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略型领导影响企业双元创新的实证分析

2016-07-30何洁王冬冬张浩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6年7期
关键词:人情规范创新能力

● 何洁 王冬冬 张浩

战略型领导影响企业双元创新的实证分析

● 何洁 王冬冬 张浩

内容摘要本研究重点探讨企业战略型领导与双元创新能力的关系。作为企业创新战略的决策者和创新资源的分配者,战略型领导是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前因,然而对于战略型领导究竟如何影响企业创新的现有研究还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企业战略型领导影响双元创新能力的作用效果从而弥补这一不足。通过对我国291家民营服务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理念塑造和制度规范兼容以及制度规范与人情关怀能力兼容的战略型领导能积极地促进组织双元创新能力的提高,而双元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

关 键 词战略型领导 双元创新能力 创新绩效

何洁,湖北经济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电子邮箱:hijie2015@163.com。

王冬冬,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

张浩,湖北经济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讲师、管理学博士。

每个拥有卓越创新能力的企业背后通常有杰出的战略型领导者,如苹果与乔布斯、华为与任正非、腾讯与马化腾。大量研究发现企业战略型领导是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Chadwick et al., 2015;Jansen et al., 2009;王凤彬、陈建勋,2011)。作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决策者、创新资源的分配者,战略型领导是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前因,然而发展企业创新能力面临一个普遍的困境:过于关注产品创造与变革的探索创新(exploratory innovation)容易陷入探索—失败—再探索的失败陷阱,而强调现有产品稳定与改进的利用创新(exploitative innovation)则容易陷入核心刚性陷阱。企业需要实现探索创新与利用创新的双元能力平衡发展,才能满足当前以及未来的市场需要,这对战略型领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已有研究对此进行了探讨,但还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在企业战略型领导的研究成果中,交易和变革型领导仍然是主流范式,这难以解释中国企业战略型领导重要而独特的特征。第二,现有研究侧重检验单一领导能力对创新的影响,如变革型领导、魅力型领导等。事实上,企业战略型领导往往表现为辩证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解决矛盾、变化、统一的管理问题(王辉,2014)。在复杂、动态、多元的制度环境、经济全球化以及竞争加剧的中国转型经济背景下,中国企业的战略型领导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及西方现代管理思想而呈现中西合璧的特征,同时战略型领导的辩证思维能力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Tsui et al., 2006,王辉,2014),但是对于兼容并蓄的战略型领导能力如何影响企业创新能力还缺乏令人信服的证据,本文旨在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

一、理论基础与假设推导

(一)战略型领导与双元创新

双元创新是指企业实现探索和利用创新平衡的能力(Subramaniam & Youndt, 2005;Patel et al.,2013;王凤彬等,2011),既强调知识的渐进改善提高企业短期绩效,同时又追求知识的变革与创造实现企业长远发展。

双元创新依赖于战略型领导的引导。战略型领导是影响整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高层管理者的领导能力(Ireland & Hitt, 1999),需要负责整个组织的运营,包括塑造企业愿景、战略思考、保持灵活性,开发并保持企业的核心能力,提升企业人力资本,构建有效的组织文化,建立平衡的组织控制从而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与一般的领导力相比,战略领导的关键特征在于企业战略行动与高层管理者企业家精神的融合,战略行动是指公司利用和开发现有竞争优势,而企业家精神则是为了形成公司未来的竞争优势而进行的探索(Vera & Crossan,2004),而战略行动与企业家精神的融合与企业双元能力的发展需要不谋而合。

战略型领导表现为不同能力的兼容(Tsui et al.,2006)。Tsui et al. (2006)提出中国转型经济背景下,企业中战略型领导一方面需要通过愿景的塑造,关系、情感的互动提升员工对组织的承诺,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制度、流程、规则等因素实现内部整合。在此基础上,张文慧、王辉(2013)将企业战略型领导归纳为以下三方面的能力:理念塑造,即构建组织愿景,为组织行动提供目标和方向的能力;制度规范,是监控组织运营系统提高效率的能力;人情整合,是指构建人际关系、关怀员工的能力。其中理念塑造明确组织的发展方向;制度规范规定了组织中的基本关系与统一的标准,是组织正式系统的框架与背景;人情整合超越正式组织在人际关系基础上凝聚组织成员。

战略型领导的兼容并蓄是影响组织能力塑造的关键因素。战略型领导的兼容并蓄是指战略型领导在理念塑造、制度规范、人情整合之间做到平衡与统一。在管理现实中,组织创新能力的塑造通常面对平衡短期与长期发展、稳定与变革、开发与维持的基本问题,战略型领导既需要树立愿景也需要监控运营,既需要控制员工也需要授权员工(Yan et al., 2015)。因此,兼容并蓄的战略型领导能对既矛盾又统一的管理问题表现出更高的容忍度从而能更好地解决矛盾(于海波等,2014;王辉等,2011)。

战略领导的兼容并蓄与我国传统中庸思想相契合。中庸体现了矛盾统一的辩证思想①,其本义在于过犹不及,强调恰到好处、不偏不倚、动态平衡(黎红雷,2013 )。双元创新能力的发展需要在探索创新和利用创新两者之间实现平衡,这依赖于高层管理者接受矛盾、解决矛盾的能力,从而有效地实现创新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恰到好处地平衡稳定与变革、短期绩效和长期发展(陈建勋等,2009;王辉,2014)。

战略领导力需要“恰到好处、不偏不倚”。意味着理念塑造、制度规范以及人情整合战略型领导需要刚柔相济、恩威并施。比如“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左传》),“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离娄上》)”。企业战略型领导首先需要通过理念塑造,明确组织发展的方向,其次,高层管理者需要通过规章制度依法管理企业,第三,高层管理者还需要超越组织结构与制度之上,通过人际的沟通与关怀凝聚组织成员。

战略型领导力需要“平衡”。理念塑造、人情整合以及制度规范战略型领导既相互补充、又存在一定的矛盾。战略型领导强调复杂能力的兼容与权变。如“君子之中庸也,君子之时中也(《中庸·知人》)。”比如制度规范战略型领导,可能提高组织的稳定性与效率,但是可能限制组织的灵活性;而人情整合强调对关心组织成员的社会关系需求,能够弥补制度的空缺;理念塑造明确了组织的发展方向,需要通过制度规范和人情整合,形成组织成员接受的愿景。

企业战略型领导的兼容并蓄与双元创新的平衡既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又与西方提倡的权变思想一致。在中国的传统儒家文化中,中庸之道反映了中国特殊的思维方式,强调矛盾中实现整体和谐与顺势而变。比如,企业领导者表现出的恩威并施、和而不同。其次,战略型领导的辩证思维能力与西方所提倡的权变领导相契合(Smith et al., 2011)。有效的战略型领导不仅关心任务绩效的实现,又需要关心员工,同时驾驭不同的领导能力的高层管理者通常能更好地解决企业中面临的问题,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Jensen et al., 2009;王凤彬等,2011;王辉,2011)。

虽然战略型领导能力的平衡得到多数学者的认同,但战略型领导能究竟如何实现平衡依然缺乏有效的证据。基于“不偏不倚”、“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本文强调战略型领导在既矛盾又统一的能力中实现平衡,这体现在理念塑造、制度规范和人情整合能力之间矛盾又统一的两两关系中。首先,理念塑造与制度规范、理念塑造与人情整合在处理企业内外关系中既矛盾又统一。企业作为一个开放的社会系统,战略型领导首先需要实现外部适应与内部稳定,战略型领导需要定义组织现实适应复杂动态的环境,一方面,企业的外部适应依赖于组织意义结构化和制度化的内部稳定过程,另一方面,基于组织建构整体感的人际沟通与关怀是形成组织共同目标的长远基础;其次,制度规范和人情整合在内部整合中存在矛盾与统一。在内部整合过程中,制度规范强调对组织成员的行动做出标准化和结构化处理,而人情整合则侧重于处理制度规范和失灵空间。因此,理念塑造与制度规范、理念塑造与人情整合、人情整合与制度规范之间的平衡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1.理念塑造与制度规范兼容的战略型领导与双元创新

兼容并蓄战略型领导的平衡有利于实现探索创新和利用创新平衡。双元创新能力的平衡是指两种创新能力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这需要战略型领导保持辩证平衡的战略思维(王辉,2014)。

理念塑造领导力强调愿景描绘、鼓励开拓创新,这有利于鼓励新思想、打破常规、创造新知识的探索创新能力(Jensen et al., 2009;王凤彬、陈建勋,2011)。企业战略型领导者负责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及实施,而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最高领导者,将对动态的外部环境更加敏感,并能用新眼光、新视角来识别环境中的机会与挑战,鼓励组织成员提出新思想、用于尝试新做法,从而促进组织将新的想法与创转化为新产品、新服务来满足市场的需要(王辉,2014)。

制度规范领导力主要通过制度化的控制和监督实现组织内部整合与外部适应。利用创新能力强调对现有知识的完善与深化(Patel et al., 2013)。而制度规范强调对组织的监督和控制,从而实现规范规程,有利于现有知识的完善与深化,从而实现组织执行的稳定性与效率,因此有利于企业利用创新能力的提高。综上所述,理念塑造与制度规范领导力的平衡与统一则有利于双元创新能力的发展。

假设1:理念塑造和制度规范兼容的战略型领导与双元创新能力正相关。

2.制度规范与人情整合兼容的战略领导与双元创新

恩威并施的领导模式对效率的影响也得到了实证的支持(傅晓等,2012)。一方面企业高层管理在战略决策和资源分配中考虑到人情、面子、关系的因素,关注组织中关系的处理,高层管理者通过鼓励创新、塑造愿景、亲情关怀以及加强沟通促进组织中知识的探索与贡献,有利于探索创新;另一方面,高层管理者开始强调科学规范管理,实现组织的稳定与效率(王辉,2011)。

已有研究对于制度规范与创新的关系有着不一致的结论。比如高层管理者通过明确的分工、任务的分配以及对任务进行明确的考核、通过规则对组织运营计划的监督与掌控的制度规范战略型领导,有利于组织提高运营的稳定与效率,促进企业利用创新能力(陈建勋等,2009)。而强调组织成员对高层领导的服从的威权领导对利用创新之间有着显著的负向关系(傅晓等,2012)。考虑到中国转型经济背景下的多数民营企业缺乏严格的科学管理素养,因此,规范、科学管理是多数企业需要弥补的基础课(曾湘泉、周禹,2009)。制度规范为组织成员的行动提供了基本框架,因而降低了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有利于提高效率;另一方面,人情整合战略型领导有利于弥补正式制度与规范的失灵空间,促进组织中与组织间的信任、合作与组织氛围,有利于促进组织成员在正式制度之上形成组织凝聚力,因此,制度规范与人情整合战略型领导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影响,有利于实现组织的双元创新(王辉,2014)。因此,越是能同时驾驭制度规范与人情整合的领导者,越能更好地实现企业二元创新。

假设2:制度规范和人情整合兼容的战略型领导与双元创新能力正相关。

3.理念塑造与人情整合兼容的战略领导与双元创新

高层管理者一是需要保持全局观念;二是需要审时度势、确保问题处理时保持灵活性。战略型领导的开拓创新、愿景塑造、对员工的体恤关怀均有利于鼓励组织对新知识的探索、尝试,激发组织成员创新的内在动机(Jensen et al., 2009;陈建勋,2011;王辉,2011)。另外,战略型领导的人情整合能力将促进战略型领导创新理念的传递,通过人际沟通、对员工的亲情关怀,有利于传递高层管理者对员工的重视、构建高层管理者与员工之间信任、互惠的关系,促进高层管理者理念与愿景的传递(张文慧、王辉,2013)。战略型领导需要企业中的高层领导者拥有复杂认知的能力、全面的信息处理能力从而促进组织能力的成长(王辉,2014)。理念塑造战略领导旨在明确组织的发展方向,人情整合战略领导有利于形成对组织愿景目标的承诺、信任,鼓励组织成员对新知识的探索、尝试、冒险从而促进企业探索创新能力的提高。

假设3:理念塑造和人情整合兼容的战略型领导与双元创新能力正相关。

(二)双元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

创新能力是创新绩效的重要前因。利用创新通过改善现有知识,实现产品与服务的更新与完善,提高已有流程的效率,从而更好地满足现有市场的需要;探索创新通过搜寻、创造新知识,发现新的机会、新的市场,努力实现产品与服务的创新与变革,从而满足新的市场需要,并且难以被竞争者模仿,从而有利于企业市场竞争中优势的保持与盈利的实现(Subramaniam & Youndt, 2005;O’Reilly & Tushman, 2013)。然而探索创新和利用创新的单一发展则可能由于成功陷阱和失败陷阱而对组织产生不利影响,而两者平衡的发展则对创新绩效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Patel et al., 2013;王凤彬等,2012)。因此,本文假设:

假设4:双元创新能力与创新绩效正相关。

二、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问卷设计

本研究中问卷设计主要采用国内外权威期刊文献已经使用的成熟量表,从而确保测量工具的效度和信度。其中企业战略型领导的测量参考Tsui et al.(2006)的研究,双元技术创新的测量主要参考Lubatkin et al.(2006)、Patel et al. (2013)的研究。战略型领导的辩证思维能力则通过不同类型战略型领导能力相乘的方式刻画,从而体现两种能力兼容加强的作用(陈建勋,2010)。

目前,对双元创新能力的测量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一是探索创新和利用创新差的绝对值衡量创新能力的程度,两者差越小则意味着探索创新和利用创新的平衡 (He & Wang, 2004);二是两者相加的方式(Lubatkin et al.,2006);三是两者相乘的方式(Gibson & Birkinshaw,2004),探索创新和利用创新相乘体现了两种创新能力的协同(Patel et al., 2013;陈建勋,2011)。然而两者的差、和以及乘积难以体现探索创新和利用创新水平的差异而无法体现创新能力的平衡,而探索创新和利用创新能力的不平衡可以通过|x-y|/(x+y)进行计算,即探索创新和利用创新两者差的绝对值与两者和的比值,再用1-|xy|/(x+y)可以考察两种创新能力的平衡 (王凤彬等,2012)。因此,在本文中,采用1-|x-y|/(x+y)计算探索创新和利用创新的平衡。

进一步地,为了尽可能控制问卷调查中的共同方法偏差(Common Method Variance),本研究采取多重数据来源、匿名、随机设置题项进行问卷调查。本文研究企业战略型领导、双元创新能力、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企业战略型领导是在企业CEO的战略领导能力,根据高阶理论,考虑到CEO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与独特性, CEO战略型领导同样为组织层次的概念。在本研究中,企业战略型领导、双元创新能力、创新绩效则主要由企业中的技术总监或者运营总监进行评价(Jansen et al., 2009;王德才,赵曙明,2014),企业技术总监或者运营总监处于企业管理层的中高层,有较多的机会与CEO接触、参与企业的战略决策,并且对企业创新状况更为了解和熟悉(Tsui et al., 2006)。所有变量均采用5点Likert量表来测量,5代表非常同意,4代表同意,3代表一般,2代表不同意,1代表非常不同意。

(二)数据收集

本研究主要选择民营服务企业作为研究样本。选择民营企业是因为企业CEO通常是战略型领导的典型代表,他们拥有较大的战略自主权,对创新战略与资源的分配有较大的决定权因此更加符合本文研究问题的需要。选择服务企业是因为服务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凸显,而现有研究对服务企业的创新缺乏关注。样本企业的选择需要满足的基本条件:第一,公司成立时间在5年以上。因为企业技术创新从提出创意到提供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需要一定的时间。成立时间在5年以上,则意味着企业经历了创业期和生存期,其产品与服务获得市场的认可(尹苗苗、马艳丽,2014)。

表1 变量之间的区分效度分析

问卷调查通过MBA班级、校友通讯录进行现场发放和邮寄问卷。一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38份,剔除无效问卷47份,无效问卷包括填写信息遗漏(包括3项以上空白以及关键信息缺失)、严重倾向(8题以上连续相同选项或规律作答),最终获得有效问卷291份,有效回收率为72.8%。通过Harman单因子检验发现单一因子能够解释的变异量为24.04%,低于30%的建议标准,本研究同源误差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表2 关键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

表3 战略型领导与双元创新、双元创新与绩效的关系

(三)信效度分析

本文通过SPSS21.0检验各个变量的信度。战略型领导理念塑造、制度规范、人情整合战略型领导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5,0.61,0.85,探索创新、利用创新能力的Cronbach’s α分别为0.85,0.77,创新绩效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4,各个变量Cronbach’s α系数均大于0.60,有较好的信度水平。

本文通过LISREL8.7对理念塑造、制度规范、人情整合战略型领导、探索创新、利用创新、创新绩效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见表1):六因子拟合指数(χ2/df=1.52<5;NFI=0.92;NNFI=0.97;CFI=0.97;IFI=0.97;RMSEA =0.042),显示理念塑造、制度规范、人情整合战略型领导、探索创新能力、利用创新能力、创新绩效不同变量之间有良好的区分,同时,进一步显示同源方差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其结果如表1所示。

三、数据分析与结果

(一)相关分析

本研究涉及的主要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如下所示(见表2):

从变量的相关系数来看,双元创新分别与理念塑造、制度规范兼容的战略型领导,制度规范与人情关怀兼容的战略型领导正相关(r=0.15, p < 0.05;r=0.25,p < 0.01),双元创新能力和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的关系(r=0.54,p < 0.01)。

图1 理念塑造与制度规范兼容的战略型领导与双元创新

图2 制度规范与人情整合兼容的战略型领导与双元创新

(二)回归分析

战略型领导的交互模式与双元创新的关系。结果显示(见表3):理念塑造与制度规范交互的战略型领导(LN*ZD)与双元创新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模型M2:β=0.14,P<0.05);制度规范与人情整合交互的战略型领导(ZD*RQ)与双元创新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模型M3:β=0.24,P<0.01)。理念塑造与人情关怀交互的战略型领导(LN*RQ)与双元创新之间无显著关系。双元创新能力与组织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模型M:β=0.45,P<0.001)。假设1、假设2、假设4分别得到验证。

假设3提出理念塑造与人情关怀的交互作用对双元创新的积极影响并没有得到支持,可能的原因在于,双元能力强调探索和利用创新能力的平衡,探索创新能力需要发现、创造新知识,这依赖于组织中自由表达、共享知识的程度,受到高层领导开拓进取、愿景塑造、人际沟通能力的影响。而利用创新能力依赖于组织中的制度规范和过程控制,促进现有产品和服务的改善,高层管理者制定制度、规则、流程,以及对运营过程进行监督和掌控的能力能有效地影响利用创新能力。对于我国大量中小民营企业而言,由于缺乏工业革命的经历以及科学管理的熏陶,中国企业先天缺乏严格的纪律文化以及职业素养,企业需要规范、严格的制度和规则对过程的监控,从而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理念塑造和人情关怀兼容的战略型领导,有利于明确组织方向并且凝聚员工,但是均强调高层管理者对员工精神上的软激励,而缺乏制度为组织成员提供基本的行动框架,因此难以实现知识利用效率上的改善,故对双元创新能力影响不显著。

其中,理念塑造与制度规范,制度规范与人情整合兼容的战略型领导作用分别如图1、图2所示。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尝试在组织层面探讨战略型领导如何影响企业双元能力,并最终转化为创新绩效的作用效果。研究证实了中国企业战略型领导的辩证思维能力,即理念塑造与制度规范,人情整合与制度规范兼容的战略领导力能有效地提升组织双元创新能力,而组织双元创新能力是实现绩效的重要来源。

本研究的理论贡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拓展了中国情境战略型领导研究。本文强调中国转型经济背景下战略型领导的典型特征,即理念塑造、制度规范与人情整合的兼容并蓄对企业能力的影响,虽然战略型领导中西结合的特征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王辉,2014;朱超威、章凯,2010),然而已有的研究多基于西方情境中发展的交易领导和变革领导对组织创新的影响,忽略了中国转型经济背景下企业战略型领导独特并且重要的特征。本研究为中国情境下的战略型领导研究走出了有意义的一步。

第二,进一步丰富了企业家理论与高层团队理论。一方面,本研究证实了企业战略型领导的辩证思维能力是引导企业双元能力的重要前因。进一步打开企业战略型领导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黑箱,这对企业家理论强调的高层管理者能力能有效转化为组织能力提供了证据。另一方面,高层团队理论强调高层管理者个人特征对组织绩效的差异,但是缺乏对于辩证能力这一深层次特征的研究,战略领导能力显著地影响企业的决策过程与结果进影响绩效。因此,本研究对战略领导能力的探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高阶团队理论。

第三,发展了管理双元与组织能力双元的认识。自从双元理论萌芽以来,双元理论从结构双元发展到管理双元,情境双元,以及组织能力双元,管理双元、能力双元之间不是相互独立发展的领域,而是存在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凌鸿,2010)。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企业高层领导的管理双元产生的影响。本文验证了企业战略型领导的管理双元对能力双元的影响,进一步丰富了双元理论。

本研究的实践启示在于:第一,为企业战略型领导的培养提供了可行方向。在复杂、动态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高层领导者需要塑造兼容并蓄的领导力,这是发展组织能力、提升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战略型领导者理念塑造与制度建设能力、人情整合与制度建设能力之间相辅相成,高层领导者对愿景的塑造需要通过制度建设落实,而关爱员工与威权展示同样重要。兼容并蓄的战略型领导的有利于企业面对复杂多变的管理现实,在矛盾和冲突中实现平衡从而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战略型领导的制度规范能力是理念塑造和人情整合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高层管理者通过塑造愿景、关怀员工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组织氛围、实现对员工的软激励。然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建立在关系基础上的软激励难以持久,只有基于企业制度的硬激励能够为员工提供稳定的期望,并使组织与成员关系、情感的纽带也更加牢固。因此在民营企业成长过程中,制度建设是实现中国民营企业科学、规范管理的关键环节。

第三,企业需要重视双元创新能力的平衡。企业双元能力的平衡发展是组织创新绩效的重要来源,实践证明,企业探索创新和利用创新的平衡是实现企业绩效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来源。

本文主要的不足有以下几点:一是没有检验理念塑造、制度规范、人情关怀战略型领导的三元交互对创新能力的影响,三者的兼容究竟产生怎样的影响?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拓展这一议题;二是调查数据来源有限,尤其是对战略型领导的评价,可能产生测评的主观与偏见,应该尽可能选择多种数据来源;三是基于横截面的研究,难以解释战略型领导与创新能力的因果关系,未来研究可以考虑纵向研究,深入探究战略型领导、双元能力、组织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

注 释

①中是指中正(即中正之道,执其两端,用中于民),中和(中是天下之大本,和是天下之达道,中和则天地位万物育),时中(中无定体,能随时以处中)。庸是指用中(记中和之为用,不可过或不及),平常(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不变(不易谓之庸,庸者,天下之定理)

参考文献

1. 陈建勋、杨正沛、傅升: 《低成本与差异化竞争优势的融合——二元领导行为的启示与证据》,载《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年第5期,第57-64页。

2. 傅晓、李忆、司有和:《家长式领导对创新的影响: 一个整合模型》,载《南开管理评论》,2012 年第2期,第121-127页。

3. 黎红雷:《“中庸” 本义及其管理哲学价值》, 载《孔子研究》, 2013年第2期,第36-47页。

4. 凌鸿、赵付春、邓少军:《双元性理论和概念批判性回顾与未来研究展望》,载《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0年第1期,第25-33页。

5. 王德才、赵曙明:《CEO 变革型领导行为,战略柔性与公司企业家精神关系——基于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载《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年第6期,第144-153页。

6. 王飞绒、陈文兵:《领导风格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组织学习的中介作用》载《科学学研究》,2012年第6期,第943-949页。

7. 王凤彬、陈建勋:《动态环境下变革型领导行为对探索式技术创新和组织绩效的影响》,载《南开管理评论》,2011年第1期,第4-16页。

8. 王凤彬、陈建勋、杨阳:《探索式与利用式技术创新及其平衡的效应分析》,载《管理世界》,2012年第3期,第 96-112页。

9. 王辉:《中国企业环境下的领导行为与领导模式》,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

10. 王辉、张文慧、忻榕等:《战略型领导行为与组织经营效果: 组织文化的中介作用》,载《管理世界》,2011年第9期,第93-104页。

11. 于海波、郑晓明:《家长式领导推动组织学习的中介机制研究》,载《经济管理》,2012年第10期,第107-115页。

12. 尹苗苗、马艳丽:《不同环境下新创企业资源整合与绩效关系研究》,载《科研管理》,2014年第8期,第110-116页。.

13. 张文慧、王辉:《中国企业战略型领导的三元模式》,载《管理世界》,2013年第7页,第 94-112页。

14. 曾湘泉、周禹:《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理论、实践与机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5. 朱超威、章凯、李君兰:《基于 CAS 视角的领导研究评介与组织高层领导者角色一行为模型构建》,载《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年第4期,第31-39页。

16. Cabello-Medina C, López-Cabrales Á. Valle-Cabrera, R. Leveraging the innovative performance of human capital through HRM and social capital in Spanish firms.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2011, 22(04): 807-828.

17. Chadwick C, Super J F, Kwon K. Resource orchestration in practice: CEO emphasis on SHRM, commitment-based HR systems, and firm performanc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15,3(3): 360-376.

18. Gibson C B, Birkinshaw J. The antecedents, consequences, and mediating role of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4, 47(2): 209-226.

19. He Z L, Wong P K. Exploration vs. exploitation: An empirical test of the ambidexterity hypothesis. Organization science, 2004, 15(4): 481-494.

20. Ireland R. D, Hitt M A. Achieving and maintaining strategic competitiveness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role of strategic leadership.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1999, 13(1): 43-57.Jansen, J. J. P.,

21. Vera D, Crossan M. Strategic leadership for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The moderating role of environmental dynamism. The Leadership Quarterly, 2009, 20(1):5-18.

22. Jansen J J P, Vera D, Crossan M. Strategic leadership for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The moderating role of environmental dynamism. The Leadership Quarterly,2009, 20(1): 5-18.

23. Lubatkin M H, Simsek Z, Ling Y. Ambidexterity and performance in small-to medium-sized firms: The pivotal role of top management team behavioral integration.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6, 32(5): 646-672.

24. O'Reilly C, Tushman M.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Perspectives, 2013, 27(4):324-353.

25. Patel P, Messersmith J, Lepak D. Walking the tight-rope: an assess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 performance work systems and organizational ambidexterity.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13: 56(5):1420-1442.

26. Sirmon D G, Hitt M A, Ireland R D, et al. Resource orchestration to create competitive advantage breadth, depth, and life cycle effects. Journal of Management,2011, 37(5): 1390-1412.

27. Smith Wendy K, Lewis Marianne W. Toward a theory of paradox: A dynamic equilibrium model of organizing.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11, 36 (2): 381-403.

28. Subramaniam M, Youndt M A. The influence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on the types of innovative capabiliti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5, 48(3): 450-463.

29. Tsui A S, Zhang Z X, Wang H, et al. Unpack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O leadership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al culture . The Leadership Quarterly, 2006, 17(2):113-137.

30. Vera D, Crossan M. Strategic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4, 29(2): 222-240.

31. Yan Zhang, Waldman David A, Yu-Lan Han, Xiao-Bei Li. Paradoxical leader behaviors in people management: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15,58(2): 538-566.

■责编/罗文豪 E-mail:chrd_luo@163.com Tel:010-88383907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ategic Leadership and Ambidextrous Innovative Capabilities : An Empirical Study

He Jie, Wang Dongdong and Zhang Hao
(School of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School of Busines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School of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bstract: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impact of strategic leadership on ambidextrous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Although considerable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strategic leadership can fundamentally contribute to organizational ambidextrous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much less is known about the convincing evidence that strategic leadership affect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Based the survey of 291 private service companies,we examined that the strategic leadership emphasized visionary construction and rules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ambidextrous innovative capabilities, and so does the interaction of visionary construction and rules construction strategic leadership. Through the sample survey and empirical study, this paper examined the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ambidextrous capabilities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Key Words:Strategic Leadership; Ambidextrous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Innovation Performance

猜你喜欢

人情规范创新能力
永远不要透支人情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来稿规范
不近人情是近人情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不要透支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