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汤剂配合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0例临床观察
2016-08-05王春
王春
【摘要】 目的 观察中药汤剂配合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 为临床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8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观察组给予中药汤剂配合西药进行治疗, 对照单用西药进行治疗, 坚持治疗2个月。待所有治疗完成后, 比较临床疗效、内镜检查积分。随访1年, 观察两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 症状均较前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P<0.05)。患者接受2个月的治疗后,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内镜检查积分分别为(1.24±0.95)分和(1.65±0.58)分。观察组患者的内镜检查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7例治疗有效患者在3、6、9、12个月四个时段的疾病复发率依次为0、2.70%、5.41%、8.11%;而对照组依次为10.00%、16.67%、18.92%、21.62%。对照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明显高于观察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采用中药汤剂配合西药的方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单用西药理想, 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胃镜检查结果, 且能有效地防止疾病复发, 值得普及到临床当中。
【关键词】 中医药治疗;中西医结合;反流性食管炎;疗效分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9.159
反流性食管炎是消化系统临床上高发的疾病之一, 主要诱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高龄、不良饮食习惯、肥胖、胃排空延迟等有关[1], 以胃内容物反流、胸痛、吞咽困难、嗳气、食欲不振、便血、呕吐等为其主要临床症状, 具有早期症状不典型、复发率高等特点[2, 3], 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本试验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运用中药汤剂配合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临床结果令人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试验回顾了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来本院中医科治疗的8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观察组男13例, 女27例, 年龄为20~54岁, 平均年龄(37.2±6.5)岁, 病程4个月~5年, 平均病程(8.6±3.2)个月;对照组男15例, 女25例, 年龄24~57岁,
平均年龄(36.9±6.7)岁, 病程5个月~46年, 平均病程(8.7±
3.1)个月。两组患者性别组成、年龄分布、病程范围、疾病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标准[4] ①患者出现胃内容物反流、胸痛、吞咽困难、嗳气、食欲不振、便血、呕吐等为其主要临床症状;②胃镜检查结果提示, 患者食管中下段的黏膜出现破损;③病理学检查可发现鳞状上皮的基底细胞增生, 乳穿渗透到鳞状上皮的表面层, 可并发血管增生, 固有层存在浸润的中性粒细胞。
1. 3 研究方法 观察组给予中药汤剂配合西药进行治疗, 对照单用西药进行治疗, 坚持治疗2个月。与此同时,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疾病的健康教育, 嘱咐患者清淡饮食、规律进餐、少食多餐, 戒烟戒酒, 禁止餐后立即平卧, 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 提高抵抗能力, 避免腹压过高的运动[3]。待所有治疗完成后, 将两组取得的临床疗效、内镜检查积分进行对比, 分析其异同。随访1年, 观察两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 比较其差异。
1. 3. 1 西药治疗 给予奥美拉唑20 mg, p.o., b.i.d., 联合莫沙必利5 mg, p.o., t.i.d., 坚持治疗2个月。
1. 3. 2 中药汤剂治疗 白术10 g, 柴胡10 g, 白芍10 g, 姜半夏10 g, 鸡内金15 g, 陈皮10 g, 黄芩10 g, 黄连5 g, 蒲公英15 g, 瓦楞子15 g, 浙贝母20 g, 降香10 g, 焦山栀10 g, 苏梗15 g, 柿蒂10 g, 竹茹10 g, 旋复花10 g, 枳壳15 g, 焦山楂12 g, 焦麦芽30 g, 生甘草15 g, 水煎服, 200 ml/次, 2次/d, 坚持治疗2个月。
1. 4 疗效判断标准[5] ①治愈:患者的症状彻底消失, 其内镜检查积分降低>70%;②显效:患者的症状显著改善, 其内镜检查积分降低>50%;③有效:患者的症状有所缓解, 其内镜检查积分降低>30%;④无效:患者的症状无显著缓解甚至有病情恶化的状况, 其内镜检查积分降低<30%, 甚至出现增大。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疗效比较 坚持治疗2个月, 观察组治愈21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2.5%、治愈率为52.5%;而对照组患者治愈13例、显效10例、有效7例、无效10例, 总有效率为75.0%、治愈率为32.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2.5%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内镜检查积分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的内镜检查积分分别为(2.28±0.56)分和(2.26±0.62)分,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接受2个月的治疗后,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内镜检查积分分别为(1.24±0.95)分和(1.65±0.58)分。观察组患者的内镜检查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复发率比较 随访1年的时间, 比较两组在3、6、9、12个月四个时段的疾病复发率。观察组的37例治疗有效患者在以上四个时段的疾病复发率依次为0、1(2.70%)、2(5.41%)以及3(8.11%);而在对照组的30例治疗有效患者以上四个时段的疾病复发率依次为3(10.00%)、5(16.67%)、7(18.92%)以及8(21.62%)。对照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明显高于观察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祖国传统中医学中并无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名, 其症状和体征常记载于噎膈、反酸、反胃、胸痛等症候的诊治中[6]。传统中医学认为本病病机为患者平素脾胃虚弱加之肝失疏泄, 致使胃失和降、 胃气上逆, 甚至引起胃络受损, 当选用具有补气健脾、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制酸止痛、化痰除湿的药物进行治疗[7]。
在本院自拟方里, 半夏、白术、陈皮除湿化痰、和胃降逆;瓦楞子、浙贝母制酸止痛;黄芩、黄连、焦山栀、蒲公英泻火解毒;柴胡、白芍、苏梗、降香舒肝理气、 和胃止痛;柿蒂、竹茹、旋复花降逆止呕;焦山楂、焦麦芽消食化积;生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凑补脾疏肝、和胃止呕、制酸止痛之功, 用于治疗胃失和降、 胃气上逆的反流性食管炎当有良效。
本次研究发现,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 症状均较前有所改善。其中运用中药汤剂配合西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内镜检查积分显著优于只进行西药治疗的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 在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也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临床采用中药汤剂配合西药的方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单用西药理想, 且能有效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内镜检查积分, 防止疾病复发, 值得普及到临床当中。
参考文献
[1] 郭丽媛, 王捷虹.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0例.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28(1):83-85.
[2] 幸军, 冯青青, 李春安, 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1):120-121.
[3] 王晓凤, 张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2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3, 21(1):41-42.
[4] 马丽娟.中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体会.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0, 26(4):258.
[5] 李福银.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2例疗效观察.四川中医, 2004, 22(2):35-36.
[6] 金华江.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5例疗效观察.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28(2):316-317.
[7] 杨翠兰.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100例疗效观察.四川中医, 2007, 25(5):49-50.
[收稿日期:2016-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