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纳洛酮治疗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临床效果

2016-08-05吴清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19期
关键词:纳洛酮

吴清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纳洛酮治疗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临床效果。方法 39例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患者, 根据入院前后顺序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21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药亚甲蓝,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药纳洛酮。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救治时间、救治后生命体征和意识恢复的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的平均救治时间、救治后生命体征和意识恢复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患者, 可以在常规抢救的基础上给药亚甲蓝和纳洛酮, 以加快体征恢复速度, 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 纳洛酮;急性亚硝酸盐中毒;亚甲蓝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9.168

亚硝酸盐是常见的工业试剂, 其具有剧毒, 外观和口感与食盐相似, 因此误食后会出现严重中毒。急性亚硝酸盐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中毒症状, 如果不及时抢救会损害全身多种脏器[1]。本研究采用纳洛酮对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患者进行抢救, 现将过程和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2015年本院收治的39例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患者, 其中男31例, 女8例, 年龄16~68岁, 平均年龄(42.7±17.3)岁。根据临床表现、病史、剩余食物、呕吐物和血高铁血红蛋白实验检查, 均确诊为急性亚硝酸盐中毒。39例患者中有15例为食用误将亚硝酸盐作为食用盐烹制的食物而中毒者, 11例为进食较多腌制的酸菜及腐烂的青菜而中毒者, 5例为误用含亚硝酸钠的溶液外敷烧伤引起的中毒, 5例为服用大剂量磺胺嘧啶、次硝酸铋中毒者, 3例为饮用含多量硝酸盐的井水而中毒者。本院在2014年初开始使用纳洛酮救治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患者, 将2011~2013年收治的2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2014~2015年收治的1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

1. 2 方法 患者入院后立即清水洗胃, 必要可给予50 ml的50%硫酸镁或者250 ml的20%甘露醇导泻, 实行高流量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道补液, 对于存在呼吸障碍者可采用呼吸机治疗。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亚甲蓝, 剂量为2 mg/kg。注射2 h后患者无好转, 则按照5 mg/kg 的剂量再次注射。4 h后重复给药。当患者各项体征稳定, 神智清醒时, 静脉滴注维生素, 20 g/次。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给药的基础上静脉注射0.8 mg纳洛酮, 同时可静脉滴注1.2 mg纳洛酮。如果症状无改善, 则1 h后再次给药, 剂量≤0.8 mg。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救治时间、救治后生命体征和意识恢复的时间。记录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死亡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抢救时间以及体征恢复正常的时间比较 两组抢救时间及体征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05%;死亡4例, 死亡率为19.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78%, 无一例死亡患者。观察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亚硝酸盐作为工业用盐, 其毒性较大, 一次性摄入量达到0.2~0.5 g就会导致食用者出现急性中毒症状, 摄入量>3 g会引发死亡。亚硝酸盐属于强氧化剂, 进入人体后会对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等产生损害。一旦确诊为亚硝酸盐中毒, 则应该使用亚甲蓝进行抢救, 亚甲蓝可以纠正由亚硝酸盐引发的缺氧状态, 使受到不良影响的器官迅速恢复。与此同时, 还应为患者补充大量维生素, 维生素的还原作用可以将高铁血红蛋白还原为血红蛋白, 使血红蛋白保持氧化还原状态。医学研究证实, 在休克的状态下, 血浆中P-内啡肽的含量会大幅度提高, 说明人体正处于应激状态下。P-内啡肽会对人体各个系统产生损害, 在亚硝酸盐中毒的情况下即是如此。研究中所使用的纳洛酮是纯粹的阿片受体拮抗药物, 无内在活性, 对μ受体具有较强的亲和度, 其生效快, 拮抗作用强, 对血浆中P-内啡肽的产生起到很强的抑制作用, 可以镇痛并存在逆转呼吸抑制的作用。纳洛酮用处十分广泛, 除了在本文中将其用于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抢救中以外, 还可以用于酒精中毒抢救和一氧化碳中毒抢救中[2, 3]。

在本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在注射亚甲蓝的基础上加药纳洛酮, 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平均救治时间、救治后生命体征和意识恢复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周建军[4]研究结果显示, 使用亚甲蓝和纳洛酮抢救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患者的救治率为100%, 高于本研究中的救治率, 其原因可能在于其送治较为及时, 误食剂量较少。

综上所述, 对于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患者, 可以在常规抢救的基础上给药亚甲蓝和纳洛酮, 以加快体征恢复速度, 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陈善林, 张德成.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临床治疗.吉林医学, 2015, 10(27):2001-2002.

[2] 杨诚.纳洛酮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的疗效观察.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4, 12(11):68-69.

[3] 郭进.结合纳洛酮的药物作用机制谈临床应用新进展.井冈山医专学报, 2005, 2(4):15-17.

[4] 周建军. 30例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的临床诊治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09, 15(11):87-88.

[收稿日期:2016-01-29]

猜你喜欢

纳洛酮
纳洛酮联合无创呼吸机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PaO2、pH、PaCO2水平的影响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临床效果
纳洛酮:不仅仅是“解酒药”
研究纳洛酮抢救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疗效
依达拉奉联合纳洛酮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效果分析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疗效分析
纳洛酮联合西地兰治疗婴儿肺炎并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洛酮治疗脑出血疗效观察
纳洛酮联合氨茶碱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76例的临床疗效探析
纳洛酮在院前发生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