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交通委员会主任滕宏伟:加快建设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更好服务内陆开放高地提速建设

2016-08-05严宇重庆市交委提供

重庆行政(公共人物) 2016年3期
关键词:内陆高地枢纽

文/本刊记者 严宇 图/重庆市交委提供

重庆市交通委员会主任滕宏伟:加快建设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更好服务内陆开放高地提速建设

文/本刊记者 严宇 图/重庆市交委提供

2016年1月,滕宏伟主任在全市交通工作会议上作报告,报告明确了“十三五”期间重庆交通发展的目标、思路和措施 袁志强 摄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和奋发实干,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已基本成型。“十三五”期间,重庆将在现有基础上,全面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全面提速和拓展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交通是经济发展的“血管”,也是开放的“血管”。“十三五”期间,作为内陆开放高地建设重要支撑之一,重庆交通将如何定位?如何发展?如何更好地服务内陆开放高地提速建设?近日,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重庆市交通委员会主任滕宏伟。

提炼新的交通发展理念,自觉服务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本刊记者:近几年,在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的过程中,重庆交通做了哪些探索和努力?

滕宏伟:重庆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做了很多探索。其中,重庆根据自身独特的经济地理优势,构建的大平台、大通道、大通关、大集群、大环境内陆开放体制机制是一个重要的探索成果。几年来,重庆交通在这个体制机制的构建中,也做了一些探索。概括起来,主要是:

第一,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内陆开放高地的建设的需要,不断提升交通发展理念。我们提炼了“坚持以富民兴渝为目标、坚持以服务出行为根本、坚持以公众满意为追求”“三个坚持”核心价值理念,将其作为谋划工作、推动发展的根本导向和重要遵循。我们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对于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要求,牢记自身职责和任务,充分发挥交通的重要支撑作用和保障作用。

第二,按照大通道建设的要求,全力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大通道是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重要支点,对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们通过“大部制”改革,顺利实现了对铁、公、水、空的统一管理,奠定了一个坚实的体制基础。我们统筹推进铁路、公路、水路和空路运输体系建设,大力提高了客货运输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

第三,积极开发利用长江黄金水道,推进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长江就是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开发利用这条黄金水道也是国家的决策部署。因此,我们非常重视,以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为目标,扎扎实实地做了不少工作,比如推进长江、嘉陵江、乌江、大宁河等航道整治,全面建成草街航电枢纽,开工建设嘉陵江利泽、涪江潼南航电枢纽,等等。

本刊记者:重庆交通在服务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中,取得了哪些发展成果?

滕宏伟:重庆交通在服务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中,取得了比较大的发展,较好发挥了保障和支撑作用,做出了自身应有的贡献。

第一,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取得重大进展。全市铁路五年新增运营里程557公里、总里程达到1930公里,形成了“一枢纽八干线”网络格局,实现了铁海联运、国际直达;民航客货运输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显著增强,航线总数达到275条,江北机场成为国家区域枢纽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3000万人次、位居全国第九、世界前55位,货邮吞吐量31.8万吨、国际货邮吞吐量西部领先。

第二,内畅外联的路网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525公里,对外出口通道增至13个,路网密度继续保持西部第一。加快地方干线公路建设,如期建成城口至四川万源快速通道、江津粉房湾长江大桥等重点项目,改造国省干道近6000公里,路容路貌和通行状况得到根本改观。

第三,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初具雏形,水运支撑作用显著。全市航道总里程达到4451公里,“一干两支”、通江达海的航道体系基本建成。全国最大的内河港——果园港等一批大型化、专业化港口建成投用,全市港口货物通过能力达到1.8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比“十一五”末翻一番、达到400万标箱。全市船舶总运力达到660万载重吨,船型标准化率、货运船舶平均吨位均居全国内河第一。航运融资担保公司成立运行,航交所年交易额超过70亿元。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重庆港连续五年跻身长江沿线亿吨大港之列。

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不断推进大通道建设

本刊记者:总体上来看,“十三五”时期,您认为重庆交通发展面临怎样的形势?总体目标是怎样的?

滕宏伟:从多角度、多维度审视,应该说是既有有利条件、也有不利因素,既有动力、也有压力。总体来说,重庆交通发展处于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关键期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构建的攻坚期。我们将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交通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科学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

根据综合判断,我们确定了重庆交通“十三五”发展的总体目标,就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形成“畅通便捷、互联互通、舒适安全、经济绿色”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本刊记者:为了加快交通发展,为重庆内陆开放高地提速建设提供更加完善、高效、快捷、先进的大通道,重庆交通有哪些推进的举措和计划?

滕宏伟:“十三五”时期,重庆交通将加大投入,全市交通计划总投资约4000亿元,其中:铁路1500亿元,高速公路1300亿元,国省道及农村公路750亿元,水运150亿元,民航150亿元,枢纽与集疏运体系150亿元。从工作措施和计划上来说,我们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全面提速铁路发展,建设国家级铁路中心枢纽。续建铁路1200公里,新开工1000公里,新建成1000公里,全市铁路运营总里程到2020年达到2600公里。尽快实现重庆同周边省市国家高铁网络的连接,形成8个方向的“米”字型高铁通道。加快推进骨干货运铁路通道建设,启动实施“县县通铁路”和“千亿级工业园区、百万吨级货运量企业通铁路”工程。切实加强铁路客货枢纽建设,最终形成“三主两辅”客运枢纽系统格局,基本建成“2+4+9”的全国-区域-地区三级物流节点网络货运系统。

第二,优化完善公路网络,建成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到2020年,新建成高速公路1000公里、全市通车里程达到3500公里,改造普通干线公路6000公里,解决好五大功能区域之间联系通道不足的问题,大力改善城市发展新区和主城区之间的交通拥堵问题,全面增强公路对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支撑能力和保障作用。

第三,大力发展内河水运,建成长江上游航运中心。以“一干两支四枢纽九重点”建设为重点,加快内河水运开发,到2020年,全市四级及以上航道里程达到1500公里,港口通过能力达到2.2亿吨,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500万标箱,船舶总运力达到700万载重吨,周边省市货物中转量达到50%以上,航运交易额达到100亿元。打造包括主城果园、江津珞璜等4大铁公水联运的枢纽型港口在内的现代化港口群,船型标准化率要达到85%。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 张国鸿 摄

第四,加快推进民航发展,建成全国大型复合航空枢纽。以增强江北机场的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建成“一大四小”民用运输机场,到2020年,全市机场旅客和货邮吞吐量达到5200万人次、46万吨,其中江北机场旅客吞吐量迈入五千万量级,力争进入全国前七、世界前50位。到2020年,实现新增通航点70个,通航城市达到220个,航线总数达到400条。

此外,我们还将强化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以打造便捷、高效的客货衔接体系为重点,基本形成客运“零换乘”、货运“无缝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努力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

渝武高速公路北环立交 张国鸿 摄

猜你喜欢

内陆高地枢纽
燕晗高地
高地
枢纽的力量
解读:70年,重庆从内陆变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
实施“个十百千”工程 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淮安的高铁枢纽梦
苏格兰高地求生记
枢纽经济的“三维构建”
内陆移民(外二首)
100吨吸内陆渔政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