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老年男性人群维生素D水平及其与肌力、跌倒风险的研究

2016-08-06王琪刘敏燕李春霖张丽丽李楠孙般若马丽超祖源胡帆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6年2期
关键词:握力肌力受试者

王琪 刘敏燕 李春霖 张丽丽 李楠 孙般若 马丽超 祖源 胡帆

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内分泌科,北京 100853

维生素D缺乏在世界范围内患病率高,而维生素D对健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它不仅与骨骼健康有关,研究显示充足的维生素D水平可能具有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改善心血管疾病的预后、降低糖尿病和肿瘤发病率等作用。此外,大量研究显示维生素D具有改善肌肉力量、调节平衡能力,预防跌倒发生的作用,但目前研究结果不尽一致。我国有关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肌力、跌倒关系的研究资料相对缺乏。因此,本研究对某健康查体男性人群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其与肌力、跌倒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4年某社区年度查体的40岁以上男性332人。纳入标准:①有独自行走能力;②自愿参加此项研究。排除标准:①认知功能障碍者;②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罹患严重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疾病、肾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性腺功能减退症以及既往有高钙血症患者;③髋、膝关节疼痛,功能障碍者;④近期有外伤、骨折或手术史。

1.2 研究方法

1.2.1一般资料收集及问卷调查: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所有受试者均由专人询问病史、测量身高、体重、血压、心率,计算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的平方(kg/m2);留取血标本完成肝肾功能、血钙、磷、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激素等指标测定。完成问卷调查,包括教育程度、吸烟史、饮酒史、蛋白质摄入量、摄入奶量、每日日照时间、运动量及工作环境等。

1.2.2血清25(OH)D测定:标本采集时间在2014年3月至4月。采集受试者空腹血3 mL,低温离心分离后将血清置于-80℃冰箱保存。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Roche Modular E170)和配套试剂盒,检测25(OH)D水平。25(OH)D批内变异系数<10%,批间系数<10%,检测范围4~100 ng/mL,最低可测值4 ng/mL。

1.2.3肌力测量:3名经过严格培训的医师负责测量。指捏力:采用Jamar捏力器(Sammons Preston,USA)测试受试者捏力。对利手进行3次测量,3次测量结果取其平均值代表捏力。握力:采用Jamar握力器(Sammons Preston,USA)测量受试者的握力。对利手测试3次,3次测试结果的平均值代表握力。下肢肌力:采用Jamar测力器(Sammons Preston,USA),坐位,测力计放在小腿近踝关节处,测定每侧下肢的最大等长肌力值,取三次测量结果平均值代表股四头肌肌力。测量双侧下肢肌力,取其中高值作为下肢肌力值。

1.2.4跌倒风险评估试验:评估试验包括:①串联步态测试(tandem standing test,TST):用于检测身体的平衡能力。不能完成动作的受试者跌倒风险高。不能连续做8组此测试的受试者有跌倒的风险。②站起步行试验(timed get-up &go test,TGUG):用于检测行走能力和肌肉功能。测试时间长于12 s则有跌倒风险。③日常步速测试(normal gait velocity test,NGV):时间长于4 s有跌倒风险和髋部骨折风险。④站起试验(chair rising test,CRT):用于检测肌力。不能完成或测试时间超过10 s者具有高跌倒风险。

1.4 分组

①按年龄分组:分别为40~49岁组、50~59岁组、60岁以上组。②维生素D 营养状态分组:根据血清25(OH)D水平,分为维生素 D充足(血清25(OH)D≥30 ng/ mL)、维生素D不足(20≤25(OH)D< 30 ng/ mL)、维生素 D 缺乏(10≤25(OH)D< 20 ng/ mL)、和维生素 D严重缺乏(25(OH)D< 10 ng/ mL)。因本组人群维生素D充足者仅有8人,与维生素D不足并为一组,为维生素D非缺乏组;此外包括维生素 D 缺乏组和维生素 D严重缺乏组。③ 按教育程度分组:大学及以上学历为第1组(高学历组),高中及以下学历为第2组。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该人群平均年龄49.4±7.5岁(40~76岁),高中及以下学历占11.25%,大学占38.33%,硕士占32.5%,博士占17.92%。

2.2 按年龄分组情况比较

2.2.1一般情况:各年龄组间一般情况及生化指标比较,各组差异未达到统计学差异。

2.2.2各年龄组维生素D水平、肌力、跌倒风险:TST试验,该组受试者均能顺利完成,统计分析中不再纳入。TGUG时间长于12s占0.37%,NGV时间长于4s的受试者占13.14%,CRT时间超过10s的受试者占7.6%。随着年龄增加,握力、指捏力、下肢肌力、TGUG时间、CRT时间逐渐下降,CRT异常比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维生素D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增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按年龄分组一般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among different age groups

表2 按年龄分组维生素D 水平、肌力及跌倒风险Table 2 Comparison of VD level, muscle strength, and fall risk among different age groups

注:与50~59岁组比较,aP<0.05;与60岁以上组比较,bP<0.05;LBS:磅

2.2.3各年龄组问卷调查结果:各年龄组在学历、每周奶量摄入、日照时间、运动频率、工作环境在60岁以上组与其他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3。

表3 问卷调查分组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investigating questionnaires among different age groups

注:与50~59岁组比,aP<0.05;与60岁以上组比较,bP<0.05

2.2.4协方差分析:校正上述有统计学差异的影响因素(每周奶量、日照、运动、工作环境因素)后,维生素D在年龄组间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41)。

2.3 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其与肌力、跌倒的关系

该组40岁以上查体男性中,维生素D缺乏者257人,占77.41%,其中严重缺乏者26人,占7.83%,维生素D≥20 ng/mL75人,占22.59%,其中维生素D 充足(D≥30 ng/mL)有8人,占2.41%。

2.3.1按维生素D营养状态分组各指标比较:组间比较,只有握力及指捏力在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与另两组间差异达到统计学意义,余各指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校正年龄影响后,血钙水平、TGUT、CRT、握力、指捏力、下肢肌力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其中,血钙水平、握力、指捏力、下肢肌力随维生素D水平降低而降低;TGUT、CRT按年龄亚组分组比较,结果显示在60岁以上年龄组,随着维生素D水平降低,CRT时间增加,三组间差异达到统计学意义(在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缺乏组、非缺乏组CRT时间分别为11.53±4.52、9.08±1.66、8.09±1.29 s,P=0.02),在40~49岁及50~59岁组未达到统计学差异,TGUG在各年龄亚组均为达到统计学差异。

2.3.2肌力与跌倒相关性: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结果如下,握力、指捏力与TGUG、NGV及CRT时间呈负相关,下肢肌力与CRT时间呈负相关,与其他指标未达到统计学意义(见表5)。

2.4 维生素D相关因素分析

表4 按维生素D分组各指标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biochemistry indexes among different VD groups

注:与11~20 ng/mL组比较,aP<0.05;与>20 ng/mL组比较,bP<0.05

表5 肌力与跌倒相关性分析Table 5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muscle strength and fall risk

以VD分组变量为因变量,年龄、血清钙、握力、指捏力、下肢肌力、跌倒评估各指标、吸烟史、饮酒史、蛋白质摄入量、摄入奶量、日照时间、运动量及工作环境为自变量,行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只有增龄、握力减退与VD缺乏相关, OR值为1.37和1.33(见表6)。

表6 维生素D缺乏相关因素的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Table 6 Results of the logistic multiple liner regression analysis to assess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VD deficiency

3 讨论

维生素D缺乏在全球患病率较高,我国维生素D缺乏(25OHD<20 ng/mL)现状也十分严重,2013年在北京、大连、乌鲁木齐3个城市的1540名健康志愿者(男性744人,女性796人,平均年龄42.0±14.0岁)的调查结果显示,北方地区人群血清25OHD水平普遍较低,3省受试人群血清总25OHD缺乏率为60.06%,大连市受试者血清总25OHD缺乏率(41.51%)显著低于乌鲁木齐市(64.87%)和北京市(73.76%)[1]。有研究显示老年人群维生素D缺乏患病率更高,认为可能的原因包括:老年人户外活动少、光照少;老年人皮肤生成的维生素D仅为青年人的25%左右;老年人维生素D摄入量低;肠道VDR的数量和亲和力减低,肠道对维生素D吸收减少;随着增龄生理性肾功能减退,肾脏生成1,25(OH)2D3减少等原因有关。本研究显示维生素D缺乏比例较高,占77.41%。但40~50岁组在本组人群中维生素D水平最低(15.92±4.94 ng/mL)。维生素D 水平受多重因素影响,除了年龄外、纬度、光照、膳食、运动、季节、皮肤覆盖以及色素沉着等均可影响维生素D 的合成及吸收利用。本人群(40~76岁)进一步行维生素D相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增龄,摄入的牛奶量、日照时间、运动次数增加而室内工作比率减少。在校正上述因素后,原有维生素D水平与年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不再有统计学意义。上述原因可能能够解释维生素D在本组人群的变化特点,但进一步仍需要大样本抽样调查以证实。

随着人类年龄的增长,各器官的机能逐渐下降,其中肌肉力量的下降更为严重,50岁以后大约每10年以12%~15%的速度持续下降,65岁以后下降速度进一步加快,在50~80岁期间大约会下降30%[2]。肌力的下降不仅影响器官功能、生活能力,跌倒风险也随增龄增高。研究显示,社区居住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每年有30%~40%发生跌倒,而在养老院,跌倒的发生率可能更高[3]。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跌倒相关的损伤是世界上第3大致残的原因,髋部骨折者中95%以上的直接诱因是跌倒[4]。跌倒也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死亡的首位死亡原因,2009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数据显示,我国65岁以上老年男性跌倒死亡率为49.56/10万人,女性为52.80/10万人[5]。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增龄,反应上肢肌力的握力和指捏力及下肢肌力均呈逐渐下降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增龄, TGUG时间、CRT时间逐渐下降,CRT异常比率增加,反应了跌倒风险随年龄增加的趋势。握力及指捏力与三个反应跌倒风险的试验均呈负性相关关系(P<0.01)。下肢肌力只有5次站起试验时间与其呈负相关(P<0.01),余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肌量减少、肌力减少和肌肉功能减退的疾病状态即肌少症,主要见于高龄人群,>80岁组岁组可达30%,而60~70岁组发病率只有10%[6]。芬兰一项研究显示,在绝经后妇女中,采用评估相对四肢骨骼肌量指数(DXA法),结果显示,与20~ 40岁组比较,60~75岁组肌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肌力主要是上肢肌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本研究人群年龄在40~76岁,不含高龄老年人群,可能与下肢肌力与部分反映跌倒风险试验间差异不显著有关。

维生素D对骨骼肌肉健康有重要作用,增龄所致的VDR数量减少可能是肌力下降的直接原因,而维生素D缺乏造成的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间接影响肌肉的功能[8]。在多种维生素D 缺乏状态中,如骨质疏松症、吸收不良综合征、胃切除术后及慢性肾脏疾病时会出现肌无力、肌肉收缩和肌肉舒张功能异常。Wicherts等[9]研究显示,荷兰65 岁以上老年人中,血清25(OH) D 水平< 20 nmol /L的研究对象中,3 年中出现明显的机体功能下降。在另一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前瞻性队列研究[10]中发现,血清25(OH) D 水平< 20 nmol /L与机体功能减弱具有独立相关性。本研究显示,校正年龄的影响因素后,血钙水平、握力、指捏力、下肢肌力均随维生素D水平降低而降低;CRT、TGUG在校正年龄影响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年龄亚组分组比较可见,在60岁以上年龄组,随着维生素D水平降低,CRT时间增加并达到统计学差异,在40~49岁及50~59岁组未达到统计学差异,而TGUG在各年龄亚组均为达到统计学差异。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上肢肌力减退与维生素D严重缺乏独立相关。

本研究的存在问题是非北京全市分层抽样调查结果,不能完全代表北京整体人群状况,也不能代表全国男性人群;此外,未纳入高龄老年观察对象,结果有局限性。因此仍需要大样本流行病学研究以进一步证实。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显示,40岁以上男性维生素D缺乏比例较高,随增龄肌力下降、跌倒风险增高,维生素D缺乏与增龄、上肢肌力减退独立相关。

猜你喜欢

握力肌力受试者
巧练握力益康寿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基于体检人群构建中国成人握力下降的诊断切点*
儿童握力弱,未来健康差
不容忽视的握力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