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达梅林主题幻想曲》吐音与气息技巧探析
2016-08-11彭兆强王政皓
彭兆强 王政皓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嘎达梅林主题幻想曲》吐音与气息技巧探析
彭兆强 王政皓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嘎达梅林主题幻想曲》是马友道先生根据辛沪光的交响诗《嘎达梅林》为长号创作的一首主题幻想曲,后被改编为大号独奏曲。作品的创作元素来源于交响诗《嘎达梅林》,此曲音乐素材取自于一首同名蒙古族民歌。他根据在内蒙古草原上传唱不息的蒙古族英雄嘎达梅林,领导人民武装起义,抗击封建统治者对赖以生存的草原肆意破坏的英雄事迹的民歌《嘎达梅林》而改编。作品以悠长而富有民族风格的主题展开,不但有大漠草原的描写,也有千军万马的激战,更有对英雄的悲歌与赞颂。每个情节、每段故事都运用大号的不同演奏技巧来创造音乐形象,每个音乐形象同样也展现了大号的众多演奏技巧。
大号曲;嘎达梅林主题幻想曲;吐音;气息技巧
《嘎达梅林主题幻想曲》是我国著名音乐家马友道先生于1959年创作的一首著名的大号独奏曲。作品的创作元素来源于交响诗《嘎达梅林》,此曲音乐素材取自于一首同名蒙古族民歌。他根据在蒙古草原上传唱不息的反映蒙古族英雄嘎达梅林,领导人民武装起义,抗击封建统治者对赖以生存的草原的肆意破坏的英雄事迹的民歌《嘎达梅林》而改编。作品以悠长而富有民族风格的主题展开,不但有大漠草原的描写,也有千军万马的激战,更有对英雄致意的悲歌与颂赞。每个情节、每段故事都运用大号的不同演奏技术来创造音乐形象,每个音乐形象同样也展现了大号的众多演奏技术。现在各大管弦乐团经常在各类音乐会上演奏此曲。在大号全国考级中属8级曲(最高9级)。乐曲音域宽广,跨度从大字一组G到小字组bb,高低音相差17度。大号以一种特有的宽厚音色演奏这首蒙古族民歌作品《嘎达梅林》,显得低沉、浑厚、饱满,既有辉煌的一面,又有非常柔和、优美的效果,充分发挥了大号的英雄性和歌唱性。本文从该作品的技巧、难点等方面着手,对比长号和大号的乐器特点,对气息和吐音技巧进行了细致而又重点的分析,突出本文研究重点。同时笔者结合乐曲难点,总结出自己的演奏体会,希望能对大号演奏者在理解和演奏此曲时有一定的帮助。
马友道先生是我国著名作曲家,他擅长挖掘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并完美地结合西方音乐的创作手法,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他的创作体裁广泛,代表作品有舞剧音乐《画皮》、歌曲《我为革命养军马》、交响音画《“八·一”交响诗》(与他人合作)、组曲《油画五帧》、器乐曲《嘎达梅林主题幻想曲》。其中广泛流传的《嘎达梅林主题幻想曲》是专门为长号而创作的一首富有民族风格的器乐代表作,后被大号演奏者改编为大号独奏曲目。
一、演奏技巧分析
(一)引子部分
第一部分集中描写了黑暗统治下内蒙古人民的愤怒而压抑的情绪,音乐形象表现在引子部分。
谱例1
谱例2
谱例1为马有道先生最初创作的长号《嘎达梅林主题与幻想曲》,谱例2为改变后的大号谱,两者因为乐器的特点在对音符的处理上有所不同,以下是笔者对演奏该作品时的思考和处理手法。
引子部分的音乐由一个低音(大字一组G)的出现,运用无限延长音符号衬托这个低音G,再加上一个f的力度记号,第一个音要求吹奏低沉坚定,吐音时沉稳有力,要求演奏者在气息和舌头有充分的准备,舌尖可抵在上牙龈部分,由气息推动,舌头快速收回,嘴唇气口稍张开,气息以气柱的形式进入乐器内,形成一个强而有力的振动。表现了内蒙古特有的刚毅、宽阔、浑厚、粗犷的民族气质。之后出现的三连音音型(谱例1),长号演奏时要求连音演奏。改编后的大号演奏(谱例2)要求吐音演奏。大号为低音乐器,以连音吹奏不能清晰地表达音符,但是以吐音演奏(谱例2)又不能和第15小节的八分音符吐音演奏形成鲜明对比,笔者认为在此处三连音可用软吐(Legato)演奏,在演奏软吐音时,舌尖轻打在上牙龈处,软吐音发“lu”或“le”的发音。第14小节的八分音符演奏时应坚定而拖长,第5小节吐音演奏时不使用软吐音,应加强舌头吐音力度,吐音清晰坚定并逐步加快,形成饱满与短促的对比。第18、19小节要做出宽广的效果,气息可自由延长,表现出一种思考与思想斗争及酝酿更高昂的情绪。在处理三连音和后面的音阶时,笔者将每个音的音量做递进渐强,它们的作用是最后凸显出身后的长音,引子结尾部分逐渐减弱力度,第25小节的八分音符刻 意减弱,甚至用软吐音奏法来完成,这样处理能更好地与十六分音符的三连音相呼应。音域逐渐降低,最后又回到低音(大字一组G),在钢琴分解和弦的衬托下,音乐情绪又转为相对舒缓和平和的乐段。
(二)主题部分
主题部分运用细腻婉转的曲调,描绘了广袤的草原和秀美壮丽的景色。主题音乐使用大号的中音区音色切入,优美抒情的旋律蕴含着蒙古长调的音乐元素。
谱例3
谱例4
主题的演奏以吐音为主,吐音连贯且圆润,吐音以发出“tou”音为好,而非我们平日里理解的吐音应该发“tu”,因为以“tu”吐出的音是以一个平面的形式呈献出来,没有体现出音符的立体感,做为歌唱乐段显得生硬。而以“tou”突出的音给人感觉更接近于一个水滴的形状,音色和音符的立体感更加强烈,故笔者更倾向于运用“tou”的吐音方式。在乐曲的气口问题上,笔者认为谱例4中的气口对于大号演奏者来说不够恰当。长号与大号在演奏时气量的使用有一定差别,笔者认为应在谱例4第7小节四分音符附点后加入一个气口,之所以在这里选择做气口的原因是:附点音符处时值稍长,可在附点音符中的十六分时值进行快速吸气,在这里抢吸气可以保持音乐的连贯性,及吸气后一气呵成完成高音旋律的演奏。第8、9小节有连续三个高音,以及4拍的长音,对于大号演奏者来讲如果不在前面多加一个气口,在这里吹奏很难保证音质和准确度,吹奏高音需要足够的气息和气压支持,在吹奏高音时需腹部保持压力,腹腔用气支撑,用气压加快气流速度,口风减小加大气压,嘴唇气点靠近号嘴下方,号嘴可以微微向上移动,这样更有利于高音的演奏。第17小节同样做气口处理,高音长音渐强时需保持满时值的力度,不能缩短吹奏时值或者减弱力度。
(三)展开部分
谱例5
乐曲的展开部分吐音吹奏时,连续附点音符伴随着渐强的音乐表现,将音乐情绪不断提升,音乐逐渐加快、渐强。运用十四个二分音符,在处理附点音符时可以将前面的附点音做重音演奏(accent),后面的16分音符时值吹短促,舌尖快速、轻巧而有力地触及上齿尖,以阻断气息,不需要舌尖过于缓慢使发音笨重。这样演奏可以增加乐曲的流动性。
气息部分,笔者为了乐曲演奏流畅性,每四小节结尾长音处可加入一个气口,迅速换气。
谱例6
基本速度从每分钟66拍向每分钟88拍变化。快速的附点音符与三十二分音符的连续使用,吹奏这段时,附点十六分音符处理成重音,而三十二分音符处理成断奏吹法,要求吐音轻快有弹性。模仿战马奔腾跳跃的听觉效果。平时练习快速吐音时可以选择先以单音附点音符练习,跟随节拍器练习,逐渐加快速度。后可加入旋律音型练习。
这段音乐描绘了一幅将士勇猛杀敌的战斗场景。此时的音乐情绪快速升温,从而将乐曲推向高潮。
由于快板出现,很多演奏者会随意安排气口从而破坏音乐的流畅性。笔者认为在第二小节第二拍八分附点音符处加入一个气口更为妥当,此处要求换气时间尽量短暂,甚至可以采用胸式呼吸,从而达到快速换气。
谱例7
谱例8
气息方面谱例8第3小节处做渐慢,结尾处做气口,为第4 的sff高音做准备。高音吹奏坚定有力,采取腹式呼吸,气息吸入腹部,撑起腹部及横膈膜,气压加大吹出。
谱例8第7、9、11小节三连音处,谱例7长号演奏要求连音完成,谱例8大号要求吐音完成,笔者倾向于演奏三连音与第4、5小节的吐音有对比,选择软吐音完成这三小节。特别要注意的是谱例8第17小节处,最后两小节的长音,需保持音符的时值和力度,有些演奏者容易忽略该长音,吹短或吹弱,造成旋律的塌陷和断层。
谱例9
乐曲由节奏激烈的快板进入到舒缓的慢板部分(谱例9),描写了战斗过后草原的宁静,以及嘎达梅林对家乡和人民的热爱与怀念,演奏要求松弛而连贯,即使是弱奏,气息同样要求饱满有力,旋律表现了草原上人们的暂时歌舞升平。
这部分在演奏中难点不多,故笔者在此不做过多的论述。
谱例10
缓慢抒情的乐段之后,马蹄声的节奏再次出现,紧张的战斗音乐再次响起,预示着斗争更加残酷,嘎达梅林依然领导内蒙古人民奋起反抗。
谱例10第5小节出现长音,演奏时保持长音平稳而有力,速度和力度都要同时增加,这样就增加了音乐的紧张气氛。笔者认为在练习中长音练习必不可少,演奏者可以运用节拍器练习,每一个音保持尽量长的时值。气息平稳均匀,气点集中,这样吹出的长音音质平稳饱满,另外还要有针对性的强长音练习,做法是每个4拍子的长音要加上重音(稍加重吐音音头),而每个长音的音量有所不同,越往后练习的长音音量要逐渐加重加强,练习可在降E大调音阶上进行。
谱例10第17小节至21小节形象地描绘了嘎达梅林牺牲时的场景。第17小节四分音符要做重音强调,休止符可略微延长时值,描写了嘎达梅林突然中弹,一瞬间时间定格在这一刻。18小节的两个d音可稍夸张强调处理,刻意用重音技法演奏,展现英雄倒地时的悲壮场面,大地都在震动,fff力度演奏随后渐弱,第20、21小节要与18、19小节力度上形成对比,最后的渐弱长音可稍为持续延长,笔者理解为这是远处传来的回响,让人思念和伤感。
(四)乐曲主题再现部分的演奏技巧分析
谱例11
此时主题再次呈现,而在演奏时不再有主题的那种悠扬壮美的感觉,此时民族英雄嘎达梅林已经壮烈牺牲,应演奏出沉痛悲壮的感情。吐音缓慢饱满有力,甚至平直一些,象征着人民迈着沉重的步伐,更坚定了抗争的决心,与主题的细腻婉转形成对比。气息方面,在倒数第3小节两个四分音符延长音之间和倒数第二小节coda处各加入一个气口,这样可以保证气息支撑高音的时值和准确度。
(五)尾声部分
谱例12
尾声以光辉明朗的音调,象征着战争黑暗过后人民迎来新的曙光,也表达了人们对这位伟大的内蒙古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的怀念和歌颂。此时要求演奏声音洪亮,四分音符渐强并吹满时值,在谱例12的第9至12小节,是一个连音加最后一个十六分音符的音型,笔者认为该十六分音符应刻意吹重吹强,即使是在弱拍,要求力度也要同下一个正拍的音符一样强。之后在倒数第二小节可做“rit”,全曲在最后一个C音渐强中结束。
二、结束语
整首曲目涵盖了很多大号的吐音与气息技巧,很好地体现出了大号的乐器特点,运用大号浑厚的音质完美地刻画了嘎达梅林的英雄形象。每个音区的表现力也都做到游刃有余、恰到好处,紧密地与故事情节相结合,为此我也深深地被其豪迈的气概、宽广的音域所感染。它深深地震撼着所有爱乐人的心灵,对于长号、大号是一首独一无二的佳作。
[1]赵玉良,赵成高,周春义.中国音乐学院大号考级教材[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165-166.
[2]常黎芳.《嘎达梅林长号主题幻想曲》作品表现与技术分析[J].音乐生活期刊,2012:57-70.
[3]黄海昌.来自内蒙草原的颂歌——大提琴协奏曲《嘎达梅林》作品分析[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44-80.
[4]徐波南.交响诗《嘎达梅林》赏析[J].浙江:文化艺术,2011:35-50.
[5]马有道.嘎达梅林主题幻想曲[M].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
J605
A
彭兆强,男,广西艺术学院管弦系长号副教授;王政皓,男,广西艺术学院管弦系2013级大号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