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社会对“创新创业”能力需求的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6-07-26梁勇

昌吉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探究

梁勇

(四川理工学院外语学院 四川 自贡 643000)



基于社会对“创新创业”能力需求的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梁勇

(四川理工学院外语学院四川自贡643000)

摘要:加强高校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需要。本文以高校英语专业为例,分析了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创新创业能力的缺失和制约英语专业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原因,对高校英语专业如何建构和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体系提出了以下设想: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中侧重选择适合训练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指导,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思维以及创新创业技能。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高校英语专业;探究

一、序言

1947年迈尔斯教授在哈佛商学院开设了《新创业管理学》课程,1974年美国提出创业教育的理念,到20世纪90年代已在1100多所大学里开设相关课程形成了相应的课程体系。相对而言,中国在创业教育方面起步较晚。1999年,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提出了要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创业。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高校应把解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着力点,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丰富课程、创新教法、强化师资、改进帮扶,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突破人才培养薄弱环节,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国办发[2015]36号)。[1]如何顺应时代发展,培养符合社会和国家发展需求的能够自主创新创业的英语专业人才,这是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所需面临的重要问题。

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不仅是在显性的专业技能上,而且更多地体现在隐形的能力素质上,因此,人才培养应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高校英语专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面向多样化的社会需求,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的统一。但是,英语专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千篇一律,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方面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人才培养受考试所制约等现象,缺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现象[2]。因此,怎样通过英语专业教育,在提高英语专业人才应用技能的同时,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新时代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目前高校英语专业在创新创业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创新创业”不能单纯地从字面上理解为“大学生创办企业”,其内涵主要是通过对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优化,强化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让学生具备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开拓和创造性地实现个人的创业发展。

为了全面了解目前高校英语专业在创新创业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本项目课题组在2013年至2014年对四川省32家企事业单位近年来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和信息反馈进行调研,主要针对二本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了了解。课题组选择了12家公司、11家企业、6家事业单位以及3家旅行社,对61位英语专业毕业生工作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表1 社会对英语专业毕业生知识能力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在创新能力方面企业和用人单位认为80%的毕业生表现一般,与社会用人单位的预期差距较大,大部分学生即使通过了专业八级考试,经过了实习和见习,但仍然需要进一步接受培训才能逐步适应工作岗位。在人才培养和创新和创业能力培养中具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专业目标和定位不够明确

根据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武汉大学(微博)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2016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全国共有737所本科院校开设有英语专业。[3]大部分英语专业目标、定位雷同,缺乏学校、地域以及专业特色,只是照搬和借鉴其他高校的培养模式,把语言技能培养作为人才培养,没能很好地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培养目标和模式。

(二)课程体系不够系统和完善

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一些学校过于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实践能力,尤其是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高校的创业教育主要局限于方向上的引导和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和教学培养上不能很好地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导致出现学生想创业,但不知如何着手或者由于缺乏很好的指导以及知识、实践能力的匮乏,使创新创业成为一纸空谈的现象。在教学中,缺乏对英语专业学生进行思辨能力培养。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往往停留在以往的填鸭式教学,一味强调知识的灌输和语言技能的提高,忽略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依然过度依赖于教师,学生的大脑成了“知识仓库”,根本谈不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4]

(三)学生知识结构单一

从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来看,在英语专业学生知识体系构建过程中,教师的讲授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和课时,教师依然是教学的主体,学生依然是教学的受动者。在当今的信息时代,许多专业知识是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的。教师应该为学生规划和构建其知识结构,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知识。要求学生提前对所需掌握的知识进行学习,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更多地把重心放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上,把学生变为教学的中心。从知识结构来看,传统的英语专业教学主要涉及历史、宗教、文化、文学、艺术、法律基础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在毕业后,学生的就业单位往往具有自然科学背景,如企业、公司等,对于一些用人单位而言往往会选择一些理工科背景、英语技能较强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这致使英语专业学生在就业、创业上处于非常尴尬的位置。一些高校也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提出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希望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领域,但由于方向不够明确,学生的能动性不足,其知识结构依然未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四)教师能力亟待加强

目前高校引进师资主要是以学历以及科研成果为标准。大多数高校英语专业教师是国内自主培养,没有接受过通识教育的熏陶,普遍存在知识结构不足,不具备跨学科领域的知识能力。[5]尽管现在这一现象有所改观,但大部分教师从高校毕业后就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缺乏社会实践和创业锻炼,创新创业对于他们来说也同样是一个新兴的事物。高校英语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创新创业指导能力。加之教师普遍教学工作量大、科研任务重,忙于学历的提升和职称的晋升,创新创业指导往往是“蜻蜓点水”、“单兵作战”,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管理。

(五)创新创业教育缺乏多样性

各高校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纷纷建立了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提供相应的场所和政策、经费支持,旨在为学生创业搭建平台。但由于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够,管理、指导及监控的不到位,创业平台流于形式,学生和教师对创新创业依然感到迷茫。学生习惯于在教师的指挥棒下完成任务和工作,一旦独立就会感到不知所措,这种情况在人文社科专业中尤为突出。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明确专业目标定位

文秋芳教授指出外语专业培养目标随着时代变化而不同:20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主要培养复合型人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提出了培养创新型英语人才。[6]其中创新素质包括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三者相互支撑,缺一不可。在新时期下,国家提出了大学生创业教育。从语言技能、知识结构、创新素质、个人发展反映出不同时代,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可以说在英语专业目标定位上,语言技能、知识结构、创新素质以及个人发展这四个方面对于人才培养来说是相辅相成、逐渐递进的。只有具备上述四个能力的英语专业人才才符合国家“全民创新创业”的宏观需求。

表2新时期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需求情况

(二)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在专业基础课程中设置创新思维类课程,强调和突出对学生思辨能力培养。例如,在国外大多数高校开设有思辨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推理和分析能力,但在我国这门课程尚未得到普及。一些专家认为在英语专业中开设思辨课程并将其纳入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以及在课程学习中加强学生的思辨能力指导是十分必要的,这将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此外,在一些学生活动中广泛开展辩论比赛和演讲比赛也必然会提高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在高年级课程设置中根据学生的需求加入专门的创新创业学习版块供感兴趣的学生选修,通过教学和系统指导,为学生创新创业打下夯实的基础。

(三)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正如前文所谈到,国内高校教师大多毕业后就从事教学工作,知识构建上大多停留于理论层面,缺乏相关专业领域的实践活动,如商务英语谈判或翻译实践等。从实践角度来讲,他们不能给学生今后的创新创业活动予以透彻的指导。因此,在教学团队建设上,应该着眼两个方面:一是大量外派教师到企业、公司挂职锻炼,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相关行业运行和发展规律,加强其知识结构的完善,提高其创新创业指导和教学能力。二是大力加强校企合作,聘请校外专家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程授课或指导教师,结合学生现状为其创新创业活动予以指导。三是建立教师奖励机制,鼓励教师带头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引领学生加入自我发展的道路,形成良好的传帮带传统。2016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指出将研究制定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人员离岗创业的措施,鼓励和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同时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经所在单位同意,可在科技型企业兼职。

(四)举办创业教育活动

除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外,实践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创新创业活动实践是对创业教育学习的巩固,是创业经验交流的重要渠道。英语专业应有针对性地根据专业特色为学生举办创业教育讲座或报告,邀请成功人士或优秀校友介绍其创业的成功之道;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如微信等),建立在校学生与企业单位人士交流平台;与政府或者企业合作,申报创新创业项目,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创新创业实践机会;定期组织创新创业计划竞赛,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以及团队合作;建立专门的创新创业网站,随时发布创新创业信息,使之成为学生和外界交流的平台。

四、结语

尽管各高校英语专业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和实践,但高校英语专业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设置依然较为传统,基本上是按照英语语言课程体系来设置,其重心依然停留在语言技能方面,忽略了学生的能动性和创新能力培养。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容易造成教学和思维、创新等实践活动脱节的状况。学生在大学的学习和在高中的学习并无太大的差异,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学习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考试、取得学分、获得学位。在这种培养模式下,高校英语专业人才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的需求,学生毕业后也由于缺乏自我发展的意识,缺乏创新创业能力而无所适从。因此,高校英语专业需要对人才培养予以准确地定位,明确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上进行调整,注入新的课程元素,顺应学生发展需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突出和强调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结合英语专业技能,拓展所学专业;在创新创业实践中,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英语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EB/OL].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505/t20150514_188069.html

[2]胡文仲.新中国六十年外语教育的成就与缺失[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41(3),168.

[3][EB/OL].http://www.185186.com/win/news/2016/0419/290550.html

[4]裴更生,赵晓丽.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设想与改革思路[J].产业与科技,2011,(11):180-181.

[5]王守仁.高校大学外语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6]文秋芳.英语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国外外语教学,2002,(04),13.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469(2016)03-0026-04

收稿日期:2016-03-29

基金项目: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应需视角下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ZGWYJYJJ2014A95)及四川省2013-2016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地方院校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综合类)建设探究”课题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梁勇(1975-),男,四川自贡人,四川理工学院外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与管理。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