仫佬族传统体育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动态趋势*
2016-08-10李超华
李超华
(河池学院, 广西 宜州 546300)
仫佬族传统体育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动态趋势*
李超华
(河池学院, 广西 宜州 546300)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专家访谈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国内已发表的有关仫佬族传统体育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分析,认为:(1)仫佬族的相关研究较多,但对仫佬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尚少;(2)目前对仫佬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研究单一;(3)仫佬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主要依托于节日庆典;(4)研究方法不全面;(5)研究视角狭窄。在此基础上提出仫佬族传统体育的未来动态趋势,以期保持仫佬族传统体育文化特色,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仫佬族;传统体育;现状;趋势
1 前言
仫佬族,是我国中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的一个少数民族,其人口总数为216257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主要分布于广西和贵州两省的山区,而全国80%左右的仫佬族人聚居于广西,在广西的桂北有一个仫佬族自治县——罗城,该地区的仫佬族人口约17万人,其余则散居于广西的宜州、柳城、融水、柳江、环江等县,贵州的麻江、都匀、福泉、凯里等县[1]。形成了大聚居小分散的分布格局,且与壮、汉、瑶、苗、侗、毛南、水族等8个少数民族交融杂居,各民族间相互吸收借鉴各自优秀的传统文化。
仫佬族是一个山地民族,该民族勤劳、勇敢、朴实,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其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从对仫佬族传统体育的研究现状着手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未来动态趋势。
2 仫佬族传统体育研究现状
2.1 研究尚少
以“仫佬族”为主题词进行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检索,共999条结果(截至2016年)(见表1),本研究主要选择了近10年(2006-2015年)的相关研究作为分析的主要参考,共679篇(见表2)。经人工筛选,除去与仫佬族无关的文献及报刊杂志374篇,与仫佬族相关研究有305篇(见表3),其中仫佬族传统体育方面的研究仅26篇(见表 4)。
表1 从论文的来源数据库分
表2 论文的发表数量及其年度变化分析(2006-2015年)
表3 仫佬族相关论文数量(2006-2015年)
表4 仫佬族传统体育类论文数量(2006-2015年)
从表1-4看,通过对各种数据库检索了解到目前关于仫佬族的相关研究较多,涉及各领域,除 2015年外有逐年递增的趋势,共计305篇。而关于仫佬族传统体育方面的相关研究则较少,以张萍的第一篇研究《仫佬族体育活动开展现状的比较分析》[2]开启了人们对仫佬族传统体育的探索之门,目前有相关研究仅26篇。从时间分布来看,2006和2008年无相关论文发表,除2014年的8篇达到最高峰,其余每年的发表量相差不大,可看出目前涉及该领域研究的人数偏少。
2.2 项目单一
据罗城县民族事务局统计,现已挖掘整理出的仫佬族传统体育项目有46个[3]。
表5 仫佬族传统体育项目分类表(不完全统计)
体育项目根据其参考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式,由表5可知,按“现代体育运动形式”标准对仫佬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归类,包含球类、棋类、节庆民俗类等 5类共 46项。该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在我国少数民族中算较多项目的民族之一,且适合各年龄段的人群参与,有竞技、健身类,如各种球类,不仅能强身健体,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还能充分体现青少年们的阳光活力;有娱乐、益智类,如各种棋类及生活休闲类,可愉悦身心还能促进大脑发育;有仪式、祭祀类,是该民族的精神寄托并传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但据调查,仫佬族村民们在休闲时参与体育活动排名前五位分别是:散步、羽毛球、跑步、登山和篮球,无一为本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4]。且目前仅有对“竹球”“竹连球”两个项目的相关研究[5],对传统体育项目的研究单一。
2.3 传承模式
2.3.1 节日庆典
目前有关仫佬族传统体育传承的相关研究仅2篇,其传承方式包含师徒、家族、节庆活动等常规的传承方式。2006年依饭节与我国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一同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依饭节成了该民族最盛大的节日,是乡村文化传播的平台,因此该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更是大力依托于节日庆典中的依饭节。依饭节的变迁凸显了仫佬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地位,依饭节离不开传统体育,仫佬族传统体育成为节庆活动的主体部分[6]。
2.3.2 主题分布
表6 仫佬族传统体育研究主题分布
对26篇仫佬族传统体育相关文献研究主题进行归类,发现目前研究数量虽少,但所包含的主题却较丰富,研究主要集中于体育文化、学生体质状况及项目个案研究等方面(见表6)。目前对仫佬族传统体育相关研究最多的是潘聚仟对仫佬族 7-15岁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研究[7]及以张萍等对仫佬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8]。学生是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群体,而学生们的体质状况是直接制约其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对仫佬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个案研究。目前为止尚无关于仫佬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研究。
2.4 研究方法不全面
已有研究使用的方法以文献资料及数理统计法最多,其次是问卷调查、访谈法等,虽也有部分研究涉及专家访谈、逻辑分析和田野调查法等,但总体来说对研究方法的合理运用上还不够全面。
2.5 研究视角狭窄
在研究视角方面相对较狭窄,目前仅1篇关于在社会视角下试探依饭节中仫佬族传统体育的作用并提出:仫佬族传统体育在依饭节中的大力开展所取得的社会效应是显著的[9]。除此之外没有关于在其他视角下的相关研究。
3 未来动态趋势
3.1 更多专家学者致力于仫佬族传统体育研究
从已有文献分析,对仫佬族传统体育的相关研究在2篇以上的仅6人,其余还有14人有过一篇成果。从研究领域看,对某个主题只发表过一篇文章证明这些专家学者初次涉足对该领域的研究,证明了目前对该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还没引起广大专家学者的重视,呼吁更多的专家学者致力于仫佬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以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起积极作用。
3.2 挖掘出更多有意义的传统体育项目
由表5可知仫佬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多样,而目前研究则只对其一两项(竹球、竹连球)进行相关研究,应挖掘出更多具有群众基础且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来进行传承与保护。如抢花炮、抢粽粑、打灰包、大象拔河等,这些项目既具竞赛性质也可作为娱乐项目吸引更多人参与,要从更深层次研究这些项目所包含的价值,来为人们服务。
3.3 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领域促进仫佬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
3.3.1 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种文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能保存到现在必然有其存在的价值,经过前期调查发现仫佬族传统体育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具有“奇、秀、险”的价值[10]。如依托仫佬族的依饭节、春节、走坡节等重大节日庆典,舞龙舞狮、夺龙珠、仫佬竹球、抢粽粑等具有代表性的项目既能增加节日气氛,还能达到满足人们探险猎奇的心理,净化心灵,调节身心平衡的功效。民族传统体育融于旅游开发具有经济、传承和社会价值等优势,旅游开发是最佳途径;但在开发过程中一定要遵循真实性、参与性和趣味性等原则,而不是盲目开发[11]。且罗城县具有丰富的自然、人文优势,又契合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等方针政策导向。期望通过本研究,仫佬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旅游资源来进行开发能使参与者了解、学习并接受该民族传统文化,并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3.3.2 仫佬族的传统节日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萌发于生产劳动,在宗教祭祀活动影响下茁壮成长,在节日庆典的舞台中盛开出艳丽的花朵;节庆是每个民族所特有的一种传统庆典活动,它为每个民族所各具特色的文化提供了良好的传递场所,并构成了一种寓意深刻且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12];仫佬族是节日庆典较多的一个民族,除十、十一月外基本每月都有传统节日,共12个[13]。
表7 仫佬族传统节日表
由表7可知仫佬族一年中不仅传统节日多,且在不同节日里会有不同的传统体育项目供人们参与。如在春节里有舞龙舞狮等喜庆类项目,在依饭节中有跳师公戏等祭祀类项目,在中秋走坡节中有登山、对歌、踏青等活动。而目前相关研究中只有对依饭节中仫佬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研究。应加大研究范围,把目光转移到对不同节日的多种传统体育项目加以分析,以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保护。
3.3.3 非物质文化遗产
仫佬族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农耕民族,聚族而居,保持着浓厚的宗族血缘关系。而民族传统体育作为该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来源于生产生活,在各种节日庆典中繁荣发展,并影响着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当前仫佬族已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较多,大多与民俗节庆、歌舞、服饰、婚俗等相关,然而却没有一项关于民族传统体育。应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对仫佬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及发展进行相关研究。
3.3.4 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一直作为体育传播最主要的场所而被重视,学生作为受体,具有吸收各种文化的权利并把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责任,尤其是民族地区的高校学生。当然不同项目应选择在不同学校进行传播,如武术类应选择在小学教学可能效果较好,而舞蹈类应安排在中学,棋类等更多需要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高校会更适合一些,当然这都不是绝对,只要在保护和传承仫佬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过程中选择好媒介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 采用不同学科的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在未来研究中研究方法不再单一采用文献资料法,其所得结果具有一定局限性,应合理采用不同学科的多种研究方法,更要注重实证、个案、区域研究环节,要尽量多运用现代分析手段来进行定量分析,使其研究成果朝着更科学化方向发展。
3.5 从不同视角对仫佬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更加深入研究对于仫佬族传统体育文化可站在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如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旅游学等方面。即把握了目前“非遗”在全世界都是一个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又契合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等方针政策导向。从不同领域对仫佬族民族传统体育进行剖析,将促进仫佬族传统体育的良性发展。
[1]潘克蕃等著.罗城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11:542.
[2] 张萍,王溯.仫佬族体育活动开展现状的比较分析[J].体育科技,2007,28(4):16-18.
[3] 文展.论仫佬族传统体育的传承[J].内蒙古体育科技(季刊),2013,26(4):53.
[4] 潘聚仟.桂西北民族地区村落体育现状调查——以仫佬族为例[J].体育研究与教育(研究生论文专刊),2011,26(12):33-35.
[5] 文展.仫佬族“竹球”的社会特征与文化价值研究[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7,30(11):108-109.
[6] 黄宗峰,韦雅青.仫佬族传统体育在仫佬族依饭节中的发展[J].河池学院学报,2012,32(2):96-104.
[7] 潘聚仟.广西仫佬族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与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6.
[8]张萍.仫佬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7(5):94-96.
[9] 韦雅青.在社会视角下试探依饭节中仫佬族传统体育的作用[J].体育世界,2013(11):71-73.
[10] 孙绍宁,罗静.仫佬族体育旅游资源价值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6):13.
[11] 李娟,张宗伟,等.非物质文化体育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9(1):144-145,150.
[12] 李超华.“安宁河流域”传统体育的现状及其教育传承路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4):25.
[13] 文展.论仫佬族传统体育的传承[J].内蒙古体育科技(季刊),2013,26(4):54.
Research Status and Future Dynamic Trend on the Traditional Sports in Mulao Nationality
LI Chao-hua
(Hechi University, Yizhou 546300, Guangxi, China)
This article use the literature,logical analysis,expert interview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have been published on our domestic research literature about the Mulao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sports in were analyzed.Studies suggest that:1)A lot of studies of Mulao Nationality,But the syudy of traditional sports are few.2)The study of mulao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sports project single at present.3)Mulao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Sports inheritance mainly relies on festivals.4)Research method isn’t comprehensive.5)Narrow research perspectives.Based on this, advance the future trend of the dynamic of mulao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sports.In order to keep the Mulao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Carry forward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of our country.
Mulao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sports; status; trend
2015年度广西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西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研究中心一般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仫佬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及旅游开发价值研究(GXRKJSY200507)阶段性成果。
李超华(1988-),四川仁寿人,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