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自主创新发展的财政政策探析
——以珠海为例

2016-08-26彭高旺

财会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珠海财政科技

■//彭高旺

推动自主创新发展的财政政策探析
——以珠海为例

■//彭高旺

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发展,关键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能够而且必须发挥应有作用,帮助自主创新主体(企业或个人)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分担创新主体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而增强创新发展的动力。

自主创新财政政策外部性

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和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坚持创新发展,关键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财政作为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理应发挥作用。

一、推动自主创新具有战略发展意义

关于创新的涵义,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不单单是技术发明,而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创新不仅有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还有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组织结构创新,等等。当前我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面临资源、环境、人力资本、基础设施、产品、技术、品牌等诸多瓶颈制约,如何跨国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根本出路还是在于创新发展。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证明,“拿来主义”创新远远不能支撑我国的长远发展,也不能从根本上弥补创新“短板”,只有强化自主创新,才能实现从跟随发展到赶超发展乃至引领发展的转变。

所谓自主创新,一要自主,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主要通过自身力量实现创新,切实拥有一支能够创新、敢于创新和实现创新的人才队伍。二要创新,要在自主的前提下,掌握创新的方法、技术和成果,达到实实在在的创新。自主创新的战略意义可从两方面来看:其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我国人均资源短缺,包括土地(尤其是耕地)、森林、水、金属矿产等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源瓶颈约束已经不允许再走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老路。要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打造我国工业4.0版本,让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走集约型高效型发展道路。其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关键。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一要促进社会总供求的平衡,消除产能不足或过剩。产能不足则不能满足社会总需求,产能过剩则导致资源浪费。同时要注意到,我国当前存在较为严重的结构性短缺问题,如钢铁行业总体产能过剩情况严重,国内钢材卖出“白菜价”,钢企盈利微薄甚至处于亏损状态;另一方面,我国还要高价进口国外优质钢材,结构性短缺的根源还是在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引起有效供给不足,进而导致产品结构的供需失衡。二要利用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以创新的产品或服务创造新的需求。萨伊定律表明,供给会创造出需求,在非经济大萧条的特殊情况下很有作用,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来看,由新产业、新产品、新的组织方式等产生的新供给推动了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现代生活所享有的一切物质手段,都是创新带来的结果,新供给不断创造出新需求。当前,我国推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还是依靠创新驱动,我国高铁、核电迅猛发展并能够“走出去”,根本在于依靠自主创新其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产品竞争的比较优势。因此,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必须依靠自主创新。

二、财政政策的自主创新效应分析

财政促进自主创新发展,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自主创新内在需要财政的扶持;二是财政政策能够有效发挥作用推动自主创新发展。

(一)创新具有准公共物品属性

一方面,很多创新具有资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和面临风险因素多等特点,面对创新的不确定性和较大的风险,如果没有财政政策方面(包括提供公共平台孵化器、研发税费减免、创新投入补贴等)的大力支持,过高的创新成本和风险将导致创新项目难以进行。另一方面,创新活动容易产生正的外部性,即创新活动的边际个人收益小于边际社会收益,由此导致创新动力不足。为鼓励创新,政府需要加强对创新知识产权的保护,可以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防止创新收益的外溢,让创新主体获得应有的创新回报,促进创新主体的收益最大化。从财政方面看,通过合理利用税收政策、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等手段,有利于降低创新成本和风险,使创新能够有利可图,进而增加创新这一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二)财政政策的创新激励效应分析

从资金方面看,创新过程涉及到多方面财税政策,如财政科技投入、财政补贴、奖励、企业研发费用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等,财税政策已经成为影响企业创新行为的重要因素。同时,创新对财政政策手段具有较好的敏感性,下面用几何图形进行描述。

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手段的几何模型

由于创新存在正外部性,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按照PMR=PMC的原则(PMR指私人边际收益,PMC指私人边际成本)将产量定在q0处,而社会最优的产量应按照SMR= SMC的原则(SMR指社会边际收益,SMC指社会边际成本)定在q1处。现在假定政府给企业每单位创新产品支付XR的补贴,企业的私人收益曲线就会向上移动,企业将把产量由q0扩大到q1,(q1-q0)就是由于政府补贴所导致的产出增量。

企业产量扩大引致行业供给增加,使得图(a)中供给曲线由S0向右移至S1,均衡价格由P0下降到P1,均衡数量由Q0扩大到Q1。由此看出,政府向产生正外部性的企业提供补贴后,有效鼓励了企业扩大产品生产以满足社会需求。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奖励)、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帮助企业降成本、补贴收益等分担风险行为能够激励企业自主创新,增加社会有效供给,促进资源配置不断优化。

三、财政政策支持自主创新发展的建议

珠海作为经济特区,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和支持创新发展,1992年,珠海以百万重奖科技人员在国内引发轰动效应。1999年,珠海把“技术入股”写进地方法规,实现了由政府激励为主机制向以市场机制激励为主的转变和创新。2015年珠海提出,力争到2017年实现研发投入、孵化能力、新型研发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高层次人才、大型骨干企业、上市企业和股权投资企业等“8个倍增”目标,财政在2015-2017年内安排10亿元支持创新研发机构建设。从创新指标看,2015年,珠海每百万人年发明专利申请为2711件,每万人发明专利申请为22.5件,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到2.6%,珠海创新能力指标排在广东省前列。从财政方面看,要充分利用财政资金政策作用直接、运用灵活、定点调控的优势,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加快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

(一)保持创新投入持续增长

财政科技投入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2015年,珠海全市财政一般公共预算科学技术支出286,318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3%,高于2012年(4.2%)、2013年(4.8%)和2014年(4.5%)水平,总体来看财政科技投入保持增长态势。为进一步增强珠海科技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投入尤其是构建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尤为必要。一是利用珠海特区立法优势,明确财政科技投入增长指标,硬化财政科技投入的法律约束,真正实现财政科技投入的稳定增长。二是放大财政科技投入的乘数效应。在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要发挥财政科技投入杠杆作用,包括:设立并逐步扩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引导鼓励境内外企业、金融机构等有关企业在珠海进行创业投资、天使投资,壮大资本市场创业投资主体;实施上市奖励、全面提升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水平,推动金融机构业务创新;探索发行科技创新券,鼓励企业开展创新,等等。

(二)完善政府采购政策

政府采购对企业自主创新具要重要的引导作用。要不断完善珠海市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评审办法,加大对自主创新企业产品的支持力度。目前,格力等本地品牌均入围协议采购供应商,珠海自主创新耗材品牌天威飞马、纳思达、格之格等生产企业产品已陆续进入全国政府采购协议供货范围。珠海政府采购在扶持自主创新方面已经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还有更大的作用空间,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用财政性资金进行采购的,必须优先购买列入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的产品。对政府采购情况开展常态化检查,督促采购人采购自主创新产品或服务,确保政府采购政策支持自主创新的作用得到发挥。

(三)落实税收优惠环境

税收政策是激励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当前,我国税收立法权高度集权在中央,地方政府在税收政策上的可作为空间很小,重在落实好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有关税收政策。要对各类产业性、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梳理,确保支持创新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尤其要发挥好横琴自贸区特有的的税收优惠政策优势,吸引并扶持更多创新企业聚集发展。

(四)营造创新人才发展环境

一是优化人才创业环境。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和支持政策,鼓励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科技金融创新;发挥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资金的作用,吸引和带动社会资本进入创业投资领域,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等环节的融资需求;进一步简政放权,简化创业注册登记、行政审批、办证手续,减少和规范行政收费事项,为创新创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二是优化人才生活环境。从教育、医疗、交通、居住等方面完善生活配套设施,解决创新人才的后顾之忧。

(五)强化资金使用绩效

一是科学编制科技支出预算。编细编实科技预算,确保科技预算保障到位。二是整合科技专项资金,形成合力重点出击。改进科技资金分散使用的问题,着力整合有关支持创新发展的专项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实事,促进科技资金使用高效使用。三是建立科技创新资金绩效管理制度。财政部门要强化科技创新项目绩效预算管理,实现明确绩效目标,事中加强指导管理,事后实施目标评价,最后将项目绩效结果运用于下年度预算,以全过程的跟踪问效问责来提高自主创新资金使用效益,切实用好科技创新资金,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效的财力支撑。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3]涂晓今.我国促进重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财政政策创新探讨[J].《财政研究》,2012(2).

[4]孙晓峰.自主创新财政支持的理论基础与政策选择[J].《财经问题研究》,2008(6).

◇作者信息:珠海市财政局

◇责任编辑:张力恒

◇责任校对:张力恒

F812

A

1004-6070(2016)04-0012-03

猜你喜欢

珠海财政科技
珠海开放大学
这条鱼今日在珠海掀起热浪!7.7亿诠释珠海水产业发展新态势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科技助我来看云
风口浪尖上的珠海银隆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