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病患者静脉留置针渗血影响因素的研究

2016-08-05李向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14期
关键词:血小板

李向君, 林 征

(1. 南京医科大学 护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29;2. 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血液科, 江苏 常州, 213003;3.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29)



血液病患者静脉留置针渗血影响因素的研究

李向君1, 2, 林征1, 3

(1. 南京医科大学 护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29;2. 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血液科, 江苏 常州, 213003;3.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江苏 南京, 210029)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渗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血液科住院治疗并使用静脉留置针的2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影响留置针渗血的相关因素。结果随着血小板计数降低患者留置针渗血比例显著升高,血小板<20×109/L的患者渗血发生率最高(67.6%),血小板>100×109/L的患者渗血发生率最低(42.7%);手腕部位渗血的比例最高(81.3%),手背虎口部位渗血比例最低(12.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计数≤50×109/L及留置于手腕部位可显著增加渗血风险,OR值分别为2.255、4.48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计数≤50×109/L及留置于手腕部位是渗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小板计数降低和留置于手腕部位是留置针渗血的高危因素,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有预见性和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减少渗血的发生。

关键词:血液病患者; 外周静脉留置针; 渗血; 血小板

外周静脉留置针是临床输液的重要手段,具有便捷性和易用性特点[1-4]。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病程长,迁延不愈,并发症多。为了保护血管及增加额外静脉通路,外周静脉留置针在血液病患者中广泛使用[5-6]。恶性血液病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减少了穿刺痛苦,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使用频率高。然而血液病患者普遍存在静脉血管细小、弹性差、局部被破坏等症状,引发留置并发症,造成局部渗血、血栓等[7-9]。本研究总结2013年6月—2014年10月本科收治的205例留置静脉留置针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各因素对渗血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0月收住血液科并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共205例,其中男110例,年龄19~85岁,中位年龄64岁,女95例,年龄19~87岁,中位年龄56岁。其中急性白血病63例,多发性骨髓瘤2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8例,巨幼细胞性贫血7例,缺铁性贫血7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1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3例。主要仪器:静脉留置穿刺针均采用24G密闭式静脉留置套管针直型(威海杰瑞公司),固定材料选用3M透明敷贴(3M公司),留置针穿刺均由专职护士操作。美国输液护理协会认为留置针适宜留置时间一般为3d[10],中国一般为4d[11],本研究中留置4d后均已拔针。

1.2方法

所有入组患者记录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情况(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较正常值>3s;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正常值>10s; 凝血酶时间较正常值>3s; 纤维蛋白原低于正常值判定为异常,任一指标异常均判定为凝血功能异常)。自行设计调查量表由专人记录患者性别、年龄、留置部位、糖尿病史、既往静脉化疗史及疾病类型。自第1天起观察留置针情况,穿刺处出现肉眼可见血液即判定为渗血。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不同因素致留置针穿刺点持续渗血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持续渗血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小板计数与留置针渗血

随着血小板计数降低,留置针渗血风险升高,血小板<20×109/L的患者渗血发生率为67.6%;血小板(20~50)×109/L渗血发生率57.7%;血小板(51~100)×109/L渗血发生率50.0%;血小板>100×109/L渗血发生率为4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部位在渗血发生率上也存在差异,手腕部位渗血的比例最高(81.3%),手背和前臂部位渗血发生率分别为57.4%和43.3%,手背虎口部位渗血比例最低(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凝血功能、糖尿病史、静脉化疗史等因素差异均不能影响留置针渗血发生率。

2.2Logistic回归分析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计数≤50×109/L及留置于手腕部位可显著增加渗血风险, OR值分别为2.255和4.486, P值分别为0.005和0.002; 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凝血功能、糖尿病、静脉化疗史等因素均不能增加渗血风险。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计数≤50×109/L及留置于手腕部位是渗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OR值分别为2.106和4.153, P值分别为0.012和0.003。

表1 渗血单因素回归分析

3讨论

血小板参与机体的凝血过程,并释放纤维蛋白原等凝血因子,在止血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当血小板减少时,凝血机制被破坏,出血时间延长,易发生出血风险。本研究发现血小板计数<20×109/L组67.6%发生渗血,20×109/L~50×109/L组57.7%发生渗血,50×109/L~100×109/L组50%发生渗血,>100×109/L组42.6%发生渗血。出血风险随血小板计数的减少而增加,当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时,超过一半的患者出现了穿刺处渗血,并由此导致提前拔管的比例随渗血而增加,与白艳玲等[5]报道的结果相似。血液系统疾病中血小板计数降低较常见,难以避免,对于该类患者应谨慎行留置针置管术,置管前后应做好充分的止血准备。同时,留置部位在在手腕时,81.25%患者发生渗血,发生率较其他部位升高。手腕为关节活动部位,旋转、屈曲等动作频繁,局部活动度较大,穿刺针难以固定,故不宜作为留置针的首选位置;而前臂活动度较小,针尖易于固定,渗血的发生率最低。虎口部位虽渗血率较低,但样本量较少,不排除存在抽样误差。由此,留置针宜选择在平坦,活动度较小的部位如前臂以较少渗血风险,文献[12]报道,留置于前臂也可显著减少导管细菌定植。留置部位也是持续渗血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性别、年龄、凝血功能、糖尿病史、化疗史差异在本研究中并不能影响持续渗血的发生率。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本研究中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程度较轻微,尚不能对机体全身情况产生足够负面影响,故造成对持续渗血发生率无明显影响的结果。

血液病患者长期使用静脉途径治疗,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频繁,而渗血是其主要并发症,并可能引起更严重后果。为了减少渗血的发生,护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 合理选择穿刺血管:穿刺部位的选择将直接影响留置针渗血的发生率,应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尽量选择前臂和手背静脉,避免选择弯曲、细小的血管,避开关节活动处,便于穿刺、固定、保留[13-14]。② 留置针的选择: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输液量多少及静脉情况等选择不同型号的留置针。在不影响静脉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尽量选用较细的留置针,这是因为相对小号留置针进入血管后可漂浮于血管中减少其机械性摩擦对血管内壁的影响。③ 留置针的固定方法:U型法固定留置针保留时间长,渗液回血、凝血、堵管少、无松动脱出,并发症少,故易采用U型固定方法固定[15],并且当血小板低于100×109/L时,可使用明胶海绵贴于针眼处,再以3M透明敷料固定,必要时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可有效的防止渗血的发生,当血小板低于20×109/L时,可遵医嘱输注血小板改善出血情况。④ 留置后的注意事项:向患者宣教留置后注意事项,穿刺侧肢体适度活动,保持贴膜的清洁干燥,注意防水。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留置针穿刺点持续渗血主要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及穿刺部位相关,与其他因素关联小,其结果仍需要大样本临床资料总结来验证。医护人员应知晓易引起穿刺处持续渗血的高危因素,预见性的评估,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渗血的时间及渗血量,保证留置针的正常使用。

参考文献

[1]丁小萍, 夏彩莲, 李红梅, 等. 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血液病化疗患者中的应用[J]. 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5): 415-416.

[2]兰彦红. 外周中心静脉导管与周围静脉留置针在肿瘤化疗中应用的效果比较[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1): 54-55.

[3]李艳群, 马丽丽, 高竹林, 等.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化疗对老年肿瘤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输液相关并发症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 15(9): 2344-2346.

[4]楼志兰. 预防门诊静脉化疗药物渗漏的穿刺流程的改进[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18): 69-70.

[5]白艳玲, 李武平, 刘冰, 等. 血液病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影响因素探讨[J]. 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8): 723-724.

[6]陈金华, 李林. 静脉留置针用于肿瘤与白血病患者化疗的临床效果评价[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9, 6(5): 46-47.

[7]刘卫娟, 关丽婵, 许红红, 等. 循证证据在外周静脉留置针维护中的应用[J]. 广东医学, 2015, 20(16): 2599-2601.

[8]王丹, 冯丽芳.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与预防[J]. 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21): 1996-1998.

[9]徐晶晶. 临床应用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 26(z1): 130.

[10]McNulty J G. Intravenous cholangiography; the principles of safe practice[J]. Ir Med J, 1975, 68(20): 506-510.

[11]李慧芬, 姜连英, 田静. 国内外静脉输液治疗护理的现状[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 16(11): 2977-2979.

[12]田春梅, 靳丽华. 安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相关因素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17): 7-9.

[13]储兰芳, 董何, 刘小萍, 等. 静脉留置针无痛穿刺技术及护理的探讨[J]. 实用医学杂志, 2010, 26(5): 868-870.

[14]肖艳艳. 急诊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方法探讨[J]. 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20): 1895-1896.

[15]肖淑红, 王建光. 静脉留置针U型固定技巧的临床应用和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20): 1914-1915.

收稿日期:2016-02-25

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BK20150253)

通信作者:林征, E-mail: linzheng100@163. com

中图分类号:R 47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6)14-030-03

DOI:10.7619/jcmp.201614010

Study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rrhysis for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patients with hemopathy

LI Xiangjun1, 2, LIN Zheng1, 3

(1.NursingSchool,NanjingMedical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29; 2.DepartmentofHematology,ThirdAffiliatedHospitalofSoochowUniversity,Changzhou,Jiangsu, 213003; 3.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NanjingMedicalUniversity,Nanjing,Jiangsu, 210029)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rrhysis for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patients with hemopathy.MethodsClinical data of 205 patients was analyzed and the related factors of errhysis were summarized. ResultsWith increasing of indwelling needle bleeding, platelet count was decreased, patients with platelets 20×109/L had highest incidence of bleeding (67.6%), patients with platelets >100×109/L had lowest incidence of bleeding (42.7%), the rate of wrist bleeding was highest(81.3%), and the rate of bleeding in tiger's mouth of hand back was lowest(12.5%),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Un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latelet count≤50×109/L and indwelling in wrist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risk of bleeding, OR values were 2.255, 4.486,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latelet count ≤50×109/L and indwelling in wrist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the occurrence of bleeding. ConclusionPlatelet count and indwelling in wrist are high risk factors of catheter bleeding, so predictable and targeted prevention measures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bleeding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status.

KEYWORDS:blood diseases; venous indwelling needle; errhysis; platelet

猜你喜欢

血小板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效果
活血化瘀类中药抗血小板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研究进展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预防吉西他滨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8例血小板假性减少结果分析
血小板活化因子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相关性研究
血小板与恶性肿瘤的关系
Fas FasL 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