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电复印/打印文书的周期性转印痕迹研究

2016-08-23王跃张世群

中国司法鉴定 2016年4期
关键词:辊轴检材周期性

王跃,张世群

(西南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重庆401120)

鉴定实践Forensic Practice

静电复印/打印文书的周期性转印痕迹研究

王跃,张世群

(西南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重庆401120)

目的探讨周期性转印痕迹在静电复印/打印文书检验中的价值。方法根据周期性转印痕迹的有无,以及该类痕迹的遗留部位、具体形态、大小、相互位置关系、周长等单个或组合特征,鉴别文书的真假。结果周期性转印痕迹为静电复印/打印文书所特有,周期性转印痕迹的周长反映了不同机型、不同辊轴的种类特征,周期性转印痕迹的单个或组合特征也具备特定性与稳定性,能够反映静电复印/打印机具的个体特征及文书形成时间特征。结论周期性转印痕迹可为静电复印/打印文书机具的种类鉴定、同机鉴定、文书相对形成时间分析以及换页/添页文书检验提供重要依据。

文件检验;印刷文书;周期性转印痕迹;种属鉴定;同机鉴定

静电复印机、激光打印机都是利用静电原理印刷文书,都要经过充电、曝光、显影、转印、定影、清洁、消电流程,并通过感光鼓、显影辊、转印辊、定影辊等圆柱形辊轴实现上述功能[1](图1)。然而,由于打印机具受非正常工作环境、劣质打印介质(如纸张、墨粉)、劣质功能部件等多种因素影响,辊轴相互之间或者辊轴与纸面之间极易堆积纸屑、硬物杂质等,最终导致这些辊轴表面受损,并随着打印机具使用频率的加大,形成由小至大、由轻至重、形态各异的损伤痕迹。这些损伤位置处容易累积残余墨粉,并通过墨粉的转印将其损伤形态反应在纸张表面,形成静电复印/打印文书的周期性转印痕迹。

图1 静电复印/打印机具的功能部件

静电复印/打印文书的周期性转印痕迹对于复印/打印机具的种类鉴定、同机鉴定[2]、形成时间鉴定及文书的添页、换页鉴定[3]都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将对静电复印/打印文书上周期性转印痕迹在上述四个方面的鉴定运用进行案例实证与理论归纳,以期对印刷文书检验手段的认识更加深化。

1 静电复印/打印机的种属鉴定价值及鉴定应用

静电复印/打印文书周期性转印痕迹特征的种属鉴定价值首先表现于,该类特征为静电复印/打印机具才能产生,从而将静电复印/打印文书与其他类型的印刷文书(如喷墨打印机、针击式色带打印机、热敏打印机打印文书等)相区别,这是静电复印/打印机的种类属性特征差异。依据周期性转印痕迹所反映出的打印方式差异,在刑事案件中能够缩小印刷机具种类排查范围,在换页变造文书检验中亦能够为换页认定提供直接依据。

周期性转印痕迹特征的种属鉴定价值也表现于,依据周期性转印痕迹所反映出的周长确定静电复印/打印机的型号范围。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类型的静电复印/打印机,其感光鼓、充电辊、显影辊、定影辊等的尺寸规格不同,由此在纸面上形成的周期性转印痕迹的间距也不尽相同,这即为复印/打印机具的机型认定提供依据。同样,在刑事案件中该类痕迹特征能够缩小印刷机具型号排查范围,在换页变造文书检验中亦能够为换页认定提供直接依据,这些都是种属鉴定价值的体现。表1是Hp激光打印机三类不同型号机型各辊轴的周长,图2、图3为鉴定案例应用。

表1 Hp激光打印机三个不同机型各辊轴的周长(i n,cm)

图2 感光鼓损伤痕迹

图3 显影辊污染痕迹

表1数据为惠普公司生产的部分激光打印机内部辊轴尺寸,数据资料来源于惠普公司的内部技术资料。根据表1数据参数以及周期性转印痕迹的形成机理可知,静电复印/打印机具不同辊轴形成的周期性转印痕迹具有如下特点:

(1)不同辊轴因周长不同,形成的周期性转印痕迹的间距不同。但一般情况下,感光鼓周长远远大于其他辊轴,其损伤形成的周期性痕迹间距大于其他辊轴,此可作为识别感光鼓损伤痕迹的重要依据。

(2)在静电复印/打印机具中,感光鼓是与其他部件接触最多的部件(如与充电辊、显影辊、转印辊、清洁刮片相接触,也易被激光扫描部件所烧灼等),因此也是最易受损的部件,故感光鼓损伤痕迹极易在静电复印/打印文书中以周期性转印痕迹特征表现出来,因而成为最重要、最易出现的一类痕迹特征。

(3)周期性转印痕迹通常为机具辊轴的物理损伤造成,呈点状、线状、块状等,损伤一旦形成,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具有稳定性,其反映的损伤痕迹也具有同样的稳定性。但不同辊轴损伤痕迹的稳定性仍具有细小差异。如感光鼓损伤处附着的墨粉经转印、加热定影熔融渗入纸张纤维,与纸张牢固结合,其稳定性强;而定影辊损伤处残留的凝固墨粉,未经定影高温熔融,不能渗入纸张纤维内部,而是附着在纸张表面,结合力弱,与外界摩擦的过程中可能会被剥落。

图2所示周期性痕迹特征为Hp4000型激光打印机打印形成。经测量,文书材料上周期性印痕的周长为9.4 cm,对应表1数据可知,该痕迹特征应为Hp 4000型的感光鼓表面损伤所致,打印文书时,该损伤痕迹随感光鼓的转动周期性的转印至纸张表面,从而形成了图2所示的痕迹特征。

图3所示周期性痕迹特征表明该特征应为显影辊污损所致,而非其他部件污损痕迹导致。经测量,文书材料上周期性印痕的周长为3.8 cm,对应表1数据可知,该痕迹特征应为显影辊表面污损所致,随着显影辊周期性地转动,将这一污染痕迹转印至纸张表面,从而形成图3所示痕迹。虽然不能通过该痕迹特征确定打印机具型号,但能够明确判断该痕迹特征是显影辊所留,排除了感光鼓、转印辊、定影辊等其他辊轴损伤痕迹的可能性。这一分析结果同样可应用于后文研究的同机鉴定、文书形成时间鉴定、文书换页添页鉴定。

尽管如此,有关周期性转印痕迹的种属鉴定价值仍有三点需要释明:

(1)周期性转印痕迹反映出的辊轴周长特征,属于某类静电复印/打印机具的共性特征,其否定价值高于肯定价值。根据此类共性特征的否定性结论,即可排除某类机具,缩小排查范围;同时,否定性结论也反映出文书的本质差异,可认定文书的换页变造事实,而无需进一步确定形成周期性转印痕迹的机具型号,更无需确定具体的“制作机具”。

(2)目前,静电复印/打印机具内部辊轴尺寸规格公开程度不够,很难获得详细的资料,造成了某些情况下利用周期性转印痕迹特征判断静电复印/打印机具类型的阻碍。准确判定文书打印机具的种属类型,有赖于建立健全静电复印/打印机具部件参数数据库。在物证检验领域,建立健全样本数据库并及时更新。在静电复印/打印机具领域,我国目前尚未建立系统的样本数据库,而随着办公机具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使用,印刷文书检验案件量迅速增长,这对静电复印/打印机具样品数据库的建立与完善提出了迫切需求,这应当引起我们充分重视。

(3)在特定个案中,如果周期性转印痕迹特征仅能起到种属鉴别作用而非同机识别作用,则往往是由于痕迹特征过于单一,比如周期性痕迹特征为单个损伤点形成且损伤痕迹形态不够特殊,或者缺乏嫌疑机具的打印样本可供比对,因此仅能发挥种属鉴定作用,而暂不具备同机识别的鉴定条件。然而,如果周期性转印痕迹反映出多个不同位置的损伤点,则这些复合性的组合特征不仅可用作种属鉴定,更可用作同机鉴定。

2 同机鉴定价值及鉴定运用

当周期性转印痕迹反映为多个损伤点的规律性转印痕迹,或者周期性转印痕迹规律性地出现于纸面特定部位(如页边)并有样本可供比对,则损伤痕迹的遗留部位、具体形态、大小、相互位置关系、周长等组合特征反映了某一辊轴特定部位的特有损伤状况,具有极高的个体鉴定价值,是静电复印/打印文书同机识别的重要依据。下面将以实际鉴定案例阐述周期性转印痕迹在印刷文书同机认定中的应用。

2.1简要案情

某公司因内部调查需要,委托本司法鉴定中心对一份匿名信《当官的诱惑》进行司法鉴定,送检的样本有《技术质检部关于将某某某同志退回党委工作簿的申请》打印件一份一页(下称样本1)、《对某某某同志做假样一事的经过说明》及《某某某本部的部分处罚情况》打印件共四页(下称样本2)。该公司委托要求鉴定检材与送检样本是否为同机打印形成。

2.2检验过程及分析说明

显微镜下观察检材与样本打印字迹发现,其纸张表面干净,打印字迹笔画边缘整齐平滑、分辨率高,且字迹笔画均由细小墨粉颗粒堆积而成,表明两者均为激光打印机打印。进一步观察发现,检材文书右侧页边沿纵向走纸方向周期性出现间距为7.6 cm的组合墨点特征,而在样本文书的每一页右侧页边沿纵向走纸方向也周期性出现间距为7.6 cm的组合墨点特征,且检材与样本之间组合墨点特征的形态、大小、出现部位、相互位置关系、周长均相同,反映了同一打印机具同一辊轴表面的特有损伤痕迹,说明检材与样本应为同机打印形成(图4)。

3 静电复印/打印文书的相对形成时间分析及鉴定应用

周期性转印痕迹不仅可以反映静电复印/打印文书的机具种类与个体特征,而且也反映出印刷机具使用过程中损伤状况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具言之,在静电复印/打印机具长期使用过程中,总是伴随着损伤特征从无到有、从轻到重以及旧特征消亡与新特征产生这一动态变化过程,依据这一损伤特征变化规律,并收集不同时间段同机复印/打印的文书样本,就可能对静电复印/打印文书的相对形成时间进行判断[4],此即利用周期性转印痕迹特征鉴定文书形成时间的原理。

3.1简要案情

某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委托本司法鉴定中心对案中的一些专门问题进行司法鉴定。案件送检的检材包括:标识时间为“2008年1月4日”的《合同书》原件一份3页(下称“检材1”);标识时间为“2008年1月4日”的《聘用书》原件一页(下称“检材2”);标识时间为“2008年1月4日”的《法人委托书》原件一页(下称“检材3”);标识时间为“2010年11月15日”的《感冒解毒颗粒销售量及不合格情况确认单》原件一页(下称“检材4”)。委托方要求鉴定四份检材的形成时间与其标识时间(落款时间)是否一致。

3.2检验过程及分析说明

3.2.1检材上的打印痕迹特征

四份检材页面右边缘均存在沿纸张纵向方向周期性分布的三个点状感光鼓损伤痕迹(图5),且损伤痕迹的部位、形态、相互位置关系及周长相同。

检材1、2、3页边的感光鼓损伤痕迹较大,且在点状鼓伤痕迹位置处伴有相同形态的、明显的纵向线型黑条;但检材4页边感光鼓损伤痕迹略小,且在点状鼓损伤痕迹位置处无纵向线型黑条(图5)。

3.2.2检材上打印痕迹特征的形成机理

根据激光打印机的工作原理分析可知,在完成充电、曝光、显影、转印后,清洁刮刀会将感光鼓表面的残余墨粉刮掉以进入下一工作周期。但是由于感光鼓表面受损(即图5上三个圆圈标识位置),导致损伤部位长期残留墨粉,从而在与纸张滚动接触过程中留下周期性墨点痕迹,此即检材1、2、3、4右侧页边的三个点状墨点痕迹。

本案中感光鼓表面存在三个点状损伤,使得感光鼓损伤部位与清洁刮刀或充电辊接触部位处更易堆积纸屑、硬物杂质等,并随着时间推移、打印机具使用频率的加大,导致感光鼓表面在损伤点位置处沿圆周表面形成一整圈深浅不一、时断时续的线型损伤划痕。这些线型划痕位置处同样会堆积残余墨粉,并随着感光鼓的转动将其表面划痕位置处的残余墨粉转印至纸张表面,从而在文书上形成纵向线型黑条(图6)。

图4 检材及样本上的周期性痕迹特征

图5 四份检材上的周期性点状损伤痕迹及纵向线型黑条损伤痕迹

图6 本案中周期性转印痕迹与感光鼓表面的点状损伤、线型损伤对应关系

3.2.3检材的形成时间分析

基于上述检验结果及痕迹形成机理分析,检材1、2、3与检材4上三个点状感光鼓损伤痕迹部位、形态、相互位置关系及周长相同,反映出同一感光鼓表面特有的损伤痕迹,表明检材1、2、3、4应为同机打印形成;而检材1、2、3(标注时间为2008年1月4日)上页边出现明显的纵向线型黑条,反映出感光鼓表面较为严重的线型划痕损伤状态;而检材4(标注时间为2010年11月15日)页边相同位置处尚未出现纵向线型黑条,说明此时感光鼓表面的损伤程度明显较轻,因此检材1、2、3的形成时间实际上晚于检材4,也进一步表明检材1、2、3与检材4各自所标注的形成时序关系存在明显矛盾,证明了文书伪造变造的事实。

由此可知,对于静电复印/打印文书的周期性转印痕迹特征,只要同机特征识别准确,样本数量充分,痕迹形成原因分析准确,就可以利用该类特征进行文书形成时间的检验,从而弥补通过单一的化学检验方法分析文书形成时间的局限性;而且,本案将检材各页的打印痕迹特征相互比较,不同材料间互为检材、互为比对样本,减少了对案外样本材料的依赖,提高了检验效率与准确性。

4 打印文书换页/添页检验及鉴定应用

周期性转印痕迹的复印/打印机具种属鉴定价值、同机鉴定价值以及文书相对形成时间鉴定价值,是周期性转印痕迹应用于司法鉴定实践的最具代表性的三个方面。周期性转印痕迹还往往应用于以添页、换页为变造[5]手法的印刷文书鉴定事项中,只不过是种属特征、同机特征、形成时间特征等单一或复合型的运用。有些印刷文书不同纸页间,打印机具类型明显不同,或者类型相同但不是同机打印,或者虽同机却不是同时段打印形成等等。实践中,变造者通常保留文书有签名、盖章或指印的页面,对其他页面进行换页或者添页,改变文书的真实意愿,达到其变造文书的目的。以下举一鉴定案例予以说明:

4.1简要案情

某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委托我校司法鉴定中心对案件涉及的专门问题进行鉴定。法院提供了《某某港航道、码头、港池疏竣工分包合同安全生产责任协议》一份共六页,要求鉴定检材是否为同一打印机一次性连续打印形成(注:第5、6页均有签名及盖章;鉴定申请方认为第2、3、4页为换页形成)。

4.2检验过程及分析说明

显微镜下观察,送检合同各页均为激光打印机打印原件。对6页检材排版特征进行检验,发现其版面宽度、行距、字号等排版特征未检见明显差异,而首行段落缩进距离、字体等设置也有前后不规范现象。此时,从文书的编辑排版、打印方式都不能实现鉴定目的。但进一步检验发现,检材第1、5、6页右页边沿纵向走纸方向出现反映感光鼓损伤的周期性墨点痕迹,而第2、3、4页相同部位未检出相同损伤痕迹特征。这说明第2、3、4页与其他页不应是同机一次性连续打印形成,间接证明了第2、3、4页被换页的事实(图7)。

图7 检材第1、5、6页上的周期性痕迹特征

5 结论

在司法鉴定事务中,办公机制文件检验是常见的鉴定项目,而办公机制文件的打印机具类别、同机识别、文书相对形成时间、添页/换页鉴定都是司法鉴定实务中亟待解决的难题,静电复印/打印文书的周期性转印痕迹特征,能够在这些鉴定项目上提供一种无损的、简便可靠的方法,为静电复印/打印文书的鉴定提供新思路。该类痕迹特征的应用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并非所有静电复印/打印文书都能检出此类痕迹,静电复印/打印机具也可能因正常维修或人为故意而更换辊轴部件等原因,导致辊轴在某时段的周期性损伤痕迹无法得到样本印证。因此,对静电复印/打印文书检验而言,还需综合利用多种检验手段,方能应对印刷文书鉴定工作中复杂多变的检验任务。

[1]贾玉文,邹明理.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大全(文件检验)[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875-890.

[2]史小娟,刘建明,王军建,等.利用痕迹特征检验打印文件同机认定1例[J].刑事技术,2011,(3):64-65.

[3]王跃,张海辉,王勇.添加打印文书检验方法新探[J].中国司法鉴定,2008,(2):37-41.

[4]王锦辉,白建军.利用感光鼓损伤印迹确定激光打印件的相对形成时间[J].刑事技术,2008,(4):47.

[5]王跃.打印变造文书的检验流程及要旨[J].中国司法鉴定,2012,(2):62-68.

(本文编辑:张清华)

Research on the Periodic Transfer M ark on the Photocopied/Laser Printed Documents

WANG Yue,ZHANG Shi-qun
(The Forensic Science Center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Chongqing 401120,China)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value of periodic transfermarks in the examination of the photocopied/laser printed documents.M ethod The questioned documents were examined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re are periodic transfermarks and the single or combined features of these marks(such as the location,the specific shape,the size,the mutual position relation,and the perimeter).Results Periodic transfer marks were unique to photocopied/laser printed documents,and their perimeters reflected the categories of the printer and its rollers.Besides,the single or combined features of the periodic transfer marks have attributes of particularity and stability,so they could also reflect the individuality of the printers and the time-relate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questioned documents.Conclusion The periodic transfer marks can provide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examination of questioned documents,including the class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photocopier/laser printer,the examination of documents'relative forming time,and the examination of forged document which is formed by replacing or adding pages.

questioned documents examination;printed document;periodic transfermark;classification;identification

DF794.2

A

10.3969/j.issn.1671-2072.2016.04.009

1671-2072-(2016)04-0049-08

2015-07-29

重庆市教委项目(13SKC15);重庆高校物证技术创新团队项目(KJTD201301)

王跃(1975—),男,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司法鉴定与刑事诉讼法研究工作。
E-mail:350639924@qq.com。

猜你喜欢

辊轴检材周期性
石灰石骨料生产线给料机辊轴筛改造
矫直机支承辊轴承失效分析和优化对策
慢速抗阻训练:周期性增肌的新刺激模式
第二代高温辊式破碎机用辊轴的研究
磨粉机磨辊辊轴弯曲变形振动特性研究
指印形成方式鉴定1例
数列中的周期性和模周期性
一类整数递推数列的周期性
盗窃案件现场生物检材的发现与提取
接触性生物检材DNA提取方法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