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62例临床观察

2016-08-15吴红友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

吴红友

(许昌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河南 许昌 461099)



rtPA治疗急性脑梗死62例临床观察

吴红友

(许昌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河南 许昌 461099)

[摘要]目的对比动静脉联合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1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以及Barthel指数(BI)。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4 h、14 d以及21 d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32%,明显高于对照组(83.87%),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动静脉联合溶栓对急性脑梗死的效果,优于单纯静脉溶栓。

[关键词]动静脉联合;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是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局部脑组织坏死,其为一种慢性炎症过程,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1]。目前临床上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主要是早期溶栓,采取的途径包括动脉溶栓、静脉溶栓、动静脉联合溶栓、血管内治疗以及超声辅助溶栓[2]。本文选取动静脉联合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1月在许昌市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52~67(59.7±2.1)岁;合并高血压19例,糖尿病7例,高脂血症5例。观察组男20例,女11例;年龄54~69(60.4±1.8)岁;合并高血压21例,糖尿病6例,高脂血症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3],在患者知情同意情况下,排除治疗前症状已经明显改善的患者、近半年有脑出血等外科手术者、正在使用肝素抗凝的患者以及恶性肿瘤转移的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具体治疗措施如下:给予重组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武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130110)0.9mg/kg加入生理盐水50mL中,抽取10%进行静脉推注,在1min内完成,剩余剂量60min滴完。进行溶栓治疗后24h经头颅CT证实无出血后,再给予患者服用肠溶阿司匹林(山东齐鲁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120911)300mg,每日1次,连续服用两周,以后维持量改为每日100mg,连续服用两个月。观察组患者采用动静脉联合溶栓的方法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措施如下:首先对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方法同对照组,24h后经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发现有血管闭塞情况,立即进行动脉溶栓治疗;在X线的监视下,先将微导管送到闭塞动脉栓的近端,根据闭塞程度以及闭塞部位再将5~10mg的rtPA溶于25mL生理盐水中,在30min内推注完;20min后对DSA血管造影进行复查,若再未通,追加10mgrtPA;结束后取出导管以及导管鞘,绷带包扎,第2天进行颅CT检查,无颅内出血情况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方法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4]以及Barthel指数[5](BI)。

1.3疗效判定标准治疗3个月后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治愈:Barthel指数达100分,患者能正常的上班或者参加劳动;显效:Barthel指数>90分,患者的生活可自理;有效:Barthel指数70~90分,患者经治疗后病情有明显进步;无效:Barthel指数<70分,患者治疗后病情无明显改善或恶化[6]。

2 结果

2.1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4h、14d以及21d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1)P<0.05。

2.2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87%,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n=31,n(%)]

注:与对照组相比,1)P<0.05。

3 讨论

静脉溶栓要求的技术设备简单、费用较低、患者易于接受。但静脉溶栓可引起出血,再通率较低、患者术后病死率较高。动脉溶栓能够通过血管造影准确判断闭塞部位、程度及再通情况;血栓局部接触性用药,药用剂量小[7],但此法的推广受到专业的设备和训练有素医务人员的限制,并且手术操作耗时(容易延误最佳治疗时机)、给患者造成的创伤大。

本文结果显示,采用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术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有效降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果说明采用动静脉联合溶栓具有协同作用,静脉溶栓要求时间窗要短,而采用了动静脉联合溶栓,延长了动脉溶栓的时间窗, 具有利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颅内外血管的狭窄,预防再次血栓的发生。联合溶栓能够大大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同时颅内出血较少。联合溶栓可以使rtPA持续激活纤溶酶,使纤维蛋白降解,降低血液的高凝状态,保持血液的流动性,进而最大限度挽救受损的神经细胞,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本文样本量较小,价值有限,仅供临床参考。

参考文献:

[1]李隆文,张春红. 5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临床观察[J]. 亚太传统医药,2011,7(11):136-137.

[2]常宝.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比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7):19-21.

[3]施海法,廉德源,张素华,等. 动静脉联合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7):75-76.

[4]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实用内科杂志,1997,17(5):313-314.

[5]蔡业峰,贾真,李伟峰,等.中文版Barthel指数对多中心测评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研究[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7,4(11):486-490.

[6]赖春梅,俞迪红,鲁国建,等.r-tPA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8):223-225.

[7]姜长春,李月春,王宝军,等. 动脉溶栓和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比较研究[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60-63.

[责任编校:李宜培]

收稿日期:2015-07-23

作者简介:吴红友(1980-),男,河南省许昌市人,本科,主治医师,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

[中图分类号]R 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9276(2016)03-0201-02

猜你喜欢

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干预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及对血清TNF-a、IL-6和hs-CRP水平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初步观察及分析
分析瑞替普酶静脉溶栓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