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词频统计的高中生职业理想研究及其对高中生涯发展教育的启示

2016-07-27陶建成牛爱华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6年1期

王 博,陶建成,牛爱华,董 健



基于词频统计的高中生职业理想研究及其对高中生涯发展教育的启示

王博,陶建成,牛爱华,董健

[摘要]文章采用词频统计研究方法,对2100位高中生职业理想描述词汇进行整理归类和统计分析。发现高中生在思考职业理想时的关注点存在典型职业、专业或行业领域、工作任务类型三种类型;当代高中生的职业理想所含范围广泛,并主要集中在教师、医生等10种典型职业、10余个专业领域和9种任务类型上;其分布特征与社会现实存在一定差距。当前高中生涯发展教育应从开拓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思考职业发展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适应的工作任务类型三方面加以完善。

[关键词]高中生职业理想;职业理想描述词汇;词频统计;生涯发展教育

一、研究的背景与思路

职业理想指人们对自己未来所从事职业和发展目标做出的想象和设计。[1]按照金斯伯格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高中生处于尝试期后期,他们已开始注意职业角色的社会特征,并会在考虑个人及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统整与职业选择有关的资料,以此确定未来职业方向。[2]从现实角度讲,高中生升入大学前将面临专业选择问题,而专业选择与职业方向关联紧密,这也从客观上要求高中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有所考虑。

对高中生职业理想和职业认知情况,国内多采用封闭式问卷调研的方式开展研究。调研问题主要集中在学生是否有清晰的职业理想、[3]对社会职业的了解程度、[4]职业理想的影响因素[5]等方面,而对于高中生职业理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其范围和分布特征如何等问题则少有研究。为此,本研究采用开放式调研的形式,对来自天津市12所高中校的2800余位高中生展开调研,要求他们根据对个人未来发展的设想,填写3个大学毕业后期望从事的目标职业。并以此为基础,采用词频统计分析的方法,来研究高中生职业理想现状及其分布特征。

词频统计分析是通过对某领域内关键词出现频次高低及频次变化来分析该领域内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的一类计量研究方法,多用于文献研究之中。[6]本文将借鉴词频统计研究的思路,通过词频计量对高中生职业理想的表述词汇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从中了解当代高中生职业理想认知和方向选择的特征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二、对高中生职业理想表述词汇的词频统计

本次调研所抽取的12所高中校包括了城区重点校、城区普通校、农村重点校、农村普通校等多种类型学校,调研学生包含了高一、高二、高三各个年龄段。共回收问卷2810份,其中填写了至少一个理想职业的有效问卷2107份。在统计分析中,首先,根据被调研学生的实际表述,对问卷中所有出现的词汇进行甄别,剔除不属于职业范围的无关词语;然后,根据相应词汇与社会职业现实的关系,进行同义词、近义词合并,将这些词汇归纳为若干职业类,并统计计数,再将整理得出的各个职业类按照其在社会职业领域和产业结构中的内在联系,将之归整为多个概括性的职业类型。这样,可得出如下统计表格。

表1 高中生职业理想表述词汇统计表

从表1可见,被调研高中生描述职业理想的用词多样,所提及理想方向的涉及面非常广泛。去除出现频次3以下的词汇,按近义、相关词归类后的职业类算,大致有130余项,进一步整合得出的概括性职业类型27个。

三、词频分析所示的高中生职业理想特征

(一)高中生职业理想的关注点差异

词频统计发现,高中生所描述的职业理想存在三种不同的关注视角。第一类关注视角是典型职业,如用教师、老师、医生、公务员、会计、律师、编辑、记者、警察、翻译、播音员、主持人、军人、作家、编剧及导游、飞行员等这些明显在说明一类职业的词汇来表述自己的想法。第二类关注视角是专业或行业领域,此时学生对自己职业理想的描述用词不是在说明一个众所周知的职业,而是一个与专业或行业相关的领域,如电子科技、软件工程、文化产业、石油行业、航空航天、心理咨询、建筑设计、动漫制作、摄影等。第三类关注视角是工作任务特征,即学生对自我理想的表述是期望做具有什么特点或包含哪些内容的工作,如工程设计、技术类、自主创业、自由职业、公司管理、市场销售、科学研究、策划、创意设计等。具体到每个学生个体,其职业理想关注点可能仅为上述一个方面,或涉及多个方面,如化学研究工作、音乐教师等,这种包含多个关注点的职业理想更为具体。

关注点不同,其职业理想形成的心理机制也会有差异。以典型职业为关注点的孩子,他们首先要对该职业有所了解,形成一个主观的职业印象,不然不会产生相应的从业兴趣。因此,为他们所提及的典型职业多为教师、医生等职业特征非常鲜明、高中生学习生活中视域可及的职业。以领域为关注点的学生,其从业意愿可能源于三方面:一是对相关专业本身的兴趣,二是对相应产业发展前途的认同,三是对该领域良好职业收益的期望。关注典型职业的学生其实也同样在意如上问题,但以领域为关注点的学生可能由于并不了解该领域具体职业的特点,或只注重领域选择而并不在意其中的具体职业,所以仅将职业理想限定在领域范畴而非具体职业岗位。与前两类不同,以工作任务特征为关注点的学生思考职业理想时更关注内在适应,他们将自己的兴趣、爱好、意愿适合做什么视为核心关注点。因此,他们对职业理想的认知主要集中在自身发展定位和职业适应范围上。

(二)高中生职业理想的类别特征

为了便于研究,需要对调研收集的数百个词汇加以归类、整理。按照词汇语义内容接近、职业内容相似、专业相近、行业相关等特性开展归类,大致能够找到27个受关注人数超过50的职业类型。进一步分析各职业类型的基本特点,可以从关注点视角对之加以命名和分类。

对于第1、2、9、10、13、17、20、21、22、24类型,均可以用一个典型职业对之加以概括,即教师、医生(含护士)、公务员、会计、律师、编辑和记者、警察、翻译、军人、播音和主持、作家和编剧。由此可见,这几种典型职业是最受高中生关注的,其中教师和医生相关职业受关注度最高,此外,还有导游、厨师、飞行员等职业也受到了学生的较多关注。

对于第5、8、11、12、18、19、23几个类型,其归类逻辑源于对某一专业或产业领域的关注,包括金融、信息技术、文化传媒、建筑、美术、心理及化工、生物、机械等若干工程技术领域,其中金融和信息技术领域的受关注度最高。这些领域普遍具有较强专业技术特征和良好的产业发展前景,但与前述一系列典型职业相比,这些领域中具体的职业岗位通常超出了高中生视域。所以,高中生对之印象更多为这个专业或行业领域不错,并将泛化的领域视为了自己的职业目标。

对于第3、4、6、7、14、16、25、26、27这些类型,其中的描述语尽管差异较大,但从关注点视角加以分析,每个类型内部都具有明显的工作任务类型相似性。总结起来,可用技术类、自主创业类、行政文职类、经济管理类、商务经营类、科研类、创意策划类、操作技能类和劳务类等描述类别的词汇对之加以概括。不同类型的职业,其任务特征相异,工作方式也差异较大,对相应从业者的能力素质要求亦会有明显差别。高中生需要在对自己的能力特点、个人需求和职业定位都有较清晰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对之作出理性选择。

由此,可清晰呈现出高中生职业理想的具体内容及其分布特征。高中生在设想未来职业方向时主要关注的内容是教师、医生等10个典型职业,金融、信息技术等10余个专业或行业领域,及技术、自主创业等9种工作类型。此外,第28类为受关注度较小,也无法归入上面27个类型的小众职业方向;第29类为有问题的职业目标。除了表中所列之外,尚有一部分被提及频率很少的词汇未纳入统计范围。

(三)高中生职业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差距

从如上统计可知,高中生职业理想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几乎包含了社会中所存在的多数职业。但从分布特征看,其与社会现实还有一定差距。

1.教师、医生职业的受关注度过高。分别有33%和27%的高中生将之视为自己理想的职业之一。对高中生来说,在其学习、生活中,与这两类职业人群的接触最多,且教师、医生职业的社会评价也较高,因此对之形成良好印象并将之视为职业理想很正常。但现实社会所需要的教师、医生专业人员显然不会有这么多,多数学生在未来将不可能如愿以偿。

2.一些主要专业领域受关注度偏低。除信息技术、建筑外,多数在社会经济运行中发挥重要职能,且就业容量大的工业和农业领域受关注度都偏低。如钢铁冶金、能源、材料、光学、测控仪表、动力、纺织等工科专业及整个农业领域和一些新兴产业的相关职业方向,在被调研的2800位高中生中就几乎没有被提及。

3.操作技能类工作受关注度偏低。在所有被调查者中,仅有71人,即2.5%的学生将操作技能类工作视为自己的职业理想之一,且其中有50人的目标是厨师和造型师类职业。实际上,那些需要一定专业知识积累的技师和技术工人,正为社会大量需要,并也将成为不少高中生日后的从业方向。

4.部分学生职业理想脱离现实。如有35个被调查学生将未来能成为总理、市长、总经理、富翁、土豪等视为自己的职业理想;另有21人将旅行家、美食家及志愿者等非职业角色或旅游体验师、酒店试睡员、间谍等现实中极难找到从业机会的职业视为自己的理想。这些职业角色对一般背景的年轻人来讲通常难以得到机会,或根本并不存在,将之视为自己的职业理想,对个人发展很难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四、本研究对高中生涯发展辅导的启示

(一)要帮助高中生理性认知职业,开拓职业视域

如上调研结果可见,高中生对未来职业方向的思考很大程度上为其视域范围所限定。通常,他们了解社会职业的主要途径有:父母或家人从事相关职业,与从业者的日常接触,影视传媒的展现及书本、家人、老师、朋友的介绍。这样,除父母职业外,孩子们从其他渠道可能了解的职业也就无外乎上述的教师、医生等10余个典型职业,金融、信息技术、建筑、心理等受关注度高的领域及化学、生物等与高中学科相关的专业。其他方面的工作,也许更适合他,也许同样很有前途,但他并不了解。因此,从社会、学校、家庭多种渠道入手,为高中生提供更多了解社会、认知职业、开拓视野的机会,以让他们在大学专业选择前,对更多的社会职业,职业与专业的关系等问题能有更为准确、全面、丰富的认知,使他们能在更广的视域范围下作出最适合自身发展的恰当选择。

缺少对职业这一社会现象基本属性和特征的理解,是影响高中生合理定位发展方向的又一主要问题。对高中生来讲,思考职业未来,规划发展方向必须要以现实性和职业性为基础,而不是天马行空的幻想。现实性是指,高中生在考虑职业理想时应首先关注的是发展方向而不是发展高度,将那些对青年人来讲现实不可及,需要若干年职业发展都少有人能达到的,如国家主席和石油大亨类高层次角色作为目标,就极有可能平添浮躁,把理想变成脱离实际的幻想。职业性是指高中生所关注的方向应该是现实存在的真实职业。交易属性是职业存在的基本特征,即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职业是个人依托其功能特征,通过职业活动满足其他社会主体需求,并以此换取职业收益,满足个人物质和精神需要的一种交易行为。因此,个人在思考职业选择和定位时,首要关注的内容应该是自己能够做什么和它能够满足谁的需要,即从个体的功能性特征入手,思索个体功能与社会需求间的关系问题;而不能仅从个体需求入手,只关注自己喜欢做什么,甚至将旅行家和美食家等只图自己快乐,并不能创造社会价值,不能满足其他社会主体需要的角色视为职业目标。高中生出现这种定位误区根本在于他们不理解什么是职业,错误地把职业行为以实现交易为目的的属性混淆为将职业过程本身的享受作为目的。所以,对于高中生来讲,生涯定位与发展辅导的起点应该是首先让他们理性地认知职业,理解职业的基本内涵,使他们明白自己通过职业活动能够满足其他人的需要,才是职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二)从职业任务类型和行业领域适应性维度,引领高中生思考个人职业方向

随着技术进步和时代发展,社会多数职业都已具有专业化属性。这样,对很多职业来讲,个人如缺少相关专业学习经历,仅依靠通用能力和短期自学,将很难胜任岗位要求,也难有进入这些职业领域从业的机会;反过来,学生个人如在某一专业领域完成了系统的大学学习,而未来从事完全与之无关的工作,专业知识无任何用武之地,这对个人和社会来讲,也是经济和精力的巨大浪费。因此,让高中生在大学专业选择前,仔细思考自己的职业方向非常必要。

“人职匹配理论”指出,个人应基于其自身特点和职业特征,选择匹配的职业作为就业方向。对于个人特征,教育和心理学领域已有较多研究,但对于职业特征和类别划分,尤其是从帮助高中生有效认知和理解职业角度来描述职业,相关研究成果还不多。对此,笔者认为,应从职业的工作任务类型和行业领域特征两个维度,引导高中生认知职业类型。

其中工作任务类型指该职业领域典型工作的任务特征,如霍兰德将之划分为研究类、经营类、社会类等六类,我国人事部门则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人员等进行划分。从调研看,许多高中生在思考职业理想时已自觉地考虑了工作任务类型的匹配性问题。结合如上调研进一步总结,可以用专业技术类、自主创业类、行政文职类、经济管理类、商务经营类、科学研究类、创意策划类、操作技能类和一般劳务类等类别加以呈现。不同类别职业在工作内容、方法和对从业能力、个性特征的要求上都有较大差异。在生涯发展辅导中,辅导者首先要让高中生有效理解不同任务类型职业的特点和能力要求,进而引导他们从自身能力特点、个性特征、兴趣爱好、职业期望等多个角度,对其适应性方向做出初步选择,找到适合自己,能体现自身竞争力优势的职业方向。

传统的职业指导通常仅限于职业任务类型适应层面,但现实中仅依靠这一维度并不能引导孩子有效定位职业方向,进行专业选择。结合职业与行业、专业领域紧密关联的现实和调研中高中生职业理想具有明显行业指向性的特点,应引入行业领域作为第二维度引导高中生思考职业方向。行业领域的划分比较复杂,如简单借用经济统计部门的划分方式进行指导并不适宜。笔者认为在这方面的辅导上,应同时关注家长和学生的选择,首先引导他们共同去思考“孩子所喜欢行业领域是什么”、“家长所熟悉和期望孩子从事的行业领域是什么”、“他们所认同的具有良好发展前途的行业领域是什么”、“目标就业区域主要发展的行业领域是什么”、“便于获得就业机会的行业领域是什么”这几个基础问题,在此基础上,确定几个家长和孩子共同认同的领域方向。

以职业任务类型和行业领域为二维坐标,可以将社会中多数职业进行划分和定位,如化工行业的专业技术类工作、金融行业的经济管理类工作等。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辅导支持下,通过对职业任务类型和行业领域适应性进行审慎思考所得出的结论,将会对其人生发展具有很强的导向和引领作用。但需要说明,此时的职业定位不应是单一的,引领学生确定三个左右的生涯目标更为现实,毕竟最终的大学专业方向还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其实,对高中生生涯发展的辅导,不仅是要让他们看清方向,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懂得如何去理性地定位方向,知道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如何去调整方向,适应环境。因此,培养孩子们的生涯定位和方向选择能力是辅导更重要的目的。相反,如果通过几次简单的辅导,贸然为孩子定位了一个确定方向,未来当他因环境限制无法实现目标时,反而会陷入更大的人生困境。

参考文献:

[1]罗双平.职业生涯规划[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

[2]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

[3]刘书琴.市场经济下对学生德育工作的思考[J].科教文汇,2007(5).

[4]张卫民,蒋宏达.当代中学生职业理想透视——来自中学生的调查报告[J].教育与社会,2008(7).

[5]余嘉元.高中生职业兴趣调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9(4):91-95.

[6]汤建民.国内高等教育研究现状和发展动向的计量分析——基于12种高等教育研究核心期刊所发表的4800多篇论文题名的词频统计[J].现代大学教育,2007(5):45-50.

责任编辑:乔健

[作者简介]王博,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研究(天津 300191);陶建成,天津市第五中学副校长,中学高级,主要从事中小学教育管理研究(天津300132);牛爱华,天津市第七十八中学教务主任,中学高级,主要从事中小学教育管理研究(天津 300150);董健,天津市静海一中教务主任,特级教师,中学高级,主要从事中小学教育管理研究(天津301600)。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277-(2016)01-0060-04

基金项目:2013年度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职业教育专业定位偏差所致就业风险的应对机制及培养方式改革研究”(课题号:EJA13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