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发性大网膜节段性梗死诊断与治疗

2016-08-15陈建伯王云玲王志永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特发性

陈建伯,王云玲,王志永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普外科,郑州 450000)



特发性大网膜节段性梗死诊断与治疗

陈建伯,王云玲,王志永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普外科,郑州 450000)

[摘要]了解特发性大网膜节段性梗死的病因、病理及临床特点。本文对其检查诊断和防治措施,提出应注意事项和方法,为特发性大网膜节段性梗死的临床诊治,提供了可靠的借鉴手段。

[关键词]特发性;大网膜;节段性梗死

特发性大网膜节段性梗死(idiopathic segmental infarction of the greater omentum, ISIGO)是临床上很少见的急腹症[1]。Bush(1896年)首先对本病进行了描述[2],至今国内外文献报道仅200余例。主要表现为大网膜局部的静脉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大网膜节段性淤血梗死。大网膜节段性梗死可分为原发性(特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少见,主要因大网膜自身静脉血管病变引起;继发性相对多见,可由盆腹腔组织器官的多种原发病变(如外伤、炎症、手术、粘连、扭转等)所导致。该病临床诊断困难,本文对ISIGO的临床表现、检查、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并对1例ISIGO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5岁,以“转移性右下腹疼痛3 d”为主诉入院。3 d前晚餐后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伴恶心、无呕吐,后转移至右下腹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无明显发热,伴轻度腹胀,无腹泻。发病后,患者可少量进食水,肛门可排气排便,小便量少、色黄,卧床休息时疼痛略缓解。给予抗感染等药物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后腹痛渐加重,急来该院就诊,急诊科以“急性阑尾炎”收入院。入院查体:T:36.8 ℃,P:90次/分,R:20次/分,BP:123/76 mmHg。体型肥胖(体重指数BMI=28.4),神志清、精神差、急性痛苦病容。腹膨隆,腹部无局限性隆起,未见胃肠型,腹肌略紧张,肌卫征阳性,脐右侧偏下腹部压痛、反跳痛明显,患者拒按。血常规:WBC 7.17×109/L,Neut% 60.6%,CRP 135 mg/L。纤维蛋白原 4.44 g/L,D-二聚体 2.4 μg/mL,纤维蛋白降解产物11.2 μg/mL。彩超示右下腹腔少量积液。CT平扫示脐右侧腹壁下方粘连密度不均团块影,CT影像测量值长宽厚约10 cm×6 cm×2 cm(图1)。初步诊断:1.急性阑尾炎;2.局限性腹膜炎。急诊行腹腔镜探查术,首先探查右下腹,阑尾位于盲肠内下方,无明显充血水肿,与周围组织无粘连,阑尾系膜脂肪组织较多,盆腹腔未见明显积液,使用超声刀切除阑尾。因阑尾病变与患者急腹症不相符,并且有CT影像学异常提示,故阑尾切除后,仔细探查腹腔,发现脐部右侧有块状大网膜与腹壁粘连,未见此部分大网膜扭转、出血,分离粘连后发现该部分大网膜为类椭圆形、扁平血块状,充血水肿、暗红色,质较韧,界限清,长宽约为10 cm×6 cm(图2)。术中诊断为局部大网膜淤血坏死,使用超声刀切除该部分大网膜,右下腹麦氏点切口延长入腹,完整取出病变大网膜。关闭切口,再次建立气腹,置入腔镜探头再次仔细探查腹腔,发现原切除大网膜下方的局部大网膜再次出现淤血样改变,轻度肿胀、绛红色、质地较软,界限较清,长宽约为5 cm×3 cm,术中诊断为大网膜局部新鲜淤血梗死灶,再次使用超声刀切除该部分大网膜,从右下腹小切口取出。关闭切口后,第3次建立气腹,腔镜下仔细探查腹腔,未再发现大网膜明显淤血样改变,但发现局部大网膜静脉血管有明显淤血扩张样变化。术后给予抗感染、抑酸、补液及对症等治疗,并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术后病情平稳,术后第3天流质饮食,患者诉间断腹痛,考虑大网膜局部静脉淤血或缺血性肠病,给予每日10万单位尿激酶溶栓治疗,连用8 d,腹痛明显减轻并逐渐消失,住院11 d,痊愈出院。病理报告: 1.大网膜淤血、出血、坏死伴化脓性炎(图3);2.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图1 腹部CT平扫,箭头示病变大网膜

图2 腹腔镜下局部病变大网膜

图3 镜下示大网膜血栓、坏死、炎症(HE染色,100×)

2 讨论

特发性大网膜节段性梗死的病因目前仍不明确,一般认为某些因素造成局部大网膜静脉内膜的损伤→血栓形成→静脉管腔闭塞→血液回流障碍→导致局部大网膜淤血性梗死[3]。肥胖被认为与ISIGO的发病明显相关,肥胖患者的大网膜内脂肪组织较多,大网膜的重量增加,大网膜过度下坠牵拉,导致局部大网膜内的静脉受损,血栓形成,出现血液回流障碍。剧烈咳嗽、严重恶心、呕吐、腹泻、过度用力排便、突然的体位改变等,也可引起局部大网膜被过度牵拉而导致局部大网膜内的静脉受损、血栓形成,出现血液回流障碍。静脉血管内血液的高凝状态,也是促使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心力衰竭、门静脉系统(尤其是肠系膜上静脉及胃网膜静脉)静脉血管受压或血栓形成导致大网膜静脉血液回流缓慢,也是导致大网膜静脉淤血的因素。

ISIGO的临床表现:不典型,男女发病率约为3∶1,一般表现为急性或亚急性右侧腹痛、不放射,无明显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可伴有中、低度发热,有明确的局限性腹膜炎体征,局部有轻重不同的压痛、反跳痛[1,3]。ISIGO患者的局部症状、体征较重,但患者的全身情况一般较好,这是区别于其它急腹症的一个特点。因其临床表现不特异、发病率低,临床医师常将这一少见病误诊为其它急腹症,如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肠憩室炎或妇科急症等[3]。

ISIGO的形态学特点:大网膜的典型局部病变为淤血、肿胀、梗死的扁平块状,质韧,呈暗红色或黑紫色,不伴扭转,出血可有可无。发生梗死的大网膜多呈椭圆形或三角形,长度为2~20 cm不等[1,3]。梗死大网膜如果发生出血、渗液,腹盆腔内可有血性渗液,病程较长者,渗液可能为脓性。病程早期局部大网膜静脉血栓形成,脂肪组织出现淤血,可伴有出血、渗出改变;中期局部大网膜脂肪组织出现炎性细胞浸润性改变;晚期局部大网膜脂肪组织出现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性变化,可出现钙化点[4,6]。

ISIGO的辅助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轻度或中度升高[3]。血栓六项检查常有异常值,尤其是D-二聚体和FDP值升高(血栓性疾病的常见表现)。淤血梗死的大网膜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CT检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CT平扫显示腹腔内紧贴前腹壁有密度不均的不规则团块影,团块多位于右侧前腹壁与肠管之间[4]。腹部超声检查可在腹部压痛最明显处探查到不规则、不均质的回声团块,团块贴于前腹壁,团块不能被压缩,回声强于周围的腹膜脂肪[4]。

ISIGO的诊断:患者常以突发右侧腹痛急诊入院,急性痛苦病容,常取弯腰体位,双手托于腹部,常无明显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能少量进食水,右下腹部压痛区位置偏高且范围较大,局部腹膜炎体征明确,麦氏点压痛、反跳痛较轻。发热、白细胞升高不显著。D-二聚体和FDP值升高。如果临床医师对该病有一定的认识,遇见肥胖体型患者,结合CT或超声检查就可初步诊断。术后病理学检查报告:大网膜淤血、出血、坏死伴化脓性炎。

ISIGO的治疗:多数病例是在急诊手术探查中被发现,一般主张手术切除梗死的网膜组织,手术切除梗死灶可迅速改善患者症状体征,患者康复较快、病程较短。腹腔镜下切除梗死的局部大网膜能更有效减少术后盆腹腔脓肿、盆腹腔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5]。随着对该病认识的不断加深以及术前诊断率的提高,给予抗感染、补液、对症等药物保守治疗也可治愈该病[6]。病情较轻的患者保守治疗后,局部的炎症反应可逐步消退,大网膜逐渐回缩、纤维化,多数患者于两周内基本康复,部分症状体征可延续数周。CT、B超复查显示包块逐渐缩小、界限较为清晰。ISIGO的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各有其优缺点,至于采用哪种方式要依据对患者的正确诊断和病情而定。

临床医师遇到急腹症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如发病的时间,有否诱因,腹痛的部位、程度、性质、范围及进展变化,有无明显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仔细查体(腹部压痛反跳痛的部位、程度、范围等),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全身情况是否良好等。急腹症患者应常规行腹部立位平片检查、腹腔超声探查和腹部CT检查,全面了解腹部病情。尤其是遇到肥胖超重的腹痛患者时,应考虑ISIGO的可能性。明确诊断后,病情较轻者可考虑药物保守治疗,但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于诊断不明或保守治疗后症状体征进一步加重者,应急诊手术探查、明确诊断,及时切除梗死部分的大网膜。ISIGO因和大网膜静脉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因此不论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均建议给予适当的尿激酶溶栓治疗。有条件的医院建议采用腹腔镜探查。腹腔镜具有许多优势:视野广,能观察整个盆腹腔,不易遗漏病变区;不过多牵拉大网膜和肠管,减少大网膜和肠管的损伤,减少术后盆腹腔粘连;必要时可多次冲洗盆腹腔的积液积脓,减少术后盆腹腔脓肿形成;可多次建立气腹观察盆腹腔。在腹腔镜下配合使用超声刀切除病变大网膜,创伤更小,出血更少,术后并发症少,康复较快,病程较短,是一种更好的方式[7]。

参考文献:

[1]石美鑫.实用外科学.上册.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42.

[2] Paroz A, Halkic N, Pezzetta E, et al. Idiopathic segmental infarction of the greater omentum: A rare cause of acute abdomen[J]. JGastro intest Surg, 2003, 7(6): 805-808.

[3]黄洁夫.腹部外科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37.

[4]Puylaert JBCM. Right sided segmental infarction of the omentum: clinical US and CT findings[J]. Radiology, 1992, 185(1): 169-172.

[5]Cianci R, Filippone A, Basilico R, et al. Idiopathic segmental infarction of the greater omentum diagnosed by unenhanced multidetector-row CT and treated successfully by laparoscopy [J].Emerg Radio,l 2008, 15(1): 51-56.

[6]Coulier B. Segmental omental infarction in childhood: a typical case diagnosed by CT allowing successful conservative treatment[J]. Pediatr Radiol, 2006, 36(2): 141-143.

[7]Goti F, Hollmann R, Stieger R, et al. Idiopathic segmental infarction of the greater omentum successfully treated by laparoscopy:report of case[J]. Surg Today, 2000, 30(5): 451-453.

[责任编校:柯莉]

收稿日期:2015-11-12

作者简介:陈建伯(1966-),男,郑州市人,硕士,主治医师,从事普外科临床工作。

[中图分类号]R 65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9276(2016)03-0176-03

猜你喜欢

特发性
整体护理在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中的应用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累及腕关节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特发性耳鸣的中枢化机制探讨
特发性腹痛一例
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血清抗PLA2R抗体表达研究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医内科治疗临床分析
评价3种抗组胺药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
针灸为主综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0例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