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光线概念结构基本隐喻的认知研究
2016-08-02胡伶俐
胡伶俐
(宿迁学院外国语学院 江苏宿迁 223800)
·外语研究·
英汉光线概念结构基本隐喻的认知研究
胡伶俐
(宿迁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宿迁223800)
摘要:本研究以基本隐喻理论为基础,从认知语义的视角对英汉光线概念结构语义延伸机制及体验基础系统地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发现:光线概念结构为其他概念的体验和认知提供参照,并且英汉两种语言在光线概念隐喻投射机制中存在同质性和异质性。由此进一步印证隐喻的体验普遍适应性及拥有自由意志的个人对隐喻的主动构建性。
关键词:光线概念;基本隐喻;英汉对比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思维、认知和概念化方式,其本质是通过一类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类事物”[1]5。隐喻是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即用熟悉的具体的事物去感知体验未知的抽象的事物,这一映射能够得以完成基于人们对外界事物的体验。“脱离体验,任何隐喻都不能被理解或充分阐述。”[1]19王寅也曾指出:“我们完全可以假设:人类的祖先起初主要是通过身体在空间中的体验来逐步认识世界的。”[2]456基本隐喻就是来源于我们基于身体的对外界事物的体验。Grady[3]47-48将隐喻分为基本隐喻(primary metaphor)和复杂隐喻(complex metaphor),并指出:“基本隐喻相对而言较为简单,是有直接的体验基础,是可预测的成组语料产生的诱因,许多复杂隐喻可以通过基本隐喻的组合来理解。” 例如,某人因为乱说话导致别人翻白眼、冷嘲热讽而陷入不快,先是获得了丰富的视觉体验,又联想到火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引火烧身,继而产生了言语(舌头)会像火一样伤人,形成了“舌头即火”(the tongue is a fire)这一概念基础。Lakoff 和Johnson 也列举了一些基本隐喻概念,如“affection is wormth”“important is big”等。简言之,“基本隐喻是将日常的感知经验自然地、自动地、无意识地映射到概念结构中的结果”[2]473。基本隐喻具有普遍性,其主要涉及同一性中的相应和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讲,基本隐喻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因此,研究基本隐喻能使隐喻这一课题的深度和广度得以拓展。
人在和外界事物联系互动时,首先是通过身体去感知体验,而眼睛是人和外界联系的主要器官,通过视觉观察人们看到了事物有大小高低之分、颜色形状之别,感受到了阴晴圆缺,通过一系列的视觉到心理的体验,产生了善恶、美丑和喜怒等等一些心理感受。因此,直接的实践体验被用来概念化其他感觉体验,反映在语言中表现为光线类词汇的语义十分丰富。对于光的概念隐喻已有部分学者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Barcelona[4]探讨了光明概念隐喻的转喻基础及其一般特征,但对其隐喻投射范围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Deignan[5]通过搜集语料库对光明概念的隐喻投射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已知是光”“美好是光”“快乐是光”。黄兴运等人[6]在Deignan研究的基础上对光明概念隐喻进行了修正和补充。本研究基于基本隐喻理论,拟对英汉光线类词汇语义延伸机制进行探讨,除比较两种语言特征的异同之外,补充并丰富前人的论述,同时对光线概念结构的基本隐喻展开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探究其异同根源,分析其体验基础。
英语中表示光线明暗强弱变化的词汇主要有“bright/light”“dark/black”“gloomy/dim”,与之对应的汉语词汇有“明亮/光明”“黑/暗”“阴/灰”。这些词汇不仅可用作形容词,有些也可用作动词和名词。为了方便表现,文中把它们归为一组词进行研究。本研究语料库主要来源于英国国家语料库(BNC)和北大中文现代汉语语料库(CCL)以及权威的英汉语工具书——《朗文当代高级英汉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第四版,2010年2月)、《汉语辞海》(北京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
一、英汉光线概念结构隐喻延伸的共性特征
作为万物认知主体的人类,不论身处东方还是西方,都拥有相同的视觉器官,相同的视觉器官给予我们相似的视觉体验和视觉感受,因此英汉语中光线概念隐喻的延伸具有许多共性。
(一)光线→看见→心智
视觉是人们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我们用眼睛观察对象时,视觉效果与自己所获信息的质量密切相关,并进而对下一步的判断、推理等高级心智活动产生影响。因此,通过光线这一外在观察条件到观察结果的转喻,如果“清晰”,则对事物的理解也“清楚”,反之,如果光线模糊、不清楚,则对事物的理解也“模糊”“不明白”。此类英语表达如“These facts shed a new light on the matter”(这些事实有助于说明事件)。汉语表达如“千言万语说不尽,我的心你能明了吗”?例句中的“light”和“明了”均是表示清楚、理解的意思。此类表达还有“see the light”(顿悟)、“come/bring something to light”(使知晓)、“by the light of nature”(本能地、自然而然地)、“打开天窗说亮话”“心里亮堂”“说明”“明达事理”“明辨是非”“黑白分明”等表述。
相对而言,在光线不足的状态下眼前则一片黑暗,人们从外界很难获得信息,对外界的状况也不了解,从而无法做出判断。所以,“dark”在英语中表达“不了解、不清楚”之意,如“We were completely in the dark about his movements”(我丝毫不知他的行动),“dark saying”表示“意义不明的话,或者不易理解的话”,“The Dark Ages”表示思想未启蒙、未发展的欧洲中世纪/黑暗时代;汉语中则一般用“暗”表示“不理解”,类似的表达有“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暗角”“漆黑”。
心是人们进行思考和感受的器官,人在光亮之处看清事物,头脑被照亮,心灵也被照亮。心智敞亮的人办事总会受到别人的赞许,因此光被喻为“聪明”。反之光亮不足,思考便会迟钝,人就会糊涂。智慧作为人的内在能力,是人们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客观必需,就如“光是人们看见事物的客观必需”。此类英语表达如“A bright boy learns quickly”(聪明的孩子学的快)、“brilliant intelligence”(聪明智慧)、“bright idea/mind”(好主意)。而缺乏智慧的人则暗淡无光,如“dim-witted man”(糊涂之人)、“react dimly to the question”(对问题反应迟钝)。汉语言中多用“明”表示聪明,如“明人不说暗话”,此处明人指聪明的人,懂道理之人;《诗经.大雅烝民》中有“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指聪明的人善于保全其身,也指为保全个人利益而回避原则。还有“明敏”“英明”“明智”等表达。
(二)光线→心理→情绪
情绪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包括刺激情景和对其解释、主观体验、表情、神经过程及生理唤醒等内容”[7]。就其本质而言,情绪是认知主体的心理体验因受外界条件的刺激而表现在各种身体活动和心理反应上。中医说,人们高兴时属阳盛,心理上呈现鲜艳的颜色,悲伤时属阴盛,心理上呈现一种灰暗的色调。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阳光明媚时心情舒畅,而在阴天或漆黑的夜晚则感到压抑,甚至沮丧、悲观。因此,“light”“bright”“sparkle”“sunshine”由光线映射到情感,喻指让人愉快、明亮、高兴。此类英语表达如,“The light died out of her eyes”(她眼中的光彩消失了),此处的“light”表喜悦,其和认知主体的眼睛有关,光消失则喜悦消失。“Her voice was bright and cheerful”(她的声音很欢快),此处的“bright”用于描述声音的亮丽,映射到心情则指欢快。还如,“see the bright side of things”(对事物抱乐观的态度)、“feel bright”(生活充满阳光)、“bright smile”(愉快的微笑)、“light up”(使明亮、焕发喜色)、“a light heart”(轻松的心情)、“You are a ray of sunshine to me”(你是我生活中的一缕阳光),可见人们往往都将欢乐和光明联系在一起。汉语中表达心情欢快的有“阳光”“满脸红光”等。另一方面,光线缺失则使人心情黯淡,英语表达如,“Don’t look on the dark side of the things”(不要抱悲伤的态度观察事物)、“give sb. a black look”(怒视某人)、“black moods”(不悦的心情)、“dark days”(灰暗的日子)、“look gloomy”(看起来很沮丧)、“a gloomy face”(一张阴郁的脸)。汉语中表示心情沮丧的有“心情阴郁”“暗无天日”“阴影”“脸色阴沉”等。
同时,光线给予人们希望。人们长期身处黑暗之中会感到焦急、慌乱,甚至是绝望,当光亮出现时,则满怀期望和信心,就像生命充满了希望。光和希望都赋予人们同样的心理感受,所以光线被用来象征希望,英语表达如“the light at the end of the tunnel”(喻指经历长期磨难之后终于看到希望)、“be full of bright hope”(满怀希望)、“brilliant future”(光明的前途)、“at the coming of the light”(曙光,喻指光辉前景)。汉语类似表达如“希望的曙光”“希望之灯”等。另一方面,没有光线或光线不足则象征没有希望、希望渺茫,英语表达如“future is dark”(前途一片黑暗)、“feel gloomy about the future”(感到前途黯淡)、“dim hope”(希望渺茫)。相应的汉语表达如“前途黯淡”“灰暗的归宿”等。
(三)光线→社会利益
阳光普照大地使万物得以生长,给人类带来恩泽,对人类有用,即有益,所以光线也映射延伸到利益域,“light”与“光”可喻指有用的利益或好处、恩惠,如经济利益、政治地位等。英语表达如“stand in one’s light”(站在别人的光里)喻为“妨碍别人的利益”、“the light of sb’s countenance”(圣经:恩惠,赞许)。而汉语有“借光”“沾光”“光荣”“光宗耀祖”等类似表达。另一方面,光线不足则表示对人们的用途不大,或表无益、有害,英语表达如“blacken one’s name”(抹黑、毁谤)、“black sheep”(害群之马)、“black mark”(污点),相对应的汉语表达如“抹黑”“黑点”等。
在光线的照耀下,事物好的一面及不好的一面全部都呈现出来,这种显现喻为将隐秘的事情或信息公开出来,英语表达如“The mistake was only brought to light some years later”(这件错事许多年之后才被公开)、“come to light”(曝光)、“see the light of day”(公开)。同英语表示公开的“light”词相比,汉语中表示暴露的表达较丰富,如“公开亮相”“亮出武器”“亮底”“光秃秃”“光头”“光赤”“光着好”“明枪暗箭”“明目张胆”“明夺”“明来暗往”等。另一方面,没有光线时什么也看不见,不公开或隐秘的事物或信息就被理解为处于黑暗之中而不为人所知的事物或信息,此类英语表达如“keep it dark”(保守秘密)、“dark secret”(秘密)、“dark horse”(黑马,喻指能力可能出人意料的高强之人或者隐藏的高人)、“black ball”(指在秘密投票中投反对票以阻止某人被选为会员)。汉语表达如“暗线”(指秘密为乙方进行侦察或做内应的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指暗中进行某种活动),还有“明人不做暗事”“暗箭”“暗号”“暗器”“暗地”“暗示”“暗访”“暗害”“阴事”“阴谋”等。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汉语在表达秘密之意概念时所使用的词汇比英语要多。
同时,不能公诸于众的信息也可能是违法的、卑鄙邪恶的,一般这种行为都是在黑暗中不能光明正大地秘密交易,所以黑暗多与违法、邪恶有关,相关的英语表达如“black market”(黑市交易)、“black mail”(勒索)、“black deeds”(卑鄙行为)、“black-guard”(无耻之徒)、“black heart”(黑心肠)、“black leg”(工贼)、“make dark choice”(采取卑鄙手段)等。汉语表达如“黑店”“黑道”“黑户”“黑货”“黑社会”“黑窝”“阴计”“阴损”“阴毒”“阴魂不散”等。
(四)光线→生命
《圣经》中记载,上帝第一天便创造了光,第六天创造了生命,是光孕育了生命,生命离不开光。光是宝贵的、神圣的,值得人们像爱生命一样去爱它,因此英汉语都不约而同地把光线喻为生命。此类英语表达如,“She is the light of my life”(她是我的生命之光)。汉语中用“光辉”“光芒四射”来描绘人生。没有光线则眼前一片漆黑,而在失去知觉时人们往往也是眼前发黑。覃修桂等人把“黑暗喻失去意识”这一隐喻投射看作是基于因果关系的概念隐喻[8]。因此,“黑暗”常被喻指为“没有意识”,甚至无生命迹象。英语表达如,“eternal night”(死亡)、“black out”(晕过去)。汉语言中多用和“阳”对应的“阴”表示无生命,如“阴曹地府”“阴宅”指墓地,“阴寿”指旧时为已故长辈逢十周年做生日的习俗,迷信指死者在阴间过生日。
(五)光线→发光物
有光线之处人们的视觉效果清晰,而火焰、灯光等发光的物体就如同光线一样给人以视觉效果,并且发光物本身也发出光线,所以光线概念又可以喻指发光的物体,只是在英汉语言中此类表达较少,英语表达如“Can you give me a light please”(请借个火好吗)、“a box of lights”(一盒火柴)、“strike a light”(擦火柴)、“driving with your brights on”(打开车头灯行驶)。汉语中这类表达如“借个火”“点个亮”。
(六)光线→时间
时间的消逝集中体现在昼夜交替,其具有短暂性和易逝性,光线同样也具有短暂易逝的特点,尤其是古人还通过观察太阳移动的位置来估算时间,因此慢慢地阳光便被隐喻为时间。英语表达多使用“light”,如“We set off at first light the next day”(我们第二天黎明出发),此处“first light”指“破晓、黎明”;“It’s/gets light”(白昼、天亮了);“light year”(光年)等。汉语中多用“光阴”“光景”喻指时间,如“时光如梭,一寸光阴一寸金”“好光阴”。在古代汉语中,“阴”可单指时间,如“夫君子争寸阴而弃珠玉”(《左传》)。
(七)光线→身体状况
光线充足时万物茁壮生长,人也是如此。经常呆在没有光线、阴暗潮湿之处,人便容易生病,反之病人如果多晒太阳也会促进身体病愈,人离不开光,所以光线概念又延伸到身体状况。健康的人神采奕奕、满面光彩,如汉语中常用“容光焕发”喻指人身体健康,“印堂发黑”则喻指身体有大病,因为心肺功能不好的患者首先表现为舌头发紫、眼圈发黑,最后发展到印堂。英语中如“black eye”(眼睛淤青)、“black and blue”(青一块紫一块)、“black death”(黑死病)、“black water fever”(黑尿热)等。
二、英汉光线概念结构隐喻延伸的个性特征
(一) 英语“light”“bright”“gloomy”“dark”“black”特有的隐喻意义
1.光线→方式/观点
光线可以从不同角度照射到物体上,这一物理现象被隐喻到人的思维的不同层面上,因此,英语中多用“light”(光)来表达看待事物或做事情的角度或方式。如:“I can not view your conduct in a favorable light”(我不能赞成你的行为)、“In light of the discovery, they focus their research on ways to fight AIDS virus in newly infected patients”(基于这个发现,他们将研究的焦点放在在任何刚被感染的病人体内找到对抗艾滋病的方法)。
2.光线→颜色→重量/程度
没有光,世界便没有色彩,在光照到物体上时,一部分光被物体反射,一部分光被物体吸收。透过的光决定透明物体的颜色,反射的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不同物体,对不同颜色的反射、吸收和透过的情况不同,因此会呈现不同的色彩。呈现亮丽颜色的物体视觉上给人以轻和薄的概念思维,深颜色尤其是黑色物体刺激人的大脑后产生厚重概念,所以光线概念延伸到重量/程度概念体现“轻”“轻薄”“厚”之意,如:“as light as a feather”(像羽毛一样轻)、“the truck was quite light and easy to drive”(卡车很轻便易开)、“light sweater”(轻薄毛衣)、“traffic is lighter before 8 am.”(8点前交通流量小一些)、“a light attack of illness”(不严重的疾病发作)(此例中light 不仅仅是重量/程度上的轻,其又延伸到了“轻微”之意)、“make light of”(轻视)、“black frost”(黑霜、严霜)、“black despair”(深深的绝望)。
3.光线→房屋→窗户
房屋在设计时都会留有窗户以便让光线照射进来,没有门窗,房屋便漆黑一片,因此“light”便通过转喻由事物功能喻指事物(窗户),如“I lived in a room with lights on two sides”(我住的房子两面都有窗户)、“a sky light”(天窗)、“leaded light”(铅框小玻璃窗)等。
(二)汉语“光”“亮”特有的隐喻意义
1.光线→景色
人们观赏景色的主要条件是光线,没有光线再美的景色也没法欣赏,所以景色常被比作光。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有“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对景色的表达。其他类似表达如“山光水色”“风光无限”“观光”“湖光山色”“春光明媚”等。
2.光线→声音
人说话的声音有大有小,大的声音使被听者能清楚地接受并明白说话者所要传达的信息,如同光线照射到的地方所照物体能被人清楚地看到,两者传递的效果是一样的。因此在汉语中光线还可以喻指声音,如“歌声嘹亮”“响亮”“洪亮”“亮开嗓子唱”等。
三、英汉光线概念结构基本隐喻分析
1.英汉光线概念结构基本隐喻既具有共性又各具个性。为了从整体上把握英汉光线概念结构基本隐喻的共性和个性,我们把以上分析的结果归纳如下图1所示。
图1 英汉语“光线”概念结构基本隐喻投射对比
从图1可以看出,英汉语光线概念结构隐喻延伸共有12种情况,其中7种是英汉语言共有;3种是英语特有;2种是汉语特有,从整体上体现出英汉光线概念结构基本隐喻之间的同质性大于异质性。本研究中,笔者修正了前人用光线喻时间只属于汉语隐喻的归纳,在大量语料基础上发现用光线喻时间是英汉语言隐喻的共性;光线也可以喻指身体状况;汉语中特有的用光线喻声音及英语特有的用光线喻方式和重量。
2.作为一种身体体验,视觉光线感知能被直接明确地表达出来,基于与光线相关的各种体验感知,人们建立了光线基本隐喻,运用光线体验去概念化其他感觉体验,从而光线概念成为表达其他概念的基础。同时,因为“人类具有相同的身体构造和感知器官,而对相同的物质世界具备相同的感知、认知能力,一定能够获得相似的概念结构”[9],所以英汉语言形成了相似的光线隐喻概念。如英汉语言中均可用光线类词汇喻指心智(包括理解、聪明)、生命、情绪(包括欢快、希望)、社会利益(包括光荣、公开、合法)、发光物、时间、身体状况等。
3.各种文化在价值观念、气候特征、共存环境、思维方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及其观察事物的角度等方面存在的诸多差异必然会反映到语言这一载体上来[10]。因此,英汉语言在把光线隐喻演变到隐喻现实的过程中选择了不同的路径,如英语光线类词汇可喻指观点方式和窗户,而汉语则缺省。汉语言中光线可喻指声音“洪亮”和景色“春光”,而英语则缺省。
4.英汉光线概念结构基本隐喻具有同质性,但它们的隐喻结构也不完全对应。如英语中“black and blue”意指身体状况不好或受伤,汉语中对应的是“青一块紫一块”。其次,英汉语言在表示光线概念基本隐喻的数量上也不对称,汉语言表示秘密和私底下的隐喻表达明显比英语多。同时,英汉光线词汇在表述事物时被用作的词性和搭配结构也不对称,如英语“come to light”(公开),此处light用作名词,而汉语在表示公开概念时光线词汇一般用作动词,如“亮相”“亮底”。再如,光线词汇表达喜悦之意时,英语中使用“bright smile”,光线词汇被用作形容词修饰微笑,而汉语中多使用名词,如“满脸红光”,光和颜色词红色搭配起来表示喜悦。另外,英汉光线概念虽都可以隐喻为时间,但在英语文化中light仅仅是表达一种客观的时间概念,而汉语中的感情色彩则较浓厚。
结语
本文从认知语义的视角对英汉光线概念结构基本隐喻进行了系统的对比研究,揭示了光线概念结构基本隐喻的构建机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光线概念隐喻延伸进行了修正和补充,拓展和深化了隐喻研究内容,加强了英语学习者对英汉两种语言的深层理解,并且对英语教学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然而,要准确地发现和刻画某一具体概念在不同语言文化隐喻投射中的共性和个性差异,并从纷繁的语言现象中总结出规律,必须要占有丰富的语料,因此本研究还待以后更进一步深入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Lakoff. C. & M. Johnson.MetaphorsWeLiveBy[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2]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Grady, Joseph. Foundations of Meaning: Primary Metaphors and Primary Scenes[D].Berkeley:UC Berkeley Doctoral Thesis, 1997.
[4]Barcelona, A..MetaphorandMetonymyattheCrossroads:ACognitivePerspective[M]. Berlin: Mouton De Guryter, 2000.
[5]Deignan, A..MetaphorandCorpusLinguistics[M]. 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05.
[6]黄兴运,覃修桂.“光明”的概念隐喻——基于语料的英汉对比研究[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1):17.
[7]彭聃玲.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8]覃修桂,黄兴运.“黑暗”的概念隐喻——基于语料的英汉对比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12):11.
[9]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13.
[10]孙毅.英汉情感隐喻视阈中体验哲学与文化特异性的理据探微[J].外语教学,2010(1):45-48.
[责任编辑燕朝西]
收稿日期:2016-03-15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科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英汉视觉词汇隐喻研究”(2013SJD740031)。
作者简介:胡伶俐(1976—),女,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8505(2016)04-0108-05
A Cognitive Study of Primary Metaphor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Light Concepts
HU Ling-li
(DepartmentofEnglish,SuqianCollege,Suqian,Jiangsu, 223800,China)
Abstract:This study probes into the semantic extending mechanism and experience on English and Chinese light concep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primary metaphor.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light conceptual structure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experience and cognition of other concepts, and there are homogeneity and heterogeneity in the extending mechanism of English and Chinese light conceptual metaphor, thus further confirming that different people share the same metaphorical awareness about the world on the common bodily experience and own the free-will ability on metaphorical construction.
Key words:light concept; primary metaphor; comparis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