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无形资产评估方法的思考

2016-08-26张鹏凯

财会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现值成本法收益

■张鹏凯

关于无形资产评估方法的思考

■张鹏凯

随着市场经济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无形资产评估使用的传统方法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无形资产评估的需要,本文结合无形资产的特点,对无形资产的传统评估方法进行评析,并提出了改进方法。

无形资产资产评估成本与收益法

随着市场经济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无形资产在企事业单位资产构成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比如知名的微软公司,在公司资产构成中,有形资产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微软公司的市值却是美国三大汽车巨头公司市值的总和,原因就是公司无形资产比重较大。我国资产评估事业较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目前还处于借鉴国外发达国家资产评估传统方法阶段。资产评估传统方法对有形资产的评估较适用,但用于评估无形资产时,传统的成本法、收益法、市场法就暴露出不适应的地方,因此结合无形资产的特点对无形资产评估方法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无形资产评估概述

本文采用我国08年颁布的《资产评估准侧——无形资产》中对无形资产的定义,无形资产是指由特定主体拥有或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能持续发挥作用且能为特定主体带来经济效益的资源。

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相比,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非实体性。非实体性是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最大的区别,无形资产的价值主要取决于无形资产要素的贡献。无形资产非实体性的特点也决定了当使用成本法对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时,一般只需要考虑无形损耗,不需要考虑有形损耗;(2)排他性。排他性指只有当无形资产是被特定的主体排他拥有时,才有可能为主体带来超额收益,否则主体只能获得平均利润。对无形资产评估时,应注意只有具有排他性的无形资产才有评估价值的必要;(3)收益的不稳定性。无形资产未来获取收益的能力与有形资产相比是不稳定的。在采用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时,不宜使用收益不变的无形资产价值评估公式,因为收益不变模型没有考虑时间价值。

二、无形资产传统评估方法评析

(一)无形资产评估成本法

1.无形资产评估成本法概述。无形资产评估成本法的思路是以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作为对无形资产评估的依据。成本法评估的基本公式:无形资产评估值=无形资产重置成本×成新率。

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是指在评估当时条件下重新购置或者创造这项全新的无形资产所耗费的货币总额。按照企业无形资产的来源不同,将企业无形资产划分为自创与外购无形资产,不同的无形资产评估方式是不同的。自创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是由创制这项无形资产所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费用组成。在实务中,对自创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估算主要有核算法与倍加系数法。外购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包括购买价与购置费用。在实务中,对外购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估算主要是物价指数法。

成本法的优点主要表现在:(1)无形资产评估成本法充分考虑了待估无形资产消耗的企业资产,评估的结果更公平、合理;(2)成本法在对单项无形资产和特定用途无形资产评估时,表现出较好的效果;(3)当不易估计待估无形资产未来收益或难以找到合适的市场参照物的情况下,成本法亦可以顺利地使用;(4)在成本法下评估企业无形资产有利于企业无形资产的保值。

2.无形资产评估成本法的局限性。无形资产评估成本法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对无形资产成本的确认问题,成本法下无形资产成本的确认需要满足两个条件:(1)能够计量;(2)能够识别。首先,无形资产的历史成本具有弱对应性与不完整性等特点,所以通过调整历史成本来评估无形资产的现值是不合理的。比如当对版权或著作权评估时,如果直接通过计算创作人员的工资和创作所耗费时间来评估版权或著作权,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创作主要是脑力的活劳动消耗,工资与耗费时间不能体现活劳动的消耗。再次,无形资产的成新率较难确定。对成新率的确定目前多采用专家鉴定法与剩余经济寿命预测法,但是都没能很好地解决在确定成新率时主观判断的影响。最后,在实务中,无形资产的价值取决于满足他人需要的效用,而不是待估无形资产投入的成本。投入成本很大的无形资产不一定会带来很好的收益,投入资本很小的无形资产不一定不会带来很好的收益。比如当对商标进行评估时,商标的注册登记费、设计费等是很低的,如果以此为成本对商标进行评估,显然是不合理的。

(二)无形资产评估市场法

1.无形资产评估市场法概述。无形资产评估市场法的思路是通过市场调研,在市场上的交易实例中选择一个或几个与待估无形资产类似的实例作为对比对象,然后分析比较对象与待估资产在成交时间、成交价格等因素之间的差异,进行对比调整来评估待估无形资产价值的方法。如果在市场交易实例中有与待估无形资产完全相同的交易实例,可以直接以交易实例的价格作为待估无形资产的价值。市场法评估的基本公式为:评估价值=市场交易参照物价格±待估资产与参照物之间的差额。

无形资产评估市场法的优点主要表现在:(1)市场法评估可以比较客观地反映待估无形资产目前在市场上的情况,评估所用参数与指标技能均直接从市场上获得;(2)运用成本法评估所得评估值更能反映市场实际价格,评估所得结果更易于被双方理解和接受。

2.无形资产评估市场法的局限性。市场法使用的基本前提包括:(1)一个市场机制健全、市场发育成熟、市场交易活跃的目标市场;(2)用于对待估无形资产与交易实例比较的指标均可以准确获得并可信。在市场经济发育较成熟的发达国家,比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市场数据是充分的、可获得的,而在市场经济发育不成熟的发展中国家,市场数据较少、可靠性较差。实务中,对交易实例有关交易数据的取得还很困难,有时甚至是无法得到的。即使得到了,对包括时间因素、地域因素、功能因素、市场因素、交易数量因素、价格因素在内的各种影响因素的调整,也是缺乏标准的,无法进行量化的估算,主观认识的影响依然很大,这必然影响评估的准确性。比如,当某地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发生与待估无形资产类似的交易实例时,无形资产评估市场法就会失效。从这个角度看,我国目前市场经济发育不成熟、市场数据较难获得与调整,这成为阻碍市场法发展的一个瓶颈。

(三)无形资产评估收益法

1.无形资产评估收益法概述。无形资产评估收益法的思路是将无形资产在剩余使用年限内每年的收益额通过一定的折现率折现,然后将折现值加总求得无形资产的价值的方法。收益法评估的基本公式为:

其中,K——无形资产分成率;

r——折现率;

Rt——第t年使用无形资产带来的收益。收益法下对超额收益额的确定,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是分成率法,因为按照分成率支付可以使技术的收益与技术实施后实际利益获得挂钩,能够较好地体现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原则。实务中,如果按照销售收入分成,那么分成率一般为1%-5%;如果按照销售利润分成,那么分成率一般为5%~30%。

采用收益法评估的主要优点表现在:(1)基本上不需要考虑待估无形资产的历史成本,从而削弱了无形资产历史成本的弱对应性对无形资产评估的影响,当成本和收益相关性弱时,收益法也能评估无形资产;(2)理论上说,收益法在评估时以资产的预期获利能力为依据,借助折现率做调节工具,进而估算待估无形资产现时价值的思路是合理的。评估结果也能够比较真实、客观地反映待估无形资产的未来获利能力,说服力较强;(3)当采用收益法时,评估者是站在买者(或受让方)的立场来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与赋值,评估的结果往往对无形资产的受让方较为有利。

2.无形资产评估收益法的局限性。收益法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对折现率、收益年限、资产未来收益的确定上。因为从本质上说,在收益法下对折现率、收益年限、未来收益的确定是建立在对未来的预期上,并不是实际发生的情况,对未来的预测带有随意性,主观因素影响较大。资产评估师对参数预测的主观态度会影响评估的结果,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水平日新月异的今天,对未来的预测表现出更大的不确定性。比如,当一项新的、更先进、更经济的科技产品出现,那么原来的无形资产就将立刻失去价值;当人们的爱好随着流行趋势转变时,待估无形资产很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丢失市场,失去价值。所以,收益法虽然理论思路合理,评估结果有说服力,但是还需要改进。

三、无形资产评估的改进方法

成本与收益法的思路是将历史成本与未来超额收益同时折现并求和,然后减去功能性贬值与经济性贬值,所得结果为待估无形资产评估值的方法。具体计算公式为:无形资产评估值=历史成本折现值+超额预期收益折现值-功能性贬值-经济性贬值。

公式中的历史成本折现值是指待估无形资产的历史成本在评估日的折现值。当待估无形资产的历史成本较易获取时,可根据待估无形资产的历史成本,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现为评估日的成本;如果评估日待估无形资产的历史成本不易或不可获得时,则用完全重置成本代替。公式中的超额预期收益折现值是指按照收益法的计算方法,对待估无形资产的未来收益进行估算。公式中的功能性贬值是指由于技术进步引起的资产功能相对落后而造成的资产价值损失。比如当一种更新的、更先进的、更经济的技术出现时,这个新的无形资产就会替代待估无形资产,此时使用待估无形资产将变得无利可图,即待估无形资产的价值消失。无形资产功能性贬值的基本计算公式分以下两种情况:

(1)当新的无形资产在生产产品时使成本节省,即待估无形资产生产成本的超支额较易测定,则可采用如下计算公式:待估无形资产功能性贬值=功能性贬值无形资产生产成本超支额×剩余使用年限的年金现值系数。

(2)当新的无形资产使用后,由于产品质量提高导致企业利润增加时,并且企业年利润的增长额,即待估无形资产产品利润的丢失额较易测定,则可以采用如下计算公式:待估无形资产功能性贬值=功能性贬值无形资产产品利润丢失额×剩余使用年限的年金现值系数。

公式中的经济性贬值是指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引起的无形资产闲置、无形资产收益下降造成的价值损失。比如当企业掌握的某一项无形资产对应商品的销售量突然大幅下降时(例如受到政府宏观调控、通货膨胀、利率上升、原材料供应骤减等因素影响),企业所掌握的这项无形资产就面临经济性贬值,有时甚至从此失去价值。

成本与收益法是在对传统成本法与收益法优缺点分析的基础上,综合成本法与收益法的各自特点改造而成。成本与收益法从理论上说,适用于大多数较易获得历史数据与预期未来收益的无形资产的评估。对历史成本与超额预收益进行折现,可以兼顾历史与未来对待估无形资产价值的影响,避免在传统成本法与收益法下,只关注成本或收益这一个方面的弊端,尽量做到兼顾、合理。当对商誉进行评估时,成本与收益法也是适合的。但对无形资产使用权的转让进行评估时,成本收益法是有缺陷的,因为成本收益法站在出让者的立场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评估的结果不易为受让方所接受。

[1]宋传联,闫大柱,于洪.资产评估理论与实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贾亮,张文杰.无形资产评估方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

[3]成文.无形资产评估的难题及化解之策〔J〕.现代商业,2010(20).

[4]郑刚,刘婉.关于无形资产评估方法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5(23).

[5]职强军.无形资产评估的特点及方法研究〔J〕.中州煤炭,2005(4).

[6]曾雄,黄曦霈.无形资产评估的理论探索〔J〕.商场现代化,2010(22).

[7]陈守忠.无形资产评估方法探讨〔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8).

[8]刘然.无形资产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证券期货,2010(8).

◇作者信息:长安大学计划财务处

◇责任编辑:焦岩

◇责任校对:焦岩

F231.3

A

1004-6070(2016)04-0030-03

猜你喜欢

现值成本法收益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下利润差异探究
螃蟹爬上“网” 收益落进兜
净现值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不足
光伏企业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构建研究
怎么设定你的年化收益目标
2015年理财“6宗最”谁能给你稳稳的收益
基于直埋成本法的地下综合管廊入廊费定价机制
实例研究作业成本法下的成本内部控制
资金时间价值基础运算解读
净现值法对比煤层气与常规天然气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