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膈下脓肿38例临床观察

2016-08-15崔晓平

光明中医 2016年4期
关键词:临床应用中西医结合胃肠道

崔晓平



中西医结合治疗膈下脓肿38例临床观察

崔晓平

山西省汾西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汾西县 031500)

摘要:目的探讨与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膈下脓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膈下脓肿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平均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选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膈下脓肿,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关键词:膈下脓肿;胃肠道;中西医结合;临床应用

膈下脓肿是指脓液聚集于膈肌下、横结肠及其系膜上方的间隙内的一种疾病,该病多继发于腹腔脏器穿孔、炎症等腹膜炎的并发症[1]。临床研究发现,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膈下脓肿效果更为明显、确切。为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膈下脓肿的临床治疗效果,笔者将我院收治的膈下脓肿患者共38例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得到满意研究结果,具体研究过程及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膈下脓肿患者,共38例,将3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观察组19例中男性12例,女性7例;年龄范围为21~62岁,平均年龄为(46.3±4.2)岁;19例中因肝破裂术后并发感染者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后并发感染者6例,胆囊炎穿孔者4例,阑尾脓肿穿孔者2例,刀刺伤导致胰腺裂伤术后感染者1例;19例中左侧膈下脓肿者9例,右侧膈下脓肿者7例,合并肠间脓肿者3例;病程范围3~9天;19例中初中及以上文化学历者13例,初中以下学历者6例。对照组19例中男性13例,女性6例;年龄范围为20~62岁,平均年龄为(46.2±4.1)岁;19例中因肝破裂术后并发感染者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后并发感染者5例,胆囊炎穿孔者4例,阑尾脓肿穿孔者2例,刀刺伤导致胰腺裂伤术后感染者2例;19例中左侧膈下脓肿者9例,右侧膈下脓肿者8例,合并肠间脓肿者2例;病程范围3~8天;19例中初中及以上文化学历者12例,初中以下学历者7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意义,均衡可比。

1.2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接受常规检查,明确患者一般状态。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包括常规治疗和穿刺引流;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兼用中医疗法,即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两组患者具体治疗内容如下。首先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治疗,主要包括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日常生活支持,心理支持,饮食支持及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在药敏结果未出前预防感染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3.0 g静脉点滴,每日2次;药物结果确定后选择敏感性抗生素,一周为一疗程)。其次给予两组患者穿刺引流治疗,内容如下。经检查确诊后膈下脓肿需及时早期引流,现临床采用的方法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行穿刺前进行超声定位。患者术前排空膀胱,不能自主排尿进行留置导尿术,患者准备好后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或平卧位,使患者向穿刺侧侧卧5分钟,确定穿刺部位。准备完毕后对患者进行局部浸润麻醉,于穿刺点处垂直皮肤方向刺入腹腔,此时脓液可自行溢出,若未流出则缓慢抽吸,抽吸过程中避免用力过度导致网膜或肠壁阻塞针头。脓液抽吸完成后使用0.5%的甲硝唑注射液及生理盐水冲洗脓腔直至清澈。在整个穿刺过程中注意患者一般生命体征、意识、面色等的变化,同时注意抽出物是否有气体、血液、胆汁、肠内容物等物质,并注意留取标本进行细胞计数、细菌培养等实验室检查。观察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中医治疗,包括芒硝外敷及膈下逐瘀汤(经验方)加减治疗。膈下逐瘀汤药方为灵脂(炒)6 g,当归9 g,川芎6 g,桃仁(研泥)9 g,牡丹皮6 g,赤芍6 g,乌药6 g,延胡索3 g,甘草9 g,红花9 g,枳壳4.5 g。依患者病症进行加减,发热明显者加龙胆草、黄连,腹胀明显者加青皮、川厚朴,便秘者加生大黄,气虚者加黄芩、党参。以上药物加水500ml煎至200ml,每日分2次温服,一周为一疗程,两疗程后评价效果。整个研究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用药不良反应。

1.3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平均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痊愈:治疗后患者局部及全身症状消失,血象恢复正常,超声结果示脓肿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减轻,实验室检查部分改善;无效: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相关指标未见明显改善。

1.4统计学处理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见表1。对两组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仅观察组1例患者轻度纳差,未给予特殊处理自行好转,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2.2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9.59±1.02)天,对照组患者为(12.32±1.98)天;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4,P<0.01)。

3 讨论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提高及人们对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膈下脓肿的发生率较过去有所降低。但部分患者由于医疗水平受限、经济支持不足导致病情延误,引发膈下脓肿[2]。引发膈下脓肿的病原菌多来源于胃肠道,常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且多数情况下为多种病菌联合致病,而脓肿形成的部位与感染器官息息相关,绝大部分为腹部严重疾病导致的并发症,如阑尾穿孔、溃疡穿孔及脏器破裂等。腹部严重炎症引发膈下感染,若感染未能及时控制及治疗可引起反射性胸腔积液、甚至炎症通过淋巴途径播散至胸腔,甚至引发脓胸。因此一旦怀疑出现膈下脓肿应早期进行诊断和治疗,避免疾病继续发展[3]。

膈下脓肿是由于肠痈内溃、脓毒局限于膈下引起,是血瘀及腑实的范畴,因此采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疗法。本研究所用方剂为膈下逐瘀汤,主要包括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牡丹皮、赤芍、乌药、延胡索、甘草、红花、枳壳,并依据病症进行加减。方中以桃仁、红花为君药,起到破血祛瘀、消除积块功效;五灵脂,当归,川芎,赤芍具有活血养血作用;牡丹皮清热解毒,枳壳、乌药行气、解痛;甘草调和全方。整个药方协同达到逐瘀活血、行气解痛作用[4]。

通过对本研究纳入的38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肯定了联合中、西医治疗的临床效果;且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短,说明与单纯临床常规西医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起效快,短期内可控制患者病情,有助于愈合。在患者用药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严格监测,结果示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说明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选用膈下逐瘀汤治疗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式。综上所述,选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膈下脓肿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伟,马晓欢. 30例膈下脓肿诊治体会[J].辽宁医学院学报,2007,28(1):64-65.

[2]蒲红,刘舜钦.脾切除术后膈下脓肿60例诊治体会[J]. 四川医学,2011,15(3):228.

[3]朱东华.膈下脓肿的CT 诊断[J].医学导刊,2008,4(2):136.

[4]李厚祥. 脾切除术对腹腔巨噬细胞的影响[J].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1991, 8(4): 176.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04.054

文章编号:1003-8914(2016)-04-0563-02

收稿日期:(本文校对:李永胜2015-04-16)

猜你喜欢

临床应用中西医结合胃肠道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浅析涌泉穴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
36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探析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