随之世界民族的形成,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一消失、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就会消失。随着人对人的剥削一消失,民族之间的分隔和对立日益消失,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就会随之消失。⑩

一百六十多年来,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理论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各种民族理论和现实的民族国家实践,至今依然以一种无形的方式影响着当代的民族国家,具有深刻的当代价值。列宁、西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的丰富阐释与发展,都从不同层面突出地体现了这一点。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做出了重要的继承和发展。如果说马克思恩格斯在理论立场上揭示了资本主义存在的民族矛盾,那么列宁无疑是在实践立场上阐述了资本主义高级阶段——帝国主义时期的民族解放斗争,它的形成和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的理论和实践的延续,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理论对列宁帝国主义时期的民族理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列宁提出在帝国主义发展过程中民族问题的两个趋向,这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资本主义民族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具体理论应用。在实践中体现为,促进了俄国民族生活和民族运动觉醒的程度,促进了俄国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速度;其次,十月革命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与俄国无产阶级民族革命相结合所取得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胜利,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理论与具体民族实践相结合的成功典范;再次,列宁关于殖民地的理论和策略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殖民地理论的理论延续和升华。

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在20世纪的欧洲也产生了深刻反响,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理论做出了独特的阐释、借鉴与批判。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潮流中出现了对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进行重新解构的热潮。而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对80年后期出现的结构主义、后殖民研究、文学与民族主义关系等的研究无疑有着相当重大的影响。

如果说,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理论在列宁那里体现了更多的实践意义,那么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这场关于民族问题的学术论战,无疑是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魅力的再现。

最后,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对当代中国的民族理论发展与民族问题实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建立具有深刻的当代价值。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在面对新的民族问题和国内外严峻意识形态考验的过程中,必须深入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理论,大胆探索本民族发展的道路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办法,这样才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独创性和创新性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自传入中国以来,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经历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发展,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关于民族的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证明,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理论促进了中国民族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在其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成功地建立和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民族地方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发展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全球化进程中西方民族主义势力的渗透和颠覆,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在坚持具有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对破坏民族团结、和平与发展的分裂势力予以沉重打击,成功应对和处置了一批民族分裂势力蓄意制造的破坏事件,如新疆“7·5”和拉萨“3·14”暴力事件,维护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稳定,这充分证明了中国政府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在解决现实民族问题上的立场与力度。同时,我们坚持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和平原则,积极发展和平外交,倡导各民族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民族”构想树立了当代典范。

事实证明,马克思恩格斯的民族理论对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虽然在民族问题上,人们总是见仁见智,但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的民族观和共产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石,我们将对现实民族问题做出历史性的科学分析,进而指导我们的民族问题实践。只有在历史的维度中,才能充分认识到马克思恩格斯民族理论的深刻意义与长远影响。

①泰戈尔:《民族主义》,谭仁狭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1页。

②汉斯-乌尔里希·维勒:《民族主义:历史、形式、后果》,赵宏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年,第96页。

③④⑤⑥⑦《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7、694、696、547、520页。

⑧⑨⑩《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1、36、50页。

作者简介:马玉欢,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mayuhuan12345@sina.com;张亮,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210023

〔责任编辑:吴明〕

猜你喜欢

恩格斯马克思民族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我们的民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