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季运动项目损伤防治的研究综述①

2016-07-30魏莲荣湘江首都体育学院北京100191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19期
关键词:冰雪运动运动损伤研究综述

魏莲 荣湘江(首都体育学院 北京 100191)

冬季运动项目损伤防治的研究综述①

魏莲 荣湘江
(首都体育学院 北京 100191)

摘 要:目的 促进和推动我国冬季运动的发展,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方法 该文通过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中与冬季运动损伤防治相关的文献,综述国内外关于冬季运动损伤预防的研究现状。结果与分析 目前国内关于冬季运动损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员身上,关于大众运动损伤预防的研究较少,为了提高大众参与冰雪运动,应加大在大众运动损伤防治方面的研究。该文在对冬季运动项目损伤的防治研究进行归纳概括的基础上,对发展冬季运动注意事项提出建议。

关键词:冰雪运动 运动损伤 预防 研究综述

北京携手张家口申报2022年冬季奥运会申请成功带动着各方面的准备工作相继开展起来。将参与冬季运动的人群分为专业运动员和冬季项目爱好者两个群体,专业运动员开始进入选材、训练、备战状态,冬季项目爱好者在这股热潮下更多地投身到运动中来。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次的增多,损伤发生的概率也会随之增加。运动损伤的发生直接影响着体育爱好者和运动员能否参加体育运动以及展示出理想的运动技能,甚至会对其心理产生影响。故对安全隐患的重视程度毋庸置疑应置于首要位置!运动损伤的预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以及规律地了解及掌握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1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以“运动损伤、 速滑、花样滑冰、冰球、 冰壶、滑雪”几个词为关键词分别在中国知网数据库和Pubmed上检索2008年至今的文献,除去无关及重复的中文共有109篇,由于英文文献具有较高交叉性和综合性,故无法准确的统计文献数量。所有中文文献可根据文章研究侧重点可分为运动员、大众、运动损伤治疗3类,各项目研究内容分布图如图1所示。各项目研究内容分布比例及3个研究内容占所有文献比例如图2所示。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运动员损伤防治上,关于大众和损伤治疗的研究力度较小。

2 冬季运动损伤

冬季运动项目主要包括冰上运动和雪上运动。其中,冰上运动包括速滑、花样滑冰、冰球、冰壶。雪上项目包括高山滑雪、跳台滑雪、花样滑雪、越野滑雪、北欧两项等。各个项目发生运动损伤的情况因项目而有所差异,但整体损伤率较高[1]。

2.1冰上项目

2.1.1速滑

图1 各项目研究内容分布图

图2 研究内容占所有文献比例图

速滑对参与者的平衡能力以及腿部力量有较高的要求。参与者多为专业运动员,也存在大量速度滑冰的群众爱好者。速度滑冰易产生的损伤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急性外伤性损伤;另一类为慢性疲劳性损伤[2]。慢性损伤如腰肌劳损、髌腱炎、髌骨软骨病等附着于关节周围的损伤在参与速滑运动的参与者损伤中占有一定比例,但总体来说以急性损伤为主。

急性损伤包括肌肉组织的挫伤、拉上、割伤和骨折,造成损伤的原因从专业运动员和非专业运动员两个群体的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因素分析。从主观方面来讲,专业运动员由于训练或比赛的准备活动不足,肌肉的生理机能还未被调动会对整个训练和比赛造成很大的不良影响[3],再遇上专项技能低和在力量、平衡、柔韧等身体运动素质不高的情况下就极易发生急性创伤;客观原因包括运动员所使用的器械及护具不符合标准、使用不规范、运动场地环境不达标这几个方面。Bernard等人早在1988年通过对19例受伤患者调查发现,损伤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运动经验,滑行的速度、环境、随意的态度、缺乏运动损伤预防意识等也是造成损伤的原因[4]。损伤部位有调查显示腰部和小腿损伤比例较高[5]。也有调查显示膝关节损伤占(36.3%)和踝关节损伤(33.3%)所占比例最大,腰部劳损比例(12.1%)降低[6]。这可能和技术动作的改进、穿戴设备的升级、调查群体的个体差异性有着很大关系。非运动员参与速度滑冰产生运动损伤的主观原因则应人而异,将非专业运动员分为两个群体,学生和社会人士。学生课上产生运动损伤的原因根据马冬秋[7]的调查显示最主要的3个主观原因为技术动作不到位、不听从教师的管理和指导以及安全意识薄弱,除此之外有害怕心理和课上嬉戏打闹等也是造成学生课上发生损伤的原因。社会人士在参与速度滑冰这项运动中发生损伤的原因则表现为技术技能较低、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烈以及未经专门指导就过分自信的参与到运动项目中导致运动损伤。客观原因包括场地冰面质量的好坏、所佩戴的护具质量是否达标、运动时周围环境中参与运动的人员密集度、光线的明暗程度等。但根据Karton等人通过的研究通过线性峰值和旋转加速器来评判速滑头盔的性能,发现速滑头盔可能不能很好地预防损伤冲击损伤。[8]关于护具的使用需理性对待。

运动损伤治疗防预方面提出针灸梅花刺疗配合按摩并配合运动疗法的综合性疗法对治疗速滑运动员跟腱损伤有显著治疗效果[9]。也有学者提出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疾病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10]。将中西医结合治疗短道速滑运动员损伤效果较好。[11]睡眠、水疗、营养等加速恢复疲劳是预防损伤的重要手段。[12]

2.1.2花样滑冰

关于花样滑冰运动损伤方面的研究偏少,可能与参与该项运动的主要为专业运动员,较少有业余爱好者有关。1987年RobertMBrock关于花样滑冰损伤是调查显示慢性损伤占所有损伤的42. 9%,急性损伤和跳跃损伤占28.8%[13]。Tlougan等人通过研究发现重视并及时处理运动中产生的无意识皮肤病的重要性。[14]花样滑冰跳跃动作多且难度较大,技术动作中跳跃、旋转、转体等需要下肢经常参与练习的技术动作较多,需要踝足、膝参与运动,故易多发踝足、膝的慢性损伤如滑膜炎、跖的腱鞘炎、跟腱腱周炎、髌骨劳损等。此外,导致损伤的客观原因还包括场地状况不良,如,冰面太软和不规则导致失去平衡发生损伤以及穿的冰鞋不合适有关。关于花样滑冰损伤的治疗提出了针推治疗结合核心力量训练对治疗效果有很大提高,能够降低复发概率,缩短病程并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15]

2.1.3冰球

冰球属于对抗性竞技项目,规则中允许合理碰撞,且在场地上既有滑行的冰球,也有挥动的球杆,故在比赛中发生损伤的可能性较大。损伤多为肢膝关节为主的闭合性急性损伤,这是由于在比赛和训练中发生的膝关节的过度旋转、伸展以及暴力所致,膝关节的韧带、半月板等损伤占比例最大,其次是腰部急性损伤、踝关节损伤,且急性损伤处理不当极易演变为慢性损伤[16]。从主观因素看,产生损伤的原因包括运动员自身情绪和控制能力以及运动技能的高低。由于比赛允许发生身体接触与碰撞,此时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自身的控制能力不强就很容易由于比分改变和场上对手的挑衅出现技术动作不规范和运用不合理等导致误伤自己甚至他人。训练负荷过大以及训练安排的是否科学也是影响运动损伤发生中重要因素。Chang、Turcotte、Pearsall3人对7名大学生冰球运动员测量不同滑行速度下表面肌电肌电的观察,发现滑速的增加是腹股沟拉伤原因。[17]场地器材的良好状况以及护具佩戴是否合理全面是造成损伤的客观因素。

2.1.4冰壶

关于冰壶的文献也集中在运动员损伤防预。冰壶是将个人与集体相结合意向体育运动,既没有身体接触和碰撞,也没有过大的运动量,故发生损伤的概率较其他冰雪项目较低。但在运动过程中的技术动作如扫冰、投壶容易引起肩关节、手腕、腰背部、膝关节的劳损[18]。故损伤多为慢性损伤,只有在出现意外和非冰训练时才有可能出现急性损伤。[19]这是由于在完成扫冰过程中运动员既要保持平衡还要做带动上臂和前臂的长时间重复一个动作,所以,易造成肩、腕劳损;投壶动作对肩部力量有较高的要求并且动作要连贯不停顿,所以,运动员容易产生腰背部和肩部肌肉疼痛。

2.2雪上项目

滑雪项目运动损伤的研究在运动员和大众两方面都占用一定比例的研究,这与大众对滑雪的热爱以及损伤现象众多有关。滑雪属于技能主导型表现难美性运动,具有滑行速度快且技术动作复杂的特点。雪上项目运动员运动损伤发生率较高,踝、膝关节和腰背部是高发部位,同时还具有多发性和重复性的特点。损伤类型以急性损伤为主,慢性损伤较少,损伤程度以轻度损伤为主,重度损伤较少。[20]损伤人群方面看,Partic等人通过对比分析1996—2013年滑雪运动员和爱好者受伤表现变化发现,运动员损伤多为膝部,滑雪爱好者多为上肢,另受伤人数增加与滑雪头盔的使用有关,且伤者年龄分布在46~55岁缺乏专业指导和租用装备的滑雪者[21]。Ketterl根据对441例北欧滑雪损伤者损伤类型分析发现运动员较滑雪爱好者损伤率低,滑雪爱好者中女性损伤频率高于男性,滑雪爱好者多为下肢损伤而专业运动员上肢损伤常见[22]。Ketterl与Partic在易损伤部位得出的结论相反,可能于不同滑雪项目的特点有关。Stenroos等人根据363例患者的受伤情况分析发现成年人较儿童更容易发生各部位及邻近胫骨的复杂骨折,儿童发生的骨折多为简单骨折[23]。

损伤原因从主观原因方面来看,技术动作错误占比重最大,其次为局部符合过重及疲劳[24]、准备活动不足、自我保护意识薄弱、身体素质较差,也有研究发现身体成分与运动损伤有一定关系[25]。客观因素中比赛训练安排不合理和场地、器材因素只占很小一部分。Haaland等人通过对比分析对滑雪装备实施新规则后男性损伤率明显下降[26]。根据冯涛调查发现[27]造成大众滑雪运动损伤的因素偏向于主观因素。由于滑雪爱好者中更多是滑雪经验不足者,这其中又不乏平时缺乏运动锻炼,身体素质较差的参与者,故主观因素是导致损伤的关键。运动损伤治疗方面强调应根据不同的损伤针对性的进行康复治疗[28]。

3 分析与讨论

冰上项目因具体项目在运动损伤的产生、原因、部位存在差异,以速滑和冰球发生损伤的概率最大,花样滑冰次之,冰壶最小。损伤部位以膝关节、踝、腰损伤所占比重最大。损伤原因突出表现在参与运动前的准备活动不充分、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较差、安全意识不强、场地器械不规范这几个方面。雪上项目损伤部位因,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多为较轻的损伤,且是因技术动作错误和局部负荷过重以及疲劳训练位致伤的主要原因。对于大众而言,损伤部位则分布较多,肩、肘、腕、髋、膝、踝等部位都有发生肌肉软组织挫伤和擦伤以及骨折的可能,且为急性损伤居多,致伤的原因较多,也有由于长期练习错误技术动作导致关节劳损和药剂劳损的现象。损伤原因包括滑雪者的技术不熟练甚至错误、滑雪装备使用不当、身体素质较差、情绪控制能力较差、缺乏指导和保护、场地存在安全隐患等。

目前国内关于冬季运动损伤的研究的主要精力集中于运动员损伤的防预,只有少部分精力集中于研究大众参与冰雪项目损伤的防治。大众滑雪的发展受到滑雪者自身因素、费用、器材、场地管理等因素的影响[29],自身因素中最主要的是运动损伤的产生对大众滑雪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大众运动损伤的预防重视程度较低这一问题可能会成为阻碍完成3亿人参与冬季运动这一目标,所以,加大大众冬季运动损伤防预及治疗方面的研究力度值得重视。

4 建议

(1)注意保暖,重视运动前的准备活动。由于冰雪项目的活动场所环境温度较低,不进行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使得皮肤温度和肌肉的温度都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突然进行运动极易应发运动损伤。

(2)提高自身身体素质。特别是针对运动项目所需要的专项素质加以提高,从源头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冰雪项目的爱好者,应经常从事运动锻炼以提高心肺功能和心血管功能,同时加强核心力量的锻炼以及下肢肌肉的锻炼。专业运动员需要提高身体机能并保证休息,避免疲劳。

(3)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心理训练和辅导。[30-31]特别是缺乏运动经验的广大群众,应该对自身的运动技能水平做到心中有数,既不逞能,也不畏惧,做到有较强的控制力,减少由于紧张、畏惧、过于自信、过度兴奋、争强好胜等因素造成的运动损伤。冰雪运动场所应担负起安全宣传、教育的重任。

(4)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冰雪运动爱好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教练并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特别是初学者一定要在掌握了器械的性能并学会控制身体姿势和重心,学会预防摔倒并逐渐熟练后才能进入正式的场地练习,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提高难度。专业运动员要及时改正错误的技术动作。[32]

(5)严格规范冰上运动和雪上运动的场所开放标准。冰场应规定统一的滑行方向,将训练区和比赛区划分开来。对冰面和雪面条件不达标者应令其整改达标后再对外开放。建议对游客进行安全知识讲解后再进行运动,同时要落实场所的保险制度。运动员在训练前也应对运动环境进行检查,降低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

5 结语

冬季运动项目的发展离不开大众的参与,损伤率的降低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运动员和大众的参与度。了解各个项目的损伤发生规律提前预防,发生损伤后积极治疗是减少损伤发生和二次损伤的最佳措施。目前国内关于大众损伤防预研究较少,关于大众损伤防预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深。

参考文献

[1]方勇,荆立新.冬季项目运动员运动性损失预防与治疗的研究[J].冰雪运动,2010,23(4):51-54.

[2]张秋爽.冬季短道速滑运动损伤的产生及预防浅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5(30):186-187.

[3]邓树勋,王健,乔德才.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28.

[4]Anthong A.Bernard,Sarah Corlett,Elisabeth Thomsen,et al.Ice skating accidents and injuries[J].Injury,1988,19(3):191-192.

[5]王予彬,王人卫,陈佩杰.运动创伤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23.

[6]杨大志,杜江.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29(6):17-19.

[7]马冬秋,甄子会.普通高校冬季冰上课运动损伤调查与研究[J].冰雪运动,2014(4):87-92.

[8]Karton Clara,Rousseau Philippe,Vassilyadi Michael,et al.The evaluation of speed skating helmet performance through peak linear and rotational accelerations[J].BISM Online,2013,48(1):46-50.

[9]张亚东,曾伟.针灸梅花刺治疗短道速滑运动员跟腱慢性损伤的疗效观察[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24(5):78-79.

[10]刘志二.中药熏洗在短道速滑运动员膝关节创伤康复治疗中的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5,35(5):16-18.

[11]胡毓思.国家短道速滑运动员运动损伤的中西医结合的防治与康复[C]//第十三届运动医学大会.2014.

[12]王鹏,李延年.速滑运动员肌肉放松与恢复训练方法[J].冰雪运动,2010,32(3):5-7.

[13] RobertM-Brock,郑田勤.关于优秀花样滑冰运动员损伤情况的调查[J].冰雪运动,1987(4):54-57.

[14]BE Tlougan,AJ Mancini,JA Mabdell, et al.Skin conditions in figure skaters, ice-hockey players and speed skaters: part I - mechanical dermatomes[J].Sports Med,2011,41(9):967-984.

[15]张亚东,曾伟.针灸梅花刺治疗短道速滑运动员跟腱慢性损伤的疗效观察[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24(5):78-79.

[16]付振国.青少年冰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预防[J].冰雪运动,2014,36(1):34-38.

[17]Chang,R.,R.Turcotte,D.Pearsall, Hip adductor muscle function in forward skating[J].Sports Biotech,2009,8(3):212-222.

[18]于亮,尚久华.冰壶项目运动损伤特点及预防措施[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5):52-53.

[19]于亮,尚久华,谭伟东.冰壶运动员运动创伤调查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9,29(1):76-78.

[20]魏亚茹.我国优秀青年雪上项目运动员运动损伤流行病学及病因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5,35(5):33-38.

[21]Patrick,E.,J.G.Cooper, J.Daniels,Changes in Skiing and Snowboarding Injury Epidemiology and Attitudes to Safety in Big Sky,Montana,USA: A Comparison of 2 Cross-sectional Studies in 1996 and 2013. OrtUNhop J Sports Med,2015,3(6).

[22]Ketterl,R.,Recreational or professional participants in Nordic skiing. Differences in injury patterns and severity of injuries[J].Unfallchirurg,2014,117(1):33-40.

[23]Stenroos, A.,et al.Tibial fractures in alpine skiing and snowboarding in Finland: a retrospective study on fracture types and injury mechanisms in 363 patients[J]. Scand J Surg,2015.

[24]李延亭,张辉球,马中权.单板滑雪U形场地项目训练周期和运动损伤的关系研究[J].体育世界,2015(12):133.

[25]高俊,肖宁宁,陶成.我国单板U形滑雪运动员身体成分与运动能力和运动损伤关系的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5,30(6):115-118.

[26]Haaland,B.,et al.Injury rate and injury patterns in FIS World Cup Alpine skiing (2006-2015): have the new ski regulations made an impact[J].Br J Sports Med, 2016,50 (1):32-36.

[27]冯涛.大众滑雪运动损伤的产生原因与预防探讨[J].科技视界,2013,5(17):18-19.

[28]巨雷,刘军.滑雪运动损伤后的康复治疗方法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2,30(2):122-125.

[29]杨朝升,李维波,黄俭.制约大众滑雪发展的几点因素[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4):21-22.

[30]朱雪松.短道速滑运动员膝关节损伤机理及防治[J].冰雪运动,2014,36(1):14-17.

[31]张铁峰,张宝军.高深滑雪者肢体损伤机制和预防的研究[J].冰雪运动,2013,35(6):33-35.

[32]杜凤魁.高校滑雪教学中运动损伤规律的研究[J].品牌,2014 (11):253.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7(a)-0129-04

基金项目:①科研基地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冬季运动损伤的神经肌肉调节机制及其防治方法研究(项目编号:15516022)。

作者简介:魏莲(1993—),女,汉,湖北武汉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康复保健理论与运用。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19.129

猜你喜欢

冰雪运动运动损伤研究综述
基于申办冬奥会对我国冰雪运动发展影响的研究
创造条件 冰雪进校 引领师生游冰戏雪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关节镜治疗踝关节运动损伤的临床应用意义探究
我国冰雪运动人力资源储备与发展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