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制度与大革命》评介
2016-08-04程驰
【摘要】法国著名思想家亚力克西·德·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中将历史哲学与叙述史学相结合,从全新的视角考察法国大革命,同时也展示了大革命前法国社会的一些情况,紧紧抓住旧制度与大革命这一主题。
【关键词】《旧制度与大革命》;问题史学;比较研究
亚力克西·德·托克维尔是十九世纪法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他凭借《论美国的民主》一举成名,成为法国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论美国的民主》探究的是在民主社会中自由如何可能。十几年后,当他发现自己倾其一生为之奋斗的法兰西民族却陷入专制与革命的不断循环,不仅丢失了自由还“激动不已地亲吻枷锁”時,他萦绕于怀的问题便是法国的过去如何塑造了法国的现在。为此,他选择回望和反思1789年法国大革命之前的那个时代,其思考的结果便是《旧制度与大革命》。
法国有关旧制度与大革命的思考和研究有很多,托克维尔有关大革命的思想只是法国众多思想中的一种,他首次指出了旧制度与大革命之间的内在联系,认为大革命与旧制度有很强的延续性。这是研究法国大革命的一个新视角。这本书不仅仅是对法国大革命进行社会学的分析,更是对革命要摧毁的“旧制度”,以及革命后“旧制度”,以及革命后“旧制度”有不断重建的现实而作出的历史性透视。下文笔者将从这本论著的史学特点展开论述。
1、托克维尔是第一个用历史叙述和历史哲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法国大革命,在本书具体体现就是将问题史学与叙述史学相结合。
(1)叙述史学是为人所熟知的,而问题史学则较为陌生。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问题史学。“问题史学”作为年鉴学派批判传统史学的一项主要成果,不仅集中反映了年鉴学派的史学观念,更重要的还在于从实践方面实现了对传统史学的根本超越。正因为如此,所以国外有的学者给予它高度的评价,称它为历史研究中的“哥白尼式的革命”。问题史学提出史学研究者居于研究的主导地位、所有历史都涉及选择、历史研究是创造性认识活动这四个基本观念。本书托克维尔吸收了年鉴学派提出的问题史学,全书提出了25个问题,分别编成25章内容。由于论著篇幅较长,不可能每一章进行论述,下文笔者选择几个问题也可以说是几个章节进行阐述,试图展现托克维尔是如何吸收年鉴学派问题史学来研究法国大革命的。
(2)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这本书当中重点讲到了中央集权制,第二、三、四章都是对这个话题展开论述进行铺垫的,在第五章进行升华。正如上文所讲年鉴学派的问题史学提出历史都涉及选择这一基本观念,科学研究需要确定研究什么。只有确定出研究什么,规定了研究对象,才能明确研究的目的,这是展开历史研究的先决条件,历史研究也不例外。弗朗索瓦·菲雷就指出:“当代历史学只有明确规定它的对象,才能取得进度”。托克维尔这本论著就很好地选择了中央集权制来阐述旧制度这一命题。在二、三、四、五章托克维尔分别具有针对性地抛出问题,然后逐一解答。在第二章通过阐述三级会议省、财政区省、御前会议、总监、总督、总督代理、捐税权等具体展现了大革命前法国中央集权的基本情况。第三章阐述了“但是中央政府涉足城市管理之深远胜于这项规定所示范围,它的权力远远大于它的权利”这一观点,进一步展现了革命前法国中央集权的特性。第四章谈到行政法院和官员保证制是旧制度的体现,得出革命前法国“普通法庭的原则与政府的原则从来都是不相容”的这一观点,从司法方面看到法国当时的集权特性。第五章由于前面几章内容的详细论述让托克维尔很快地能得出结论,这一章最后谈到“民主革命扫荡了旧制度的众多体制,却巩固了中央集权在这场革命所形成的社会中,自然而然地找到了它的位置,以至于人们心安理得地将中央集权列为大革命的功绩之一。”从上面可以看到,托克维尔巧妙地抛出一个个问题,并且逻辑性极强地把这些问题串联起来,层次清晰地予以解答,这样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使读者能很好了解作者想要得出什么观点,也能清晰地看到作者“步步为赢”的论证功底。
2、在本书当中托克维尔巧妙地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合理有效地展示了法国大革命以及革命前法国封建制度的特殊性。在第二篇第一章中托克维尔讲到18世纪末,德意志境内几乎没有彻底废除了农奴制,而法国从13世纪起,诺曼底便废除了农奴制,通过这一对比得出了革命前法国农民已成为土地所有者,否认了地产的划分始于大革命的论断,并逐步深入地回答了为什么封建权利在法国比其它任何国家更使人民憎恶这一问题。第二篇第四章托克维尔谈到“在欧洲,没有哪一国的普通法庭较之法国的普通法庭更加独立于政府,但是也没有一个地方像法国那样经常使用特别法庭”,通过置身于同欧洲其它国家的比较,突出法国当时司法的独特性,法国的行政权和司法权严重混淆,政府部门时常参与司法行为,革命前“政府自由依靠不合法和专横的手段才能庇护政府官员,而大革命以来,它已经能合法地让他们违犯法律”,也是通过两个时期的对比展现法国革命前后行政法院与官员保证制虽然有所改变,但具有十分强烈的延续性,体现了革命前后法国社会并没有完全决裂。在第二篇第七章,作者提出了“在欧洲各国中,法国如何成为这样的国家,其首都已取得压倒外省的重要地位,并吸取了全帝国的精华”这一问题,从这一问题可以看出作者又一次将法国置于欧洲当中进行比较,似乎这一比较和主题没有太大的联系,但仔细品读发现这一问题对于回答后面“行政上的中央集权制和巴黎的至高无上,是40年来在我们眼前不断更迭的所有政府垮台的重要原因”这一结论是有重要作用。当然论著还有多处用到比较研究,这里笔者就不一一阐述了。总之,托克维尔巧妙地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凸显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独特性,也巧妙地将革命前后的历史衔接起来,清晰地展现了大革命前后社会的状况。
【参考文献】
[1] 托克维尔. 托克维尔回忆录[M]. 董国良, 译. 商务印书馆, 2004.
[2] 崇 明. “民主时代的政治与革命——论托克维尔的新政治科学和政治史”,托克维尔:民主的政治科学[M]. 上海三联书店, 2006.
[3] 阿克顿. 法国大革命讲稿[M]. 秋 风, 译. 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4.
[4]托克维尔. 旧制度与大革命[M]. 冯 棠, 译. 桂裕芳, 张芝联, 校. 商务印书馆, 1997.
[5] 高 毅. 《旧制度与大革命》探析(上)[J].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13.
【作者简介】
程驰(1990—),男,江西抚州人,江西师范大学文旅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美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