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盲校生物学教学效果的实践尝试

2016-08-15李洁瑛

生物学教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盲生盲校生物学

李洁瑛

(广东省广州市盲人学校 510507)

初中生物学教学在盲校教育领域里,被定义为专科,目前较普遍的问题是,盲校学生(简称盲生)被客观或主观的原因激导,似乎对生物学学习也不感兴趣;生物学教材落后,教辅资料匮乏;过去一直没有专任生物学教师、没有专用的生物学实验室等诸多原因,使盲校生物学教学处于困境中。然而,对于目前盲生的就业而言,大多数还是要从事按摩、针灸、推拿等工作。由于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对学习按摩、针灸、推拿知识尤为重要;再者,盲生由于受到视力的限制,与自然界接触很少,对大千世界的了解就更少了。通过生物学学习,了解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规律,掌握一定的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基础学科知识,认识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对提高个人的生活质量并最终实现融入主流社会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生物学学习在盲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业成长中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为提高盲校生物学教学效果,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1 增减教材内容,做好常规教学

盲校生物学教材是普通学校的直译版,有相当部分的内容不适合盲生的学习。同时,盲校生物学教学不以升学考试为终极目的,而是通过生物学学习,提高盲生的生物学素养,使其在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等方面能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环境意识和生命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此,对目前的教材内容进行了增减。例如,根据盲生的特殊需求,增加了解视、听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视、听力残疾的病理学资料;调查本校学生视力残疾的具体情况,分析其原因;搜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视、听觉康复教育等材料,培养盲生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为了与按摩、针灸、推拿及中医等知识进行有效地衔接,增加了人体大肌肉、人体主要骨骼名称和位置的认识,以及增设课外植物认种的活动。而关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及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等植物的生理过程等内容,对盲生而言则作用不大,相关知识可进行弱化,作为了解性知识进行讲授。考虑到盲生难以感知体积过小的物体,也可将观察动植物细胞的实验环节弱化,替之以模型和文字等的介绍。

2 遵循盲生认知,调整教学进度

盲生的学习能力相对正常学生而言,一般比较弱。目前,盲校的生物学课是照搬普通学校开设在初一、初二两个年级,每周2课时。但要求一样的内容和一样的进度,让盲生和普通学生有一样的学习效果是不可能的。因此,根据盲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很有必要。在教学中发现,4册《生物》教材存在部分知识重叠的现象。例如,第二册第一章介绍“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和第三册第三章介绍“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其实是一个包涵关系;第一册第二单元“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与后面介绍“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三册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与后面的食品安全(保鲜技术),虽然其内容的重点不一样,而根源是同一知识点,等等。可以把这部分知识的学习适当进行调整、归类。此外,第二册认识“生物圈中的人”,对于学习资源相对匮乏,又急于了解自我和他人身体结构的盲生而言,是比较重要的。但是,这部分知识容量大,仅用一个学期将其讲透,难度较大,因此可将第二册的内容调整为一个半学期进行教学。通过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可让盲生学习起来事半功倍。

3 修改实验内容,尝试动手操作

盲校长期以来没有专用的生物学实验室,几乎也没有开设过常规的生物学实验。而对予实验性较强的生物学科,开展生物学实验课教学迫在眉睫。在现实条件暂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可因地取材,修改实验操作内容和步骤,最大化地满足盲生的特殊需要。例如,可将生物进化主要历程的拼图游戏替换成挂图游戏;由于盲生难以感知体积过小的生物体,可将“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实验操作,替换成“探究酒精对家兔心率的影响”,以此让盲生认识过多地摄入酒精对动物和人体的心脏都会造成很大的压力;盲校低视力学生尽管有残余视力,但是看到的物像都很模糊,甚至是一片影子的情况。在观察细微的生物结构时,一般不采用由观察得到结果的方式进行学习,而是先让盲生对要观察的对象进行充分的认识后才进行实验。其中,在利用显微镜观察鲫鱼尾鳍的血流,认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实验操作时,先让盲生熟悉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性质和特点,从观察中再次验证所学的知识。这种学习方式尽管不利于盲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经过动手实验操作学习,可锻炼盲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沟通能力,以及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4 适应盲生需要,研发教学用具

在目前盲校的生物学教学中,能直接用得上的教具不多。由于盲生的教学需要以“盲人摸象”的方式进行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可适应盲生需要,研发教学用具。例如,在“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学中,为了让盲生理解校园绿化布局,自制校园平面图及其触觉拼图;在“生态系统”教学中,为了让盲生理解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者间关系,制作全盲与低视力学生共用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关系”的彩绘触摸盲图。通过自制研发教具,使盲生既能利用剩余视觉感知,又能运用触觉感知材料,最大化地满足盲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又如“人体结构和器官”的知识学习,仅仅依靠现有的人体器官模型,很难让盲生全方位地理解,特别是微小的器官结构模型大多数与实物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且盲生略微碰触后,各部分结构可能会出现位置和形状的变化。因此,除需要教师对现有模型进行标注和加固外,还得制作适合的教具,如人体的血液循环简图,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比较,双肺实现“肺的通气”的过程等。对教具运用和研发得当,更能形象地再现生物的原型,便于盲生的学习。

5 利用各种媒介,拓宽盲生视野

普通人没有触摸过虎、豹、狼、猛禽等,但是通过视觉结合听觉接触各种媒介,很容易认识这些动物以及其生活习性。但盲孩子则不然,有些盲孩子连狮子、老虎的叫声都没听过,更不用说触摸实物。然而,这些单凭教师语言也是难以描述的,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弥补这方面的缺陷。例如,可以选购介绍动物、植物世界及人体等生物知识的光盘,用于相关知识的教学;同时,对网络上一些优秀的视频,也可以下载作为学生认识生物世界的一种重要途径。此外,可以依托计算机、助视器等现代科技手段,让学生自已上网查找资料,弥补书刊、报纸、杂志等纸质资料等学习资料的不足,拓宽盲生的视野,以获得更加丰富的生物学知识。

6 注重个体差异,实施合作学习

即使在同一个班级里,盲生间的差异也非常大。其不仅仅是视力的差异,智力的差异也非常大。如细分进行单独教学,一位任课教师则很难完成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针对低视力学生和盲生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可注重扬长避短,协同合作。例如,低视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显微镜观察一滴池塘水中的微小生物,将观察到的情况描述给全盲生;观察某种原生动物(如草履虫)的取食、运动、趋性,将观察到的情况与全盲生交流;给低视力学生提供多种动植物材料,制作临时装片,等等。同时,应重视全盲生的动手操作,让他们触摸细胞模型,与低视力学生共同进行比较和归纳。注重个体差异,实施合作学习,可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7 实施科学考核,实现多元评价

如何调动盲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效度地提高生物学教学效果?科学考核就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机制。例如,期中在班级间进行生物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采用档案夹的方式,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并进行现场打分;在每一节教学中都安排小测试,检查盲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并以A、B、C、D等级记录盲生的学习效果,并入档案夹内。此后,在期末进行知识梳理,闭卷考核,以促进盲生的学习。

猜你喜欢

盲生盲校生物学
网络时代盲生德育工作策略探究
六个维度提升盲校德育一体化工作实效——以山东省潍坊盲童学校为例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基于盲校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质疑意识培养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盲校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直观教学法在盲校词语教学中的运用
PEDF抗肿瘤的生物学作用
富阳“五老”文艺团关爱盲校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