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审美素质教育简论
2016-08-10王玲
王玲
【摘 要】“幼儿审美教育”是对幼儿进行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培养的过程,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幼儿情感的培养,自身的陶冶,甚至对其整体素质的发展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从感知美、领略美、开发美、阅读美四个方面阐述了幼儿审美教育的方法,帮助受教育者进行健康人格建构。
【关键词】幼儿;审美;教育;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21-0109-02
幼儿审美素质教育,通常简称为“幼儿审美教育”或“幼儿美育”,是对幼儿进行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培养的过程,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幼儿情感的培养,自身的陶冶,甚至对其整体素质的发展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审美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审美教育为中心指导思想的提出,有利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一个具有审美文化素养的人,总是充满好奇心,能灵活地对待一切新问题和新经验,善于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个性。这是因为艺术和审美代表着人类的不断探索精神,它最终要展现的是人类全新的精神境界。艺术和审美智慧是一种有情感介入的、整体性的思维模式。长期接触艺术的人,会通过异质同构的作用,使自己的心理贴近“智慧”本身的结构;会通过艺术欣赏和创作,使自己的精神和心理回到自然的生态中,这是人全面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感知美的含义,体验美的功能
美是客观事物所具有的能够引起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变化的内在的或外部的特征。由于人对客观事物美的理解不同,便产生了不同的美感。因此,我们所强调的幼儿园的美育,就是要培养幼儿形成正确的美感,学会观察美、理解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因此,美育也是培养幼儿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途径。
在将审美教育纳入幼儿人格建构工程时,对幼儿实施审美教育绝不意味着只是让幼儿按照教师的旨意和要求去操琴练舞,习字学画。美感是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美的教育首先要求幼儿有积极的情绪参与,其次才要求审美教育的策略和方法能与幼儿的身心特点相符合。审美教育能使幼儿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对美好的未来充满热情和希望。在审美教育实践中,一方面,积极引导和充分挖掘幼儿爱美的天性,满足幼儿自我表现和审美的需要,使他们在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中,体验自身的尊严和价值;另一方面,有意识、有计划地帮助幼儿去追求秩序,追求形式美,使幼儿精神得到升华,情感得到共鸣。
二、感受美的内容,领略美的内涵
美是客观存在的,无处不有,关键是能否观察到美,培养幼儿观察周围生活中的美。语言美,就是要指导幼儿在观察其他幼儿文明语言的同时,自己也要做到语言美;行为美,就是观察其他幼儿和周围生活中的人能否有礼貌文明的行为,即要做出符合社会公德的行为,如尊老爱幼、重师敬长、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等等;环境美是要指导幼儿学会对周围生活环境予以正确认识,按照美的原则建设周围的生活环境;仪表美是让幼儿学会正确的穿着打扮,能够从观察他人仪表美的过程中,学会正确地表现人的自然美。由于幼儿的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在培养幼儿学会正确观察周围生活美的时候,要注意教育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心理接受能力,即知识是粗浅的,符合幼儿认知水平。
客观事物是人的审美对象,凡是客观事物能够引起人的某种愉悦心理变化的特征都有一定意义上的美,这就要求人能够正确地感受美的存在。在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时,要指导他们能从广义上感受一切客观事物所存在的美。一块顽石似乎没有什么美的地方,但如果把它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就会产生一种特殊的美。因此,能否感受到客观事物的美,也是衡量一个人的审美能力的重要标准。
培养幼儿对学习内容美的感受。幼儿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每一种教育内容中都有美育的因素,关键是教师能否把这种存在于教学内容中的美让幼儿感受到,并能够理解和追求。
指导幼儿正确感受人际关系中的美。人际关系中的美是通过人际交往中感受人与人之间和谐友爱关系时所产生的一种愉快心理体验。而人际关系中的美感对人的心理情绪影响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幼儿园的美育中,要重视在培养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幼儿与其他成人之间的和谐友爱关系。如小朋友之间的和谐友爱关系,可以使幼儿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教师对幼儿的关心和爱护,可以激发他们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等等。
三、开发美的课程,把握美的原则
1. 创新原则。绣衣幼儿园的审美教育课程,要求教师必须以不断探索的精神,将各方面的知识渗透到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去,使之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融为一体。幼儿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创造,并在与自然、社会共生与互生的对话中生成新事物,产生新经验。艺术和审美代表着活力和生命,自然也是有生命的,两者的相互交叉、渗透,不仅丰富了儿童的审美情趣,提高了儿童的审美能力,也增强了儿童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科学创造的潜能。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智慧的头脑,加上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和一双会创造美的手,可以造就具有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综合型智慧的人才。艺术和审美丰富着人的精神,它作为教育人的自我教育的方式,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使人变得更加完善,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2. 对话原则。对话是一种平等、开放、自由、民主、快乐、和谐富有情趣和美感、时时激发新思路和新思想的交谈。它的主要特征是:①师生双方积极参与,不被动接受对方意见。②师生处于平等的双向交流地位,彼此充满爱心、信任,倾心地交谈。③教育者不急于说出自己的看法,让自己和被教育者都处于一种无知状态,通过敞开心扉式的交谈暴露自己的想法,有一种去经历一场有趣的冒险的感觉。④对话中,打开封闭式思路,使儿童感到新鲜、惊奇、激动、振奋,努力探索的愿望,并发现新事物,产生新思想。
3. 游戏原则。游戏是对幼儿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具有美育功能的游戏,在幼儿人格建构的过程中起着主要的作用,因为游戏能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儿童内在的需要。在游戏中,让幼儿自己选择、自己表达、自己创造,并根据自己的需要调节自己的行为,避免对幼儿游戏过多的指导,甚至干预。在幼儿自愿自发的游戏中,应注重引导幼儿发现现实生活中美的事物,美的行为和美的语言,以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进一步探索美的欲望。
四、阅读美的规律,凸显美的评价
在美育过程中,能否培养幼儿学会正确地评价美,是衡量美育效果的重要标准。幼儿能否正确地评价美,也是其审美能力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
1. 学会用社会行为标准评价美
社会行为标准就是社会公德的规范化,即平时应该重视教育幼儿按照社会公德的行为标准为人处事,使幼儿能够通过良好社会行为的实践,把社会公德的规范化要求形成自觉的行为标准,当他们再见到他人不同社会行为表现时,就会用社会标准去评价美。
2. 学会用集体规范评价美
集体规范是约束幼儿集体行为的班园规章制度的体现,幼儿的有些行为虽然不违背社会公德规范,但却不利于集体的管理,这时就要用集体规范去约束他们的行为。所以,要让幼儿懂得,幼儿园作为一集体,必须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才能保证集体利益不受损害。当每一个幼儿都形成了集体观念之后,他们就会用集体规范来评价自己和周围幼儿的言行是否符合美的要求。
审美教育是一个长期教育的过程,也是一种快乐的教育。让我们在审美教育中共同收获,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 李昕昕.幼儿音乐审美能力培养探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2] 李英玉.3~5岁幼儿审美能力发展及培养的实验研究[J].教育科学,2007,(6).
(编辑: 张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