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
2016-08-10张燕
张燕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让教育回归生活已经成为新时期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发展的一个新趋势,也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价值取向。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仅限于课堂,缺乏实践性,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是与生活紧密联系,以人为本,结合生活来达到教育目的的新的教学模式。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依据、进行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原因以及如何进行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等相关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理论依据;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671-0568(2016)21-0056-02
中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发展和民族的命运,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与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有很重要的关系,所以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中国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这对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初中思想品德课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的综合课程。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使之能充分发挥其有效性,提高我国中学生的整体思想道德素质。
一、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依据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初中生的一门必修课,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深入研究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教师必须明白思想品德课的4个理论依据:
1.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应该用唯物辩证的观点来看待问题,解决了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的问题(物质决定意识);它认为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来改造客观世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基本观点,也是最坚实的理论基础,尤其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实践第一的观点(主要内容有: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无数事实证明,认识来源于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客观地认识主体。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要得到发展和完善,就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最后再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使教育回归生活,回归实践。
2. 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
对于“生活理论”,胡塞尔的分析是:“作为唯一实在的,通过知觉实际被给予、并能被经验到的世界,即我们的日常生活世界。”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有两大特征:第一,他认为我们生存在生活世界里,是可以用知觉感觉到的世界,比科学世界更加直观;第二,生活世界并非个人的,而是集体的,是人类所共同拥有的世界。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为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3. 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的教育生活理论
杜威认为,为了使学校生活成为社会生活和儿童生活的契合点,就必须将学校与社会生活、儿童生活相结合,这也被教育学界称之为“哥白尼式的革命”。杜威强调,要将生活化的科学实践作为教育的出发点,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将教育和儿童的生活环境有效结合,使儿童能够更快地适应自己的生活环境。只有拓宽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空间,将学生的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
4.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指导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主张,他认为,生活的过程其实就是教育的过程,而且极其强调生活的教育意义。另外,陶行知先生还提出“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体现了教育与生活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特点。综上所述,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必须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
二、进行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原因
1. 与初中生的生理特点相适应
初中阶段是学生各方面都迅速发展的阶段:①感知觉迅速发展。与小学低年级相比,初中生在视觉方面,对颜色区别的准确性明显提高。在听觉方面,多数初中生都能够准确地辨别音阶。②初中生能够更明显地表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较强的目的性和选择性,其知觉的准确性和概括性得到了全面发展。此外,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中学生记忆的目的性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有些学生还停留在机械记忆的层次上,靠死记硬背来学习,而有些学生则只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进行记忆,自己不感兴趣的则选择跳过,所以其记忆的目的性还有待加强。③日益发展的抽象能力和认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生的生活经验日益丰富,他们的自主思考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对教育的内容也有一定的认识,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但要想掌握较为复杂的抽象内容,仅有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一些感性资料的支持。
虽然初中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他们不能像高中生和大学生那样能够结合自身所学知识快速地理解并掌握那些抽象的概念,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还需要结合生活实例进行讲解,以帮助他们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而生活化教学能够适应学生这一时期的生理特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2. 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相适应
初中阶段的学生有了较强的独立意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来解决问题,而不希望有家长和老师干预。这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极其重要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自己所需要完成的任务,遇到困难不会立即向家长或者老师求救,而是通过自己的能力来加以克服。而且,此时的他们已经成长到一定阶段了,对社会的好奇心也越来越强烈,他们更想与老师、同学以外的对象交往,去认识更多的人和事物。在认识外界社会的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也逐步形成,他们强烈感觉到自己已经是个大人了,自己的事情能够自己做主了。此时,他们想要独立的愿望比任何时候都来得强烈,甚至有些学生还将家长和老师的教导当做是对他们发号的施令,是对他们自由的限制而产生错误的逆反心理。因此,在学生自我意识特别强烈的初中阶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非常有必要的,而开展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就能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三、发展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建议
1. 树立教育回归生活的观念
我们生活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发展着,我们要进步、要发展,都离不开活的教育。所谓活的教育,即让教育回归生活,作用于生活。在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促使书本知识回归现实生活中来,将学校生活与教育生活有机结合。
2. 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辅导者,教师要了解每位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因材施教。比如,就最近的社会现象,在老人摔倒后扶不扶的问题上,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情境表演,然后让他们来判断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学生思考的过程就是树立思想道德观的过程,此时,只需教师进行正确指导,他们就会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观念。
在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今天,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必须不断提高。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让教育回归生活,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全面提高中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水平。当然,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的发展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代存宪.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初探[J].成功(教育版),2011,(6):143.
[2] 黄国胜.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上旬,2013,(12):47-47.
[3] 马莎.浅析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J].新课程·上旬,2013,(7):149-149.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