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营养支持对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及护理措施分析

2016-08-05静,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14期
关键词:脑卒中护理

陈 静, 李 炜

(四川省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 营养科, 四川 广元, 628001)



早期营养支持对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及护理措施分析

陈静, 李炜

(四川省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 营养科, 四川 广元, 628001)

摘要:目的探究早期营养支持护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73例脑卒中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干预后体内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总蛋白以及各项免疫指标含量变化情况,并比较各项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血红蛋白以及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且观察组患者IgG、IgM和Ig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BI指数平均分高于对照组,且NISS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1例患者出现电解质紊乱现象,1例发生肺部炎症,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4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11%(P<0.05)。结论早期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使各项营养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明显升高,并发症少,安全可靠,有利于预后,并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脑卒中; 预后; 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近年来中国脑卒中的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脑卒中好发于40岁以上人群,且一般男性发病率比女性稍高,这可能与男性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有关,此外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肥胖、缺乏运动、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等也是引发脑卒中的高危因素[1-2]。脑卒中的致残和致死率均较高,而脑卒中后伴吞咽困难的患者因难以进食,营养供给不足,易导致营养不良症状,降低抵抗力,加大疾病死亡风险[3]。本研究探究了早期营养支持对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改善情况及预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73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整个研究均在患者知情同意下完成,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纳入标准:均符合中国脑血管学会制定的脑卒中相关诊断标准,且经颅内CT和核磁共振确诊的患者[4];均为初次发病患者;无心、肝、肾等方面严重疾病的患者。73例脑卒中患者中,男47例,女26例,年龄43~76岁,平均(60.21±8.94)岁,脑梗死患者39例、脑出血患者34例。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将患者分成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临床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护理,静脉注射氨基酸、葡萄糖、维生素脂肪乳剂以及电解质,各种物质的注射量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计算用量,保持能量供应量为146.3 kJ/kg左右。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护理,采用华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瑞能肠内营养乳剂(国药准字H20040722,规格200 mL/瓶),剂量为1 300~1 500 mL/d。护理要点:严密监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保证呼吸道畅通,及时清除患者咽喉部痰液等分泌物,必要时做吸痰处理;患者鼻饲时要采取左仰卧位,选择合适大小的鼻饲管,特别注意管径不能过细,否则易发生堵塞现象,鼻饲时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标准,可在鼻腔内涂抹油膏,保持鼻腔内润滑,防止鼻黏膜损伤;鼻饲营养应遵循“浓度由低到高,体积从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的原则,如第1天可鼻饲全量50%的营养液,速度为80~120 mL/h, 若患者无任何不良反应,则可在第2天开始增加营养液用量;每4 h测量1次胃内残留量,若残余量大于150 mL时,要停止输注并及时抽走;营养液温度以与体温相近较适宜,避免低温引起肠道痉挛;鼻饲后1 h内,为防止胃内物质反流或误吸,要避免吸痰处理等刺激性操作,加强口腔清洁护理,避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繁殖引发感染;观察患者鼻饲后有无呕吐、腹泻、腹胀等不良反应,监测患者血糖变化情况,根据个体差异调整肠内营养剂的用量,使患者随机血糖低于11.0 mmol/L。2组脑卒中患者均采用各自方案营养支持10 d。

1.3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干预后体内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总蛋白以及各项免疫指标含量变化情况,并记录比较各项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① Barthel指数评定标准:总分100分。0~40分表示被测者存在重度功能障碍,基本无独立能力,日常活动基本需要要他人帮助; 41~60分表示中度功能障碍,部分日常活动需要协助; 61~95分表示有轻度功能障碍; 96~100分表示生活自理,不需要他人帮助[5]。②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标准(NIHSS): 0~5分为轻度神经功能损伤, 6~20分表示中度神经功能损伤,21~40分为重度神经功能损伤[6]。③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评价标准(APACHEⅡ): 总分71分,分值越高表示被测者病情越严重[7]。

2结果

2.1干预后肠内营养指标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血红蛋白以及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干预后肠内营养指标比较±s) g/L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干预后免疫指标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浆内IgG、IgM和Ig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BI指数、NISS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BI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且NISS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2组患者干预后免疫指标比较±s) g/L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3 2组患者BI指数、NISSS评分和APACHEⅡ评分情况比较±s) 分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4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11%,且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住院时间比较±s)[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讨论

脑卒中即临床常见的“中风”现象,是由于患者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使血液无法进入脑内,进而引起脑组织细胞损伤或死亡的疾病。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较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总数的60%~70%; 出血性脑卒中情况危急时较易死亡,因此病死率相对较高[8]。脑卒中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一侧手臂、腿部或面部突然麻痹,意识障碍,听力障碍,语言障碍,视野模糊,视物困难,行走困难,头痛,头晕,吞咽困难等,致残率也较高[9]。药物治疗如溶栓治疗是目前公认的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溶栓治疗有严格的空窗时间要求,因此病情严重、发展较快的患者也可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急性脑卒中患者通常由于昏迷或吞咽困难导致无法进食,营养状态较差,身体机能下降,免疫功能减弱,此外脑卒中患者体内应激状态启动,蛋白质合成能力降低,而新生代谢能力加快,蛋白质代谢失衡,血糖水平升高,易出现低蛋白血症、高血脂症以及酸中毒等并发症,不利于预后[10-11]。有研究[12]指出,营养不良的脑卒中患者发生压疮、肺部炎症、胃肠道出血等并发症的概率更高,因此医护人员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要高度重视并做好早期营养支持工作。

肠内营养支持指通过口服或导管如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等管道输入身体代谢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及能量,吸收效果更好,也能维持肠黏膜完整性,符合人体生理学构造,利于患者合成和分泌蛋白质,且给药方式简单,便于医生操作[13]。本研究中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干预的患者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以及血红蛋白含量均有上升,总蛋白也升高至(68.5±3.9) g/L, 而肠外营养支持护理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含量明显较低,证实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的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可得到显著改善,能促进合成蛋白质,避免营养不良,进而促进身体恢复。免疫功能是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之一,是指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免疫系统能识别并清除自身肿瘤细胞、损伤细胞和侵入人体的细菌、真菌等病原体物质,是维持人体健康最重要的系统,主要起到抵御抗原物质、稳定内环境、免疫监视等作用[14-15]。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血浆内IgG、IgM以及IgA免疫指标均有上升,且显著高于同时期对照组患者,免疫功能明显增强,对致病菌抵抗力增加,可减少感染,利于病情的控制。

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是最具科学权威性也是目前重症监护病房应用最为广泛的评价危重症患者病情的评估系统,是一项较好的评价重症监护患者预后情况的指标,能较客观测定病情严重程度和预测病死率,指导医护人员制定最佳救护计划,优化医疗资源,控制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平均为(10.17±2.51)分,病情得到有效控制,NISSS评分也较肠外营养支持的对照组患者低,神经功能损伤状况明显改善, BI指数增高,患者独立活动能力增强,肢体活动恢复情况较好,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生活质量提高。此外,观察组患者仅1例出现电解质紊乱现象, 1例出现肺部发炎,住院期间并发症较少,相对安全可靠,有利于预后。

参考文献

[1]周培毅, 吴自强, 谢志泉, 等. 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16): 3590-3594.

[2]孟昭远, 李平. 脑卒中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8, 16(5): 549-551.

[3]邓晓清, 黄丽华, 蒋红焱, 等. 急性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卒中后并发症及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3, 26(1): 31-34.

[4]马剡芳, 雷燕妮. 洛杉矶院前脑卒中量表及其改良版对院前诊断脑卒中的价值[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 15(4): 401-403.

[5]林强, 陈安亮, 程凯, 等. 针刺疗法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5, 30(9): 898-901, 906.

[6]戴威, 付睿, 席春江, 等.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NIHSS评分与血管闭塞的相关性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 2014, 30(11): 1792-1794.

[7]黄世芳, 李自成, 高友山, 等. BNP联合APACHE Ⅱ评分在危重病患者预后评价中的意义[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2, 28(5): 911-913.

[8]张丽, 林兴建, 陈道文, 等. 脑卒中并发吞咽功能障碍老年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J]. 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4, 21(5): 292-294, 297.

[9]闫斌, 王磊, 杨秀红, 等. 脑卒中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与支持治疗[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3): 732-734.

[10]程一升, 赵元琛, 王永盛, 等. 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病人营养状态的影响[J]. 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3, 20(4): 216-218.

[11]门中华. 急性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10): 2053-2055.

[12]王姝梅, 李海英, 袁俊亮, 等. 卒中相关性肺炎与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11): 1203-1205.

[13]田永芳, 孙莉, 曹杰, 等. 肠内营养混悬液对危重脑卒中患者血清蛋白、血脂、免疫指标的影响[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3, 30(3): 257-260.

[14]仝旭亚. 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对比[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23): 5336-5337.

[15]李立, 吴世政, 张淑坤, 等. 缺血性脑卒中后相关免疫学研究进展[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 17(2): 219-221.

收稿日期:2015-03-10

中图分类号:R 47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6)14-007-04

DOI:10.7619/jcmp.201614003

Effect of early nutritional support on nutritional status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and nursing measures

CHEN Jing, LI Wei

(NutriologyDepartment,GuangyuanMentalHealthCenter,Guangyuan,Sichuan, 628001)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arly nutrition support on nutritional status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MethodsA total of 73 stroke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ar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and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early 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vivo plasma albumin, plasma albumin before, hemoglobin, total protein content and changes in the immune parameters were observe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and the scores of above and complication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After the intervention, serum albumin, former plasma albumin, hemoglobin and total protei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After intervention, IgG, IgM and IgA level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average score of BI index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NISSS score and APACHEⅡ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re was 1 pati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electrolyte imbalance, one case with pulmonary inflammation, the overall complication rate was 5.40%,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36.11%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Early enteral nutritional suppor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nutritional status,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nutrition and immune function indexes, reduce complications, shorten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So it is safe and reliable, and is beneficial for the prognosis.

KEYWORDS:early 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cerebral stroke; prognosis; nursing

猜你喜欢

脑卒中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