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4例消癌止痛散穴位贴敷止癌痛的护理临床观察

2016-08-25王佛有冯继红

光明中医 2016年14期
关键词:消癌癌性癌痛

毕 晶 王佛有 冯继红



34例消癌止痛散穴位贴敷止癌痛的护理临床观察

毕晶王佛有冯继红

目的观察消癌止痛散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对癌性疼痛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消癌止痛散制作成膏剂穴位贴敷,3~4小时后洗去药物,每日1次,15天为一疗程。结果癌痛及相关症状完全缓解3例、明显缓解10例、轻度缓解1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7.64%(P<0.01)。结论消癌止痛散外用治疗癌性疼痛,疗效明显,可减轻患者的癌性疼痛。

中医护理技术,癌性疼痛,中医护理

癌性疼痛最为广泛,公认的定义是由国际疼痛研究协会(ZASP)提出的,即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有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是一种主观的感受,而且精神及心理因素会影响患者对疼痛的感受[1]。据统计,在癌症患者的自觉症状中,疼痛发生率最高,全世界每天都有350万人,在癌症疼痛的折磨中艰难度月,在我国住院肿瘤患者中,69%伴有癌痛,其中轻度疼痛占21.5%,中度疼痛19%,重度疼痛占28.5%,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情绪、活动能力、工作、睡眠、生活、乐趣等各方面[2]。癌性疼痛是以慢性疼痛为主并伴有急性暴发疼痛的复杂及多因素的疼痛,是一个常见而易被忽视的现象[3]。我科自2014年10月以来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利用中药外治法从患者体表相应的穴位直接给药,经皮肤或黏膜表面吸收后,药力直达病所,可以有效止痛。采用消癌止痛散外敷缓解癌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34例的临床护理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全部入选病例均符合上述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住院病例34例(见表1),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67.3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5年。病种分类:肺癌10例、肠癌4例、肾癌2例、乳腺癌3例、胃癌4例、肝癌4例、食道癌3例、卵巢癌2例、其他2例。

1.2诊断标准恶性肿瘤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所有入选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疼痛分级标准,根据WHO癌痛治疗分级标准:使用VAS疼痛评分标准:0分:无疼痛;3分以下:有轻微的疼痛,患者能忍受;4~6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能忍受;7~10分:患者有渐强感的疼痛,疼痛剧烈或难忍。

1.3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癌症患者;②疼痛评估4~10分的癌痛患者;③语言表达能力正常,能配合评价疼痛及生活质量相关内容。

1.4排除病例①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②非癌性疼痛的患者;③有严重原发性疫病如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精神类疾病的患者;④贴敷部位皮肤有破溃、损伤;⑤对酒精过敏者。

1.5疗效评价及统计方法完全缓解:完全无疼痛, NRS评分减少到0分;部分缓解:疼痛较前明显减轻, 睡眠不受影响,NRS评分减少1/2~3/4;轻度缓解:疼痛较给药前减轻, 但是仍明显疼痛, NRS评分减少小于1/2;无效:疼痛与给药前比无减轻, NRS评分无减少。有效率=显效率(部分缓解率+完全缓解率)+微效率(轻度缓解率)[4]。引用卡方检验P<0.01为有显著差异。

表1 病例资料 (例,

1.6药物组成毛慈菇10 g,威灵仙10 g,全蝎3 g,僵蚕10 g,炙水蛭3 g,半枝莲15 g,补骨脂10 g,白花蛇舌草15 g,桑寄生10 g,熟地黄10 g,生山药10 g,骨碎补10 g,牡丹皮6 g,玄参10 g,冰片1 g。

1.7操作方法将上述药物研成粉末,取40 g消癌止痛散粉剂加60毫升黄酒,按1∶1.5的比例配制成膏剂,温度为50℃~60℃。敷药部位选择:以疼痛部位(阿是穴)贴敷为一部分。另外一部分穴位选择附近区域的固定穴位贴敷,如腹部疼痛选择神阙、阴交、水分、下腕、建里、天枢、气海等;胸部选择库房、云门、中府、周荣、胸乡、屋翳、天池、乳中、乳根等;上肢选择曲池、手三里、肩隅、天府、浃白、云门等。此用量为一般10穴左右,将调成膏剂的药物涂抹于15cm×30cm纱布上敷于疼痛部位,保鲜膜覆盖。3~4小时后洗去药物,每日1次,15天为一疗程。

2 结果

癌痛及相关症状完全缓解3例、明显缓解10例、轻度缓解1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7.64%,P<0.01。见表2。

表2 治疗结果 (例,%)

3 小结

癌痛是恶性肿瘤最痛苦的症状之一,且以中、重度疼痛为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等方面,因癌痛,患者睡眠、舒适及功能活动不同程度受影响,全部病例普遍不同程度存在焦虑、抑郁。使患者生存质量明显下降。消癌止痛散疗效确切,价格低,操作简单,容易被广大癌性疼痛患者所接受,值得推广。

4 讨论

外敷穴位止痛是利用经络的传导和放大作用,使药物能发挥全身治疗作用,从而增强中药的止痛效果[5]。中药外用源远流长,《理瀹骈文》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癌痛的病机主要有瘀毒蕴结、气血不通、脉络倦怠、血脉虚涩、阴阳虚损等,这些病机不是孤立的,它们往往相互为因、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如瘀毒蕴结可致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气血不通,又可导致血脉虚涩、阴阳虚损,脏腑经络失养,不荣而痛。中医特色护理消癌止痛散穴位贴敷能疏通经络、活血散瘀、利水消肿、解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同现代医学阿片类和吗啡类止痛药物相比,不仅提高了癌性疼痛患者的痛域,而且具有止痛效果持续,无成瘾性,无胃肠道刺激,不良反应小,成本较低,来源充足,易于掌握等优点。随着现代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中医特色护理必然在癌性疼痛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在非药物干预下减轻或者消除患者的疼痛体验。

[1]马晓红,丁艳蕊,王晓琴.中药外治法治疗癌性疼痛的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7,9(2):73-75

[2]李选明,黄明贵.癌痛的机理探讨[J],湖北中医杂志,2000,22(12):7-9.

[3]王玲, 姜荣荣,刘云.癌性疼痛的评估与护理[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1,24(2):221-224.

[4]朱世杰,贾立群,李佩文.中医外治癌性疼痛的临床评价[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1,9(1):11-14.

[5]王淑娟,张蕊.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应用于癌性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2014,11:26-27.

地枫皮饮片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打碎,干燥。

性味:微辛、涩,温;有小毒。

归经:归膀胱、肾经。

功能:祛风除湿,行气止痛。

主治:用于风湿痹痛,劳伤腰痛。

用法与用量:6~9g。

贮藏:置干燥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一部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he Nursing of Xiaoai Zhitong Powder Acupoint Sticking for Relieving Cancer Pain for 34 Cases

BI JingWANG FoyouFENG Jihong

(Department of Oncology, Dalian Ci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aoning, Dalian 116013, 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of Xiaoai Zhitong powder on cancer pain. MethodsXiaoai Zhitong powder was made into ointment for acupoint sticking. The medicine was cleaned up after 3 or 4 hours, once a day, 15 days as a period of treatment. Results3 cases were completely relief from cancer pain and related symptoms, 10 cases were obvious relief, 10 cases were moderate relief, 11 cases were invalid,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67.64% (P<0.01). ConclusionThe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Xiaoai Zhitong powder on cancer pain is significantly effective, and it can reduce patients’ cancer pa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technique; Cancer pain; Nursing

辽宁省大连市中医医院肿瘤科(大连 116013)

10.3969/j.issn.1003-8914.2016.14.065

1003-8914(2016)-14-2124-02

(本文校对:沈桐2015-11-09)

猜你喜欢

消癌癌性癌痛
输尿管瘘并发盆腔脓肿误诊癌痛1例
健脾消癌方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结肠癌血管生成的研究
骨转移癌痛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华蟾素胶囊治疗癌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观察
癌痛规范化治疗在老年晚期癌症患者中的作用
消癌平注射液提取浓缩工艺的优化
消癌平注射液用于晚期胃癌化疗患者效果观察
麝蟾镇痛膏治疗150例癌性疼痛的系统评价
消癌平注射液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老年癌痛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