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2例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16-07-27姚新宝
王 蓓, 苏 梅, 姚新宝, 杨 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 乌鲁木齐 830001)
712例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王蓓, 苏梅, 姚新宝, 杨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科, 乌鲁木齐830001)
摘要:目的调查新疆地区二级、三级医院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患者感染发生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床旁调查与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14年3月20日新疆二级及以上医院新生儿患者712例感染及抗菌药物使用信息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调查712例新生儿患者多来自二级医院(80.76%),男性患儿居多(56.18%),民族构成中维吾尔族患者较多(54.49%),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49%(例次现患率4.63%),社区感染现患率45.79%(例次现患率47.05%)。新生儿社区感染现患率病率明显高于医院感染现患率。不同出生体重组中极低出生体重组医院感染现患率最高,而正常出生体重组社区感染率最高(P<0.05)。呼吸道是医院感染及社区感染最常见部位。新生儿呼吸道医院感染发生率由高到低:极低出生体重组>低出生体重组>巨大儿组>正常出生体重组。社区感染由高到低为:正常出生体重组>巨大儿组>低出生体重组>极低出生体重组(χ2=13.907,P=0.003)。调查日新生儿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8.43%,抗菌药物单用占主体(94.23%),治疗性用药较多(75.96%),巨大儿组抗菌药物使用率最高(67.74%),极低出生体重组二联用药构成比最高(28.57%)。结论应加强对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医院呼吸道感染的防控措施,并持续加强新生儿合理用药宣传指导及监测工作。
关键词:新生儿; 医院感染; 现患率; 流行病学
新生儿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外界病原菌的抵抗力较弱,对环境尤其是医院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极易产生医院感染[1]。新生儿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人群。医院感染监测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基础,良好的医院感染监测是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手段。现将2014年新疆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中新生儿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旨在为新生儿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
1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及时间新疆各地、州、市(县)级医院及新疆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2014年3月20日0~24点住院新生儿患者(含当日出院、死亡,不含当日新入患者)。
1.2调查方法及内容前期准备由感染管理质控中心统一设计调查方案及调查表,并组织多次现场、远程及网络培训。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与临床医护人员共同配合,每3~4人为一组,采用床边调查及查阅病历相结合方式完成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手术、易感因素、是否存在医院/社区感染、感染部位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等。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卫医发[2001]2号)执行。社区感染指在医院外获得的感染,即入院前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入院时间<48 h或短于平均潜伏期发生的感染诊断为社区感染。疑难病例由调查小组讨论分析后确定。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列联表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基本信息本次调查132所医院中出生体重信息完整且出生≤28 d的新生儿患者共计712例,其中来自二级医院575例(80.76%),来自三级医院137例(19.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400例(56.18%),女性312例(43.82%),其中极低出生体重组来自三级医院女性患儿多,而巨大儿组来自二级医院男性患儿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民族构成中维吾尔族388例(54.49%),汉族238例(33.43%),其他民族86例(12.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患者中47例侵入性操作(6.60%);9例接收手术治疗(1.26%)。按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分为4组:<1 500 g为极低出生体重组,1 500~2 500 g为低出生体重组,2 500~4 000 g为正常出生体重组,≥4 000 g为巨大儿组。正常出生体重组493例(69.24%),低出生体重组136例(19.10%),巨大儿组62例(8.71%),极低出生体重组21例(2.95%)。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患者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不同出生体质量新生儿患者基本信息
2.2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调查中有32例新生儿患者发生33例次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49%,医院感染例次现患率为4.63%;有326例新生儿患者社区感染335例次,社区感染现患率为45.79%,社区感染例次现患率为47.05%。不同出生体重组新生儿患者感染情况:极低出生体重组医院感染现患率最高(14.29%),其次为低出生体重组和巨大儿组,正常出生体重组较低(3.04%),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1.220,P=0.011)。社区感染不同,正常出生体重组新生儿社区感染率最高(50.51%),其次为巨大儿组、低出生体重组、极低出生体重组,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9.128,P<0.001);不同出生体重组新生儿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发生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9.119,P<0.001),见表2。
2.3感染部位712例新生儿患者医院感染部位居首位是下呼吸道(3.09%),其次为上呼吸道(0.70%)、胃肠道腹盆腔(0.42%)和皮肤(0.42%)。社区感染部位排序分别为下呼吸道(40.73%)、上呼吸道(2.11%)、宫内感染(1.54%)、腹盆腔内组织(1.54%)、皮肤(0.56%)和其他部位0.56%。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患者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情况见表3、表4。
表2 不同出生体质量新生儿感染发生情况
表3 不同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医院感染部位/例(%)
表4 不同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社区感染部位/例(%)
新生儿患者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部位中呼吸道排在首位,下呼吸道多于上呼吸道,经χ2检验显示,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社区感染多于医院感染。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呼吸道医院感染发生率由高到低为:极低出生体重组>低出生体重组>巨大儿组>正常出生体重组,而呼吸道社区感染发生率正好相反,由高到低为:正常出生体重组>巨大儿组>低出生体重组>极低出生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07,P=0.003),见表5。
表5 不同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呼吸道感染情况/例(%)
2.4抗菌药物使用本次现患率调查当日有416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8.43%;按用药目的分预防用药占12.5%,治疗用药占75.96%,预防及治疗用药占11.54%;抗菌药物单用392例(94.23%),二联用药24例(5.77%)。巨大儿组抗菌药物使用率最高(67.74%),其次为正常出生体重组(60.45%)、低出生体重组(50.74%)、极低出生体重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99,P=0.008)。抗菌药物使用目的以治疗用药为主,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组间未发现存在统计学差异(χ2=4.538,P=0.604),抗菌药物联合使用二联用药较少,单用占94.23%,极低出生体重组二联用药构成比最高(28.57%),明显高于低出生体重组(8.70%)、正常出生体重组(5.37)、巨大儿组无二联用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41,P=0.015),见表6。
3讨论
3.1人口流行病学特征医院感染是当前医学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并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和关注。新生儿因免疫功能发育尚未完善,病情多危重,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本次调查覆盖新疆二级及以上132所医疗机构,712例新生儿患者多来自二级医院,男性居多。民族构成中维吾尔族和汉族占主体。不同出生体重组新生儿医院级别和性别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中极低出生体重组来自三级医院女性患儿多,巨大儿组来自二级医院男性患儿比例较高(P<0.001),考虑与三级医院收治急危重症患儿相对比例较高有关。鉴于9例手术、47例侵入性操作数据基础,尚未发现不同出生体重组新生儿民族、有无侵入性操作和手术存在统计学差异。
表6 不同出生体质量新生儿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3.2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0%~5.0%[2]。2001-2014年全国横断面调查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22%~5.22%,例次现患率为3.86%~5.58%[3]。2012年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中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为4.03%,新生儿社区感染率为37.69%[5]。本次调查中新生儿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49%(例次现患率为4.63%),新生儿社区感染现患率为45.79%(例次现患率为47.05%),高于2012年全国调查数据[5],也高于9省新生儿监护病房多中心研究中新生儿例次发病率为3.35%[4],提示新疆地区新生儿患者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需引起高度重视。
新生儿社区感染现患率病率明显高于医院感染现患率,与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结果一致[5]。极低出生体重组医院感染现患率最高,其次为低出生体重组、巨大儿组、正常出生体重组(χ2=11.220,P=0.011),随着出生体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现患率呈现上升趋势。社区感染则显示正常体重组最高。提示新生儿医院感染多发生于出生体重较低的新生儿,可能由于胎龄小,体质量低,各系统发育不成熟,免疫力低下,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弱,易受病原体的侵袭引起感染。
3.3感染部位不论是医院感染还是社区感染,新生儿感染部位中下呼吸道均排在首位,其次是上呼吸道。新生儿患者呼吸道感染中社区感染发生率(43.45%)高于医院感染(3.85%)。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66.67%),高于王莎莎等[1]报道的结果(42.9%)。低出生体重组新生儿呼吸道医院感染发生率高,正常出生体重组最低,与呼吸道社区感染情况相反(χ2=13.907,P=0.003)。极低出生体重组更易发生呼吸道医院感染,考虑多在医院内监护治疗,常因使用暖箱、反复吸痰、使用呼吸机、侵入性操作等,大大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危险性。
3.4抗菌药物使用本次现患率调查中新生儿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8.43%,治疗用药占较大比重,抗菌药物单用为主。抗菌药物使用率随出生体重减少明显降低,但极低出生体重组二联用药使用率最高,明显高于低出生体重组和正常出生体重组(χ2=10.441,P=0.015)。考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多为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有研究表明NICU 中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8%~40%,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直接死因的30%由感染引起,对危重症患儿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也较高[6]。需持续监测新生儿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加强新生儿合理用药指导工作。
医院感染监测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医院感染监测是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手段。新生儿(尤其早产儿)免疫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抵抗力差,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弱,加之所用暖箱、反复吸痰、使用呼吸机、侵入性操作及抗生素使用等,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危险性。有研究表明低出生体质量尤其是体质量<1 000 g是导致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最大危险因素[7]。预防和控制重症监护新生儿的医院感染,对提高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至关重要[8]。提高医护人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不断完善各项监控措施,防范高危因素,严格遵守消毒隔离措施和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特别是广谱抗菌药物只有在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得到后再加以选用,是降低新生儿医院内感染率和病死率的关键[9-10]。
通过对新生儿患者医院感染的现患率调查,可以全面掌握新疆地区新生儿患者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概况, 对加强新生儿的医院感染管理提供必要条件。本次调查中未将新生儿普通病房患者与监护室患者分开,缺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置管相关感染明确诊断,有待今后继续完善。通过多次横断面调查收集相关指标动态变化趋势,为针对性开展新生儿目标性监测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流程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王莎莎,陈会波,杜明梅,等,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0): 5147-5149.
[2]Elster T, Beata CM, Sochaczewska D, et al. Analysis of risk factor for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th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of the Pomeranian medical university in Szczecin in the years 2005-2008[J].Ginekol,2009,80(8):609-614.
[3]王蓓,杨环,苏梅,等.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14,20(14):2565-2567.
[4]贾会学,殷环,吴安华,等.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流行病学多中心研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14(10):649-653.
[5]吴安华,徐秀华. 2012年全国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报告[J] .医院感染监控信息,2013,27(1-2):14-41.
[6]李九红. 我国新生儿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面临的挑战[J].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9, 2:45-47.
[7]Mahfouz AA,Al -Azraqi TA,Abbag FI,et al.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a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in south-western Saudi Arabia[J]. East Mediterr Health,2010,16(1):40-44.
[8]Gill A W. Tracking neonatal nosocomial infection: the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cycle [J]. 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2011,78(1):20-25.
[9]左萍,罗云秋,戴明芳,等. 基础医院新生儿感染因素分析及防控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7):937-938.
[10]齐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天津护理,2014 ,22(6):555-556.
(本文编辑张巧莲)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院内科研项目(20140117)
作者简介:王蓓(1982-),女,卫管主管医师, 研究方向:医疗信息统计,医院感染控制。 通信作者:杨环,女,主任护师,研究方向:医院管理,感染控制, E-mail:1400994947@qq.com。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551(2016)08-0984-05
doi:10.3969/j.issn.1009-5551.2016.08.013
[收稿日期:2015-12-02]
Epidemiology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of 712 cases of different birth weight newborn
WANG Bei, SU Mei, YAO Xinbao, YANG Huan
(HosipitalInfectionControlOffice,ThePeople’HospitalofXinjiangUygurAutonomousRegion,Urumqi83000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neonatal infections in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and to monitor the utilization of antibiotics. MethodsBedside investigation and medical record review were used for cross-sectional survey in 132 hospitals in March 20th of 2014. ResultsTotal of 712 newborn were investigated, coming from secondary hospitals (80.76%), mostly in the male (56.18%), Uighur patients (54.49%). The 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 was 4.49% (cases rate 4.63%), and community infection rate was 45.79% (cases rate 47.05%). Community infection rat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s in newborn. The very low birth weight group had the highest nosocomial infections rate, community infection rate were higher in normal birth weight group (P<0.05). The common infection sites were respiratory tract. Neonatal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rate from high to low in different birth weight. nosocomial infection with very low birth weight groups>low birth weight group>Macrosomia group>normal birth weight group, and community infection just the reverse (chi-square=13.907, P=0.003). Antimicrobial usage rate was 58.43%, using of single drug (94.23%), therapeutic usage of antibiotics made up 75.96%. Macrosomia group of antibacterial drug utilization rate was highest (67.74%), the highest was very low birth weight group in duplex medication (28.57%). ConclusionWe need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respiratory nosocomial infections of low birth weight newborn. To strengthe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Give more publicity and guidance to make more rational in drug use of the newborn,and monitoring constantly.
Keywords:newborn; nosocomial infection; cross-sectional survey; epidemi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